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新技术》2004,(4):35-35
绿色生态有机肥是以鸡粪和农作物秸秆为主原料,应用多维复合酶菌进行发酵生产而成。多维复合酶菌是由能产生多种酶的耐热性芽孢杆菌群、乳酸菌群、双岐杆菌群、酵母菌群等10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发酵制剂,对人畜无毒、无污染、使用安全,能固氮、解磷、解钾,同时能分解化学农药及化肥的残留物质,对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增产、优质、抗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绿色生态有机肥是以鸡粪和农作物秸秆为主原料,应用多维复合酶菌进行发酵生产而成。多维复合酶菌是由能产生多种酶的耐热性芽孢杆菌群、乳酸菌群、双岐杆菌群、酵母菌群等10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发酵制剂,对人畜无毒,无污染,使用安全,能固氮、解磷、解钾.同时还能分解化学农药及化肥的残留物质,对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增产、抗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绿色生态有机肥是以鸡粪和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应用多维复合酶菌进行发酵生产而成。多维复合酶菌是由能产生多种酶的耐热性芽胞杆菌群、双岐杆菌群、酵母菌群等105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发酵制剂,对人畜无毒、无污染,使用安全,能固氮、解磷、解钾,同时能分解化学农药及化肥的残留物质,对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增产、优质、抗病的作用。1.先将鸡粪与适量秸秆粉搀合,搀入多少视鸡粪含水量而定。一般发酵要求45%的含水量,也就是手捏成团,手指缝有水,但不滴水,松手一触即散。然后添加玉米面和菌种,玉米面的作用是增加糖分,供菌种发酵用,使多维复…  相似文献   

4.
绿色生态有机肥是以鸡粪和农作物秸秆为主原料,应用多维复合酶菌进行发酵生产而成。多维复合酶菌是由能产生多种酶的耐热性芽孢杆菌群、乳酸菌群、双岐杆菌群、酵母菌群等10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发酵制剂,对人畜无毒,无污染,使用安全,能固氮、解磷、解钾,同时还能分解化学农药及化肥的残留物质,对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增产、抗病的作用。一.设备:需要搅拌机一台、堆放肥料的厂房若干平方米和一些覆盖肥料以发酵的旧麻袋片,具体操作应在臭,三天松散,四天变香,五天成肥。具体地说就是堆制第一天温度可达60℃-80℃,杀死…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禽》2001,23(19)
以鸡粪和农作物秸秆为主原料,应用多维复合酶菌进行发酵生产而成,有机质含量达45%以上,是一种营养全面的有机肥料。如果再有针对性地配以不同元素,便会形成蔬菜、花卉、果树、粮棉油等各种作物的系列专用肥。多维复合酶菌是由能产生多种酶的耐热性芽孢杆菌群、乳酸菌群、以岐杆菌群、酵母菌群等10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发酵制剂,对人畜无毒、无污染、使用安全、能固氮、解磷、解钾,同时分解化学农药及化肥的残留物质,对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抵抗疾病的作用。■山东省用鸡粪制绿色生态有机肥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酶、菌及复合酶菌制剂对葡萄籽混合饲料的发酵效果并采用改进TOPSIS法进行评价。在葡萄籽、玉米、豆粕、麸皮和棉籽壳组成的发酵底物中添加单宁酶(T)、复合酶(单宁酶+纤维素酶,FM)、屎肠球菌(E)、植物乳杆菌(L)、复合菌(FB)、复合酶+屎肠球菌(FE)、复合酶+植物乳杆菌(FL)、复合酶+复合菌(FMFB),并设空白对照(CK)组分别在25℃和30℃发酵3、7、15 d,测定样品养分含量和发酵品质,运用TOPSIS法分析得出不同温度下的适宜发酵方案。结果表明:与发酵3 d相比,发酵15 d时各试验组粗蛋白质(CP)有所增加(P>0.05),酸洗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降低(P<0.05),乳酸(LA)和乙酸(AA)增加(P<0.05);FL组在2个温度下发酵15 d时的粗脂肪(EE)高于发酵3 d时;T组和FMFB组30℃发酵15d时EE高于发酵3d时,pH在所有发酵条件下均降低(P<0.05);2.25℃发酵时T组氨态氮/总氮(AN/TN)低于其他试验组,FL组pH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L组25℃和30℃下...  相似文献   

7.
