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藏土壤放线性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西藏8个主要土类11个土样的土壤放线菌数量,主要属与类九中棉生理生化特性及拮抗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不同土类及同一土类不同剖面表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很大,随海拔升高,冻结期增长,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少;(2)西藏土壤放线菌种类简单,供试菌株分为5属,链霉菌属占优势;(3)供试菌株大部分无明胶液化能力,约1/3无淀粉水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较强者仅占1/3左右;(4)供试菌株约有  相似文献   

2.
西藏亚高山草原土放线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了分布于西藏海拔4000-4680m之间6个亚高山草原土的放线菌数量与组成,并从分离纯化所得355株放线菌中选出98株代表菌株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放线菌分为9个属和2个未定属,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分别占土壤放线菌总数的52.7%和27.3%,钦氏菌属,孢囊放线菌属及孢链囊菌属共占14.1%;链霉菌属共分为12个类群,白孢类群,粉红孢类群及黄色类群分别占土壤链霉菌总数的49.  相似文献   

3.
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从分离自西藏的1 000余株土壤放线菌中选出比较特殊的23株,采用光镜观察形态特征,微晶纤维素TCL法分析了其细胞壁氨基酸组成及全细胞糖类型,常规培养法测定其碳氮源利用、抗菌谱及多种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征,并运用经典形态特征分类和细胞化学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23株供试放线菌按传统分类方法可归入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糖霉菌属(Gly-comyces)和小孢链菌属(Catellatospora)4个属;②纯细胞壁氨基酸组成有12种类型,全细胞糖型有8种类型,与现有的化学分类系统相比,出现8种新的胞壁氨基酸类型和5种新的全细胞糖型;③供试放线菌淀粉水解、牛奶凝固和胨化能力较强,卵磷脂水解能力较弱;④菌株抗革兰氏阳性菌能力强于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细菌能力强于抗真菌;⑤供试放线菌中有2株菌432和318形态和化学组成较特殊,具体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杨凌郊区采集的(土娄)土土样中共分离得到19株放线菌,定名为L-01-L-19。研究了这19株放线 菌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 bulbigenum、苹 果干腐病菌Bolyosphoma berengeriana和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 5种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 果表明,菌株L-19和L-13对病原真菌抑制效果明显。L-19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都在10 mm以上,最大 可达15 mm;L-13对辣椒疫霉和南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 mm和15 mm。通过对供试放线菌生化特性 的研究发现,供试放线菌的淀粉水解和明胶液化能力较强,63.2%的菌株可使明胶全部或大部分液化,73.7%菌株 的淀粉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大于3;牛奶凝固、胨化和纤维索分解能力较弱,只有10.5%的菌株可使牛奶全部 凝固,26.3%的菌株可使牛奶全部胨化和纤维素全部分解。分类结果表明供试放线菌大多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相似文献   

5.
何建清  张格杰  岳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62-18165
[目的]探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抑菌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琼脂块法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及拮抗性测定。[结果]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不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农田土放线菌数量最多,人工林与原始森林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少。在同一剖面内表层放线菌数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放线菌数量亦相应降低。该区放线菌种类较复杂,共分离到10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绝对优势。链霉菌属分离到11个类群,以白孢类群、灰褐类群和粉红孢类群为主。供试菌株抗病原真菌强于细菌,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强于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结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蕴含着种类和拮抗活性丰富的放线菌,可进一步用于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喀什地区土壤中的放线菌区系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土壤中含有7个属的放线菌,以链霉菌属为主,占供试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96.9 %;从各种土壤类型所分离的放线菌数量上看,耕作土>林地土>草甸土>沼泽土>盐渍土>风沙土;供试土样中的链霉菌可分为11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白孢类群,占链霉菌总数的23.2 %.对其分离得到放线菌406株,以1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菌进行平板拮抗试验,得到42株拮抗活性菌株,占供试放线菌总数的10.3 %,发酵复筛试验结果表明有16株(RI>80 %)供试菌株对14种靶标菌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防效果,占供试菌株的1.2 %;其中对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防菌(RI>80 %)最多.  相似文献   

