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刺山柑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并结合响应面优化乙醇提取物最佳工艺,将乙醇提取物浸膏通过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分析正丁醇萃取部位抗炎效果;以热板法和醋酸扭体考察正丁醇萃取部位镇痛效果。【结果】 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 刺山柑果实醇提物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具有潜在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菖蒲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对储粮害虫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菖蒲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对储粮害虫玉米象、谷蠢、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和锯谷盗的触杀、驱避和熏蒸活性.结果表明,水菖蒲萃取物时长角扁谷盗触杀活性强,处理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对杂拟谷盗和赤拟谷盗的触杀活性最弱,处理96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8.31%和24.44%;对谷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和锯谷盗的驱避效果较好,驱避率均在90%以上;对玉米象的驱避效果较差,驱避率为76.09%;对谷蠹、长角扁谷盗、锯谷盗的熏蒸作用最明显,处理120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显著高于其他试虫,对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熏蒸作用最差,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3.33%和32.22%.试验表明水菖蒲根茎萃取物对6种主要储粮害虫均具有较高的活性,有望开发成为储粮害虫的防护剂或熏蒸剂.  相似文献   

3.
车勇  李松涛  张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22-782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酸枣果肉中的脂肪油成分,并通过GC—MS法分析测定脂肪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萃取物中共含有21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油酸(24.52%)、棕榈酸(22.38%)、十四碳烯酸(12.09%),亚油酸(4.11%)等脂肪酸。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番茄红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番茄果实中提取番茄红素.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携带剂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30 L.h-1,乙醇体积分数90%,萃取时间2 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清产栝楼果皮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方法]对3个品系栝楼果皮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并采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3个品系栝楼果皮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归一化百分含量大于1%的化学成分数目分别为5、7、8个;共有成分14种,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结论]栝楼品系不同果皮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有差异,提示选育优良品系是提高瓜蒌皮药材质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西洋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已分离鉴定出49种,其中:达玛烷型皂苷32种(新近发现的人参皂苷F1),齐墩果酸型皂苷3种,奥克梯隆醇型皂苷2种,其它类皂苷成分12种(新近发现的人参皂苷Rg6和Rg8);西洋参中还含有脂肪酸类、聚炔类、糖类、氨基酸类、甾醇类、黄酮类、无机元素类及挥发油类等活性成分。西洋参除传统的药理活性外,最新药理实验证明,西洋参果特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而产生抗氧化作用;并在抗肿瘤、降糖降血压、止吐及保护神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王娣  任茂生  曹珂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07-4508,4513
[目的]优化百里香油树脂的萃取工艺,并研究其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提取百里香油树脂,并分别考察萃取压力、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对萃取的百里香油树脂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百里香油树脂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4 h。萃取物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百里香油树脂可望用于食品防腐剂或抑菌剂。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临界CO_2流体(SFE-CO_2)萃取兔肉腥味物质的条件,确定腥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含量,为兔肉脱腥以及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萃取,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定量加入内标物质2,4,6-三甲基吡啶(TMP),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计算气味活度值(OAV),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和感官评价,确定兔肉腥味物质主体成分。【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为40℃时,提取率最高达到97.91%,峰面积为1.58×10~9;当萃取时间为4 h时,提取率最高,为97.83%,峰面积为2.42×10~9;萃取压力为25 MPa时,最高提取率为97.78%,峰面积3.78×108。其中,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不仅影响溶质扩散系数,还影响CO_2流体密度。温度增加时,尽管扩散系数增大,由于CO_2流体密度下降,提取率随之减小。虽然CO_2流体密度在高压下较大,但随着压力增加,可压缩性随之减小,由于扩散系数降低,溶质溶解度下降,因而提取率降低。当萃取时间过长时,一些非挥发性物质被溶出,使得萃取物质总量增加,降低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重。根据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67℃、萃取压力25.67 MPa、萃取时间3.13 h,提取率为98.01%。而实际操作时,提取条件修正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98.11%。通过定量加入内标物质TMP,GC-MS定性定量分析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5类,包括醛类、酸类、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和烃类,共计38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 394.25±3.45)μg·kg~(-1))酯类((569.26±1.23)μg·kg~(-1))烃类((471.82±1.11)μg·kg~(-1))醛类((168.46±0.97)μg·kg~(-1))杂环类((86.71±0.64)μg·kg~(-1))。通过计算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的OAV值均大于1,且己酸己醛2-戊基-呋喃戊醛,表明这4种物质对兔肉腥味有重要贡献,而己酸对兔肉腥味的贡献最大。同时,气相色谱-嗅闻(GC-O)分析认为这4种物质均具有不同程度异味,包括肝脏腥味、草腥味、羊膻味和豆腥味等,感官分析表明萃取物有明显兔肉腥味。