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秀萍 《科学种养》2008,(11):19-19
枇杷是我省的优势水果,也是一种劳动密集且费工的果树。近年来,种植枇杷效益逐年下降,一方面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工资大幅度上涨,加上农药、肥料不断涨价;另一方面枇杷树体逐年高大,而生产上大多数还沿用传统的栽培管理方式,造成费工、成本提高、效益下降等。为解决这一生产实际问题,我们于2006年在我县书峰乡绿野农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枇杷园,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枇杷省力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现将其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茶果倒春寒须慎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倒春寒发生正值我市早茶陆续开摘期、枇杷幼果期和杨梅花芽膨大期,给茶树、枇杷及杨梅生产造成极大为害,因此必须谨慎预防冻害。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枇杷野生资源、地方品种资源和引自国外的种质资源等枇杷种质资源类型,介绍了枇杷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特点,以及枇杷远缘杂交育种和传统杂交育种取得的进展,并对枇杷杂交育种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枇杷科研工作者推动我国枇杷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概述目前枇杷采后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采后枇杷复合处理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提出采后枇杷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采后枇杷贮藏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枇杷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果,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总结了以枇杷果肉为原料的枇杷饮料、枇杷果酒及枇杷罐头等目前现有的枇杷食品的加工,以及以枇杷果核为原料的功能性成分的加工,阐述了枇杷果实的加工研究进展,并且对未来的加工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枇杷加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枇杷为研究对象,研究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对枇杷罐头中枇杷质构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枇杷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护色处理、杀菌条件、灌汤条件和冷却温度对枇杷罐头中枇杷的硬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歙县枇杷产业化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枇杷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在分析了歙县枇杷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歙县枇杷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枇杷产业需要通过采取适度规模化生产、合理品种组成、加强产后服务、实现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大五星’(红肉)和‘川农159’(白肉)枇杷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果肉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从枇杷中分离PAP基因后采用qRT-PCR对两种材料不同时期的皮和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下:该基因的CDS区具有一个长74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枇杷PAP蛋白与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相似性高达97%。进化树也进一步说明,枇杷与白梨的进化关系最近。定量分析表明:白肉枇杷果肉中PAP基因的表达量平均水平较低,成熟的果皮果肉中PAP基因的表达量都表现为红肉枇杷显著高于白肉枇杷,表明PAP影响枇杷色素形成。本试验结果更清晰地呈现出了EjPAP基因的序列结构以及PAPs蛋白在枇杷果实呈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枇杷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在分析了歙县枇杷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歙县枇杷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枇杷产业需要通过采取适度规模化生产、合理品种组成、加强产后服务、实现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低温胁迫下2个枇杷幼果种胚生理指标变化及抗寒相关EjICE1基因的表达规律,为枇杷抗寒新材料的筛选及枇杷抗寒分子机理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以洞庭枇杷(黄肉,DT)及洞庭枇杷突变型(白肉,DTM)挂果容器苗为材料,研究人工模拟低温对枇杷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EjICE1基因的表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个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均呈“S”型曲线变化,Logistic方程显示,洞庭枇杷和突变型(DTM)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4.759、-2.811℃,突变型(白肉,DTM)幼果的抗寒能力强于洞庭枇杷;2个枇杷的SOD、POD及CAT活性及洞庭枇杷(DT)的MDA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达到最大阈值的时间点不同,而突变型(DTM)MDA含量则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洞庭枇杷SOD在1℃达到最大阈值,丙二醛(MDA)含量、POD及CAT活性在-1℃达到最大阈值;突变型(DTM)SOD、POD及CAT活性在-3℃达到最大阈值,丙二醛(MDA)含量则在-5℃达到最大阈值。...  相似文献   

11.
枇杷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福建省云霄县种植有枇杷十多万亩,被誉为枇杷之乡,枇杷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枇杷果实大,果肉软、多汁、味甜,有润肺、止咳等功效。为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近几年笔者在云霄县东崎、高田和大坑等村,进行枇杷无公害高产栽培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既实现枇杷增产,又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售价,每亩约增收1 500元。现将总结出的枇杷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  相似文献   

