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饶璐璐  饶娟娟 《蔬菜》2003,(10):19-19
夜来香,拉丁学名Telosmacordatum (Burm. F. ) Merr.,别名:夜香花、夜兰香、千里香。萝科夜来香属多年生缠绕性藤状灌木,其小枝柔弱、有毛,折断后溢出白色液汁。单叶对生、宽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全缘。花序腋生,花多数,花冠黄绿色,一年四季开花,盛花期于春节前后。花味芳香,夜间香气尤浓。果披针形,长约7.5 cm,外果皮厚;种子宽卵形,顶端有白绢质种毛。原产我国华南地区,现南方各省(区)均有少量零星栽培。其叶片、花、果实均可食,具有清肝明目、去翳、拔毒生肌的功能。中药上以干花治疗急慢性结合膜炎、角膜炎、角膜翳和由于麻疹引…  相似文献   

2.
仙客来     
夜来香为常绿直立或近攀援状灌木,又名夜香花、夜兰香,除供观赏外,采收含苞待放或初放时的花朵,烹制成各种菜肴,不但形态美观,味美香嫩,花香菜鲜,而且具有平胆明目、驻颜美容、生肌润肤的食疗功效。现介绍几款用夜来香花制作的食疗谱。  相似文献   

3.
谢冬娣 《北方园艺》2015,(12):127-131
以涂膜材料(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壳聚糖)和蔬菜型夜香花为试材,采用正交优化实验法,研究涂膜保鲜配方对夜香花贮藏期间感官评价、脱花率、失重率、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涂膜保鲜配方可有效地保持夜香花的感官质量,抑制脱落率升高,降低失重率,抑制PPO活力,减少维生素C含量的损失。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3%、海藻酸钠浓度为0.25%、壳聚糖浓度为0.7%。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里植物种类繁多,每种植物因各个国家语种和文字的不同,其名称各异,即使在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也往往不一致,因而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在我国民间称为夜来香的花卉植物有多种,一为茄科夜香树属的多年生灌木,又名夜丁香;一为萝摩科的藤本植物,亦名夜香花;石蒜科的晚香玉人们习惯上也把它叫作夜来香。又如忍冬科和虎耳草科都有叫绣球花的植物,这样一来常常造成混淆。  相似文献   

5.
朱峰山 《西南园艺》2002,30(2):46-46
夜来香又名夜香花、木本夜来香、夜丁香、洋素馨,为茄科常绿灌木。树干灰白色,嫩枝绿色。叶互生,卵圆形。花期6-10月,花多为腋生。花冠细长,花色黄绿。入夜开放,香气浓烈;白天闭合,气味全无,故有“夜香树”之称。莳养夜香树不仅能够观花、闻香,还由于具有特殊气味,使蚊虫避而远之河谓一举多得。但因此花过于香气浓烈,久闻可导致人头晕脑胀,不宜放入室内。 夜香树原产南美和我国华南地区,性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怕霜冻,忌寒冷。在长江以北种植夜香树多为盆栽,立冬前人室,温度须保持8℃以上,出室一…  相似文献   

6.
《果农之友》2011,(6):51-51
绿盲蝽象又称牧草盲蝽,能危害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多种经济作物,1年发生4~5代。绿盲蝽象在枣树上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枣树幼芽、叶、花蕾、花和果实进行危害,在叶片上形成小斑点及不规则小孔,枣吊受害似烫发状,花蕾受害枯死脱落,幼果受害形成小斑点。绿盲蝽象以卵在枣树病残枝、剪口、蚱蝉卵穴和多年生枣股等处越冬,萌芽期开始孵化为若虫。  相似文献   

7.
周泳泓 《花卉》2014,(5):10-11
金银花又名金银藤,鸳鸯藤等,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藤本植物,为常用中药,以未开放的花蕾和藤叶人药.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的功能,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金银花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适应性很强,耐寒、耐旱、耐涝。  相似文献   

8.
蓟马是缨翅目昆虫的通称,属有翅亚纲,过渐变态类。世界上已记载有6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食性杂,其中大部分种类是植食性的。植食性蓟马是为害蔬菜的主要类群之一,为害的方式有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其中直接为害主要是以成虫、若虫锉吸蔬菜嫩梢、嫩(茎)叶、花和果实的汁液。被害嫩叶皱缩、畸形、形成斑枯,影响正常光合作用,致使蔬菜叶片失绿直至死亡;花期为害能引起花蕾脱落;坐果期为害能造成幼果老化、僵硬、黄化。  相似文献   

