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润霞  吴先华 《养猪》2019,(3):38-40
文章通过统计广西某规模化猪场2015—2017年母猪繁殖情况,探讨母猪妊娠期不同饲喂餐数对各胎次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该场制定出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措施提供参考。通过KF系统提取出2016—2017年两年的母猪生产数据记录,对不同饲喂餐数对各胎次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1)妊娠母猪饲喂1餐在胎产健仔、产仔合格率方面显著高于饲喂2餐(P<0.05);2)在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方面,1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其他各胎次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胎产健仔方面,1胎、3~5胎母猪显著高于6胎及以上(P<0.05);在合格率方面,1胎、2胎显著高于6胎及以上(P<0.05);在死胎率方面,1胎、2胎、3~5胎显著低于6胎及以上(P<0.05)。结论:为了提高该场母猪的繁殖性能及提高劳动效率,可建议妊娠母猪实行1餐饲喂。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情况某养殖户的猪群发生一种以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母猪久而不孕,出生仔猪55%在1周内突然发病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该养殖户共有能繁母猪16头、公猪1头。其中4头母猪出现死胎、木乃伊胎;2头母猪出现流产,随后久而不孕;有5窝仔猪发病,死亡率55%。(二)临床症状能繁母猪仅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延迟分娩、屡配不孕。活胎则有55%在1周内突然发病,  相似文献   

3.
孙义姗 《猪业科学》2020,37(2):18-21
为了调查繁殖周期和利用年限与淘汰模式及原因之间的联系,在中国西南地区收集了19471份淘汰记录。分析了生猪活产寿命(LPBA)和胎次等原因,以及各类原因在不同胎次、不同繁殖周期的分布情况。因应激死亡母猪(SD)、跛行母猪(LA)、患常见病母猪(CD)、未怀孕母猪、返情母猪和流产母猪(NP)的LPBA均小于20(P<0.05)。后备母猪主要针对9月龄以上的间情期(AB9)、CD和LA问题进行淘汰,而断奶母猪则主要针对生殖系统疾病(RS)、CD和间情期超过7 d的淘汰(P<0.0033)。妊娠期母猪主要淘汰因NP、CD和SD,而哺乳期母猪主要淘汰因产奶量低或没有产奶量(NM)、产仔数低和CD的母猪(P<0.0033)。此外,母猪主要在0胎、1胎和2胎时被淘汰(P<0.0024)。除CD和RS外,LA和NP分别是1胎和2胎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SD、LA、CD和NP显著降低母猪利用年限。AB9、RS、NP和NM分别主要发生在后备母猪、断奶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期母猪。低胎次母猪患CD、RS、LA和NP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
提高大群母猪年产仔数有二个途径,其一是提高母猪每胎产仔头数;其二是提高母猪年产胎数。前者已被绝大多数养猪场(户)所认识,而后者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理论上推算,一头生产母猪年产胎数可达2.6胎,但实际上,据对江北1991年359户专业户(年饲养3头以上母猪)共1838头母猪调查,共产胎数3327胎,年平均产胎数只有1.81胎,其主要原因是母猪哺乳期过长,配种技术不过关,保胎措施落实不够等,致使母猪生长周期长,减少了年产胎数,造成母猪单产效益不高。据此,笔者认为,挖掘母猪年产胎数的潜力是很大的,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从年产1.81胎提高到2.2~2.3胎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碱性阳离子复合物对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及断奶发情间隔的影响。试验选择妊娠84 d的健康新美系长白、大白原种母猪各112头,随机分为14个处理组,每组8头长白母猪、8头大白母猪。采用2×7双因子设计,碱性阳离子复合物设0%、0.4%两个水平,胎次设7个胎次。试验从母猪妊娠84 d开始到断奶当天结束,共分2个阶段,分别是妊娠后期(产前30 d)、哺乳期(21 d),其中预试期5 d。结果表明:1)多功能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显著降低母猪分娩死胎率及产每头仔猪间隔,并显著提高母猪断配率。2)在胎产合格仔数方面,3、4、5、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胎产总仔数方面,4、5、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均产每头仔猪间隔方面,3、4胎母猪显著低于1、2胎母猪(P0.05);在断配率方面,5、6胎母猪显著高于1、3胎(P0.05)。3)碱性阳离子与母猪胎次只在母猪均产每头仔猪间隔方面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结论:为了提高该场母猪的生产性能,可建议在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0.4%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并加强对头胎母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大通县种猪场530 头生产母猪的胎龄结构,1 胎母猪占整个猪群的31-1% ,2 ~5 胎的母猪占35-5 % ,6 胎以上的母猪占33-4 % ;1 ~7 胎母猪的产仔总数、活产数、死胎数虽然相近,但6 胎以上的母猪所产的弱仔数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 0.05) ,离乳成活率下降8-3 % ,差异不显著(P> 0 .05) 。表现出母猪3 ~5 胎时,繁殖性能最高,6 胎以后逐胎下降,也说明了该场猪群结构分布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7,(4)
