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金冠58 为接穗,以果砧1 号为砧木,设一叶一心、二叶一心、三叶一心、四叶一心4 个不同生理苗龄处理,研究不同苗龄对番茄嫁接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操作难易程度、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嫁接切口愈合组织细胞观察、定植后植株的生长情况及嫁接成活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番茄贴接的适宜嫁接苗龄为2~3片真叶期。  相似文献   

2.
以7种不同科属的作物秸秆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10年的番茄土中添加不同的秸秆,以不添加秸秆的番茄连作土壤为对照,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秸秆对番茄生长及土壤酶、根结线虫的影响,以期为番茄根结线虫的生态防控及克服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秸秆对番茄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其中玉米和分蘖毛葱秸秆处理番茄生长势最好。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均可增加土壤pH,同时降低了土壤EC值,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添加万寿菊秸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50 d显著高于对照。在各取样时期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0 d,万寿菊和菊芋秸秆处理的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40 d,玉米和万寿菊秸秆处理的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50 d,分蘖毛葱和大蒜秸秆处理的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对照。60 d,玉米和小麦秸秆处理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70 d,番茄、玉米和小麦秸秆土壤转化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中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土壤酶和有机质、pH和EC值的简单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C值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毛葱秸秆对番茄根结数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将一定量分蘖毛葱秸秆添加入番茄连作土中,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改善土壤环境,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9,(9):7-13
通过分析外源施用植物激素NAA(萘乙酸)条件下甜瓜嫁接愈合3个关键时期(隔离层形成期、愈伤组织形成期、维管束桥形成期)保护性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析外源施用NAA对甜瓜愈合过程中生理及其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以蘸取清水的嫁接苗为对照,外源施用40 mg·L-1NAA的嫁接苗为处理,薄皮甜瓜‘银泉一号’为接穗,白籽南瓜‘圣砧一号’为砧木,采用顶端贴接法嫁接。利用石蜡切片筛选嫁接愈合关键时期,测定嫁接愈合过程中4种关键代谢酶(SOD、POD、PPO和PAL)活性,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测定其相关基因表达量。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外源NAA处理后,愈伤组织形成期和维管束桥形成期较对照提前1 d。SOD、POD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愈伤组织形成期达到最高值,且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AL酶活性在愈合过程中均高于对照,且在维管束桥形成时期达到最高值。PPO酶活性在隔离层形成期显著高于对照,随后其活性略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除CmPOD外,外源NA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CmFe-SOD、CmCu-Zn-SOD、CmMn-SOD、CmPPO相对表达量,且其变化趋势与酶活性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施用NAA后,缩短了甜瓜嫁接苗的愈合期,并且能够诱导影响嫁接愈合的关键酶基因表达,提高其相关酶活性,进而促进甜瓜嫁接苗的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4.
柑桔矮化砧及半矮化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文斌  张映南 《园艺学报》1989,16(4):261-266
本文分析了柑桔矮化砧宜昌橙和山金柑、半矮化砧香橙和枳的实生树及其嫁接树宫川温州蜜柑和冰糖橙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活性。结果表明,矮化砧与接穗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平均酶谱距离较大,半矮化砧与接穗间过氧化物酶平均酶谱距离较小,且砧穗间过氧化物酶平均酶谱距离与嫁接成活率呈负相关;砧木实生树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及活性与其矮生或矮化性能无明显相关性;砧木对接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及其迁移率无影响,但影响接穗过氧化物酶活性;半矮化砧嫁接树过氧化物酶活性较矮化砧嫁接树强,且嫁接树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其植株的分枝能力、树冠大小等呈显著性正相关。试验证明,砧穗间过氧化物酶平均酶谱距离可以解释柑桔砧穗间的亲和性;砧木对接穗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不仅可以用于解释柑桔砧木的致矮现象,同时,也可以应用于预测嫁接树的生长势。  相似文献   

