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杨树杂交育种亲本利用的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世界杨树杂交育种亲本利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着重介绍了利用多水平变异选择亲本的现代杂交育种的进展。提出了我国杨树杂交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树人工丰产林生产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栽培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遗传成分的改良,而进行杨树有性控制杂交又是杨树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根据几年来的杂交育种经验,对杨树水培杂交育种技术做一探讨。 1杂交组合的选配   根据速生、优质和抗寒育种改良目标,我们选择速生的南方型美洲黑杨和抗逆性强的北方型杨树品种做亲本进行杂交,选择亲本 26个、设计杂交组合 69个,其中 47个杂交组合获得成功,杂交成功率 68 1%,各品种间可配性高,成功率达 87%,白杨种与其它种之间可配性低,成功率仅达 12%,另外还做了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杨树资源与杂交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杨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包含五大派50余种。该文在分析我国杨树资源的基础上,对我国50余年杨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在众多的杨树杂交组合中,派内种间杂交以白杨派、黑杨派成就显著,派间杂交以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成果最为突出。从杂交方式看,有单交、双交、三交、回交等,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杂交能够获得显著杂种优势;从育种目标看,有速生、抗寒、抗旱、抗病虫、窄冠、生根等多个目标;从育种方法看,以常规人工杂交为主,将常规人工杂交与物理辐射、化学诱导等技术有机结合,能够创造出生产潜力较大的三倍体新品种。选育的杨树良种已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最后对我国杨树资源保护、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创制与利用的发展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杨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我国 5 0余年杨属派内和派间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在众多的杨树杂交组合中 ,派内种间杂交以白杨派、黑杨派成就显著 ,派间杂交以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成果最为突出。从杂交方式看 ,有单交、双交、三交、回交等 ,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杂交能够获得显著杂种优势 ;从育种目标看 ,有速生、抗寒、抗旱、抗病虫、窄冠、生根等 ;从育种方法看 ,以常规人工杂交为主 ,将常规人工杂交与物理辐射、化学诱导等技术有机结合 ,能够创造出生产潜力较大的三倍体新品种。选育的杨树良种已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 ,对目前我国杨树杂交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广泛收集优良杨树基因资源的基础上,从中选择单项或多项遗传品质好的杨树品系进行杂交育种,通过选择优良杂交组合,利用水培、喷洒营养液、塑料薄膜覆盖等技术,使一些较难杂交成功的组合获得了种子或苗木。  相似文献   

