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研究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Af,含B1,1000μg/Kg)对大白鼠体液免疫的作用.把52只成年雄性大白鼠分成实验组(E组)35只和对照组(C组)17只.在第8周、20周和40周分3批扑杀,第1,2次扑杀E1,E2组各10只,C1,C2组各5只;第3次扑杀E3组13只,C3组7只.其中E2—6出现小灶性肝细胞型肝癌,另外2只E3—10和E3—15分别在第25周和第40周自然死亡,均在肝中间叶发生纤维型间皮瘤.E1组动物血中r球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01);E1组总补体活性(CH50)没有变化,而E2组则明显下降(P<0.1);E3组与C3组球蛋白无明显差别,但E3组产生特异性19S抗体的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Af对大白鼠体液免疫有严重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毒的淋巴-网状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各淋巴-网状器官出现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反应性增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及淋巴细胞损伤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滤泡萎缩、出血及局灶性淋巴细胞或网状细胞的坏死。(2)各淋巴-网状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细胞病理效应(CPE),尤以胸腺和圆小囊较明显,初期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和内质网空泡化,进入濒死期时,表现为淋巴-网状细胞的坏死。(3)该病毒对淋巴-网状细胞有亲嗜性,证明病毒可直接侵害淋巴-网状器官,引起免疫缺陷,从而促使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制SD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和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凋亡调节基因Bcl-2的表达。方法:用SD大鼠胸腺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nti-Thy1.1 serum,ATS).再将ATS经尾静脉注射给SD大鼠,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每日检测尿蛋白。用HE和PASM染色法观察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系膜区PCNA及Bcl-2的表达。结果:ATS效价可达1:3200;诱导大鼠MsPGN的ATS最适用量为:0.01mL/g体重;大鼠MsPGN的临床特点为大量蛋白尿;病理特点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增生期系膜区PCNA、Bcl-2的表达增高。结论:用ATS可诱导典型的、稳定的大鼠MsPGN实验模型;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受抑制参与了肾小球系膜增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雏番鸭胸泉实质由许多小叶构成,每个小叶可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主要由大量密集排列的淋巴细胞组成,髓质淋巴细胞数量较少,排列也较疏松,上皮性网状细胞清晰可见,髓质部常见弥散型胸腺小体,偶见象哺乳动物那样典型的胸腺小体,电镜观察表明:(1)胸腺淋巴细胞根据其大小和超微结构分为大,中,小3型;(2)上皮性网状细胞形态多样,有突起,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二大而圆,胞质皮质,皮髓交界区和髓质,细胞大而外形  相似文献   

5.
采用关节炎脑炎(CAE)标准抗原和血清检测萨能奶山羊、繁殖羔羊、杂交奶山羊、地方(黑、白、麻)山羊的血清550份,检出CAE阳性血清30份,可疑5份。剖解CAE阳性羊10只(其中奶山羊8只,地方山羊2号),同时取肝,脾、肺肾、淋巴结、关节膜、大脑、小脑做超微切片,其结果:(1)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消瘦拉稀,跛行或瘫痪,精神不振;(2)剖解变化:脑膜充血、出血,关节膜增厚、质硬,关节囊  相似文献   

6.
花楸苹果组和多胜海棠组的花粉为圆球形,近长球形和长球形,外壁条网状纹饰或条纹饰。穿孔位于条脊间槽中。孔沟为N3P4C5型。花楸苹果组含5个系,据其P/E值得演化途径为滇池海棠系(1.2486)→陇东海棠系(1.1675)→三叶海棠系(1.0689)→褐海棠系(0.9999)→弗洛伦萨海棠系(0.9503)。多胜海棠组中的台湾林禽(1.0939)较尖咀林禽原始。  相似文献   

