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分离与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颖  时威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3):492-495
对湛江市廉江高桥、东简北港2个红树林区红树的根、叶、花、果不同部位27份样品进行共附生微生物的分离及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评价。采用改良M1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和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进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离,用美蓝酶标仪法对所筛菌株进行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评价。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从27份样品中共分离出384株红树林共附生微生物,其中细菌170株,真菌160株,放线菌54株,细菌和真菌为优势菌群,两者占分离总菌株数的86.0%;从384株分离菌中检测出64株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占分离菌的16.7%;统计分析显示,除2个地区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数无显著差异外,2个地区的红树共附生微生物的组成、不同类型共附生微生物的数量、不同类型共附生微生物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红树不同部位的共附生微生物数量与活性菌株数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比较生态和非生态茶园叶面附生微生物的数量、构成和发病率调查,发现其相关性,证明建设生态茶园能有效控制茶园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作物的定向选择过程中,不断有新等位基因积累.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这些基因,引发了运用新的基因组学方法来定位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以及对有关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进行标记.迄今为止,只有少数QTL变异的数量性状核苷酸序列得以报道,采用连锁不平衡以及通过对侯选基因的精细定位或克隆QTL,将加速它们的发现过程.对生理调剂变化不同层次的研究,为作物性状的数量遗传学提供较好的分子基础.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于植物育种将最终取决于数量性状变异的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发现并证实稻尾孢黑粉菌具在植物保表芽殖附生特性,其病害循环中存在一个相当长的田间芽殖附生阶段,冬孢子萌发最终产生的次生小孢子在侵入之前的2-3个月中附生在水稻和杂草体表,以芽殖方式维持和扩大种群数量,芽殖附生的次生小孢子才是田间发病的有效接种体。  相似文献   

5.
茶树根表微生物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和高等植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土壤中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往往因土壤类型和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特别在根际范围内,由于植物种类不同,其差异更大。根表微生物是指根际中不包括土壤的植物表面——根表上的微生物,其数量和类群主要决定于植物的种类。众所周知,根际微生物,尤其是根表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营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际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根际效应。这种效应首先是通过营养选择与富集作用,使在根际发育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优势生理类群不同于根际外,同时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微生物活性对最终决定作物产量与品质的一种反映。这些影响包括与植物生长有关的有效养分及其吸收和植物病原菌的活性与病害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植物基因组学到育种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爱国 《中国麻业》2006,28(1):48-51
在作物的定向选择过程中,不断有新等位基因积累。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这些基因,引发了运用新的基因组学方法来定位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以及对有关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进行标记。迄今为止,只有少数QTL变异的数量性状核苷酸序列得以报道,采用连锁不平衡以及通过对侯选基因的精细定位或克隆QTL,将加速它们的发现过程。对生理调剂变化不同层次的研究,为作物性状的数量遗传学提供较好的分子基础。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于植物育种将最终取决于数量性状变异的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植物学家们发明了一种防治病虫,保护植物的新方法.以英国达勒姆大学为主的研究者们,除了培育抗性品种外,还利用一种细菌来生产生物防治物质.这些细菌与植物密切共生,只在植株有受害危险的刺激下,它们才产生这种防治物质.所产生的防治物质数量少,可自动控制,又与植物紧密接触,所以这种植保方法不仅价廉,而且可以避免象常规农药那样引起的环境污染.防治植物病虫害,尤其对害虫和真菌病害的防治,是农业生产上的大宗开支,据估计,每年要花费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措施条件下,大豆在不同生育期中土壤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决定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各处理土壤中细菌总数由花期逐渐增加,结荚期达最大值,到成熟期明显下降.各个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与土壤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有机 无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碳量.  相似文献   

