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直刺细铁甲危害玉米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直刺细铁甲Rhadinosafleutiauxi(Baly)又名铁甲虫、细角准铁甲,是近年来在毕节地区发现的危害玉米的又一种新害虫.初步调查中,毕节、纳雍、织金、大方等县、市普遍发生,仅毕节市2001年发生面积6666.7hm2左右,2002年发生面积1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玉米地的直刺细铁甲幼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取得了17组数据资料,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d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直刺细铁甲幼虫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得出其理论抽样模型:n=t2D2.2.4485-x-1.018。  相似文献   

3.
直刺细铁甲Rhadinosa fleutiauxi(Baly)又名铁甲虫、细角准铁甲,是2001年笔者在贵州省毕节地区首次发现的危害玉米的新害虫。2002年12月中旬在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查阅10余年来的资料,未见关于此虫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掌握目前常用杀虫剂对该虫卵、幼虫和成虫的防治效果,以期在开展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取室外接虫饲养,结合田间系统调查和普查,对直刺细铁甲Rhadinosa fleutiauxi(Baly)在毕节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克。结果表明,海拔1070~2220m为该虫的分布区域,除威宁自治县外其余7县(市)均有分布;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98℃、12.53℃、11.32℃和121.44日度、203.93日度和131.68日度;在毕节地区该虫1年发生1代,成虫在土埂子边、沟边及荒地的杂草丛中越冬,其寄主有茅草、马耳朵草等。5月下旬为越冬成虫集中迁入玉米地高峰,6月上旬为产卵高峰。7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高峰,7月下旬为幼虫化蛹高峰,8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成虫具有群居性和假死性。迁飞能力较弱,在集中迁入玉米地时实施药荆防治是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用2.5%敌杀死乳油或2.5%克虱特乳油啧雾对成虫、卵和幼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玉米细交链孢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5℃,pH值为3~11,最适温度是20~25℃,最适pH值为8。孢子产生的温度是20~40℃,最适温度是20~25℃。PDA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光照对产孢有促进作用,扑海因和达克宁对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文殊兰夜蛾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文殊兰夜蛾以蛹在寄主周围土表蛹室中越冬,一年4代,很少3代。越冬代蛹于5月上中旬羽化,在平均室温14.67℃下,卵期平均15.64 d;在室温17.5~23℃下,1~6龄龄期平均分别为3.0 d、4.5 d、3.5 d、4.0 d、2.5 d、8.0 d,蛹期平均21.8 d。在室温14.67~23℃下,整个世代历期约60~65 d。对第4代幼虫进行过冷却点、体液冰点测定及越冬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不能以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福泉市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 150 hm2左右,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8.8%,大面积生产水平6 000 kg/hm2左右,总产量达4.29万t,占粮食总产量30.8%,玉米在该市主要用于畜禽饲料,少量用于酿酒。但由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往往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防范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席草螟又名尖翅卷叶蛾,土名又称席草钻心虫。我地席草面积较大,每年因其危害损失较重。为搞好预测预报,正确指导广大草农搞好防治工作,笔者经多年探索观察,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现介绍如下:1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5.5~6.5毫米,体色灰白,腹末圆钝;雄成虫体长  相似文献   

9.
细垫蝗的生物学特性买买提·牙生,唐华,艾尼瓦尔·艾力,阿不力米提·阿不力孜(喀什地区蝗虫预测预报防治站,喀什,844000)细垫蝗(DuroiellaangustataMistsh)瞩直翅目蝗总科剑角蝗科,在喀什地区草场分布较广,是农牧业生产中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黄芪根瘤象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发生于甘肃省黄芪种植区域的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halmicus Desbrocher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通过室内观测详细描述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该虫的越冬虫态、生活习性、产卵和为害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1年发生1代,产卵盛期出现在5月、幼虫为害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化蛹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后开始越冬。并且产卵成虫为越冬成虫,越冬虫态为成虫和幼虫。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褐足角胸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成虫、幼虫、蛹的消长动态、成虫产卵习性及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5~15cm土层中越夏、10~15cm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逐步升高,越冬幼虫从下部土层逐步向上移动至0~5cm土层,6月中旬在土中开始化蛹,蛹发生期长达40d;卵产在距地表1~3 mm的表土层,或产在干枯的玉米叶片上,散产或呈块状,少的2~3粒,多的一块卵达32粒。  相似文献   

