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贫血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鸡主要免疫抑制病,雏鸡同时或先后感染此2种病原,即会使二者相互促进,增强感染力和致病力,进一步继发细菌感染,造成严重损失。某个体养殖户鸡群发生以消瘦、贫血为主的鸡病。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采取及时隔离、加强消毒及饲养管理、选用敏感药物、饲料饮水加药控制继发感染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安徽滁州温氏公司矮脚黄D品种发生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因,临床调查后采集相应病料,实验室研磨处理后备用。首先对病料进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PCR检测。第1次病例复制,病料攻毒SPF鸡观察病变,并采集病料和血清进行相关抗原和抗体的检测;第2次病例复制,采集SPF鸡病料进行氯仿和热处理,使病料中仅保留CAV后再攻毒SPF鸡观察病变,并采集病料和血清进行相关抗原和抗体的检测。结果:4份病料有3份CAV PCR阳性,1份IBDV F1代尿囊液PCR阳性。第1次病例复制出现和临床相似的IBDV典型病变,第2次病例复制出现CAV典型病变。因此表明本次疫情为CAV与IBDV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具有“一过性”的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于1957年由Gosgrove在美国首次发现的,1962年Cosgrove首先报道了此病,同年Hitchner把法氏囊病料接种于鸡胚,成功地分离到病原,称为“传染性法氏囊因子”,1970年,在世界禽病会议上,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2~5周龄幼鸡,以4~6周龄鸡最易感。笔者在临床接诊中,发现50-60日龄鸡也常有发生,法氏囊病毒感染会增加其他病原感染机率,其中以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最为典型。现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特征是排白色稀便,法氏囊肿大,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多发于3-6周龄幼鸡。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免疫抑制,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可引起其他细菌性疾病,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龄乌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突发性强,发病率高,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罗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因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的损失,使淋巴细胞大量损失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抗病力下降,极易引发大肠杆菌病,造成大批死亡,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两病多流行于夏、秋多雨季节,临床上都呈现以雏鸡发病严重,病死率高,两病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化,给养鸡业带来严重危害。现将某肉鸡养殖场一起肉仔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与球虫混合感染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雏鸡的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的传染病.目前已发现该病毒广泛分布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南美洲等主要家禽生产国家.我国于1992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可以造成免疫抑制,种鸡开产前不久或产蛋初期感染CIA.会有3~6周左右的垂直传播.种鸡本身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其子代缺乏母源抗体,易感染该病毒并继发细菌感染引发大批量的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孙军 《吉林畜牧兽医》2010,31(12):28-2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雏鸡。本病特征:发病率高,病程短,鸡感染后导致免疫抑制,可以继发多种疾病或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由病毒感染所致,对养殖户鸡群检查,确诊为传染式法氏囊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要控制该病,需要选用敏感药物、加强消毒与饲养管理、及时隔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传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可达80%以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20~80日龄鸡群,100~180日龄鸡群也可发病,但较少见。这两种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危害比较严重,会给养鸡户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某养鸡场爆发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本文旨在介绍本病的诊治,以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克礼  潘玲  李玉 《水禽世界》2005,(12):31-32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圆环病毒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骨髓脂肪变性引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胸腺等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鸡主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CIAV在鸡群中广泛存在,可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且病毒通过种鸡卵巢或精液传给子代是造成雏鸡暴发该病的主要原因.种鸡开产前不久或产蛋初期感染CIA,会有3~6周左右的垂直传播,种鸡本身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其子代缺乏母源抗体,易感染该病毒并继发细菌感染.笔者在临床中曾遇到一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继发细菌感染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免疫抑制病。该病自1957年发生于美国甘保罗小镇以来,已迅速传遍全世界,在我国的流行也十分广泛。由于免疫  相似文献   

15.
某养殖户饲养的1 800羽七彩山鸡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鸡新城疫,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得到确诊。采取接种抗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二联卵黄抗体,并用含黄芪多糖的头孢菌素配合治疗,经15天,仅100只痊愈,其余死亡。  相似文献   

16.
肉仔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21~39日龄的雏鸡;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鸡非接触性传染病,这两种疾病混合感染,危害较为严重,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10):112-114
为了查明浦东某鸡场三黄肉鸡发生疑似鸡传染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调查后采集相应病料,实验室研磨处理后备用。对病料进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份病料接种鸡胚,收获的尿囊液PCR检测均为CIAV阳性,且细菌分离确定有大肠杆菌感染。药敏试验显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大观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表现为中介,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等13种药物均表现耐药。因此表明本次疫情为CIAV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破坏中枢免疫系统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发病率高。笔者在本学院动物医院坐诊期间,对几起典型病例的诊治做一总结,以供参考。1流行特点该病多发于3周龄至开产前的小鸡,3 ̄7周龄为本病高峰期,成年鸡对本病有一定抵抗力。3周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轻度症状,但引起严重免疫抑制,易感染其他传染病。本病死亡率为10% ̄20%,少数高达90%;常伴有并发症,以新城疫、马立克氏病、鸡大肠杆菌病为多见。2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为2…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曾献芝 《北方牧业》2007,(14):19-19
<正>1发病情况河北省沙河市李某饲养1000只珊瑚粉蛋鸡,40日龄时发病。鸡群开始症状一直很好,7日龄首免法氏囊后,突然出现几只呆鸡,第二天发呆增多,并出现伤亡5只,有的拉血便,遂来我站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