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牛鼻黏膜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生产透明质酸的菌株,用16S rDNA分析鉴定该菌为马链球菌马亚种,该菌摇瓶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产量可达3.0 g/L,适合进行透明质酸的发酵生产,Hyl和sagA是影响透明质酸生产质量的最为关键的2种基因,采用PCR检测技术检测出该菌有毒力因子Hyl和sagA.研究结果为构建毒力基因缺失突变株和进行高产透明质酸菌种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流产布鲁菌种特异的omp25基因序列及牛分枝杆菌特异保守的16S rRNA加工蛋白rimM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牛布鲁菌Brucella abortus和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的双重PCR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在牛布鲁菌和牛分枝杆菌中分别扩增出448、269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作为对照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牛布鲁菌和牛分枝杆菌的DNA最低检出量均为10 pg;牛奶样品中人工污染的牛布鲁菌和牛分枝杆菌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7.9×103CFU/mL、3 ng/mL.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透明质酸摇瓶的发酵培养基。[方法]利用Plaekett-Burma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RSM)对透明质酸产生菌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影响透明质酸产量的关键因子。[结果]影响透明质酸产量的关键因子为葡萄糖和酵母膏,葡萄糖最佳浓度为55.78 g/L,酵母膏的最佳浓度为23.43 g/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透明质酸的平均产量为0.219(OD400nm)。[结论]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透明质酸产量得到提高,试验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摩拉氏菌病,俗称红眼病.它是由摩拉氏菌等多种病原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病牛羞明、流泪、结膜和角膜发炎并发展为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和溃疡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透明质酸摇瓶的发酵培养基。[方法]利用Plaekett—Btmna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RSM)对透明质酸产生菌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影响透明质酸产量的关键因子。[结果]影响透明质酸产量的关键因子为葡萄糖和酵母膏,葡萄糖最佳浓度为55.78g/L,酵母膏的最佳浓度为23.43s/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透明质酸的平均产量为0.219(‰。)。[结论]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透明质酸产量得到提高。试验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透明质酸产生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透明质酸产生菌兽疫链球菌的诱变筛选及摇瓶发酵条件.通过紫外线和NTG复合诱变处理得到溶血性弱的菌株,突变菌株比出发菌株透明质酸产量提高1倍以上.同时,对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最适反应温度、最适pH、碳源及氮源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主要由牛摩拉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反刍动物眼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随后发生角膜浑浊或呈乳白色。1.病原本病是由多种病原造成的,包括牛摩拉氏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某些病毒等,其中以牛摩拉氏菌为主要病原菌。其大小约为2微米×1微米,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利用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菌株。[方法]从奶牛鼻黏膜分离到1株透明质酸产生菌,对其进行筛选和菌落生化反应鉴定。分别用紫外线诱变和亚硝基胍诱变处理该菌株,研究诱变前后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兽疫链球菌的C群链球菌。筛选菌株的产物呈典型的HA红外吸收图谱。经诱变处理后,菌种菌落形态更大且更明显,呈黏液状。该菌株透明质酸的产量由初始菌株的3.69g/L提高到6.94g/L。[结论]该研究为利用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及时查明百色一起因食用病死牛肉引起多人食物中毒病例的原因,通过无菌采集病死牛深层病变组织,经过增菌、细菌分离和纯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血清学检验等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分离鉴定。从病死牛组织内分离到沙门氏菌1株,生化鉴定为沙门氏杆菌属Ⅳ亚型,血清学鉴定表明其与A~F多价O血清发生凝集,表面抗原为O9。结果表明:此次动物性食物中毒是由病死牛沙门氏杆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化脓隐秘杆菌属于隐秘杆菌属,是奶牛、内牛等动物体的内源性、条件性致病菌,此菌主要存在于动物体内几乎所有的黏膜中,也可从健康牛的胃、肠道共生菌群中分离到本菌.临床跟踪研究北京某奶牛场的犊牛群中的病症,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最后确诊为犊牛化脓性隐秘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