12.
枇杷传统标记方法具信息量少、取材部位有限、无法进行早期鉴定、人为因素影响鉴定结果等局限。ISSR技术以其丰富的多态性、较低的实验成本、相对简单的操作、较高的稳定性以及呈共显性等优点,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笔者总结了ISSR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归纳了ISSR技术在枇杷种质鉴定、遗传变异分析,枇杷分类研究,枇杷指纹图谱构建等方面的进展。发现ISSR技术目前在枇杷上的应用较少,研究深度不够。笔者认为今后可通过提高ISSR技术的准确性,延伸ISSR在枇杷上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加强ISSR的联合应用,促进研究团队间的合作交流等方面,使ISSR成为枇杷育种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荔波县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枇杷品种引种试验,获得不同枇杷品种在荔波的表现,为今后荔波县枇杷更大规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宁海白枇杷为试验材料,对其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保鲜贮藏效果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测定白枇杷不同处理在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酸含量的变化,探讨白枇杷的最佳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15.
枇杷是生长于我国南方的珍稀水果之一,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地区。生产无公害水果、提高种植效益是广大果农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枇杷种植效益,为人们提供高品质枇杷,阐述了重庆市大足地区枇杷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与广大同业者共同探讨枇杷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土壤水分对早熟枇杷头花开花结果特性及花朵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水试验,以特早熟枇杷芽变新品系川早枇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轻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川早枇杷头花开花结果特性和花朵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川早枇杷头花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序支轴数及花朵数减少,花蕾长、花蕾宽、花药长、花药宽、花丝长和花柱长均缩短,柱头可授性及柱头黏液分泌均减弱,花粉活力及发芽率降低,且这些指标均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呈降低或减弱的趋势。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川早枇杷头花花朵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均低于正常灌溉条件,且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而降低幅度增大,说明川早枇杷头花花朵的抗氧化能力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减弱,生物膜受损害程度增加。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川早枇杷头花花朵坐果数、坐果率均低于正常灌溉条件,且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呈降低的趋势;但3种土壤水分胁迫条件均提高了川早枇杷头花果实种子数量。因此,花期土壤水分胁迫是造成川早枇杷头花坐果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为我国特色的水果,营养价值高。果实中枇杷核占比较大,其综合利用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利用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了枇杷籽中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及在贮藏和干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在40℃时提取60 min,提取率为2.5%。为进一步考查苦杏仁苷的稳定性,对比了新鲜的枇杷籽在60℃干燥90 min和105℃干燥30 min后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干燥方法苦杏仁苷的提取率分别为0.17%和0.15%,说明枇杷籽中的苦杏仁苷在干燥过程损失较大,需要低温密封贮藏,以减少苦杏仁苷的损失,促进枇杷籽的加工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大五星系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于1978年通过实生选种育成的优质大果型枇杷新品种,因其脐部呈大而深的五星状,故命名为大五星。由于其品质优果形大,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银奖(枇杷类最高奖),在成都龙泉市场售价高出其他优质品种1~2倍。品种特性经疏果后,平均果重81g,最大194g,是目前国内果实最大的枇杷品种。果实椭圆形,脐部呈极大而深的五星状,皮橙黄色,绒毛浅,果肉橙红色,柔软多汁,种子2~3粒。可溶性固形物14.6%,糖12.8%,可食率78%。在成都地区9月下旬至次年1月为花期,果实5…  相似文献   

19.
枇杷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通过介绍枇杷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以及在烘焙产品中的应用,对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果农收入、挖掘枇杷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鹏飞  徐莺 《科学种养》2012,(12):50-50
宁海白枇杷,原产地在国家生态县——宁海县一市镇曹家村。该村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白沙枇杷栽培,在独特的地方小气候环境中,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多年实生选育,使原白沙枇杷变异为宁海白枇杷。以下介绍其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一、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晚秋现蕾,冬至开花,早春结果,初夏成熟。果皮薄,果肉乳白晶莹、柔软多汁、鲜甜适口,口感清香,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