5.
对TMV抗性不同番茄品种和变种的同工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连续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分光光度法,在普通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 中,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五个抗性不同的栽培品种和三个半栽培型变种,在被 TMV 感染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酶谱分析和过氧化物酶总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对 TMV 的感染反应十分强烈,抗性和非抗性材料都有显著的活性增加,增加的幅度与材料本身对 TMV 抗性程度有密切关系,即含有抗 TMV 基因的品种和半栽培型变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的幅度,明显低于敏感型品种。由此推断,过氧化物酶有可能成为衡量番茄品种,对 TMV 抗性的一个定量化指标,在筛选抗病品种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0):196-196
采用5种不同番茄品种接穗申粉9号、申粉8号、申粉918、浦红909和浦红968分别与茄子砧木72号进行嫁接,研究砧木对接穗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自根苗与以其为接穗的嫁接苗(茄子72号为砧木)的叶片的POD和SOD同工酶条带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尤以POD同工酶条带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木霉菌REMI转化体诱导番茄产生的PAL、POD、CAT和SOD防御酶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trm55处理番茄植株产生的酶活性与其它菌株有所不同, PAL、POD和CAT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于其它菌株;SOD与其它菌株的变化趋势一致,但SOD酶活性高于其它菌株.Ttrm31处理番茄植株产生的各种防御酶系的变化趋势与其它菌株的基本一致,但CAT、PAL活性高于其它菌株;而SOD、POD活性稍低.Ttrm34处理番茄植株产生的防御酶系中POD、PAL活性稍高;而其它酶活性稍低.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Uniconazole,S3307)作为赤霉素抑制剂,常用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但是否影响嫁接愈合,目前尚不清楚。以番茄‘硬粉8号’为接穗材料,以‘砧爱1号’为砧木材料,于播种后15和21 d分两次叶面喷施0.25 mg·L-1烯效唑,结果发现烯效唑处理抑制了接穗和砧木幼苗生长,至播种后27 d嫁接时,株高分别较去离子水处理的对照降低了20.58%和12.75%;嫁接后12~72 h,烯效唑处理降低了嫁接接合部GA15和GA8含量,促进了GA3、IAA、MEIAA、ICAld、TRP和iP7G积累;增加了接合部上方与下方IAA1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上调了接合部上方GA20ox1、IAA1和ARR17的相对表达量,下调了接合部下方GA20ox1和ARR17相对表达量。嫁接后6~168 h,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嫁接接合部TMO6和CyclinB1;2的相对表达量,以及接合部上方WIND1、WOX4和VND7的表达量;使嫁接接合部上方与下方IAA1、ARR17、WIND1、TMO6、WOX4和VND7的表达更早趋于一致,木质部和韧皮部连接提前。另外,烯效唑处理的幼苗嫁接...  相似文献   

9.
以平贝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组培平贝母培养过程中培养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育过程中各培养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形成小鳞茎后酶带比较稳定,且酶带数最多,达到8条,愈伤组织在Rf=0.275处出现了颜色较浅且细的特异性带,而其它时期的培养体则没有此带,其活性也在刚形成小鳞茎时达最高。  相似文献   

10.
外源生长素PCPA对番茄果实蔗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坐果的普通栽培型番茄为对照,PCPA蘸花处理后,取不同发育期的番茄果实内各部位,测定糖的组成和浓度、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各发育期,PCPA蘸花处理的果实内各部位糖分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相同,果实成熟期中果皮和心室隔壁、胶质胎座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高,但PCPA蘸花处理的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增幅高于对照.果实成熟期PCPA处理的番茄果实内维管束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都明显高于对照,中果皮和心室隔壁、胶质胎座中也有较高的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结合同工酶染色的方法对华玲西瓜不定芽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定芽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较大,第20天的酶含量达到峰值,总体上分化后期比前期出现的酶带多且含量大,酶活力高;酯酶同工酶变化不大,酶带数后期比前期较多,但酶带的含量后期比前期少。  相似文献   