7.
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研究了大肠杆菌内毒素(ET)对山羊红细胞膜和肝粒体膜损伤的膜Ca2+-ATP酶活性的变化及654-2(山莨菪碱)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ET处理组(Ⅱ组)在1h,3h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高于对照组(Ⅰ组)(p<005),5h有下降趋势且持续到9h.12h开始回升并低于Ⅰ组(p<001,p<005).654-2处理组(Ⅲ组),Ca2+-ATP酶活性除在9h、12h与Ⅰ组,在3h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p<005).在肝线粒体中,Ⅱ组Ca2+-ATP酶活性在5h、12h均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p<001),Ⅲ组Ca2+-ATP酶活性均高于Ⅰ组,但12h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ET具有诱导膜Ca2+-ATP酶活性先激活后顿抑的效应,而654-2有明显保护膜Ca2+-ATP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毒的淋巴-网状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各淋巴-网状器官出现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反应性增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及淋巴细胞损伤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滤泡萎缩,出血及局灶性淋巴细胞或网状细胞的坏死。(2)各淋巴-网状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细胞病理效应,尤以胸腺和圆小囊较明显,初期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和内质肉空泡化,进入濒死期时,表现为淋巴-网状细  相似文献   

9.
将12只卵巢除出羊随机分为4组,用孕酮(P4)和雌二醇(E2)按2×2因子实验进行发情周期的人工模拟,然后测定子宫内膜胞浆中的E2受体(RE2)。P4组,空白组,P4+E2组和E2组的RE2水平分别为8.9,18.3,33.8和67.9fmol.mg^-^1。除空白组与P4+E2组之间RE2水平的差异显外(P<0.05),其余组之间均为极显(P<0.01)。结果表明,山羊子宫内膜胞浆RE2I  相似文献   

