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蒸汽去皮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马铃薯蒸汽去皮法并通过正交试验 ,对影响马铃薯蒸汽去皮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确定了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为 :加热时间 >蒸汽温度 >蒸汽压力。最优参数组合为 :蒸汽温度 133℃ ,加热时间 180s,蒸汽压力 0 16MPa。  相似文献   

2.
湿热处理对全脂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脂大豆通过湿热处理,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压力)对脲酶活性(UA)和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P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压力)处理下,UA与PS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同一时间下,UA与PS随加热温度(压力)的升高而下降;在UA完全失活之前,UA与PS呈高度正相关,UA可作为大豆加热程度的检测指标,加热过度,UA完全失活,已经不再能作为大豆加热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本实验条件下,即使加热严重过度。PS也不下降为零。仍然可作为检测大豆生熟度的指标。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以100℃(0MPa)加热30~60min,110℃(0.045MPa)加热15min,120℃(0.1MPa)、125℃(0.135MPa)加热5min为加热适当。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介质压力在木材高温热改性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压力蒸汽作为传热介质,于155℃/0.4 MPa,170℃/0.4 MPa,170℃/0.8 MPa处理条件对橡胶木进行热改性,测试热改性材的质量损失率、明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等指标,探讨不同处理压力和温度改性橡胶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压强0.4 MPa条件下,155℃和170℃处理的试材,其各项性能可以达到或接近常压条件下更高温度热改性材的性能。介质压强由0.4 MPa增加至0.8 MPa,炭化橡胶木的质量损失率、颜色变化、抗弯强度损失均增大,说明压强越大,热改性程度越剧烈。介质压强对试材的热改性程度有显著影响,提高蒸汽压力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加快橡胶木的炭化过程,实现木材的高效热改性处理。  相似文献   

4.
以马尾松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微波干燥过程中,初含水率对木材内部温度、水蒸气压力的影响,旨在为微波干燥过程中木材干燥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功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初含水率的木材内部蒸汽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很接近,并且木材初含水率越高,木材内部蒸汽压力上升越快,压力峰值越大,最大压力值保持的时间越短,蒸汽压力下降的越迅速。木材在微波加热过程中,木材温度达到恒温段之前,压力上升比较缓慢,达到恒温段之后,压力迅速上升,很快达到最大压力值。木材初含水率高,压力峰值大,其相应的温度也高。  相似文献   

5.
吴克志  周建  阮晓明  刘利锋  王京林  蒋光伟  崔伟  苏海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32-11434,11437
[目的]选择适宜的加工参数,提高膨胀梗粒的内在质量。[方法]以甲类配方烟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烟梗的膨胀效果和膨胀后梗粒的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影响ESP(Especially Stem Puffing)膨胀梗粒膨胀效果和内在质量的关键工艺参数是烟梗含水率、工艺蒸汽压力、工艺蒸汽温度和烟梗加温加压时间。烟梗含水率在11%以下时,梗粒的填充值变化趋缓,膨胀效果较好;工艺蒸汽压力为0.95 MPa时,可满足膨胀需求;工艺蒸汽温度最适宜范围是220~260℃;加温加热时间在12~16 s范围内为宜。综合考虑得出ESP烟梗膨胀制粒系统最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来料烟梗含水率8%~10%,工艺蒸汽压力0.95 MPa,工艺蒸汽温度230℃,加温加压时间16 s,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梗粒填充值为8.09 cm3/g。[结论]采用ESP烟梗膨胀制粒系统生产的梗粒其填充值明显提高,梗粒的色泽较好,内在质量优于正品梗丝和其他样品梗粒。  相似文献   

6.
鱼肉是我国主要肉类之一,传统的微波烹饪方式会使肉类水分降低,影响口感。利用微波和蒸汽的结合,研究加热对鱼肉的蛋白质变性点和理化指标的影响, 优化工艺,达到鱼肉的最佳品质。结果表明,45 g左右的鱼肉在蒸汽微波条件下,加热时间为100 s左右,鱼肉蛋白开始变性。研究表明,随着蒸汽微波加热时 间的增加,水分含量在105 s时达到最大值,与传统微波相比,成功解决了微波加热使食物水分流失严重的问题,此外,鱼肉色差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弹性随 着时间增长而降低。对于重约45 g的鱼肉,最佳加热时间为100 s,此结果可以作为蒸汽微波加热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H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常见树种小叶杨为试材,饱和蒸汽为传热介质,饱和蒸汽温度为160℃ (0.6MPa)、170℃ (0.8MPa)和180℃(1.0MPa),处理时间为1h、2h和3h对试材进行不同条件的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研究和分析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对处理材结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材的相对结晶度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饱和蒸汽温度为180℃(1.0MPa)、时间为3h时,处理材的相对结晶度最高为68.51%,比对照组高24.35%.  相似文献   

