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中积累态磷活化动力学的研究Ⅱ.沸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宗臣  赵美芝 《土壤通报》2002,33(2):121-123
本文研究了NH4-沸石对潮土和红壤中积累态磷的活化动力学的影响。修正的Elovich公式和双常数速率公式对土壤中积累态磷的活化动力学拟合最好。土壤中添加了NH4-沸石后 ,土壤中积累态磷的活化释放明显增快。NH4-沸石有较强的释磷作用 ,可以促进土壤中积累态磷的活化释放。  相似文献   

2.
有机质对典型铜锌污染土壤自然修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外源铜(Cu)、锌(Zn)自然修复过程的影响,选取红壤、潮土和黑土长期试验中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样,分别加入400 mg/kg Cu或500 mg/kg Zn,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Cu、Zn污染物的自然修复过程。结果表明:各种土壤有效态Cu、Zn浓度在培养开始的10~20 d内迅速下降,随后变化减缓,培养30~60 d后基本达到平衡。外源Cu、Zn自然修复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自然修复90 d后,在红壤和潮土低有机质含量的处理中有效Cu浓度比高有机质含量的处理高24.2%~57.1%;而在黑土和潮土高有机质含量的处理中有效态Zn浓度是有机质含量低的处理的3.44~6.33倍。这说明在3种土壤上增加有机质含量对Cu、Zn的作用效果不同,在红壤上抑制了Cu的有效性,在潮土上抑制有效Cu促进有效Zn,在黑土上则促进Cu、Zn有效性。在3种土壤中,碱性潮土外源Cu、Zn修复速率较快,且有效态Cu、Zn平衡浓度较小,其对Cu、Zn的固定能力最强,酸性红壤则最弱。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作为修复红壤和潮土重金属Cu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增加了黑土及潮土Zn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但只能提高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G2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有机质主要累积于G2和G1组复合体中。长期单施化肥降低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施肥处理中不完全相同。相关分析表明,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因此,不宜用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或微量元素含量来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但只能提高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G2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有机质主要累积于G2和G1组复合体中。长期单施化肥降低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施肥处理中不完全相同。相关分析表明,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因此,不宜用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或微量元素含量来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相似文献   

5.
长期定位试验点土壤镉的吸附解吸及形态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国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长期定位监测网络5个农业生态实验站的表层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区域农田土壤对Cd的吸附解吸特性;同时,在研究长期定量施肥对封丘潮土和祁阳红壤Cd积累及其有效性影响的基础上,对不同施肥处理进行了土壤Cd形态分级。结果表明,5种农田土壤中,中厚黑土的吸附量较大,旱地红壤的吸附量较小,土壤的最大吸附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CEC及土壤pH有关;长期施用化肥对封丘黄潮土和祁阳红壤Cd积累的作用不明显,长期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Cd的积累,但内源性有机肥(秸秆)使黄潮土Cd含量增加的幅度远低于外源性有机肥(猪粪)使红壤Cd含量增加的幅度,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Cd有"活化"作用。黄潮土和红壤中Cd的形态分配顺序均为:残渣态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但黄潮土中残渣态Cd的比例显著高于红壤中残渣态Cd的比例。化肥和有机肥均可影响Cd在黄潮土和红壤中的形态分配。  相似文献   

