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鸿声钱纪放编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5月第一版。本书为大32开本,5 6 347页,272,000字,定价1.55元。著名昆虫病理学家史泰奥斯(E、A、Steinhaus)所著的《昆虫病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Inseet Pathology 1949)曾由忻介六等译出于1956年在我国出版。此后二十多年,昆虫病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1959年,专门性刊物“昆虫病理学杂志”(Journal of Insect Pathology)问史;1974年,由美国G.E.Cantwell主编的《昆虫的疾病》(Insect Diseases)一书出版。该书分上、下两册,共近600页;1979  相似文献   

2.
入侵昆虫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贸易的加速发展,入侵物种对农林业、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基因组学研究为阐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分子机制与生态适应性过程以及研发新型防控技术提供了新手段、新平台与大数据。本文综述了入侵昆虫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基因/基因家族、转座子/重复序列等基因组信息在决定昆虫入侵性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探讨了基因组学研究在助力害虫RNAi、昆虫不育技术(SIT)、化学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潜力,并展望了基因组学研究应用于入侵昆虫综合防控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报道国际上植保科学的发展动态,本刊特邀请参加第九届国际植保会议的几位科学家撰文加以介绍,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出,以响读者!  相似文献   

4.
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研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和重组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研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生产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昆虫辐照不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昆虫辐照不育技术的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实践中已成为某些害虫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昆虫辐照不育技术的剂量策略、昆虫辐照不育机理研究进展和辐照不育昆虫的质量控制,并探讨了昆虫辐照不育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原线虫侵染鳞翅目幼虫的血淋巴病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猛 《中国生物防治》2000,16(3):114-117
菜青虫经口感染斯氏线虫后,20小时左右在其血淋巴中出现杆状的共生细菌,并开始大量增殖,48小时的细菌数已达出现初期的1万倍以上。用3种不同品系线虫 结果显示:经分别感染不同线虫的大蜡螟幼虫,其血细胞数总的增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感染初期血细胞数较健康虫体明显降低,4 ̄6小时达最低值;随后逐渐增加,12小时后血细胞数达到高峰;随后不迅速下降。感染线虫的家蚕12小时后其血淋巴的蛋白质含量较对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求偶时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以进行交尾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工业化合成、纯化、稳定,缓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各种干式诱捕器的开发研制,智能化性诱测报技术研发,以及多种害虫田间性诱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害虫的监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本文详细介绍和比较了群集诱杀技术的诱芯、诱捕器种类及其应用特点,交配干扰技术的释放器及其智能化的原理、种类和应用特点;系统总结了求偶与交配之间的关系、性信息素引诱力和专一性,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技术在水稻、玉米、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重要害虫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性信息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蝇科昆虫种类繁多、世界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其种类鉴定、种群遗传、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倍受植物检疫学和入侵生物学等领域的关注。线粒体基因组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昆虫类群的进化与系统发育等研究。本文对实蝇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现状、基因组的结构和基因排列、碱基组成、进化速率及其在实蝇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讨论与展望,并提示其对实蝇科害虫的入侵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毒与苏云金杆菌混用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昆虫病毒主要是杆状病毒科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颗粒体病毒(GV)和痘病毒科的昆虫痘病毒(EPV).  相似文献   

10.
阮义理 《植物保护》1985,11(6):20-22
自1939年我国开始报道蚜虫传播蚕豆病毒病以来,至今已知虫传植物病毒和类菌原体有68个,引起100多种病害,其中属禾本科作物的近30种;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和茄科等果菜类作物的病害60多种;果树及木本植物等病害20种。经接种证实的介体昆虫有52种,其中蚜虫22种,飞虱、叶蝉20种,其它10种。 近年来有关植物病毒介体昆虫的文献报道数量显著增加,从全国省级以上农业及生物科技刊物上发表的,与植物病毒和介体昆虫两者均有关的论文,在四十年代以前仅4篇,五十年代为17篇,六十年代74篇,七十年代42篇,1980—1984年增到130多篇。有  相似文献   

11.
昆虫资源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价值。该文对1961年至今中国近60年昆虫资源的理论形成、发展阶段、研究重点和论文发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昆虫本体利用、行为利用和产物利用的发展状况,并对昆虫基因组学和害虫防治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根据昆虫多样性下降问题对未来昆虫资源发展进行展望,以期提高人们对昆虫资源的研究与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昆虫迁飞与昆虫迁飞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志涛 《植物保护》1992,18(1):48-50
  相似文献   

