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秆竹新竹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茶秆竹的鞭芽及幼竹--成竹生长规律的观测,结果表明:茶秆竹的鞭芽于8月上旬开始分化,鞭芽数随着鞭龄的增大而降低。当年的鞭可以分化成鞭芽和笋芽,茶秆竹立竹主要集中在壮龄和中龄鞭上,立竹的着生部位以鞭的中、后段为主。竹笋出土可分为3个时期,高生长可分为4个阶段,高生长节律呈S形,符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2.
梁山慈竹笋—幼竹生长规律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山慈竹分布于西南各省,广泛用于造纸、人造板及园林绿化等。本文研究了梁山慈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梁山慈竹的出笋时间持续为73天左右;竹笋-幼竹的生长需要104天左右,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梁山慈竹的高生长昼夜差异不明显;地径生长需要42天左右完成;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是竹笋-幼竹生长的限制因子;梁山慈竹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04t/hm2。  相似文献   

3.
金费山方竹竹笋幼竹生长节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和竹林类型中选择30株竹笋观测其生长节律发现,金费山方竹高生长开始与出笋期同步,始于九月上中旬,结束于十一月下旬,历时60-70天;地径生长与高生长同步,结束于十月上旬。分析表明,高生长受竹笋出土期、竹笋径级,林分密度的测量,是制订年度经营措施的重要影响依据。  相似文献   

4.
四季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四季竹发笋期在4月下旬至10月下旬,6月发笋数最多,9月次之。6月出笋占总出笋棵数的35.56%,笋重量占总重的39.14%;9月出笋占总出笋棵数的20.78%,笋重量占总重的17.83%。四季竹幼竹高生长表现为生长初期和后期相对缓慢,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12.7 cm。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15~35 d,平均日生长量19.2 cm,最大日生长量25.4 cm。四季竹日高生长量方程式为y=-3.785 5 1.791 8 t-0.018 t2-0.000 5 t3。  相似文献   

5.
四季竹地下鞭根系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四季竹地下鞭根系统的调查表明:四季竹地下鞭根系统主要集中在0—20cm深的土层中,为浅鞭系竹种;1-2年生休眠芽中活芽的比例最多,2”4年生竹鞭萌发芽最多,5年生及以上竹鞭几乎没有发笋能力。因此在竹林培育管理中主要是搞好0-20cm土层工作,使其多发鞭,多出笋,对于5年以上的竹林要及时挖掉老鞭和竹蔸。  相似文献   

6.
合江方竹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江方竹地下茎的生长特性直接影响到发笋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合江方竹鞭、根在土壤中主要分布于在0~25 cm范围以内,尤以5~10 cm分布量最多;鞭角、1/2鞭长处鞭径、鞭节间长度在不同丛间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竹鞭具有先行一定长度生长,再在该段的上部集中发鞭的规律性.同时,6~9月温度和降雨是竹鞭长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经过连续四年的试验研究,对更新幼竹施用激素后,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比对照竹的笋-幼竹总生物量、发笋数、高和基径分别提高1.47-1.52倍、13-18%、24-55.8%和30%。1-3度幼竹生物量占74.71%,高对照27.76%。有显著作用的措施是激素种类和浓度,最佳综合施用措施是-萘乙酸或2-4-D-50PPM,施3次和施尿素。在经济困难地区可用-萘乙酸或2.4-D20PPM,施2次和施碳酸  相似文献   

8.
糙花少穗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茂彪 《竹子研究汇刊》2003,22(2):30-32,58
对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及幼竹高生长的研究表明 :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在 2月中旬至 5月上旬 ,发笋初期在 2月中旬至 3月上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 7.6 % ,笋重占 1 4 .5 % ;发笋盛期在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的总数 72 .1 % ,笋重占 78.1 % ;发笋末期在 5月 ,发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的总数 1 0 .3% ,重量占 7.4 % ;发笋初期平均单株笋重0 .378kg,盛期平均单株重笋 0 .4 97kg,末期平均单株笋重 0 .32 9kg,表现为 :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 ;糙花少穗竹幼竹高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 3~ 33d,高生长初期平均生长量 7.93cm· d-1 ,后期平均生长 4 .4 4cm· d-1 ,最大日生长量为 2 4 cm,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 1 5 .1 3cm。  相似文献   