8.
分析测试香蕉茎秆总固体含量(TS)和挥发性固体含量(VS)及香蕉茎秆固体剩余物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采用蒸汽爆破法对香蕉茎秆进行预处理,探讨不同压力及维压时间下对香蕉茎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组分的降解程度,分析蒸汽爆破预处理优缺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香蕉茎秆的组分被不同程度破坏,当压力为3.5 MPa,维压时间为4 min时,香蕉茎秆中半纤维素含量由预处理前13.33%降至4.36%,降解率高达67.29%,纤维素含量由48.33%降至39.15%,降解率为18.99%,木质素含量由14.62%降至6.52%,降解率为55.40%,总体含量由76.28%降至50.03%,降解率为34.41%。说明蒸汽爆破技术对香蕉茎秆固体剩余物的预处理效果比较显著,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油菜籽经0.4、0.7、1.0 MPa等3种压力及维压1、3 min的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采用低温压榨法分离菜籽饼及油,分别测定其多酚得率、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探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维压时间下提高爆破压力或相同的压力下延长维压时间,制备的菜籽油颜色逐渐加深;经蒸汽爆破处理后菜籽饼多酚得率为7.12~8.42 g/(100 g),菜籽油多酚得率显著提高,1.0 MPa下维压3 min时,菜籽油多酚得率最高,为0.56 g/(100 g);菜籽饼中生成了2,6–二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canolol)、儿茶素、咖啡酸等物质,其中canolol的转化生成量最大,且一部分迁移到菜籽油中,0.7 MPa下维压3 min时,菜籽饼和油中canolol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2 120.00、4680.00 mg/kg;DPPH、ABTS和FRAP法测定的菜籽油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但菜籽饼的抗氧化能力变化幅度较小;多酚得率与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见,蒸汽爆破可作为提高菜籽油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一种有效预处理技术,蒸汽压力0.7 MPa、维压3 min可作为一个较优的汽爆条件用于油菜籽的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蒸汽爆破法,以速生毛白杨为原料,在爆破时间都为4min,爆破压力分别为1.5,2.0,2.5,2.7MPa的压力条件下,研究比较了不同爆破压力对原料得率、产酶活力和纤维素酶解糖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条件下,随着爆破太力由1.5MPa升至2.7MPa,原料得率由84%逐渐降低至51%;②以不同爆破压力获取的毛白杨原料配合麦麸作为纤维素酶产酶培养基,随着爆破压力的增加,酶活性也随之增加,但也与爆破后原料经过不同爆破条件预处理的毛白杨原料的纤维素含量高时,酶活性才大.每克干曲酶活力高达139,3U/g;③将经过不同爆破条件预处理的毛白杨木粉进行酶解实验,随着爆破压力的增加,酶解糖化率也顾及之增加,最高爆破压力(2.7MPa)处理过的木粉可使酶解糖化率高过65.0%,比对照提高了4.0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油库占全国油库的60%,汽油卸车量占轻油储量的80%;及该地区高温期长,当环境气温达到33℃~34℃时铁路罐车上卸汽油发生困难的状况。作者提出一种新的卸油方式—单点自吸式卸油方案。它的特点是用一个鹤管依次逐个卸车,卸车鹤管端部自带潜油泵浸入车内进行抽油,并不受气温影响及不污染环境,减少了油品蒸发损耗,卸车时间可缩短,工程一次投资费用可比多鹤管同时卸油方案节省40%,经营费用可节省93%。作者认为本方案可用于原有油库卸车台的改造;对于容量小于10×10~4m~3、年周转量30×10~4m~3的油库采用本方案是可行的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蒸汽爆破对烟梗木质纤维素含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烟梗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采用蒸汽爆破对烟梗进行处理,研究了在0.6,0.8,1.0 MPa爆破压力条件下烟梗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和微观结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以水蒸汽为介质,爆破压力为1.0 MPa.保留时间20 s的处理条件下,木质纤维结构出现明显破坏现象,烟梗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去除率分别达到16....  相似文献   

13.
蒸汽爆破开启落叶松木材细胞通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5种蒸汽爆破处理(压力0.2MPa,爆破重复10次;压力0.3MPa,爆破分别重复5次、10次和15次;压力0.4MPa,爆破重复10次),结果表明:压力0.4MPa、爆破10次处理的木材细胞闭塞纹孔开启程度最大,开启率为38.5%;压力0.3MPa、爆破15次处理的开启率为31.2%;压力0.3MPa、爆破10次处理的开启率为28.5%;压力0.3MPa、爆破5次处理的开启率为18.3%;压力0.2MPa、爆破10次处理的开启率仅为13.9%.落叶松木材具缘纹孔膜塞缘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闭塞纹孔变成非闭塞纹孔,开启了落叶松木材细胞液体流动通道.  相似文献   