试验旨在研究后备母猪和1胎、2胎母猪体尺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分别选择150~160日龄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后备母猪100、100和40头,1胎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153、59和52头,2胎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151、58和47头,进行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大白后备母猪150~160日龄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03.12±4.73)厘米、(58.08±2.72)厘米、(104.49±4.97)厘米和(20.46±1.36)厘米;大白1胎母猪(21天断奶后)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34.69±7.59)厘米、(76.59±4.46)厘米、(133.57±6.62)厘米和(21.69±1.25)厘米;大白2胎母猪(21天断奶后)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41.02±7.37)厘米、(80.68±3.87)厘米、(139.72±6.36)厘米和(22.19±1.17)厘米。长白后备母猪150~160日龄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05.42±3.7)厘米、(58.22±2.36)厘米、(105.00±5.06)厘米和(20.30±0.69)厘米;长白1胎母猪(21天断奶后)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34.05±7.49)厘米、(74.64±4.07)厘米、(131.07±6.58)厘米和(20.93±1.10)厘米;长白2胎母猪(21天断奶后)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38.14±7.79)厘米、(77.55±3.71)厘米、(136.52±7.78)厘米和(21.29±1.12)厘米。杜洛克后备母猪150~160日龄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分别为(99.77±4.23)厘米、(58.09±2.19)厘米、(105.40±4.68)厘米和(20.93±0.79)厘米;杜洛克1胎母猪(21天断奶后)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30.37±9.91)厘米、(78.37±4.59)厘米、(138.42±8.49)厘米和(22.44±8.49)厘米;杜洛克2胎母猪(21天断奶后)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37.40±7.39)厘米、(81.87±3.79)厘米、(145.12±7.59)厘米和(23.21±1.16)厘米。试验结果表明,后备母猪配种后以及1胎母猪还需要高强度的生长发育,在实际生产中要确实做好1胎母猪的营养工作,保证1胎母猪生长发育需要,才能发挥其一生最佳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碱性阳离子复合物对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及断奶发情间隔的影响。试验各选择112头妊娠84 d的健康新美系长白和大白原种母猪,随机分为14个处理组,每组8头长白及8头大白。采用2×7双因子设计,碱性阳离子复合物设0和0.4%2个添加量水平,胎次设7个处理水平。试验从母猪妊娠84 d开始到断奶后结束,共分2个阶段,分别是妊娠后期(产前30 d)和哺乳期(21 d),其中预饲期5 d。结果表明:多功能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显著降低母猪分娩死胎率及产仔间隔,并显著提高母猪断配率(P0.05);在胎产合格仔方面,3、4、5及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胎产总仔方面,4、5及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均产仔间隔方面,3和4胎母猪显著低于1和2胎母猪(P0.05);在断配率方面,4、5和6胎母猪显著高于1和3胎(P0.05)。碱性阳离子与母猪胎次只在母猪均产每头仔猪间隔方面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为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建议可在母猪饲料中添加0.4%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并加强对头胎母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9.
仔猪早期断奶的目的在于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仔猪早期断奶有很多好处。(1)能增加母猪的产仔头数。通常仔猪60日龄断奶的母猪年产不足两胎(1.99胎),一个繁殖周期需183.25天;仔猪45日龄断奶的母猪年产超过两胎(2.17胎),一个繁殖周期需168天。若仔猪早期在30—35日龄断奶,其  相似文献   

10.