9.
《花卉》2015,(14)
<正>夜香花(Telosma cordata)别名夜来香,为萝藦科夜来香属多年生草质藤本,全株有乳汁,小枝被柔毛,叶对生,全缘,宽卵形,基部心形,花腋生,小枝每节均能长花,倒垂状聚伞花序稍被毛,花冠漏斗形5裂,黄绿色,花香,入夜香味更浓。花期5~9月,蓇葖果披针形,种子宽卵形,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果熟开裂,种子随风飘散。繁殖常用扦插和分株。扦插于春夏进行,选当年萌发的嫩枝1~3节,带顶芽剥离母体后,插入半荫沙质土苗床或育苗盆内,保持湿润,3周可生根成苗。分株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宁波地区的5种乡土藤本植物清风藤、清香藤、大籽猕猴桃、木通、香花崖豆藤的生物学特性和扦插育苗技术,为乡土藤本植物在宁波城市园林应用和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辑 《花卉》2005,(11):39-39
夜香兰为萝摩科梦援植物夜来香的花,非常粗生、花极香、故很多地方都有栽种,夜香兰除了可和蛋及内类炒食,更可作滚汤料,亦可泡茶,旧日乡间村民会在夜香兰盛开时,将花采下,去掉绿色萼后晒干,与普洱茶叶混在一起收藏,作为药用,遇有胃部不适、气滞、两肋作痛,可作为应急止痛之用,民间认为,夜香兰有止痛行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藤三七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绿色保健蔬菜。在农业观光温室中,藤三七可应用于蔬菜、中药、农耕等多种主题景观中。主要介绍了藤三七育苗繁殖技术、在农业观光温室中的应用形式及日常管理,为藤三七在农业观光温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罗芒生 《花卉》2011,(5):8-8
金银花,别名忍冬花、鸳鸯藤、二色花藤、左旋藤。忍冬科忍冬属,常绿或半常绿缠绕藤本,生长旺盛,双花着生叶腋,花蕾银白如针,4-9月开花,5月盛花,花冠开始白色,逐渐咯带紫色,最后变金黄色,十分别致,芳香迷人。  相似文献   

14.
斜纹夜蛾是一种暴食性、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等多种蔬菜,在上海地区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近年来在蔬菜生产上的危害逐年加重,幼虫食叶、花蕾、果实,严重时可将全田  相似文献   

15.
保健蔬菜藤三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藤三七 (Anrederacordifolia (Tenore)Vansteenis)别名藤子三七、川七、洋落葵 ,是落葵科落葵薯属多年生蔓性植物 ,原产巴西 ,我国云南、贵州、湖南、台湾等省均有种植 ,与同科不同属的落葵 (软浆叶 )在外观或形态上很相似。近年来在台湾省作为维生素A含量相当高的蔬菜流行食用 ,大陆地区主要作庭院绿化种植 ,以珠芽及块茎作药用。藤三七病虫害很少 ,对环境适应力又强 ,很适合有机栽培 ,是一种可作为无公害蔬菜开发的保健蔬菜新种类。1 藤三七的植物学特性藤三七是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 ,茎长达 5~ 10m…  相似文献   

16.
豆野螟俗称豇豆钻心虫,是豆科蔬菜上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豇豆、四季豆等。1发生特点豇豆豆野螟以幼虫蛀食花蕾和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花蕾及幼荚期受害造成大量落蕾、落花、落荚,影响产量。成荚期为害豆荚出现蛀  相似文献   

17.
保健蔬菜“藤三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藤三七(Anreder-acordfoblia(Tenore)Vansteenis)别名藤子三七、川七、 洋落葵,是落葵科落葵薯属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巴西,我国云南、贵州、 湖南、台湾等省均有种植,与同科不同属的落葵(软浆叶)在外观或形态上很相似。 近年来在台湾省作为维生素A含量相当高的蔬菜流行食用,大陆地区主要作庭院绿化种植,以珠芽及块茎作药用。藤三七病虫害很少,对环境适应力又强,、很适合有机栽培,是一种可作为无公害蔬菜开发的保健蔬菜新种类。 1 藤三七的植物学特性 藤三七是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长达5~10m。根肥大,于基部生长大量块茎,…  相似文献   

18.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等。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花蕾为产品。黄花菜采后脱水干制。干黄花经复水后食用,不仅鲜香脆嫩,而且营养丰富。此外,黄花菜的花,根,苗均可入药,其根具有健胃、利尿、通乳、消肿、镇痛等作用,花和苗具有明目之功能。黄花菜原产亚洲,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由于它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全国已扩展到20个省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蔬菜之一,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非洲等地。近年来,鲜黄花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辽源地区市场上原来只能见到外地运进的…  相似文献   

19.
1 建园 1.1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枇杷是原产北亚热带的常绿果树,一般年均温在15℃以上的地区均可栽培,其耐寒力较柑桔强,但因开花着果期在冬季,花和幼果的耐寒力远不如枝叶.一般花在-6℃、幼果在-3℃时开始受冻,所以冬季最低气温低于-5℃的地方就不太适合经济栽培.但枇杷花期长、花量大,且花蕾最耐寒,短时冻害只能冻死部分花和幼果  相似文献   

20.
茄果类蔬菜菌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菌核病是茄果类蔬菜发生普遍的一种病害,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危害茄子、番茄、辣椒等多种茄果类蔬菜,早熟及保护地栽培发病较重。该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茎、叶、花和果实,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感病,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给菜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通过几年来的田间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