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陇马林带西起甘肃省陇西县渭河北岸、东接通渭县马营镇,全长22公里,是陇西县境内的第二条大林带。林带属“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始建于1979年,面积12410亩。多年来,林带作为一道绿色屏障,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林木的老化,林分质量、覆盖率、蓄积量逐渐下降,林带的部分地段演变为疏林地,甚至无林地。林带的退化,引起、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道路坍陷,甚至山体滑坡,严重威胁着316国道的畅通。陇西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县林业局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了《陇马林带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作业设计说明书》,于2001年秋开始大抓林带建设,通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陇马林带地处梁峁山脊,干旱少雨土壤瘠薄,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保存率低,林木生长量小。该县立足抗旱造林,坚持走科学营造、科技兴林的路子,实现了造林的“五转”、“五专”。“五转”:一是由春季造林整地转变为头年整地翌年造林。充分应用径流林业技术,于2001年8月整地1500余亩,2002年秋整地3000亩。整地方式为鱼鳞坑、水平沟、树穴三种。二是由单纯的春季造林转变为春、秋、雨季多季节造林。2001年9月在多雨的秋季应用深坑大穴、截干埋桩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三月春风拂泉城。山东省既济南市党政军领导与广大干部群众、驻济官兵3000多人,在章丘市东部小东岭上义务植树5000多株,为泉城再添新绿。省林业局160名党员自发组织起来,在章丘市白泉村东山上义务植树1000多株,以实际行动美比泉城。 相似文献
14.
15.
16.
美丽富饶的长白山西麓余脉环绕着一个远近闻名的育苗基地———敦化丹峰林业有限公司石门苗圃。在这个颇具规模的苗圃里,有位志为青山添新绿的人,他就是工人技师杨瑞君。杨瑞君今年已经60岁了,在他走过的人生旅途中,有32年是和育苗事业联系在一起的。1969年,杨瑞君被分配到石门苗圃当育苗工人。经过十几年的奋斗,这位原本只有小学5年文化水平的育苗工人于1982年被苗圃领导任命为技术员。一纸任命书传达后,有些亲戚朋友为他捏了一把汗,靠小学5年这点文化水平当现代化苗圃的技术员,搞不好,岂不是顶着磨盘唱戏———人… 相似文献
17.
绿色是生命旺盛不衰的象征。为绿色而追求和创造的人,他们的生命自然是长青不枯的。年过花甲的武川县林业技术员韩长根,可谓绿色中的一棵老树了。他退休之后,依然留恋和热爱着绿色,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片新绿。一九五六年春天,三十出头的韩长根,当上了武川县一个林业点的护林员。他想,管护林木是我的光荣职责,而更光荣的还是用双手去创造绿色。于是,没有进过学校读书的韩长根,在林业点技术员的指导下,经过大胆实践和多次去外地参观学习,终于在四年内掌握了当地杨柳榆苗的培育法和树木的栽培法。 相似文献
18.
19.
新世纪的第一春,汉王大地处处飘绿甩彩。40多年前曾被胡耀邦同志称赞为绿化英豪的杨典华、朱桂华和朱玉华再次来到汉王镇,在当年的小红山上挥铣挖土、抬水上山,栽下了一片绿树。当年的三位小姑娘虽然都已步入花甲之年,然而她们的动人事迹和可贵精神,却象三华山上的松柏、花果一样,永远常青飘香。 解放初那阵子,刚刚摆脱三座大山压迫的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汉王镇人民,心里充满喜悦,脸上露出笑容。只要上级一声令下,说干什么就干什么,说怎么干就怎么干。1951年春天,上级号召大搞植树造林,家住小红山山脚的杨典华、朱桂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推动中日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流,受中国绿化基金会的邀请,由日本国土绿化推进机构常务理事茂田和彦先生率领的日本农林高等学校绿化交流访华团,于年初来华开展植树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