一种鸡粪有机肥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鸡粪有机肥是以鸡粪和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应用秸秆速腐剂(或叫高效分解菌或叫发酵剂,可购买商品菌种,按其说明使用)进行发酵生产而成。秸秆速腐剂是由能产生多种酶的耐热性芽孢杆菌群、乳酸菌群、双岐杆菌群、酵母菌群等10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发酵制剂,对人畜无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生物发酵剂处理和发酵天数互作对中药渣发酵后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选取6种常见中成药渣,采用4×4双因素试验设计,以不同生物发酵剂(对照组、复合酶组、复合菌组及复合酶+菌组)和发酵天数(3、6、9、12 d)为两个试验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开展不同因素及水平互作对发酵后中成药渣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发酵剂处理及不同发酵天数对6种中药渣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当添加复合酶粉与复合菌粉协同发酵后,发酵中药渣品质显著提升,纤维含量下降,粗蛋白质含量提升;随着发酵天数延长,发酵中药渣品质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在发酵12 d时达到与发酵3 d相近的发酵效果。研究表明,选择复合酶粉与复合菌粉混合处理组为适宜的发酵剂,适宜的发酵时间为3 d。  相似文献   

9.
采用良好的发酵基质、通过多菌株的协同发酵使得多菌株发酵过程中代谢途径的多样性转化为发酵产物的多样性,不仅产生多种降解酶,同时还能产生多种活性分子.试验以纤维素酶和蛋白酶为检测指标,探讨混菌固体发酵过程中发酵基质对生产复合酶制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副干酪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酿酒酵母对无抗全价猪饲料进行复合微生物固体发酵,对不同发酵时间含菌数、pH值、营养成分、蛋白酶、有害菌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发酵产物pH值逐渐降低,在发酵5~10 d发酵饲料含菌数达到最高,此后副干酪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含菌数均逐渐减少,而发酵饲料中粗蛋白和小肽有增加的趋势,粗纤维含量略有降低。发酵过程中未检测到淀粉酶和植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有检出,同时饲料中有害微生物大肠杆菌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减少。因此,可以用副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对无抗全价猪料进行三菌复合固体发酵,发酵效果以5~10 d最优。  相似文献   

13.
旨在用含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的复合菌制剂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提高金针菇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复合菌剂的接种比例、接种量、水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的pH值和乳酸、氨态氮、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复合菌固态发酵金针菇菌渣的最优工艺。结果显示,最优发酵参数为: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接种比例2∶2∶1,接种量5%,固体培养基含水量50%,温度33℃,发酵时间5 d。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金针菇菌渣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以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后,菌渣pH值降低,且营养成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正>乳酸菌是一群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中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乳酸杆菌有44个种,连同亚种共51个种,是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细长、有弯曲的杆菌。其中人们对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研究比较多。1乳酸菌的生理功能1.1改善胃肠道功能乳酸菌是肠道常在菌。畜禽服用乳酸菌后,可以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调整胃肠道菌群平衡。乳酸菌通过黏附素与肠黏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黏膜表面定植占位,成为生理屏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法,考察了2种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麸皮、米糠、DDGS、棉粕和稻壳粉这5种非常规饲料原料的酶解效果。结果发现复合酶A的降解效果由强到若依次是麸皮>DDGS>米糠>棉粕>稻壳粉,而复合酶B的降解效果依次为麸皮>米糠>DDGS>棉粕>稻壳粉。此外,本试验中原生菌发酵生产的复合酶B为纯天然复合酶产品,在此试验中显示出了出色的耐胃蛋白酶降解能力和出色的降解饲料原料能力。此结果表明非淀粉多糖类复合酶制剂对5种非常规饲料原料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活力相近的情况下,原生菌发酵生产的天然复合酶降解效率远优于同类复配产品。