6.
土壤积累态磷研究:Ⅰ.一次大量施磷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正元  鲁如坤 《土壤》1995,27(2):57-59,89
试验表明,在红壤和石灰性潮土上,一次大量施磷的总产量(红壤为6季,潮土为3季),在总施磷量相等的情况下,都高于或至少等于分次施磷,但其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前1-2季作物上,随着时间的延长,一次施磷的产量逐渐下降直至低于分次施磷,说明了随土壤和磷肥作用时间的延长、积累态磷的有效性逐渐下降,积累态磷的有性不仅决定于与土壤接触的时间,以及土壤磷素吸附位的饱和度,还与作物类型有密切关系,如试验中的萝卜菜,利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对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82,自引:9,他引:82  
对我国重点农区的6种典型土壤红壤、灰漠土、垆土、潮土、褐土、黑土长期耕作施肥后的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MI)进行了研究,探讨施肥对不同土壤活性有机质和CMI的影响。土壤活性有机质用KMnO4氧化法测定,采用3种浓度KMnO4(33、1673、33.mmol/L)将土壤活性有机质分为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3部分。结果表明,只耕作不施肥(CK)10年后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CMI下降11.1~63.6,其中垆土、褐土下降幅度最大、黑土最小。施用化肥也使土壤活性有机质下降,其中单施氮(N)的潮土活性有机质下降最大,达31.3%;化肥配合施用(NPK)的红壤活性有机质下降最大,其余土壤相对较小。施肥使土壤活性有机质和总有机质含量增加,高于初始土壤和CK。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配施化肥,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CMI均显著增加,CMI以红壤上升最大,达91.4,潮土最小,仅为4.6。土壤活性有机质的数量及CMI变幅大于土壤总有机质的变化幅度,以CMI变化为大,说明CMI是评价施肥耕作对土壤质量影响的最好指标。土壤活性有机质分组结果表明,红壤活性有机质组成以高活性有机质为主;垆土、灰漠土活性有机质以高活性和中活性两部分为主;潮土以中活性有机质为主。施肥对红壤、灰漠土活性有机质组分影响明显,对垆土、潮土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培养温度和土壤类型对土壤硝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帘里  孙波 《土壤学报》2011,48(6):1173-1179
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5℃、20℃、25℃和30℃)和土壤类型(黑土、潮土和红壤)对土壤硝化率的影响。氮素加入比率为N 200 mg kg-1土壤。结果表明:在15~30℃培养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硝化率呈升高趋势;硝态氮累积量和培养积温(培养温度×培养天数,温度以0℃为基准)之间的关系可用单参数指数模型表示。在相同培养温度条件下,供试土壤硝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高有机质含量潮土>低有机质含量潮土>高有机质含量黑土>低有机质含量黑土>低有机质含量红壤>高有机质含量红壤。硝化率(25℃恒温培养)与土壤全磷含量、全钾含量、黏粒含量及pH呈极显著相关;土壤pH和全磷含量解释了硝化率差异的98.1%。土壤pH是影响其硝化率的主要因素,并抑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温度对硝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 NPK化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耕层的有机质、腐殖质和活性腐殖质含量 ,其中胡敏酸、富里酸也相应地增加 ,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还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胡 /富比值。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壤耕层 (0~ 2 0 m) ,而且影响耕层以下层次 ,但以 0~ 6 0 cm土层的效果显著 ,且以潮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对红壤磷的持续活化效应及其活化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红壤进行磷的持续活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次数的增加,磷的活化量逐渐降低,但仍有少量的磷释放出来,且活化强度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大而加强。浸提前后土壤样品的无机磷分级结果表明:被柠檬酸活化的磷主要来源于土壤中Al-P、Fe-P及Ca—P中的磷,也有部分来自于有机形态的磷,同时柠檬酸能够促进土壤中闭蓄态磷(Oc—P)的形成与积累。Al-P、Fe-P及Oc—P中磷的活化量,受柠檬酸浓度的影响较大。柠檬酸浓度在5mmolL^-1和10mmolL^-1时,其被活化的量大小依次为Ca—P〉Al-P〉Fe-P;而柠檬酸浓度在100mmolL^-1时,其被活化的量为Fe—P〉Al-P〉Ca—P。  相似文献   

11.
温度和土壤类型对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短期(15 d)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我因东部三类主要旱地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有机氮矿化对温度(15~30°C)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净矿化氮量的顺序为黑土>潮土>红壤,其中高有机质土壤大于低有机质土壤.黑土累积净矿化氮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潮土和红壤在25℃以上表现出持平和下降趋势.土壤矿质氮...  相似文献   

12.
红壤固磷能力强,普遍存在缺磷现象。以云南红壤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草酸和柠檬酸对红壤磷素活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壤经过草酸和柠檬酸处理后土壤中磷素的活化作用是明显存在的,在相同浓度下,草酸活化效果明显好于柠檬酸;随着有机酸处理浓度的增加,磷的活化率基本上呈增加趋势。但草酸在浓度2~10 mmol L-1间有效磷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柠檬酸则刚好相反,总体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其有效磷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在不同固液比下,草酸对红壤磷素的影响比柠檬酸要大,红壤在固液比为1∶1时比1∶5时的活化效果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柠檬酸对红壤A1-P、Fe-P以及磷酸二钙和八钙的活化能力强于草酸,对O-P的活化能力弱于草酸。  相似文献   

