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创作了两组《渔家傲》联章体节令鼓子词共24首,其中涉及到人日、元宵、上巳、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以及冬至等岁时民俗节日。无论是在文学史,还是民俗史上都是不可磨灭的一笔。故从民俗学的视角来研究欧阳修的词作,解读欧阳修词中所携带的民俗文化因子,能全方位地深刻了解宋民间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子荷 《新农村》2010,(3):47-47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风俗画之一,由北宋末期宫廷画家张择端所绘。作者通过对清明节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知滁期间建三亭:醉翁亭、丰乐亭和醒心亭,留三记:自作《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嘱曾巩作《醒心亭记》。欧阳修自号"醉翁",戏笔抒怀,自乐其乐;恪守知州之责,正论言志,与民同乐;借曾巩之笔以自醒自警,并彰显儒学宗师的自信自励。合而观之,"三亭三记"遵循"建亭—作文"的相同模式,建构了欧阳修醉翁、太守、儒学宗师"三位一体"的人格形象,反映了欧阳修贬滁期间思想的变化和深化,是其践行儒家"与民同乐"政治教化的文化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4.
罗庆芳 《农业考古》2013,(1):119-121
本文认为秧马是一种插秧工具,创制于汉唐,大量应用于北宋.文章从“秧马”的辞海释义上查找其含义,认为其是一种古代农具,能减轻插秧的劳动强度;并对苏轼创作的《秧马歌》和清代诗人郑珍创作的《播州秧马歌并序》中的“秧马”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苑英华》作为北宋初期的大型官修类书,是北宋初期诗坛主体对唐及唐前文学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接受。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总结了唐诗在北宋中期诗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示范作用,体现了王安石的宗唐风尚。《文苑英华》和《唐百家诗选》分别代表着北宋不同时期士人的唐诗观,通过比较其审美风尚的变迁,揭示北宋初期到中期唐诗观演变的过程和宋人崇尚唐诗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早年坚定地信奉儒家思想,认为"仙翁释子"皆为"异说",但晚年开始倾心于道教,以儒者的身份吸收道教思想。这种思想转变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而产生的。从时代环境来看,宋代三教合流的背景为欧阳修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从个人身体条件来看,晚年身患"消渴症"、双目眊昏的他已经不能再担任要职;更重要的是,欧阳修晚年乞求致仕不成,出知亳州之后,受这一空间的触动,心灵和情感得到了升华,使他对道教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欧阳修在亳州时期创作的诗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遣词造句方面极具道教特色,大量使用与道教相关的典故和人物,反映出他对道教养生思想的接受和推崇。  相似文献   

7.
在《新序》、《说苑》中,有引《诗》者一百零二章,其中有近五十处据《韩诗外传》而引。文章通过把这近五十处引《诗》与《韩诗外传》的原文进行比对,分析了刘向《新序》、《说苑》材料加工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的作品《清明上河图》,长5.287米,宽24.8厘米,画中有550余人,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如今,一位古稀老人用10年时间创作了巨幅画卷《张湾漕河胜迹图》,重现了几百年前大运河的历史盛景。这幅画长32米,宽70厘米,画中约2000个形态各异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真实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与茶     
中国人喝茶的习惯大概是由蜀地人率先兴起来的。唐朝时,茶已成为四川重要的农产品了。到宋代,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据宋人笔记《萍州可谈》里记载:“此俗遍天下”。当时,茶已和柴米油盐并列,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有道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在宋代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改革家,即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与茶这种普通的生活资料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王安石的政绩与茶据马端临《文献通考》《户口》及《宋史》《地理志序》载,宋代的人口比汉唐增加了一倍多,北宋户口的最高额为宋徽宗大观四年,共二千零八十多万户,而唐天宝十年最殷盛时的户数才九百六十多万户,北宋的疆域比汉唐小得多,人口却多出一倍多。宋代的国家收入也比汉唐有所  相似文献   

11.
牡丹花记载之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时,只用其根,非赏其花。牡丹花何时开始记载?欧阳修在《牡丹记》中说:牡丹初不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第,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  相似文献   

12.
北宋知名学者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曾经感叹“残雪压枝犹有橘”,对当地柑橘的优良品质赞不绝口,夷陵柑橘由此扬名。 1998年,夷陵区被国家授予“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称号,三峡柑橘驰名中外,而“晓曦红”牌柑橘则是三峡柑橘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3.
一种想思两处闲愁──比较分析晏几道的《临江仙》与李清照的《醉花阴》冷艳丽生活在北宋初年的词人晏几道与生活在南宋前期的李清照,都属于婉约派词人,也都是写情高手.他们的词抒情细腻真挚,手法独特.但同写离别相思,仍有不同韵味。晏词《临江仙》是这样写的:梦后...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早的乡规民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最早的乡规民约安广禄北宋嘉佑进士、著名学者吕大钧(字和叔)为了教化乡民,于公元11世纪中叶在其家乡蓝田(今属陕西)制定了《乡约》、《乡仪》,史称《吕氏乡约》(亦称《蓝田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成文的乡规民约。《吕氏乡约》用通俗的语言规定了处...  相似文献   

15.
宋徽宗与《大观茶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施由民一、宋徽宗其人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昏庸的皇帝,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便是个以昏庸和荒诞著称的皇帝,同时又是个以书画名世,以撰“茶论”和精茶艺而著名的皇帝。宋徽宗是北宋的第八个皇帝,当时正是北宋晚期。...  相似文献   

16.
《货殖列传序》是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名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总结了历代经济发展规律。从《货殖列传序》入手,梳理《货殖列传序》中蕴含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而分析其对公共政策系统功能限度的深刻意义,并提出了公共政策系统优化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渊源流长,对东方人文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茶是物质,也是精神,长期以来人们逐渐把自己的思想情趣溶入到了饮茶过程中而成为艺术化的品茶。淡淡清香,犹如梦痕留在人们的记忆,留在当时人的文字中,也应留在绘画作品里。老画家林晓丹新作《西湖春茗图卷》由《龙井问茶》、《西子佳茗》、《虎跑泉品》三部分组成,该手卷高0.46米,长3.30米,纸本着色,作品追求山水意境之美。“深山藏名泉,秀山出名茶”。“不是人间香味色”(欧阳修句)以达到意境隽永、韵味无穷,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北各地有不少名产享有“甲天下”之美誉。“甲天下”者,即“天下第一也”,是最高最美的颂扬之词。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初植于隋,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在宋代,洛阳牡丹最盛时有100多个品种,宋代欧阳修曾在《洛阳牡丹记》中把中国各地的牡丹加以对比...  相似文献   

19.
杭州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名闻海内外。关于西湖龙井茶的起源传说也颇多,现将作为龙井茶发源地的西湖老龙井有关历史资料辑录,按年代汇编,以供龙井茶文化研究爱好者参考。资料主要出自《龙井见闻录》、《西湖游览志》。《乾隆南巡实录》、《杭州府志》。《西湖龙井茶》等书。吴越国乾二年(949年)。居民凌霄募缘在钱塘县履泰乡龙井原落晖坞建造“报国看经院”。北宋熙宁中(1072年左右);;报国看经院改名“寿圣院”。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上天竺寺住持辩才法师退居龙井寿圣院。在狮峰山麓开山种茶。辩才法师俗名徐无象…  相似文献   

20.
试论王勃《滕王阁序》的应酬性张建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才华横溢,他省亲途经南昌写下的《滕王阁序》更是脍炙人口,成为骈体文中的名篇。文学界评价这篇作品时,多从文学角度立论,谈其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很少有人从应酬的角度立论。这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