14.
选取挤出型工艺生产的木塑异型材作为研究试件,采用熔焊-电磁感应加热复合连接木塑窗角的方法,先用熔焊进行木塑窗角的初步连接;再用电磁感应加热热熔窗角,熔化腔内的填充物,待冷却后形成加强筋塑件角码,完成二次加强连接。用单因素分析法,探索复合连接技术适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焊接温度260℃、焊接时间60 s、加热时间50 s、左右进给压力0.2 MPa、前后压钳压力0.4 MPa,完成初步焊接;在电磁感应加热时间55 s、输出振荡频率50 k Hz时,效果最好,试件受压弯曲的最大力为3 952 N、受压弯曲应力为26.97 MPa。熔焊-电磁感应加热复合连接木塑窗角,实现了连接速度快、热效率高、木塑表面无破坏、具有一定连接强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小麦胚芽中萃取小麦胚芽油,探讨萃取工艺对油的萃取率、维生素E含量、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萃取时间1h;CO2流量15L/h;萃取压力的适宜选择范围在25MPa~40MPa之间;萃取温度要根据萃取压力的选择而定,在低于30MPa的压力萃取,选择的温度范围应在35℃以下,在高于35MPa时,萃取温度在40℃~45℃;分离压力的选择范围是6MPa~8MPa;分离温度的选择范围是40℃~50℃;胚芽油萃取率达10.43%。小麦胚芽油中维生素E的最高萃取量253.7mg/100g。不同萃取工艺参数对维生素E萃取量的影响依次是: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分离压力>萃取压力。不同的工艺条件萃取的小麦胚芽油中脂肪酸的组分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超临界CO2梯度结晶压力、温度、时间对穿心莲内酯纯度的影响,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在萃取穿心莲内酯时,出现同步结晶,且在结晶板上呈梯度分布;选择较佳纯化工艺参数为压力20 MPa,温度55℃,时间90 min,CO2流量15L穖in-1时,得到穿心莲内酯的纯度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蒸汽爆破法 ,以速生毛白杨为原料 ,在爆破时间都为 4min ,爆破压力分别为 1.5 ,2 .0 ,2 .5 ,2 .7MPa的压力条件下 ,研究比较了不同爆破压力对原料得率、产酶活力和纤维素酶解糖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相同条件下 ,随着爆破压力由 1.5MPa升至 2 .7MPa ,原料得率由 84%逐渐降低至 5 1% ;②以不同爆破压力获取的毛白杨原料配合麦麸作为纤维素酶产酶培养基 ,随着爆破压力的增加 ,酶活性也随之增加 ,但也与爆破后原料的纤维素含量有关 .只有爆破后毛白杨原料的纤维素含量高时 ,酶活性才大 .每克干曲酶活力高达 139.3U/ g ;③将经过不同爆破条件预处理的毛白杨木粉进行酶解实验 ,随着爆破压力的增加 ,酶解糖化率也随之增加 ,最高爆破压力 (2 .7MPa)处理过的木粉可使酶解糖化率高达 6 5 .0 % ,比对照提高了 4.0倍 .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内炼油厂储运系统节能途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油厂储运系统的能耗由于各厂工艺条件、管理水平及计算方法的不同,差异较大,一般占全厂总能耗之3%~9%。能耗构成中蒸汽消耗一般占90%以上,电和水仅占百分之几,水的消耗不足1%。 影响能耗主要因素是:原油卸车加温,蒸汽往复泵的动力消耗,蒸汽管线的散热损失,油管道的伴热损失等。 文章还探讨了降低能耗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陕西紫苏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紫苏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直通蒸汽法提取紫苏油,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率和紫苏醛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紫苏挥发油提取工艺。[结果]直通蒸汽提取紫苏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细度3 cm,提取时间2 h,蒸汽压力0.01 MPa,该工艺条件下紫苏油提取率达0.373%,紫苏醛含量达52.06%。[结论]直通蒸汽法提取紫苏挥发油提取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可以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爆破维压时间对胡枝子原料化学成分、结晶度的影响,采用蒸汽爆破预处理方法,以胡枝子为原料,在爆破压力为2.25 MPa,爆破维压时间为2、3、4、5、6、10 min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后纤维素、木素含量变化不大,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蒸汽爆破处理后的物料结晶度比未处理的木质纤维素原料提高了60.67%。以胡枝子为酶解糖化原料,考察了温度、时间、用酶量、底物浓度4个影响因素,得到了最佳的条件为:温度46℃、时间60 h、用酶量80 U、底物浓度5%。在此条件下,对比了原料与不同蒸汽爆破维压时间处理后胡枝子物料的酶解糖化率。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可使糖化率提高约2.8倍,达到84%,极大地提高了纤维素酶的可及度,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