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座密度是指单位蚕座面积内饲养的蚕儿头数;或表示蚕儿在蚕座中的相对疏密程度。如果密度过大则蚕儿相互拥挤,造成食桑不足,发育不整齐,容易发病;密度过稀则蚕座中残桑多,浪费桑叶,蚕座多湿,而且蚕室蚕具、劳动力需用量多,大蚕期尤为突出。笔对蚕期(4~5龄蚕)采用不同的蚕座密度进行饲养试验,力求摸清蚕座密度与养蚕生产效益的关系,探讨较佳的蚕座面积标准,以达到既不影响蚕茧产质量,又能提高养蚕设备利用率,提高工效节约桑叶,增加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蚕座密度即一定头数蚕儿的蚕座面积,若给予狭小的座积,称之为密饲;反之给予宽大座积称之为稀饲.此仅表示蚕儿在蚕座中的相对疏密程度,然其适度标准,又随蚕品种、蚕龄、发育阶段、饲育季节,饲育型式等而异.蚕座面积一般以蚕体所占面积(体长×体宽)为基点.另外,蚕座密度的疏密还应根据经营规模,劳力充裕程度及对蚕茧产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本试验以壮蚕4、5龄蚕儿的蚕体大小为模式,进行蚕座密度的规范化研究,借以摸清蚕座密度对  相似文献   

3.
蚕座面积的大小,因饲育法而不同。从前老农对小蚕给面条叶,结合高温,蚕食桑快,蚕座很密,给桑次数多,并不使蚕受到饥饿,蚕座干燥。在推广复盖育时,因给桑次数减少到5—6次,曾提出1条蚕占2条蚕的位置为适宜,后来有的单位在浙江推广炕床育,给桑次数更少,为求蚕饱食,提出1条蚕所占的面积,应以1条蚕打圈而不与他蚕相碰为准,蚕座大大扩大。近年来,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省由于春繁的蚕种数量不足,常进行春种秋繁春用.中秋期特定的饲料和气候条件,往往使春用多丝量蚕品种,其生长发育和数量性状表现不正常.如不加强饲养管理,更会使蚕种生产蒙受巨大损失.我校蚕种场在去年中秋蚕期,饲养杭_7、杭_8二品种,其中的杭_8在大蚕期发生大量细菌性胃肠病蚕,虽及时采取了措施,积极加以抢救,但杭_8克蚁制种量仅7.48张,而杭_7克蚁制种量为12.15张,使蚕种生产未能按  相似文献   

5.
我省稚蚕蚕座密度,在推广防干纸时,以一条蚕空一条蚕为准,推广炕房育时,由于减少每日给桑次数,每次给桑量增多,蚕座密度以一条蚕打圈不接触其他蚕为准,面积较前扩大一倍,近年来标准很不统一。为探索合适的蚕座面积,我们于1979年做了稀、中、密三种密度试验,对10克蚁量的各种面积设计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正>熟蚕上蔟不但劳力集中,而且强度大,是制约蚕桑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总结规范了方格蔟地蚕自动上蔟技术,并加以推广,实践效果较为显著。1方格蔟地蚕自动上蔟技术1.1上蔟前蚕座整理。上蔟前将蚕座整理平整,每张种的蚕座面积为30~35 m2。蚕座宽度为2支扎制好的蔟片长度,并在见熟前除沙1次,以减少蚕座湿度。春蚕条桑收获的可采用菜籽壳或小麦壳平整好蚕座,夏蚕也同样需平整好蚕座。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导向,近几年蚕桑生产的发展步伐较快,农村蚕区饲蚕室具不足,小蚕共育室的蚕座较密,影响蚕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了克服以上偏向,规范共育技术标准,合理掌握小蚕蚕座面积,我们对小蚕期的蚕座稀密与饲育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设区比较,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蚕座内的温度分布和潜伏在蚕座内部的蚕儿的病蚕发生头数和它的病源。其结果如下。1.温度和湿度是引起蚕座蒸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蚕座呈多湿状态的场合,即使蚕粪蚕沙堆积微少,蚕座很薄,却也要发生蒸热;蚕座呈干燥状态,在饲育适温范围内,即使蚕座的厚度达9cm,也几乎看不出蒸热。 2.箱饲育多湿蚕座的最高温度部位出现在从蚕座表面向下的三分之二附近的部位。箱饲育多湿蚕座在蚕座内部发生了热量使蚕座表面温度上升。3.要蚕室内温度对到达蚕座各处的温度的影响所需的时间看,先是蚕座表面,次是蚕座内部,再是蚕座底部。在蚕室内温度的日变化曲线和蚕座各部位温度的日变化曲线之间有两次逆转期。夏秋蚕期对稚蚕的复盖蚕座内,异常高温出现在蚕座内部,这种异常高温有持续影响到第2日的情况。4.稚蚕期中潜伏在蚕座内部的蚕儿,到壮蚕期易罹软化病,几乎都是 F 型软化病。  相似文献   