7.
新疆南部巴楚地区干旱生境土壤放线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新疆南部巴楚地区特殊生境土壤放线菌区系、放线菌的拮抗性及耐盐性。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土壤pH和全盐量无显著相关性;供试土壤放线菌区系较单一,以链霉菌属为主(占总数的91.8%),小单孢菌属极少;链霉菌可分11个类群,以灰褐类群为优势类群;土壤含盐量愈高,链霉菌属组成愈简单。2148株供试放线菌中,有69株菌对供试靶标菌有拮抗性,其中广谱性拮抗菌很少;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拮抗性菌株数量多;GA培养基上的拮抗菌多于SDSA培养基上的拮抗菌。3供试放线菌耐盐性较强,这与土壤的全盐量呈显著相关,盐质量浓度在50g/L时,有50%以上的放线菌长势强,盐质量浓度在100g/L时,放线菌长势都较弱;不同培养基上分离的放线菌的耐盐性不同,盐质量浓度为50g/L时,长势强的放线菌大多分离自SDSA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8.
西藏高山草原土放线菌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将海拔4,240-4,850m的西藏高山草原土中具有代表性的84株菌作为供试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及拮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中具有淀粉水解能力的菌株占86.9%,培养30d时,具有明胶液化,凝乳及胨化能力的菌株分别占供试菌的97.6%、22.6%及100%;供试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假丝酵母及青霉有抗性的菌株分别占58.3%、45.2%、28.6%及25.0%。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方法对西藏喜玛拉雅山中部林地土壤中放线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与分类,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放线菌可分为10个属,以链霉菌属占优势;链霉菌属可分为11个类群,以球孢类群占优势;生理生化试验中,参试菌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以及明胶液化能力较强;拮抗试验中,抗霉菌的菌株数较多,抗G+菌的菌株数比抗G-菌的菌株数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棉区不同含盐量棉田健株与黄萎病病株根区土壤放线菌生态差异,并从中分离筛选对棉花黄萎、枯萎病有较好防效的生防放线菌,为棉花黄、枯萎病的生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新疆棉区3组不同含盐量土样进行放线菌分离测数,采用皿内琼脂块法筛选拮抗放线菌。【结果】①在不同含盐量土壤中,棉花病株根区土壤有机质和可溶性总盐含量均高于健株,在高盐、中盐及低盐土壤中,棉花病株根区土壤有机质和可溶性总盐含量分别较健株高出5.7%,7.8%,20.1%和20.2%,15.0%,195.0%。土壤可溶性总盐含量愈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愈大,棉花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pH无明显差异。②棉花病株根区土壤中放线菌总数均大于健株,在高盐、中盐及低盐棉田中,病株根区土埌放线菌总数较健株分别提高15.5%,59.4%及90.3%;在中盐土壤病株根区土壤中,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及伴生细菌数量分别较健株高出38.5%,23.8%,295.7%,在低盐土壤中分别高出106%,35.7%及16.0%,高盐土壤中链霉菌属及伴生细菌数量与之相反。③从新疆棉田供试土壤中分离的81株放线菌中,有51株放线菌对靶标病原菌有拮抗性,占供试放线菌总数的62.9%,其中对棉花黄萎、枯萎及立枯病菌有拮抗性的菌株分别占供试放线菌总数的41.9%,51.9%及18.5%。④在高盐和中盐土壤中,从健株根区土壤分离筛选到的拮抗菌中,对棉花黄萎病有抗性的拮抗性放线菌比率略高于病株根区土,但低盐土壤表现为病株根区(63.6%)>健株根区(36.4%)。⑤从棉花根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中,对棉花黄萎病菌、枯萎病菌及立枯病菌有较强抗性的菌株分别占菌株总数的7.4%,9.8%及3.7%,无抗性的分别占55.5%,41.9%及82.7%。【结论】棉花黄萎病病害发生与棉花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溶性总盐含量、土壤放线菌组成及拮抗性放线菌比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菌类抑制剂在菌根际土壤真菌与放线菌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研究了几种菌类抑制剂在菌根际土壤真菌及放线菌分离时的作用效果。试验选用6种抑制剂,每种抑制剂设4个浓度梯度,另外,设1个未加抑制剂的作对照。结果表明:在真菌分离培养过程中,阿米卡星浓度在0.05m l.L-1时分离出的真菌数量和种类分别达3.6×105个.g-1和13种,比未加抑制剂的分离效果还好。放线菌分离培养最佳抑制剂为重铬酸钾,重铬酸钾在浓度为10mg.L-1~30mg.L-1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好,并且对放线菌抑制作用很小,尤其在浓度为10mg.L-1时分离出的放线菌数量可达4.8×105个.g-1,与未加抑制剂的处理分离的数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红碱淖湖滨土壤微生物及稀有放线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陕西神木红碱淖湖滨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资源及稀有放线菌资源的分布,为沙化环境下放线菌资源利用及红碱淖地区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09,在红碱淖的北岸、西岸、南岸共采集12个土样,对土样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并采用5种放线菌培养基对该地区土壤中的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对具有特殊形态的13株放线菌进行16SrDNA鉴定。【结果】①红碱淖地区土壤pH值均在8.2以上,最高值接近10,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在7.00~79.10,24.84~71.73,2.34~5.30mg/kg。②红碱淖地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为105~107,102~104,101~103 CFU/g;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43.94~608.80mg/kg,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③改良HV琼脂培养基对红碱淖地区放线菌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④16SrDNA测序比对结果显示,红碱淖地区放线菌资源以诺卡氏菌属(Nocardi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主;稀有放线菌占到23.08%,分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和Actinophytocola。【结论】红碱淖地区的土壤属于碱性或者强碱性,土壤肥力较低;该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13.
采用6种不同的方法对湛江湖光岩地质公园的土壤进行预处理,用释稀涂布方法进行放线菌的分离.并对获得的放线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常规鉴定与抗菌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新鲜土壤经28~30℃风干10d的预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且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该法共获得23株菌落形态疑似不同的放线菌,经常规鉴定,4株菌株初步确定为诺卡氏菌属.2株菌株为小单孢菌属.17株菌株为链霉菌属。另外.有9株菌株具有抑制大肠埃氏菌活性;8株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获得3株菌株同时具有抑制大肠埃氏菌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海洋放线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有特殊生理活性和潜在药用价值的新化合物,其中,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及开发显示出十分诱人的前景。按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简要介绍了来自海洋放线菌的几种抗肿瘤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具有抗生素产生潜能的放线菌菌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idermid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和克柔氏念珠菌(Candida krusei)为靶标菌,采用牛津杯法对48株携带NRPS基因的放线菌发酵液甲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有18株菌表现出抑菌活性,其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有15株,抗白色念珠菌的有10株,抗大肠杆菌的有3株;18株菌分属于放线多孢菌属(Actinopolyspora),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且18株菌中有16株含有两种以上抗生素合成基因。菌株发酵液抗G+细菌的抑菌活性部位在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抗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部位在甲醇相中。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寄生链霉菌F46与生防放线菌SC1和SC11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以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为指标,研究了Gly、蔗糖、酶及其质量浓度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酶解时间及灭活时间。结果表明,3个菌株培养液中加入Gly和蔗糖的质量浓度以0.5和30 g/mL为宜。对菌株SC1和SC11,分别用10 mg/mL和15 mg/mL,溶菌酶酶解60 min和100 min较合适;对菌株F46,以蜗牛酶(10 mg/mL)和溶菌酶(10 mg/mL)体积比为1:1的混合酶液酶解75 min为宜。菌株F46在55℃条件下热灭活45 min,菌株SC1和SC11则需在55℃条件下热灭活15 min;菌株F46,SC1和SC11的紫外灭活时间分别为16,2和3 min。  相似文献   