10.
对肉鸡骨髓红系和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CFU—GM的培养条件和生长情况进行了探讨,并观察了不同日龄肉鸡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结果表明:(1)培养体系中加入灭活鸡血清,其集落产率较加小牛血清为高,其生长分裂也迅速,说明同源血清优于异源血清。(2)肉鸡骨髓CFU—E培养体系最适pH值为7.8~8,0;CFU—GM最适pH值为7.2~7.3。(3)试验使用鸡脾细胞条件培养液作为集落刺激因子,CFU—GM生长良好。(4)7日龄肉鸡CFU—F为153±8.15,CFU—GM为162±3.94.42日龄肉鸡CFU—E为62±2.12,CFU—GM为83±3.24。两种日龄红系、粒系集落产率均有明显差异(P<0.01),表明肉鸡骨髓造血祖细胞功能状态不同,呈现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半枝莲醇提物联合针灸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为动物T2DM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保障宠物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选取60只4周龄的SPF级近交系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H组)15只和建模组(M组)45只;链脲佐菌素(45 mg/kg)联合高糖高脂诱导构建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15只)、半枝莲治疗组(S组,15只)及半枝莲联合针灸治疗组(A组,15只,针灸穴位包括脾俞、肾俞、三阴交和足三里)。对A组和S组进行3个疗程(每疗程6 d)的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14和21 d采集各处理组大鼠的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同时各处理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肝脏、脾脏和肺脏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肝脏和脾脏采用HE染色,肺脏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H组相比,M组大鼠的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而FBG极显著升高;肝脏细胞由水肿发展为脂肪变性或局灶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增强;脾脏组织局部细胞坏死,红髓和白髓分布混乱,淋巴细胞减少且排列紊乱;肺脏肺泡内出血,支气管黏膜下层和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最终导致部分肺泡萎陷或实变消失。与M组相比,A组和S组大鼠的体重呈增长趋势,至治疗第21 d极显著升高,而FBG在治疗第14和21 d均极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得到改善、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脾脏红髓和白髓结构、生发中心均逐渐趋于正常,淋巴细胞数量和脾小结数量均增多,且A组大鼠的增加数量多于S组大鼠;肺脏内出血减轻、炎症细胞减少,A组大鼠肺脏的肺间隔增厚程度低于S组大鼠。【结论】STZ联合高脂高糖诱导T2DM大鼠模型稳定,能对大鼠肝脏、脾脏和肺脏造成损伤。半枝莲或半枝莲联合针灸治疗对T2DM大鼠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结构均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以针灸配合半枝莲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Chemical composi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breast and drumstick meat from capons (castrated male cockerels) fed cereals were studied. Three groups of capons were reared. One group was fed ad libitum the same commercial diet until the 4th mon of life. The last month of its life, the capons of this group were fed corn. The second and third group of capons were fed the same diet from caponization. The second group was fed mixture of corn (50%) and wheat (50%). The third group of capons was fed 2/3 corn and 1/3 mixture of corn (50%) and barley (50%). Capons were reared under free-range conditions and slaughtered at 150 d of age. Caponization was performed at 48 d. No signiifcant effects of feeding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pH, water holding capacity, drip and cooking losses and texture of the meat were observed. The meat of the third group (capons fed 83%corn) was more yellow and showed higher content of C18:2 than that of the other capons.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慢性氟中毒家兔肝、肾动态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只20~30日龄体重0.7~1.2kg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每日每只随饮水摄取NaF45mg/kg体重)及健康对照组9只(饮用自来水).两组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实验观察.分别在实验第30,60.90d时迫杀,对肝和肾进行超微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肝和肾实质细胞膜系统损伤明显,胶原原纤维再生增多,且有再生障碍及再生后的损伤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饲料饲喂肉羊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飞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0):131-133
为了探讨微生态制剂饲料对内羊的育肥效果,随机选取90只陕北白绒山羊作为试验动物,分3个组,每组30只,进行为期60d的育肥试验.3个组精饲料由羊场统一提供.粗饲料:对照组饲喂干玉米秸秆,试验Ⅰ组饲喂青贮玉米秸秆,试验Ⅱ组饲喂添加0.4% EM(有效微生物菌群)菌液的干玉米秸秆.结果表明:经过60d的饲养,试验Ⅱ组羊体质...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对大鼠部分亚慢性毒性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选用离乳的大鼠80只,雌、雄各40只,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4组,在日粮中添加中等剂量的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进行90d的全食物饲喂,检测大鼠生长性能、尿液及脏器指数的变化。[结果]饲喂30%和50%转基因玉米日粮组的大鼠的各周累积体重和平均每周日采食量与饲喂传统玉米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饲喂转基因玉米对大鼠的尿液参数没有显著影响,所有大鼠的尿比重均在正常的生理值范围内,平均为1.0000~1.1580g/ml;饲喂转基因玉米组大鼠的心脏、脑、脾脏、肝脏、肾脏、胸腺的相对重量与饲喂传统玉米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与常规非转基因玉米具有相同的生物学营养等价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现阶段延边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性,以注射地塞米松和摘除脾脏的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及PCR方法对BALB/c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情况进行鉴定,并进行血液常规检测。结果表明,注射地塞米松组、摘除脾脏组和正常感染组BALB/c小鼠在感染后8~10d相继达到高峰,正常感染组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24天猪附红细胞体消失,注射地塞米松组在感染后第32天消失,而摘除脾脏组在试验结束时仍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经血液常规检测,各组BALB/c小鼠在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比容显著下降(P<0.01)。因此,猪附红细胞体对低免疫力的BALB/c小鼠具有一定感染性,并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研究铁椆的抗氧化性能及作用机理,从而进一步探讨铁椆的药用价值。[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5只,A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余5组饲喂高糖高脂饲料,3周后对A、B组进行采血检验,以确定高糖高脂模型建立;其后C组(定为模型组)继续饲喂高糖高脂饲料,D、E、F组(分别定为铁椆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铁椆叶粉200.0、266.7、333.3 g/kg的加富高糖高脂饲料,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铁椆叶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肾脏SOD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均出现了极显著性上升(P<0.01),而MDA含量均呈极显著性下降(P<0.01);在高、中、低剂量组之间也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的药性最好,中剂量次之。[结论]铁椆叶中存在某些抗氧化成分,对高糖高脂症大鼠具有一定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72只6周龄京白雏鸡,随机分 A、B、C、D、E、F 六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半。A组喂玉米-豆饼型基础日粮(含锌21.5ppm,含钙0.95%),其余各组分别补加1%钙、2%钙、27.5ppm 锌、27.5ppmp 锌+1% 钙、27.5ppm 锌+2% 钙,试期30天。试验结束,用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了全血、羽毛、胫骨、肝、肾等组织中的钙、锌、铁、铜、锰等元素含量。结果表明,B、C、E、F 各试组鸡组织中锌含量明显低于 D、人组,全血和肝 Cu/zn 比值明显升高,羽毛中铁、铜、锰和骨中铜明显升高,而肾中铜和锰明显降低.体增重 D 组效果显著,饲料报酬高,其余各试组随日粮中钙含量的增加体增重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