9.
《江苏蚕业》2016,(3):19-22
对新型蚕体蚕座消毒剂"亚迪蚕保"防病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亚迪蚕保蚕"体蚕座消毒剂是一种广谱、高效、对蚕安全、质量可控的新的蚕体蚕座消毒剂。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县农村养蚕生产上普遍存在蚕座密度过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养蚕设备紧张;二是蚕农技术处理不熟悉,因而造成蚕茧产量质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对大蚕期4~5龄蚕采用不同的蚕座密度进行饲养试验,力求摸清目前推广的新品种蚕座密度与养蚕生产效益的关系,探讨较佳的蚕座面积标准,以达到既能不影响蚕茧的产质量,又能提高养蚕设备利用率,提高工效节约桑叶,增加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1试验品种、地点和方法1.1试验品种苏镇×春光、苏菊×明虎正反交1.2试验时间地点2005年春蚕大蚕期,盘湾镇盘西村二组1.3试验方法采用1~3龄在相同饲养…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从养蚕生产的特点分析饲养壮蚕进行简易化、省力化改革的必要性。 蚕桑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蚕桑生产和一般农作物的栽培相比较,有它不同的特点。农作物栽培,对一块土地的一熟作物来讲,从种下到收获,面积是不变的;但是蚕桑生产就不同,从收蚁到上簇,短短的20多天,它的蚕座面积变化就很大,蚕座面积  相似文献   

12.
<正>在家蚕饲养中,5龄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85%,是构成养蚕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在养蚕过程中,供给蚕儿足够的饲料,是蚕体充分生长的物质基础,但用桑过多,势必造成蚕座中残桑堆积,不仅浪费,且会影响蚕体水分代谢的平衡,造成蚕体虚弱、病害增多。如何掌握原蚕饲养中的5龄用桑量,各蚕种场历来各行其是,看法颇不一致,有的甚至认为用桑愈多,丰收愈有把握。浙江嘉兴市农业局曾对杭7、杭8原蚕用桑量作过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前,本省蚕种场早生桑栽植面积较小,且用不同早生桑品种与原蚕饲养成绩的关系,也未作详细的研究,为此,我们于1978年春期,在省原蚕种场的协助下,对小蚕期不同桑品种与原蚕的影响作了调查,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小蚕期供试桑品种有大叶早生、乌皮桑、桐乡青三种,饲养蚕品种是杭7和杭8,小蚕期按蚕品种不同分设混合区,每区收蚁量  相似文献   

14.
小蚕片叶立体育突破了养蚕历来形成的将桑叶切碎、平面喂小蚕的传统习惯,采用片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使蚕座呈立体状态的独诗方法,并结合运用薄膜覆盖防干.保持桑叶新鲜等基本技术措施,以达到节省桑叶、节省劳力、节省蚕座面积和实现每日只给一次桑叶、保全蚕头、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目的.该新技术的推广已列为农业部的重点项目(中国蚕研所研究成果)。我县于1989年开始引进,在试养示范的基础上,1990年较大面积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使用不同新鲜程度的熟石灰粉,用于蚕体蚕座消毒,观察不同处理对蚕期病死蚕率、结茧率及鲜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蚕体蚕座消毒中使用清水化解后自然放置2~5 d的熟石灰粉的试验区病死蚕头数最少,结茧率与产茧量最高。新鲜熟石灰粉最好密封保存,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0 d。  相似文献   

16.
蚕品种在养蚕生产中与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准确认识和选用优良的蚕品种是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质量的关键.近年来,重庆、四川农村大量推广了绫_(3*4)×锦_(5*6)、781X(782·734)、日_3×中_(5*6)、菁松×皓月、浙蕾X春晓、(春·蕾)X(镇·珠)、苏_5×苏_6、杭_7X杭_8等优良品种.尽管当前推广的蚕品种类型较多,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但就其遗传本质、血缘关系来说,多属于近缘姊妹性的多丝量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仍保持在七  相似文献   

17.
雄蚕杂交种夏华×平8用三种蚕座密度和用桑量饲养 ,调查其发育情况、龄期经过、眠蚕体重、蚕茧产质量及其经济效益 ,结果不同饲育密度和不同用桑量对其生长发育和龄期经过无影响 ;从蚕茧产、质量及综合经济效益看 ,试验所设的蚕座密度适中区和用桑量适中区的结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8.
“细蚕片叶立体育”突破了传统的平面喂养细蚕方法。将片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在饲育箱内,使蚕座呈立体状,用塑料薄膜纸覆盖防干,每日只给桑一次的新饲养技术,是一种具有节省桑叶、节省用工、节省蚕座面积、利于防病、投资少的科学方法。这种新的养蚕方法今年已列为农业部的重点推广项目。为了学习外地经验,开展细蚕片叶立体育的试验,我部早在今年三月中旬农业部农业司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举办  相似文献   

19.
<正> 漂白粉是目前养蚕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蚕室蚕具消毒、蚕体蚕座消毒和蚕具用水的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OCl)_2],几乎对蚕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均起杀灭作用。其之所以能杀灭病原微生物,这是因为次氯酸钙溶解于水中后,会产生次氯酸,並进一步分解放出氧,对微生物有强烈的氧化作用,使其原生质蛋白变性而失去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 养蚕生产中历来都是采用粉剂药物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很多蚕农没有听说过用水剂药物作为蚕体蚕座消毒,也不敢使用,怕出了问题造成损失。还有相当多的蚕桑技术人员对水剂药物蚕体蚕座消毒也心中无数,不敢盲目推广。他们认为本地气候特点是多湿,特别是夏秋多雨季节,湿度大,使用水剂消毒后座内湿度更大,容易发生真菌病,对蚕生长发育也不利,一旦发生问题难承担责任,还是老办法稳妥。因此,蚕体蚕座水剂药物消毒无法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