12.
黄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几种酶液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萌发的种子,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及幼苗过氧化物酶几种酶液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种酶液提取方法对不同部位的同工酶提取效果不同.同工酶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有力工具,过氧化物酶则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同工酶,能反映植物生长发育特点、体内代谢状况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干旱条件下转LeFAD7基因番茄和野生型番茄抗氧化酶活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在干旱胁迫下叶片水势和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青薯168’块茎浅层和深层损伤愈伤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红  王毅  王斌  张静荣  郑晓渊  毕阳 《园艺学报》2018,45(5):908-918
以‘青薯168’为试材,用不锈钢刀片在块茎中部表面切出2 cm见方,0.3 ~ 0.5 mm深(浅层损伤)和3.0 ~ 3.2 mm深(深层损伤)的伤口,之后置于常温(20 ~ 25 ℃,相对湿度70% ~ 80%)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通过评价质量损失率和发病率、木质素与聚酯软木脂(SPA)积累的变化、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及产物的积累量,分析浅层和深层损伤对块茎愈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层和深层损伤对块茎愈伤期间的质量损失率无显著影响,但浅层损伤块茎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深层损伤,愈伤14 d时仅为深层损伤的一半。愈伤期间浅层损伤块茎的木质素与SPA沉积速率明显大于深层损伤。愈伤14 d时,浅层损伤的木质化细胞层厚度高出深层损伤107.5%。浅层损伤块茎在愈伤期间表现出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5 h时高出深层损伤34.3%。愈伤前7 d内的木质素和总酚含量也高于深层损伤,愈伤5 d时,分别高出深层损伤24.8%和12.1%。虽然浅层损伤在愈伤初期的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深层损伤,但在中后期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愈伤块茎的发病率与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及木质素的积累呈显著负相关,而PAL活性与木质化细胞层厚度、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浅层损伤比深层损伤块茎具备更好的愈伤能力及更高的苯丙烷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15.
对3个番茄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杭杂1号'品种熟性最早,比'合作903'和'FA-189'早4 d和7 d;果实圆形,成熟果大红,单果重约208 g,比'合作903'(227 g)稍小,比'FA-189'(125 g)大,属于大果型番茄品种;货架期长达18 d,比'合作903'番茄长7 d,比'FA-189'短5 d;果实风味好,前期产量512.8 kg/667m2,比'合作903'和'FA-189'高3.55%、14.60%;总产量5 820 kg,比'合作903'和'FA-189'高23.04%、10.86%,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早春低温时期,畸形果约5.5%,显著好于'合作903',但比'FA-189'高2.3%.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林青 《北方园艺》2011,(21):36-38
以番茄品种“合作908”和“奇达利”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0.1、0.5、1、2、4 mmol/L)水杨酸(SA)诱导盐胁迫下对番茄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A可有效抑制叶绿素含量的减少;增强叶片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缓解了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SA的最佳诱导浓度为1mmol/L.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了探究低盐锻炼对盐胁迫环境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KT636”番茄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低盐锻炼水平,NaCl浓度分别为0、25、50、75、100 mmol/L,7 d后模拟重度盐胁迫(NaCl浓度为100 mmol/L),分别标记为NS-100、T25-100、T50-100、T75-100、T100-100,以1/2霍格兰德营养液正常培养的幼苗为对照,分析番茄幼苗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未经低盐锻炼处理相比较,低盐锻炼各处理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干质量均无显著变化;25 mmol/L的低盐锻炼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植株的株高和茎粗,且显著提高了叶面积、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植株干质量以及叶片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番茄幼苗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8.
李翠  冯新新  张治平  孙新娥  汪良驹 《园艺学报》2012,39(10):1937-1948
 YHem1是一个由拟南芥HemA1启动子(一种光响应型启动子)控制的酿酒酵母菌5–氨基乙酰丙酸(ALA)合酶基因(Hem1)。将该基因转化番茄植株,可以提高叶片内源ALA含量及其代谢能力,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并降低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200 mmol ·L-1 NaCl处理,降低了野生型番茄叶片ALA合成与代谢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同时诱导叶片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则逐渐降低。盐胁迫也导致转YHem1番茄ALA合成与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但其降幅明显低于野生型。盐处理10 d后,转基因番茄植株保持着较高的生物学积累量和较低的盐胁迫抑制程度,说明转入YHem1基因可以提高番茄耐盐性。此外,转基因番茄叶片H2O2含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暗示其可能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细胞生理调节。  相似文献   

19.
番茄育种后代Mi抗性基冈植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番茄抗根结线虫病Mi基因的CAP标记设计引物,通过微量DNA提取方法提取番茄叶片的DNA.在优化DNA提取方法和PCR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番茄育种后代共306株试材进行抗性标记筛选鉴定。其中264株无PCR扩增产物,即无抗根结线虫病基因位点,其余42株均产生了750 bp的特异片段,即具有抗根结线虫病基因的位点。利用CAP标记,经TaqI酶酶切,有3株产生了570 bp和160 bp二条特异带,为抗性纯合体;8株产生了750 bp,570 bp,160 bp三条特异带,为抗性杂合体。31株不能被TaqI酶消解,只有未消解前750 bp一条带,为感病植株。  相似文献   

20.
AIM: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ngiotensin II (Ang II) and its type 2 receptor (AT2R) on re-epithelialization, granulation tissue formation and growth factor production during wound healing,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by which Ang II and AT2R influence wound healing. METHODS:Two full-thickness skin wounds were created on the dorsum of C57BL/6J mice. The animals were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AT2R blocker PD123319 at a dose of 10 mg/kg daily after wounding. Specimens were taken from the wound of each mouse on days 3, 5, 7, 9, 11, 13 and 15 after wounding. Re-epithelialization and granulation tissue formation in the wounded skin tissues were evaluated by HE staining. The production of growth factors,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in wounded tissues during the healing process was detected by ELISA. RESULTS:Treatment with PD123319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ate of re-epithelialization and the area of granulation tissu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t 5 d and 7 d after wounding. Moreover, peritoneal application of PD123319 increased the production of EGF, VEGF and bFGF in the wounded tissues at the indicated time points after wounding. CONCLUSION:AT2R blocker PD123319 accelerates wound healing via promoting re-epithelialization,granulation tissue formation and growth factor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