就原料来看,非淀粉多糖酶对麸皮、DDGS和米糠中的营养改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1肠道微生物群的生物学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作用是将上消化道未消化的物质发酵并转化为能量,如肠球菌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双歧杆菌能产生各种酶,将不溶性蛋白、脂肪和糖等变为可溶性。另外,双歧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K,链球菌能合成维生素C。脂肪酸是细菌发酵的主要产物,包括乙酸、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酶制剂对紫花苜蓿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4×3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添加0、0.1%、0.2%、0.3%的枯草芽孢杆菌(A0、A1、A2、A3)和0、0.1%、0.2%的复合酶制剂(B0、B1、B2),每组3个重复。青贮45 d后测定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并使用隶属函数法得出最优处理组。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酶制剂处理对苜蓿青贮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及pH值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P<0.05)。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时,A3组DM含显著高于A0组、A1组(P<0.05),苜蓿青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随着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在B2水平上,A2组的CP含量显著高于A1组和A3组(P<0.05),A1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酶制剂对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降解效果不理想。利用隶属函数计算得出,A2+B2组综合价值排序最佳。研究表明,同时添加0.2%枯草芽孢杆菌和0.2%复合酶制剂对紫花苜蓿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选用320羽1日龄樱桃谷白羽肉鸭,随机分为4个处理,进行1~21和22~42日龄2个阶段的饲养试验。研究饲用不同添加量的固体发酵复合酶对肉鸭生产性能的作用效果,添加量为250和500 g/t。试验结果表明:小鸭阶段,饲料添加500 g/t固体发酵复合酶,能显著提高小鸭末质量和日增质量,极显著降低料肉比;大鸭阶段,降能饲料中添加500 g/t固体发酵复合酶,能极显著提高肉鸭末质量和日增质量;而小鸭和大鸭阶段添加250 g/t固体发酵复合酶,能一定程度提高肉鸭生产性能,但效果不如添加500 g/t固体发酵复合酶的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组合酶菌制剂处理对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试验共设9个处理组:对照组(CK)、复合酶制剂处理组(C)、果胶酶+漆酶处理组(PL)、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处理组(CL)、植物乳酸杆菌处理组(LP)、布氏乳酸杆菌处理组(LB)、植物乳酸杆菌+布氏乳酸杆菌处理组(LPB)、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植物乳酸杆菌(CLP)、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植物乳酸杆菌+布氏乳酸杆菌处理组(CLPB),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聚乙烯袋袋装发酵,贮藏45d后取样,利用实验室化学分析和半体内法(insitu)对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处理组(C、PL和CL)pH、乙酸含量、氨态氮/总氮、DM、ADF级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DM、NDF、ADF和纤维素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菌制剂处理组(LP、LB和LPB)pH、氨态氮/总氮、NDF、ADF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乙酸及DM、纤维素、CP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3)与酶制剂、菌制剂及对照组组相比,复合酶菌制剂处理组(CLP和CLPB)pH和纤维素含量最低,乳酸含量及DM保存量最高,NDF、纤维素及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最高。综上所述,复合酶菌制剂组合添加能更好的改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其主要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产自香格里拉的鲜"奶渣"和发酵"奶渣"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鲜"奶渣"中分离到27株乳酸菌,并鉴定出7种(亚种),其中德氏乳杆菌、麦芽香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4种菌被确定是鲜"奶渣"中的优势种群。从发酵"奶渣"中分离到40株乳酸菌,并鉴定出9个种(亚种),其中德氏乳杆菌、麦芽香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5种菌被确定是发酵"奶渣"中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