9.
磷钾硼肥对红竹笋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7~1999年在安吉县进行了常规施用的机肥和氮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磷钾硼肥对代竹笋营养品质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N、NPK、NPKB处理与CK比较均能显著提高红竹笋的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多酚类含量,各处理品质含量高低排列依次为NPKB〉NPK〉N〉CK。蛋白质含量以N处理最高,CK最低;脂肪含量恰与蛋白质相反。NPK与NPKB处理对竹笋的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太行山南麓博爱县的珍稀竹种对花竹的出笋成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花竹发笋从5月中下旬开始,笋期为1个月,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生长呈由慢到快至峰值后再变慢直到停止的规律;对花竹高生长期间,24 h峰值高生长量达60 cm,75天前后分布在沟槽内的黑色斑点或线条全部形成.研究结果为对花竹的合理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毛竹营养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毛竹的叶营养诊断,以指导竹林施肥。研究内容包括叶分析的正确采样方法,用传统的临界值法和近期发展起来的新方法——DRIS诊断毛竹肥料试验的营养状态。结果表明: 1.毛竹的孕笋中期是采样的最佳时期;二年生立竹中部枝叶是取样的理想部位;一个叶平均样品至少采自5个单株才能达到分析精度的要求。 2.不同立竹结构对临界浓度标准有影响,每亩立竹250株以上的竹林,N、P浓度临界值分别为2.6%和0.13%,理想值为2.8%和0.16%。密度稀疏或钩梢竹林,N浓度临界值和理想值为2.9%和3.1%。新竹产量与N、P浓度反应相一致。 3.DRIS诊断参数从三年新竹产量大于3500kg/亩的高产群计算出来。DRIS诊断使用N、P、K、Si四组叶分析资料,诊断结果与临界值法基本一致。DRIS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对营养平衡状况和需求顺序作出判断。但是养分相对不足或过量也可能误诊。考虑到森林立地条件的不均一性,应该推荐两种方法同时并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CPPU、GA3、SM对京优葡萄分别在盛花前后 7d进行处理。结果显示 :①CPPU 2 0mg/L +GA35 0mg/L处理 ,果粒增大、早熟效果最显著。②GA335~ 10 0mg/L处理 ,随浓度增大 ,去核、早熟效果越明显。③CPPU 5~ 2 0mg/L范围内对提高坐果率效果显著且与浓度的增加成正比 ,缺点为推迟果粒成熟。④SM仅对提高坐果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多代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1、2、3代)、不同发育阶段(5、10、15、20年)、不同立地(14、16、18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特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导致了杉木生长的明显衰退,2、3代杉木戏分别比1代杉木下降7.29% ̄11.61%和15.63% ̄21.47%,树高分别下降7.89% ̄11.76%和17.76% ̄22.35%,蓄积量分别下降21.02% ̄24.61%和38.70% ̄44.18%,而且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杉木戏、树高生长速生期开始时间推迟,速生期缩短,林木分化日趋明显,中级木比例减少,大、小级木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4.
人参(Panax ginseng)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不仅在临床医学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在保健食品、保健饮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参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人参栽培需要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我国只在部分地区种植,而且需要种植5—6a才能收获,年产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改进入参药材的品质和增加市场供应量,有必要利用近代生物技术开展人参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探讨人工培养工业化生产人参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杨树溃疡病致幼树生长量损失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适用的回归模型。经数学检验。回归曲线形状合理,各项指标均较好,此外,使用此模型从数学上精确地描述生长量变化的生物学规律,这对生产部门预测病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掌握防治指标及估算防治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木生长规律的调查,表明木苗木属后期生长类型,全年有多次小的生长高峰,8月上旬有一次明显的、大的生长高峰。光合特性研究证明,木田间达到最高光合速率的时间为上午10∶30前后,其光合速率为18.0μmol/(m2·s),最适光合时期是7月下旬到8月下旬,最适光合温度为25~35℃。  相似文献   

17.
兰考泡桐根插苗的生长和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兰考泡桐根插苗的生长和盆土营养物质的变化。着重分析苗木生长、体内营养状况、营养物供应及盆土矿质养分释放的相互关系;苗木按比例吸收N、有效P和Mg等各种营养物的特点。提出培养壮苗应用最适营养物比例适当调整圃地土壤进行配比施肥的设想。从树木营养生理角度,论证科学施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对11年生短枝木麻黄41个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这种变异与种源所在的地理位置关系不十分密切;仅分布在南半球的种源,其树高生长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源高生长在苗期与11年生的生长关系不紧密,而树高、胸径在其他各生长期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之间呈高度正相关。采用综合权重分析法,初步筛选出8个优良种源:广东湛江、18154(菲律宾)、18014(印度)、18157(马来西亚)、18153(巴布亚新几内亚)、18158(马来西亚)、18298(泰国)、18118(越南),这些种源均好于本地种源,可在闽南地区推广应用,为生产提供良种。  相似文献   

19.
毛竹林出笋与幼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江苏宜兴林场、江西宜丰花桥林场以及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习林场等试验地内毛竹林出笋与幼竹生长资料和从江苏宜兴气象站抄录整理而成的1976~1986年中每年的11个气象资料为原始材料,定量地对毛竹林出笋及幼竹的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性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翌年竹林出笋及幼竹生长发育的6个主导气象因子是7、8、9三个月的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温暖指数、日均温≥10℃积温和7、8、9三个月的平均降水量。借助于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将竹林整个出笋期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出笋初期、出笋盛期和出笋末期。最佳拟合求算表明,毛竹幼竹高生长用单分子生长式来拟合精度较高。通过对正态累积函数和概率单位之间关系的研究可知,毛竹高生长在竹笋出土后21天左右进入速生期,竹笋出土后30天左右达高生长高峰期,竹笋出土后38天左右达高生长速生末期。本文还就如何根据幼竹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相应的营林措施来培育速生丰产林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缺苞箭竹生长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苞箭竹是大熊猫最喜食的竹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四川的岷山山系,构成冷杉林下的主要层片。通过两年的定位观测发现: 1.在春季,缺苞箭竹地下部分生长是最活跃的,它包括秆基笋芽的萌发和上年萌发笋芽的走“鞭”发笋。 2.地上部分秆茎生长分为四个阶段,即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和休眠期。在第二阶段生长最快,生长量最大,占年高生长量的92%,日最大高生长量为6.1cm。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气温和生长波动的高度协调。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这一生长期长短是不同的。 3.通过箭竹生长与气温,太阳辐射,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支配箭竹生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