10.
糖蜜的锤度在85以上,糖分约占50%,在储存期间应不会发生变质.但仍然发现储存期间糖蜜中糖分减少的不正常情况.无论温度是否升高,这种变质状况都会加速并产生泡沫,从而改变糖蛮的色泽和气昧,使得糖分快速减少和酸度升高.显微镜观察发现,糖蜜中微生物数量很多,进一步微生物研究确定糖蜜中存在两种细菌,它们协同生长,就像一种细菌.在厌氧环境中,细菌生长要求的最低蔗糖的浓度是30%.而好氧环境会打破细菌间的协同,并且单体细菌不能忍受5%以上的蔗糖浓度.采用PolmAn ESR方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糖蜜的变质,Polmax ESR法(一种特殊杀菌剂结合糖蜜连续循环冷却的方法).论文阐述了糖厂中微生物感染的原因与变质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岛是我国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有78属214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1种(包括海南特有种14种),非中国特有种但在中国仅见于海南岛的有20种。种数在10种以上的属有羊耳蒜属(Liparis)、石斛属(Dendrobium)、毛兰属(Eria)、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和兰属(Cymbidium)。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变型,其中热带亚洲成分占总属数的51.3%,热带分布属有71属,占绝对优势。海南岛兰科植物的生活型多样,附生兰有43属,地生兰有32属,腐生兰5属(其中羊耳蒜属和兰属中存在附生和地生2种生活型)。多个种在叶型和花色上变异较大,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与邻近地区相比,海南岛兰科植物与西双版纳共有属最多(为56属),其次依序为台湾、广东、广西和福建。虽然海南岛与台湾和西双版纳同处热带北缘,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但其兰科植物在属、物种和特有种的数量上比后两者要少。总的说来,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区系较为多样,与亚洲热带兰科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植物的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素影响到植物体中代谢物质的运输,因而牵涉到根、茎、叶的生长发育,不定根,不定芽,块根以及花的形成,果实的发育与成熟,芽和种子的衰老与休眠,种子的萌发等等.植物的发育过程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一种或多种激素的影响,激素与微量元素、维生素一样,常常以微小的数量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茶树病害监测和防御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植物之间和植物与病害互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病害胁迫下植物挥发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这些挥发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检测,有望用于病害监测。植物挥发物的许多组分具有抗菌作用,一些组分还能作为植物自身或植物间传递信息的抗病信号分子。本文就病害相关的植物挥发性物质的主要类群、挥发物在植物病害监测以及植物抗病防御反应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试验针对茶园土壤中的真菌类微生物进行了研究。利用两种培养基分离出大量的真菌,对出现频率较高、种群数量大的真菌鉴定到属,这些真菌分别归类于15个属。它们在茶园土壤中的分布规律是:随着土层的加深,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均逐渐减少,10cm表层土壤真菌数量最大,且相对集中在少数几个属,如木霉菌、青霉菌等。1年中,多数种类真菌的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直到8月下旬土壤中还维持着较高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表明,稻粒黑粉病菌次生小孢子可在供试的9种植物体表芽殖附生,在四川泸州其附生持续时间可达10月下旬,芽殖附生的次生小孢子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以香蕉状次生小孢子为主,最高可达95.3%,气候因素中适温,高湿有利于田间次生小孢子芽殖附生,孢子量上升,赤霉素(九二0)可促进芽殖附生,杀菌剂多菌灵对芽殖附生有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寻取新的植物和栽培品种数量的迅速增加,保存老的遗传材料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有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国际上开始着手进行除常规的作物中间诱导遗传变异和保存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的研究.在这一点上,植物组织培养和超低温贮藏引起了人们相当的注意,并把它们作为  相似文献   

17.
香蕉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在热带地区几乎都有种植和分布.除了有限的自然变异可能性外,已知可食香蕉品种大约有200个栽培种(De Langhe,1969).任何育种项目的进展取决于现存种群中遗传变异程度,因此,研究这些基本种群的变异性是迫切需要的.由于经济上重要的大多数植物性状是数量遗传,并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判断所观察到的变异性是遗传的还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是很困难的.适用于生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介质,在植物生长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肥料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文中以微生物菌肥、碳基肥、硅肥为例,探究3种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结果发现,适量浓度的微生物菌肥、碳基肥以及硅肥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调整土壤结构,调节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调整植物及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从而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9.
连作与轮作大生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和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上壤微生物总数或大豆根表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均以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根表微生物总数大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几十倍到100多倍。大豆各生育期微生物总数以开花期为最多,其次是成熟期.再次是分枝期。根瘤密度和大豆孢囊密度以成熟期为最大,其次是开花期,分枝期最小。微生物总数和根瘤密度,轮作区高于连作区。孢囊密度则相反,连作区高于轮作区。值得注意的是,真菌数量动态变化与孢囊密度动态变化是一致的.其次序是分枝期<开花期<成熟期。这种吻合可能有着内在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磷浓度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际养分有效性、植物生长发育等关系密切.土壤磷素营养的差异可引起植物根系分泌物和根形态的变化,但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还少有报道.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磷浓度处理对生长在黑土土壤上3个采样时期(v3、R1和R3期)的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对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片段进行解析,对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VCA).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随生育期而迁移,说明生育时期较磷浓度处理而言是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受不同磷浓度处理产生分异体现在v3期,细菌结构产生分异体现在v3和R1期,说明磷浓度处理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豆生育的早期,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这种差异弱化至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