13.
吕鸿声著,科学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16开本,ⅩⅢ 465页,图版ⅩⅩⅩⅧ。定价精装6.50元。本书是在作者经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总结了国内外昆虫病毒研究的成就,吸取了近年国外有关著作的优点,编著而成的昆虫病毒学第一本中文专著。这是一本内容全面而丰富的著作。全书共分二十章,涉及了有关昆虫病毒学的各个主要方面,并以现代生物学的观点来探讨与处理有关的问题与材料。各章内容如下:一、导论,二、术语与概念,三、核型多角体病毒,四、颗粒体病毒,五、其他DNA昆虫病毒,六、质型多角体病毒,七、家蚕空头性软化病病毒,八、其他RNA昆虫病毒,九、昆虫病毒的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十、昆虫病毒的潜伏性感染问题,十一、昆虫生理状态与其对病毒的感受性,十二、昆虫病毒的增殖,十三、病毒增殖与宿主昆虫  相似文献   

14.
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变种81—6菌株的晶体毒素感染菜青虫幼虫和家蚕离体细胞 感染早期两类细胞的线粒体都发生内脊膨大鼓起,随后细胞质内出现较大的空泡,感染后期线粒体膜和细胞质膜都发生溶解和破裂,细胞解体死亡。研究结果表明:离体细胞和活体细胞在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毒素后,细胞的病变过程相同。  相似文献   

15.
昆虫生长调节剂是指能干扰昆虫的正常生理功能,阻止正常的变态、抑制取食、发育受阻,使幼虫不能变蛹或蛹(若虫)不能变为成虫,形成没有生命力或不能繁殖的畸型个体的一类药剂,又叫特异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理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选择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分别注入樱桃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和小卷蛾斯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以及能源物质含量的变化,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线虫侵染后草地贪夜蛾幼虫中肠和脂肪体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供试 2 种线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均有致死作用,注射剂量为2~3条侵染期线虫(infective juve-niles,IJs)/μL 的樱桃异小杆线虫和小卷蛾斯式线虫 24 h 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16.67%和96.67%。注射2~3 IJs/μL线虫后,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注射樱桃异小杆线虫和小卷蛾斯式线虫后各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注射后24 h和12 h;血浆中总蛋白含量呈波动变化,海藻糖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均逐渐降低。注射线虫后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中肠和脂肪体结构均被破坏,且小卷蛾斯式线虫引起的病变更快也更严重。表明相较于樱桃异小杆线虫,小卷蛾斯式线虫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防潜能更大。  相似文献   

17.
昆虫为了进行取食、栖息、避敌、交配、繁殖,必然会出现扩散和迁飞等活动。有些昆虫在一定季节内,由于在生长发育的某个特定阶段,有规律地、定向地、长距离地飞行,称为迁飞。昆虫迁飞是一种滞育的地理上的转移,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高度的适应性。如飞蝗、粘虫、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七星瓢虫、棉铃虫、草地螟、竹螟、斑蝶等。绝大多数昆虫能作不同程度的扩散。有些能通过爬行、牵丝、飞行等活动作主动扩散;有些则受风、雨等自然  相似文献   

18.
分子对接技术在昆虫化学感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对接是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手段预测配体和受体的结构模型,模拟出配体复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结合自由能来判断结合强度的一种技术。分子对接包括蛋白质和小分子的前期准备,识别结合位点,搜索配体化合物的构象,评估对接结果四部分。昆虫的化学感受途径主要通过化感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结合,实现对化学信息素的接收。分子对接可以精确模拟昆虫化感蛋白和信息化合物的结构以及二者的结合形式,可作为研究昆虫化学感受途径的有效技术手段,从而有利于研究开发昆虫抑制剂,用于农林病虫害的防治。本文综述了分子对接技术在昆虫化学感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分子对接的相关软件,举例说明了分子对接的过程,可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
昆虫生命表的制作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尹汝湛 《植物保护》1980,6(1):31-38
自从1954年Morris和Miller等人将生命表技术引入昆虫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工作中以来,生命表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研究课题,在许多农林害虫上广泛应用。时至今日,制表的格式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已基本定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