17.
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计数法分别对不同深度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进行统计,探究二甲戊灵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深度为0~15 cm时,二甲戊灵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多为抑制作用,其中放线菌种群对表现的最为明显,呈持续抑制状态;细菌次之,呈阶段性抑制状态;而真菌对二甲戊灵具有一定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和激活均不明显。土壤深度为15~20 cm时,二甲戊灵对3种微生物有不同程度激活作用。二甲戊灵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随微生物种类和二甲戊灵浓度和土壤深度而异。正常使用浓度下,对微生物的影响是暂时的,其稳定系统不易破坏,但长期施用二甲戊灵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的失衡。  相似文献   

18.
放线菌Z139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陕西秦岭山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1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Z139,经初步鉴定为小多孢菌属红棕褐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rabrobranea)的一个变种。该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棉花枯萎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979,0.505,1.733,0.425和0.849mL/L,对玉米大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709,0.375,0.445和1.333mL/L。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达到98.6%和86.1%。  相似文献   

19.
极端环境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沈玲  郭正彦  吴文君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5):146-149,154
研究极端环境(极冷极热,极酸极碱,高盐、高压、高辐射等)中的放线菌是放线菌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这类放线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必须采用高选择性的分离培养基和特殊的培养条件才能分离到.笔者就近10年来关于极端环境中稀有放线菌常用的分离方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一株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从秦岭山区中筛选得到的一株放线菌(编号为No.24),对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生测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发酵液对农业常见的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苹果轮纹病菌和小麦根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是146.87 mg.L-1和164.09 mg.L-1;对玉米大斑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其EC50分别为129.33 mg.L-1和184.99 mg.L-1。盆栽试验在浓度为6 000 mg.L-1时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6.1%和70.7%,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6.9%和61.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No.24菌株发酵液可以有效控制番茄灰霉病和小麦白粉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