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杉木地理种源胸径与冠幅相关检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省龙泉市林科所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林保存了19个种源。对该所14年生不同种源试验林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胸径与冠幅相关紧密,最佳回归方程为y=ax^b。通过检验,可把19个种源归类于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3个总体,分别获得的杉木林经营密度指标和树冠可重叠系数,可以应用于全国杉木林的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2.
不同杉木无性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进行不同杉木无性系生理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不同无性系生理反应差异明显.随干旱胁迫加剧,无性系水势、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NR活力下降;自然饱和亏、脯氨酸含量急剧增加,以适应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杉木地理种源矿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理种源矿质养分(氮、钾、磷、钠、铁等元素)的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杉木种源针叶灰分中钾、铁和磷的百分含量达到了极显著,显著差异,其中钾含量与高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即生长快的种源钾含量高于生长慢的种源.  相似文献   

4.
杉木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采伐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采伐强度对树高生长影响不明显,而胸径、林下植被种类、盖度随采伐强度增大呈递增趋势;中度采伐,单位面积林分蓄积增长量最高,中度与强度采伐,单株蓄积量相当。一般人工杉木林以中度采伐为宜。  相似文献   

5.
杉木良种选择研究对越南杉木人工林有重要意义。以9个越南杉木种源与1个中国杉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于越南3个试验点开展种源试验,并做早期选择。结果表明:种植2a后,在同一试验区不同的种源生长差异明显,同一种源在不同试验区生长不一。越南北部是杉木最适合的生长地区,南部次之,中部最差,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等因素有关。在越南北部, CL9、 CL7、 CL6、 CL4、 CL2和CL1种源为优良种源;在中部, CL4和CL1种源是优良种源;在南部,优良种源为CL8、 CL9与CL2。本试验早期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越南杉木人工林选择适应种植地区和优良种源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杉木种源地理位置模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杉木种源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利用已建立的树高BP模型和胸径BP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地理位置杉木种源的生长情况,从而为合理区划杉木种源区域和种子调拨界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的多代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的闽北林区 ,选择花岗岩母质发育的不同栽植代数 ( 1、2、3代 )、不同立地 ( 1 4、1 6、1 8地位指数 )、不同发育阶段 (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及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效应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存在明显的多代效应 ,栽植代数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生长具有明显影响 .在不同立地和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人工林中 ,杉木胸径、树高及蓄积量生长均随栽植代数的增加呈逐代下降趋势 ,表现为 1代 >2代 >3代 .在 1 6地位指数条件下 ,2、 3代各发育阶段杉木胸径分别比 1代杉木下降 9.72 %~ 1 7.62 %和 1 8.85 %~ 2 6.90 % ,树高下降 4.2 6%~ 1 2 .5 6%和 8.5 1 %~ 1 5 .96% ,3代杉木胸径及树高分别比 2代杉木下降 1 .49%~ 1 9.0 2 %和 3.88%~ 4.5 9% ;同时连栽杉木胸径及树高生长速生期推迟 ,速生期变短 ,连栽杉木林表现出明显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8.
桤木种源的地理变异和种源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桤木Alnus cremastogyne自然分布区内13个种源的生长、材性和果实等性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桤木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探讨了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并划分了种源区.研究表明,桤木种源生长性状与生态梯度值(EGA)的相关显著,在单个生态因子分析中,桤木种源生长量呈以经度和海拔为主的梯度变异.单株生物质产量和纤维长度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地理趋势并不明显.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呈单向渐变模式.根据桤木种源EGA和试验林生长表现,把桤木划分为3个种源区:盆西北周沿区、盆中区和盆南周沿区.图1表4参11  相似文献   

9.
乐昌含笑不同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和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个乐昌含笑种源在浙江省余杭区长乐林场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对3年生试验林的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乐昌含笑在浙江省造林幼林保存率相差较大,树高、地径性状在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均具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且幼林表现呈较为明显的地理分化趋势,西部、南岭西南部种源保存率不高,生长相对缓慢,但其中亦有生长较好家系,而南岭以北...  相似文献   