对青海互助某猪场 1994— 2 0 0 0年的配种产仔记录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该场母猪的平均配种间隔为 2 5 .0 2d ,杜×本母猪最短 (2 1.80d) ,显著短于长×本母猪 (2 7.60d) (P <0 0 5 ) ,其它各类型母猪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母猪配种间隔随胎次增高而缩短 ,7胎以上母猪显著短于 3~ 6胎 (P <0 0 5 ) ,极显著短于 2胎 (P <0 0 1) ,3~ 6胎母猪显著短于 2胎 (P <0 0 5 ) ;不同类型母猪在同胎次的配种间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低胎龄(≤4胎)母猪淘汰的原因,比较月份(1—12月)、胎次(1~4胎)、生产状态(后备、妊娠、哺乳、空怀)等与生产母猪淘汰的关系,为猪场生产提供评估参数。应用SPSS软件分析5 671头淘汰母猪,探讨母猪淘汰与影响因素的关系,预测淘汰趋势。结果表明:胎次、生产状态、月份对低胎龄母猪淘汰类别影响极显著(P<0.01),低胎龄淘汰母猪整体胎龄均值为1.33,后备和1胎母猪淘汰占比达62.8%,3—6月淘汰比例为42.7%;妊娠和哺乳母猪淘汰比例分别为45%和26.6%,由于呼吸、消化和综合因素引起的淘汰达到78.3%。建议猪场对后备和1胎母猪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淘汰做好预防和管理,重点关注1胎哺乳母猪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我场自从实行配种联产计酬后半年内,取得了较好效果.母猪一次情期受胎率达97.26%,比上年(92.46%)提高4.8个百分点;产仔平均间隔期为163.31头,比上年(177.67天)缩短14.46天,母猪年产2.24胎,比上年(2.06胎)增加0.18胎;平均每胎产活猪头数为12.23头,比上年(11.8头)增加0.43头;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猪为27.36头,比上年(24.28头)提高12.64%.现将配  相似文献   

13.
胎次、产仔月份及纯繁/杂交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部分非遗传因素(胎次、产仔月份及纯繁/杂交)对长白、大白和杜洛克母猪产仔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初生窝重)的影响,旨在为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2~5胎仔猪的初生窝重较重;其中2、3胎的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头胎及6胎之后的仔猪初生窝重(P<0.01)。3月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且11月份初生窝重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长白纯繁母猪在产活仔数方面极显著优于大白纯繁母猪和长白×大白杂交母猪(P<0.01);在初生窝重方面,大白×长白杂交母猪的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大白纯繁母猪和长白×大白杂交母猪(P<0.01)。第2胎与3~4胎、第3胎与第4胎的总产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该猪场母猪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且以1~4月份的产仔性能为佳;配种方式以长白纯繁和大白×长白杂交为宜;第2胎产仔性能可作为后备母猪选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后备母猪不同初情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法,将738头后备母猪按照初情日龄的早晚分为4个处理组(初情日龄200 d为Ⅰ组;200 d≤初情日龄220 d为Ⅱ组;220 d≤初情日龄≤240 d为Ⅲ组;初情日龄240 d为Ⅳ组),检测母猪第1胎、第2胎、第3胎及综合6胎的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仔猪初生均重、哺乳仔猪断奶均重、哺乳仔猪日均增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母猪头胎,Ⅱ组与Ⅰ组相比,母猪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断奶均重、哺乳仔猪日均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2)母猪第2胎,Ⅱ组、Ⅲ组与Ⅰ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均显著提高(P0.05);(3)母猪第3胎,Ⅱ组与Ⅰ组、Ⅲ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均显著提高(P0.05);(4)母猪综合6胎,Ⅱ组与Ⅰ组、Ⅲ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日均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后备母猪初情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影响,最佳初情日龄为200 d~220 d。  相似文献   

15.