6.
杨树切枝杂交及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为柳科杨属 (PopulusL .)树种 ,为落叶乔木。目前杨树定向培育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问题之一 ,杨树杂交育种对培育胶合板材、纸浆材、大径材及抗性育种 (抗旱、抗寒、耐盐碱等 )有重要意义。杨树自然条件下种子少而且不易采集 ,室外杂交花期、授粉不易控制 ,为达到选育良种的目的 ,采用切枝杂交技术 ,便于调整花期 ,保证父本的纯正 ,为杨树全同胞家系育种奠定良好基础。1 材料的准备1.1 亲本的确定及雌雄株辩别根据育种目的确定杂交的父母本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为亲本。同一杨树种的雌雄株比较 ,雌株树冠开扩 ,小枝多而…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着丰富的杨树基因资源,通过对杨树优良亲本进行杂交育种,获得了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无性系,并在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根据育种目的不同,进行不同组合的杨树杂交育种,大力推进杨树遗传基因优化,获得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不仅满足环境变化方面和用材林建设方面的需求,也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这些新品种优势明显,具有速生、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杨树杂交育种是比较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通过对各种杨树的杂交找出了杂交育种的遗传规律,即以纯种杂交,其后代表现较一致;而杂种之间杂交,其后代分化严重;一个纯种与一个杂种杂交则后代介于上两者之间。对杂交后代采用光合作用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筛选效果较好,并从所作的375个杂交组合中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170”和“131”供北京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9.
树木杂交育种是对遗传基础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类型或个体进行人工交配而获得的杂种,再将杂种根据育种目标加以选择、鉴定,从而培养出新的优良品种。有性杂交是树木产生遗传变异的原因之一。通过杂交所得的杂种有可能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在生长势、生产力或抗逆性等方面强于亲本,这就是杂种优势。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10.
杨树杂交的两种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杨树杂交的两种新技术:室外大树侧倒法和室外切枝扦插法.新技术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等优点,在杨树杂交育种以及其他易生根乔木杂交育种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青杨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变异和系统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苏晓华 Zsuffa  L 《林业科学》1996,32(2):118-124,T001
对杨属青杨派主要树种大青杨、甜杨、香杨和马氏杨种间及种内遗传变异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7个随机引物对4个树种DNA扩增产物绝大部分呈现为单型性,而有3个引物扩增产物显示出丰富的种间多型性;所有引物均在4个树种内扩增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统计分析建立的系统树还说明了4树种可能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史,同时,各树种内也均存在着遗传多样性。这对今后进行这些树种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得出:分子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春在带岭地区建立大青杨基因库,共收集22个产地312个单株,定植后5年调查结果表明,从22个产地中选出生长快、抗性强的5个产地,44个优良单株,这些优良个体可直接扩繁和区域化造林试验,大青杨产地不同,封顶、叶变色、落叶早晚不一,抗病害能力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松嫩平原地区多点区域化试验及示范林杨树新品种(品系)病虫害调查发现,造成严重干部危害的为破腹病和杨干象。对错海林场和富裕林场各参试品种(品系)抗破腹病及抗杨干象能力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品系)有银中杨、龙丰1号、龙丰2号、小黑杨、黑青杨、N46、98-62-75、A5和欧黑×青7#,杨干象危害轻微(注意防治即可)的有A5-10、1015和2111,小黑杨和青山杨应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块造林。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Aspen(Populus~anaDode)isapioneeringspecieswhichiswidelydistributed,welIadapted,andhasgoodqualityoftimber.ItdistributesfromXimalayaMoun-tains,toDaxing'anMountainsandXiaoxing'anMoun-tainsandfromAhaiMountainstoWusulijiangriver,coVerin23provineeso…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青杨基因资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我国东北林区特有乡土树种大青杨天然基因资源400多份。在黑龙江省伊春带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青杨基因库,利用常规手段对其生长,物候,抗锈病和木材材性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利用高新技术方法从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经综合评价选出5个优良群体,44个优良单株,为该地区营建大青杨人工林奠定了一定基础,为杨树抗性育种等提供了育种材料和信息,认为选择优良个体是近期大青杨改良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兴凯赤松与樟子松苗期生长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优异种质选择基础上,引进3个兴凯赤松、5个樟子松天然群体的种子,经有性繁殖获得植株,以此开展种质资源异地保存林营建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兴凯赤松苗期高生长节律与樟子松相近,且适应性较强,定植成活率较高;樟子松群体内生长性状变异较大,变异幅度30.11%~46.72%(苗高)、23.33%~35.98%(地径);群体内及群体间兴凯赤松生长性状变异较小,变异幅度在30.27%~31.47%(苗高)、24.81%~25.05%(地径)之间,并且,兴凯赤松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较樟子松分别提高30.23%、29.40%。  相似文献   

17.
从营造胶合板用材林的角度出发,研究大青杨优树选择的可能性与效果,结果表明:7 a生无性系测定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指标分别有110株、117株和102株,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有效选择率分别为91.7%、97.5%和85.0%;综合生长指标表现最为突出的前12个无性系依次为37号、20号、15号、25号、73号、94号、36号、65号、77号、84号、96号、107号;胸径的有效选择率和遗传力最高。  相似文献   

18.
九个不同产地的大青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北地区是我国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 Kom.)的主要产地。大青杨虽是青杨派抗寒能力较强的物种,但在引种过程中发现有的地区大青杨抗寒力较弱,严重影响成活率。所以研究东北地区不同种源大青杨的抗寒性,不仅对引种、杂交育种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大青杨的地理变异。通过九个产地大青杨的抗寒力试验,从中可以选择出最佳引种范围。为此,试验采用了电导法测定大青杨离体组织的抗寒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兴凯赤松3个中国种源及家系苗期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天然分布区以外进行引种试验,连续3 a的试验结果表明:兴凯赤松种源间以及种源内家系间苗木高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且苗高生长节律与樟子松相近。各种源兴凯赤松播种后出苗均较快,9月末苗高基本停止生长,越冬前能及时封顶,可以安全越冬。苗圃育苗1 a和2 a生苗木高生长差别较小,但Msn(密山)种源3 a生苗高生长较快。在干旱的立地条件下进行人工林培育,Jdg(鸡东)种源表现出较大的生长潜力,其中部分家系高生长甚至超过CK(樟子松青山种源),地径生长量与CK基本相近。表明其生长潜力和抗旱、耐瘠薄能力远远高于Msn种源,是值得重视的种源。  相似文献   

20.
为选择出适宜黑龙江不同平原区的寒地杨树扦插品种,收集小黑杨、黑林5号杨(A5)、大青杨等2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不同地区杨树扦插苗生长特性的比较试验。通过各品种杨树扦插苗苗高、地径、木质化程度及病虫害指数分析比较,初选出适宜三江平原区的小黑14、德杂1号、美黑3号、J7、甜×小黑等5个杨树扦插品种,适宜松嫩平原区的A5、小黑14、钻×俄和J7等4个杨树扦插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