10.
对10个种源苦楝苗期6个苗木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不同种源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在6个苗木生长性状上的变异系数为12.31%~68.11%,除通直度外,不同种源5个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种源间的苗木生长性状的变异明显,苦楝种源选择具有较大的潜力,总体来看苦楝种源地理趋势不明显,表现出随机变异现象;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及苗木生长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除通直度外的其他5个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超过45%,说明苦楝种源苗木生长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控制;种源株高和地径与采种点地理因子无显著相关性,地径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随采种点降水的增多,地径有增大趋势;以株高为标准对苦楝种源进行筛选,初步选出梧州、南昌、兴宁、歙县4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1.
低温对不同种源杉木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镜观察比较模拟低温对不同种源杉木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对杉木叶绿体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杉木叶绿体能抵御4℃低温.在-10℃温度下,叶绿体结构受到损伤或破坏,但不同种源抗寒性不同,其种源抗寒性排序为:安徽休宁种源>湖南会同种源>广西贺县种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源杉木光合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选用杉木分布带中的广西梧州、广东信宣、广西贺县、贵州锦屏、湖南会同、福建沙县、安徽休宁和湖北咸宁等八个种源。分别测定了各种源的单株总叶面积、叶质重、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合生产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C0_2补偿点、光呼吸及有关指标的日进程和季节进程等。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杉木的光合性状与生长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和相对的遗传稳定性,优良种源的生理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低的光补偿点和低CO_2补偿点以及较小的呼吸速率。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这八个种源杉木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光合性状类型(这与杉木地理类型划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土壤物理性质与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土壤物理性质与杉木、马尾松的生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土母岩发育的土壤对杉木、马尾松生长的相关性和影响生长差异的主导因子不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主导因子是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腐殖质层厚度;砂岩发育的土壤主导因子是土层厚度、非毛管孔隙度和腐殖质层厚度。在湿润的南岭山地,非毛管孔隙度对杉木、马尾松生长的影响远比总孔隙度大,同时林木要求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要适当。  相似文献   

14.
对蒙古栎8个不同的种源进行了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蒙古栎不同种源间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生长性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蒙古栎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参试的集安种源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均较高,可初步认为是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5.
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系统土壤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于1992年4月和8月分别对建瓯吉阳1984年营造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系统土壤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的(杉木单作)相比,复合系统土壤微生物总数和各生理类群的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得到加强,土壤生化作用强度提高,土壤肥力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杉木的生长.其中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系统的比杉木─油桐复合经营系统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不同林型下枯枝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1)江西省不同林型的枯枝落叶分解损失率表现为常绿阔叶林〉杉阔混交〉纯杉木林,其可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2)在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中,其K的含量不断下降,其它养分的含量则不断上升;随着分解的进行,所有营养元素的损失率都不断增加,损失率最大的为K,Ca,N,Mg等元素。(3)分解过程中,不同林 型的枯枝落叶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损失率有明显的差异,始终表现为常绿阔叶林〉杉阔混交林〉纯杉木林。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建立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库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尺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各器官分配比例及其与林龄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尺度杉木人工林总生物量和林龄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Chapman.Richards生长方程表达;利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蓄积量数据计算的各龄级生物量比实测数据更能代表林分的实际平均生长情况;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因器官而不同;杉木人工林平均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落后于连年生产力近十年,因此使用平均生产力并不能真正代表杉木人工林每年的实际生产力变化情况.此结果为第二次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提供了基础数据,以提高中国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小雪    刘震    王新建  李志    蔡齐飞    耿晓东    王艳梅    吴慧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118-123
为探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生长发育规律差异,取湖南、四川、河南、贵州、江西、江苏6个种源的2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种源在相同生境下的生长量、分枝数、展叶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种源2年生山桐子主干顶芽抽枝、侧枝顶芽抽枝、二次分枝的伸长生长和粗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趋势。3)6个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的生长量、展叶量、二次分枝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干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多,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苏种源,展叶最少的是河南种源;侧枝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最多,河南种源的展叶量最多,四川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少;在二次分枝方面,贵州种源的生长量最多,其次是河南、四川、湖南,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西种源;四川、江西、湖南种源的二次分枝数量明显高于河南、贵州和江苏种源;不同种源的二次分枝以上主干生长量表现为:贵州种源最多,其次是湖南种源,四川、江苏、江西种源较少,河南种源最少;4)在贵州、江西、江苏3个种源的主干顶芽抽枝伸长过程,四川种源的侧枝顶芽抽枝伸长过程,江西种源的二次分枝粗生长过程中都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不同种源山桐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郑州地区以贵州种源的苗木生长可能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神经网络建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神经网络技术对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的模拟和预测能力,以寻求最优模型。【方法】以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林木生长理论,用林龄(A)、立地指数(SI)和初植密度(N)3个因子构建平均胸径生长BP模型;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选优,并将最佳模型与拓展的Richards模型比较;最后将优化模型应用于未参与建模的样地。【结果】最佳BP模型为Levenberg-Marquardt算法3∶5∶1结构模型(LM351),R2=0.984,MSE=0.196;拓展的Richards模型R2=0.964,MSE=0.433。LM351模型经校正后,适合预测福建邵武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规律(R2=0.995)。【结论】LM351神经网络模型在精度上优于传统Richards模型,适于林龄6~28年、立地指数12~17 m、初植密度1 667~9 967株/hm2的杉木林分平均胸径的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杉木优良无性系双列交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杉木第1 代6 个速生优良家系双列杂交, 并进行杂种优势及配合力测定, 结果表明: 各种组合在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gca 和sca 效应亦达显著水平, 杂种优势存在着不同的优势效应. 变化辐度在- 31.6% ~33.6% . 通过选择能形成杉木杂交种子园建园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