<正> 人们通常认为经产母猪要比初产猪产仔数多,但是来自法国的研究显示,从第一胎到第二胎,母猪生产性能有所降低。第二胎窝仔数减少可能和第一胎哺乳期体重损失过多和窝仔数较多有关系。本项研究目的是(1)确立能说明猪群中常见的第二胎产仔数减少的生物因素。(2)改进的能量代谢为基础的计算模式,进一步阐明第一胎到第二胎产仔数变化情况。母猪繁殖材料来自美国南部几个研究站。各研究站的妊娠母猪饲养方式不同,但是,全部哺乳期母猪都被限制在产仔栏中。母猪妊娠期饲喂玉米一豆饼或高粱一豆饼基础日粮4—5磅/日。大约一半的母猪在妊娠最后3天里补饲3磅/日的饲粮。在21到35天的哺乳期内,母猪任意采食。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究母猪初情日龄对其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共选用美系大白母猪923头,观察并记录了母猪初情日龄及其各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和出生窝重,然后将母猪根据初情日龄的早晚分为4组,Ⅰ组:≤200日龄、Ⅱ组:201~215日龄、Ⅲ组:216~230日龄及Ⅳ组:230日龄,对各试验组母猪的第1胎、第2胎、第3胎及综合3胎后数据和综合6胎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Ⅳ组母猪头胎总产仔数为12.05,显著高于Ⅰ组母猪头胎总产仔数的11.45(P0.05),其他繁殖性状没有显著差异;2)Ⅱ组母猪第2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为11.84和11.40,显著高于Ⅰ组母猪的总产仔数11.09和产活仔数10.66(P0.05);3)3胎和综合3胎后母猪Ⅱ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分别为12.47、11.82和11.48,显著高于Ⅳ组的总产仔数11.89、产活仔数11.22和健仔数10.85(P0.05);4)Ⅱ组母猪前6胎平均产仔总数、平均产活仔数和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74.23、71.41和68.86,显著高于Ⅳ组母猪的前6胎平均产仔总数70.48、平均产活仔数67.32和平均产健仔数64.86(P0.05)。综合比较,初情期日龄较早的母猪具有更好的繁殖性能(最佳日龄为201~215)。本研究通过挖掘出该群体后备母猪的最佳初情日龄和初配日龄,为后备母猪的挑选和猪场生产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吴文英 《兽医导刊》2016,(15):55-56
正(一)病因炎热的夏季,气温超过30℃时,母猪特别是第一、二胎龄及老龄母猪因气温过高,消耗体能太多,造成产仔无力,产程延长,更易难产;母猪怀孕期间限位栏饲养,运动少,过于肥胖;母猪营养的不足或过剩,内分泌失调,产道干燥;初产母猪配种过早,母猪骨盆、子宫颈口产道狭窄;母猪老龄(8胎以上)体弱、患病、应激(受到突然惊吓或分娩环境不安静等外界强烈的刺激),产仔多的母猪,产仔无力。胎儿的胎向,  相似文献   

18.
以纯种大白、长大二杂母猪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9.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8 778头母猪的有效乳头数进行分析,以探讨有效乳头数与第一胎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纯种大白还是长大二杂母猪,胎均总仔随着其有效乳头数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大部分生产单位胎均健仔有上升趋势。其中,15个以上(含15个)有效乳头数的大白母猪胎均总仔可达14.08头(P0.01);15个以上(含15个)有效乳头数的长大二杂母猪胎均总仔为12.69头(P0.01)。综合以上,母猪有效乳头数可以作为评价母猪繁殖力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1母猪的饲养管理(1)建立年龄结构合理的基础母猪群。一般来说,母猪1~2胎的繁殖性能一般,3~6胎繁殖性能最好,6胎以后开始下降。猪种不同其利用年限有所差异,地方猪种可利用10胎以上、培育猪种可利用5胎左右、引进猪种可利用5~6胎、二元杂交母猪可利用6~7胎。合理的母猪群年龄结构,基础母猪中1.5~2岁的母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5,(5)
为确定母猪最佳使用年限和产仔月份,同时为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研究统计分析了胎次、产仔月份对长大二元母猪产仔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大母猪1~6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6胎达到高峰,分别为11.88头和11.28头,极显著高于第1、2和8胎次(P0.01);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显著下降趋势。3月份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最高,12月份最低,且3月份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12月份(P0.05)。第2胎与第3胎、第3胎与第4~5胎、第4胎与第5胎的总产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2胎与第4胎的总产仔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第2胎与第3胎、第3胎与第4~5胎的产活仔数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2胎与第4胎、第4胎与第5胎的产活仔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该猪场长大二元母猪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且以3月份的产仔性能为佳;第2胎产仔性能可作为后备母猪选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