【结论】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可行,为研究兔肉腥味提供了新的提取方法。其最佳萃取条件为:时间3 h,温度40℃,压力25 MPa。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初步确定为兔肉腥味的主体成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凤尾蕨属植物凤尾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花椒超临界CO2萃取物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品艾  睢超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57-10857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技术分析了花椒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鉴定出46种化合物。萃取产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9,7-十八碳二烯醛(21.25%)、2,5-双(1,1-二甲基乙基)噻吩(14.25%)、棕榈酸(15.00%)、芳樟醇(6.31%)、油酸(4.52%)、丁香烯氧化物(4.35%)、十六烷内酯(3.53%)、亚油酸甲酯(2.65%)、1-柠檬烯(2.25%)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异同,为进一步了解麻疯树各部位化学物质成分及研究麻疯树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了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萃取物为深黄色或淡黄色液体,产率为叶0.53%、树皮0.56%、种子0.7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了各组成及质量分数。[结果]从麻疯树叶、皮、种子挥发性物质中分别检测出26、26、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66.88%、36.44%、88.31%。化合物类型以酮、酯、脂肪类、萜类化合物、甾醇类、有机酸类、烷烃等化合物为主。麻疯树叶、皮及种子中超临界CO2萃取物化学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藏药铺散亚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法萃取铺散亚菊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相对保留指数进行组分分析鉴定,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筛选铺散亚菊挥发油对常见13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铺散亚菊超临界CO_2萃取物中共分离出127个可识别峰,含量高于0.02%的化学成分为46种,占总萃取物的67.30%。铺散亚菊挥发油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产气肠杆菌等11种供试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铺散亚菊超临界CO_2萃取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使定性结果更为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铺散亚菊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龙眼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眼花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66%;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0.74%。[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龙眼花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白花前胡甲素为指标依次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法考察CO2流量、萃取压力、时间、温度等对萃取率的影响,确立白花前胡中香豆素类成分的超临界流体CO2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动态流量,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60 min,动态流量2 kg/h.超临界流体CO2适于萃取白花前胡中香豆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为探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大蒜精油的工艺条件及分析其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大蒜精油,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大蒜精油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大蒜精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方法(GC-MS)分析了大蒜精油的组成;[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10kg/h、萃取时间80min;GC-MS分析确定了大蒜中24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为含硫化合物;[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可提高大蒜精油萃取率,同时,其精油组成与水蒸汽蒸馏法和溶剂提取法得到的精油相似,是一种适宜的提取大蒜精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61-17063
[目的]研究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及茶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超临界CO2(SCFCO2)萃取绿茶中的茶多酚,以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予以优化,对所得粗品茶多酚精制后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萃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萃取工艺条件为:CO2压力25MPa、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5h,在此条件下,SCFCO2可将绿茶中47.50%的茶多酚提取出来;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CFCO2萃取的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活性和较强的清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活性,具有突出的还原能力(与VC基本相当)和抑制猪油氧化的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相当于或优于VC且明显高于乙酸维生素E。[结论]该研究提取的绿茶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葡萄籽油的优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以葡萄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葡萄籽粉粒度、萃取压力、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最佳工艺参数为葡萄籽粉粒度6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5 h,萃取温度40℃,CO2流量40 kg/h,油脂萃取率达18.4%以上.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柑橘皮精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充分利用柑橘果皮渣。[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柑橘皮精油进行萃取分离试验,考察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CO2流量等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了试验。[结果]最优工艺组合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萃取时间150min,CO2流量23L/h。加乙醇作夹带剂的提取率比所查资料的捷取率高,提取率为10.164%。[结论]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该工艺组合的得率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