12.
灰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在中国广泛分布,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观测,研究了灰茶尺蠖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浙江新昌地区年发生6~7代,第1代幼虫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以后约每月发生一代,10月中下旬陆续开始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羽化。灰茶尺蠖幼虫4~5龄,总食叶量平均736.2 mg·头-1,3龄后食叶量总计占96.01%,各龄食叶量呈指数增长,食叶量(y)与虫龄(x)的指数曲线为y = 1.012e1.5857x。在室内饲养条件下,灰茶尺蠖每雌平均产卵2910粒,卵、1~3龄幼虫、4~5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93.8%,98.6%,98.6%,98.6%,82.2%和92.0%,雌雄性比为1∶0.85,种群增长指数为98.9。  相似文献   

13.
切割潜蝇茧蜂是寄生橘小实蝇的重要内寄生蜂,为中国新纪录种。在室内(25±1)℃、(70±10)%相对湿度条件下,对切割潜蝇茧蜂的形态、习性、最适寄主日龄、实验种群寄生率、性比与每雌产卵量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多产卵于橘小实蝇的l-2日龄幼虫体内,平均世代历期27.4 d,室内平均寄生率达18.02%,雌雄性比1∶1.426;成蜂寿命15-33 d,雌蜂寿命长于雄蜂,羽化后即可交配,交配时间持续0.5-3.0 m in,交配后1-2 d即可产卵,每雌一生产卵50-85粒,每雌每日卵量呈波动减少现象。该蜂可用体积分数为20%蜜水补充营养,成虫具有正趋光性、孤雌生殖和过寄生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为寄生蜂的大量饲养以及橘小实蝇的生物防治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华山松球果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华山松球果螟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的生物学习性进行了描述;在云南楚雄市紫溪山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球果中越冬;成虫多在12:00~18:00羽化,求偶及交尾在夜间进行;成虫羽化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产卵场所具有选择性,卵主要产于2年生球果表面。  相似文献   

15.
经多年的引种、试验,选育出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秀珍菇P21菌株,该文简要介绍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潜蝇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州地区对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潜蝇茧蜂进行了初步研究 ,田间调查表明 :潜蝇茧蜂是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 ,寄生率达 7% -66% ;在 (2 5± 1 )℃、相对湿度 70 %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 1个世代需 1 4.3 d,成虫开始羽化后的第 3天为羽化高峰期 ;该蜂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为 1 .2 3∶ 1 .0 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寄生过程搜索时间较长 ,为 4-1 0 min,而产卵时间较短 ,为 2 0 -40 s  相似文献   

17.
浙江小异危害壳斗科的甜槠和米槠等树种 ,在浙江泰顺 1a发生 1代 ,孤雌生殖 ,以卵在林下枯枝落叶层中越冬 ,若虫和成虫大量取食寄主树叶 ,造成树木生长严重衰弱甚至枯死。还报道了该虫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天敌情况 ,并提出了防治建议。表 4参 3  相似文献   

18.
水竹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竹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笋用竹种。对浙江省遂昌县白马山林场水竹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 水竹笋期为4 月中下旬至6 月中旬, 其中5 月3 日至5 月30日为出笋高峰期, 是竹笋单产形成的重要阶段。末期延续时间较长, 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 以提高竹笋单株产量。为保证竹林的更新复壮, 根据秆形生长和枝叶生长特性, 应在出笋盛期做好留笋养竹工作, 留养新竹04 ~05 万株·h m - 2·a - 1 , 使竹林密度保持在20 万株·h m - 2 。参2  相似文献   

19.
草履蚧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履蚧(Drosichacorpulenta(Kuwana))在陕西关中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12月中下旬到翌年1月上旬孵化。1月中下旬到2月上中旬初孵若虫开始出土上树,5月中下旬至6月初开始下树产卵,卵集中于距树干60cm的土层中。若虫在树冠上层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1年生枝段最多,2年生枝段次之,3年以上生枝段最少。采用机油加羊毛脂5∶1(质量比)在初孵若虫上树前的1月上旬至2月上旬进行涂环阻隔防治和保护利用红环瓢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