13.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NPK化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耕层的有机质、腐殖质和活性腐殖质含量,其中胡敏酸、富里酸也相应地增加,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还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胡/富比值。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壤耕层(0-20m),而且影响耕层地下层次,但以0-60cm土层的效果显著,且以潮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取重金属Cd含量为二级水平的4类土壤(红壤、 潮土、 土、 黑土)进行土培试验,研究再生水灌溉与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pH、 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再生水灌溉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土壤pH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 1)红壤、 潮土、 土上小白菜生物量增加显著,分别增加9.09%、 16.08%、 9.92%,黑土上增加不显著; 2)小白菜Cd含量在红壤上显著降低,由对照的0.29 mg/kg降低到0.22 mg/kg,在黑土上比对照增加了18.75%,在潮土和土上影响不大; 3)有效态Cd含量在红壤没有变化,但在潮土、 土、 黑土上增加显著; 4) 4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显著; 5)潮土、 土、 黑土的pH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有机物料对土壤中外源镉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盆栽试验研究稻草与紫云英对土壤中外源Cd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稻草与紫云英可降低水稻分蘖期潮土和红壤交换态镉含量 ,且二者在不同土壤的影响不同。 2种有机物料在水稻分蘖期固定作用并不稳定 ,随时间的推移 ,氧化锰结合态和紧有机质结合态吸附的镉将随紧有机质的分解和活性锰的还原被释放出来 ,并向交换态镉转化 ,提高Cd的生物有效性。水稻对外源Cd吸收与Cd在土壤中形态密切相关 ,水稻分蘖期稻草与紫云英均可抑制水稻根和茎叶对外源Cd的吸收 ,至成熟期水稻根、茎叶和糙米中Cd含量迅速增加 ,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土壤中交换态镉含量提高和紧有机质结合态镉含量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6.
有机物料对土壤中外源铜形态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运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稻草,紫云英,猪粪对红壤,潮土中外源铜的形态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培养后,两种土壤中外源铜主要以有机结合态铜为主,交换态铜的消长主要取决于有机结合态铜。在潮土中添加稻草和紫云英经在红壤中添加稻草和紫云英更有效地降低交换态铜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牛犇  王艳玲 《土壤学报》2023,60(6):1726-1738
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中期稻田(MP)、新稻田(NP)与老稻田(OP)的发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吸附-解吸实验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稻田红壤各发生层土壤磷的固持能力(PSI)、最大固持容量(MCSP)及释放潜能的变化差异与影响因子,明确了固定态磷的释放机制与流失风险。结果表明:随发生层深度的增加,稻田红壤PSI及MCSP逐渐增大,二者变化分别为:MP > NP > OP与NP > MP > OP;但稻田红壤发生层中电性吸附态磷(CaCl2-P)及OP剖面专性吸附态磷(EDTA-P)逐渐降低,而MP剖面和NP剖面的EDTA-P以及稻田红壤发生层的残留态磷(Red-P)则相反;OP剖面发生层CaCl2-P与EDTA-P的比值随发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显著高于MP和NP剖面。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磷、pH和铁铝氧化物之间相互作用且协同调控着稻田红壤的磷吸附位点数量及其吸附-解吸能力。稻田红壤水耕层(Ap层)土壤吸磷能力弱、释磷能力强,土壤磷流失风险大;而氧化还原层(Br)和母质层(C)土壤吸磷能力强、释磷能力弱,土壤磷固持容量大。与新稻田和中期稻田剖面相比,老稻田发生层土壤中吸附态磷更难以向专性吸附态磷及残留态磷转化,土壤磷流失风险相对较大,需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磷与富啡酸(fulvic acid,FA)配施对石灰性潮土中磷锌有效性及锌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潮土中速效磷含量随外加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发生了明显的固定,而且外加磷越高,土壤对其的固定越明显。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添加FA量的增加而增加,即FA提高了磷有效性,但在低磷处理下,FA对磷的活化作用很小,而在高磷处理下作用明显;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添加锌量的增加而降低,即高锌降低了速效磷的含量。土壤DTPA-Zn含量随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低量磷可提高DTPA-Zn含量,但当土壤磷添加量太高时(高于120 mg kg-1或160 mg kg-1)则降低DTPA-Zn含量。土壤DTPA-Zn含量随F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FA对长时间培养土壤锌的活化作用不明显。对土壤锌分级表明,土壤锌主要以残渣态(RES)形式存在,而交换态和有机质结合态锌在石灰性土壤中含量极低。同时,外源可溶性锌明显提高了土壤中RES-Zn、CAB-Zn、OFe-Mn-Zn和EX-Zn含量,但OM-Zn增加趋势不明显,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效性较高的EX-Zn和OM-Zn逐渐向无效态RES转化,FA对土壤锌形态转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潮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与腐殖质积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采用^14C标记示踪法研究我国北方潮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潮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除受气候条件影响外,还受土壤CaCO3含量,水分及盐碱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并讨论了潮土有机质积累及提高潮土有机质含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添加Cd2+对大豆生长发育及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河潮土和红壤2种土壤加Cd^2+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2+对大豆生长发育及几种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加Cd^2+处理均可抑制大豆的伸长生长,促进大豆叶片脱落酸(ABA)和脯氨酸(PRO)的积累,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在红壤上表现为促进作用,河潮土则表现为低浓度下的抑制作用和高浓度下的促进作用。随着Cd^2+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ABA含量和POD活性增加。PRO含盘则下降,表明ABA和POD对Cd^2+胁迫持续响应的时间较长,可选择作为大豆Cd^2+污染胁迫的诊断指标。红壤加Cd^2+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大于相同浓度Cd^2+处理的河潮土.表明其对镉污染的环境容量低于河潮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