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室内离体接种结合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研究了8个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差异较大,高妻、夏黑、醉人香及矢富罗莎对霜霉病表现抗病(R),奥古斯特、红地球及贵妃玫瑰对霜霉病表现感病(S),瑞比尔表现高感(HS)。对8个葡萄品种的叶片表皮气孔观察表明,不同品种叶片气孔大小、密度不同。气孔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奥古斯特、矢富罗莎、夏黑、贵妃玫瑰、高妻、醉人香、红地球、瑞必尔。气孔的开张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醉人香、高妻、贵妃玫瑰、红地球、夏黑、奥古斯特、瑞必尔、矢富罗莎。各品种叶片气孔的密度及大小与霜霉病的抗性未表现出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泥土麸糠混合基质栽培的香云幼苗为材料,研究喷施外源6-BA(1.5 mg·L~(-1))对淹水胁迫下香云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提高了香云幼苗的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外源6-BA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香云幼苗的可溶性蛋白SP含量,增加其SOD活性,降低其MDA的增加量。说明6-BA通过提高淹水胁迫时香云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其SOD活性,进而降低MDA积累对细胞膜的损害,从而提高香云幼苗对淹水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对香云幼苗淹水胁迫的缓解和恢复作用,以泥土麸糠混合基质栽培的香云幼苗为材料,研究喷施外源6-BA(0.5 mg·L~(-1)、1 mg·L~(-1)、1.5 mg·L~(-1))对淹水胁迫中和胁迫后香云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渗透调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损伤以及胁迫解除后花和新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过程中,1.5 mg·L~(-1) 6-BA对香云幼苗的缓解效果最好;淹水胁迫后,1.5 mg·L~(-1) 6-BA对香云幼苗的恢复效果最好,并且对促进其开花也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6-苄基腺嘌呤(6-BA)对香云幼苗淹水胁迫下激素平衡的影响,以泥土麸糠混合基质栽培的香云幼苗为材料,研究喷施外源6-BA(1.5 mg·L~(-1))对淹水胁迫下香云幼苗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极显著提高了香云幼苗的脱落酸(ABA)含量,降低了其玉米素(ZT)含量;外源6-BA处理显著提高了淹水胁迫时香云幼苗的吲哚乙酸(IAA)和ZT含量,减缓了ABA的剧增。说明6-BA通过提高淹水胁迫时香云幼苗ZT和IAA含量,以缓解ABA剧增对其生长的抑制,从而提高香云幼苗对淹水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围绕香合欢特征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香合欢苗木培育技术为研究重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雅长林场林区内采集香合欢优树种子进行种苗培育研究,对苗圃地选择与苗床制作、种子采集与贮藏、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为香合欢苗木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消落带因水位的周期性变化,使其土壤含水量呈干湿交替变化,而大多数原有植物难以适应新的生境,导致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利用盆栽法模拟其水淹条件,以30,60,90和120d为周期进行水淹—干旱交替处理,研究了香根草当年实生幼苗在水淹与干旱交替胁迫下的光合特性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胁迫周期的水淹—干旱交替胁迫均显著影响香根草幼苗的生长及其光合生理特性。各组幼苗的株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态学指标均随时间变化呈不同幅度的升降变化。而不同组间的各项指标值均随交替周期的增大而减小。但无论何种变化,各处理组最终又都能逐渐恢复或趋于稳定状态,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因此,香根草对水淹和干旱均具有良好的耐受力和适应性,可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建设的重要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7.
朱颖  徐晔春 《南方农业》2010,4(1):17-20
百里香(Thymus spp.)为唇形花科百里香属草本植物,多年生呈亚灌木状。原产地中海沿岸,风行于欧美地区。我国已有引进栽培种植。喜凉爽气候,比较耐寒。多分枝,匍匐或斜向上生长;叶小,椭圆形,数量多;春季开花,花朵小,淡紫色;小坚果近圆形、光滑。常见栽培的品种有宽叶百里香、柠檬百里香、浓香百里香、铺地百里香等。  相似文献   

8.
充足的种苗供应是作物大规模生产的关键.本文综合香荚兰的引种栽培、田间实践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等情况,总结了香荚兰扦插繁育过程中在场地、基质、苗床、插条的选择以及药剂处理、扦插方法、扦插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为香荚兰在广西的种苗繁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稻草等有机物料腐解过程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林  张春兰  沈其荣  袁飞  彭宇 《土壤学报》2001,38(4):471-475
采用湿润好气培养法 ,研究稻草等有机物料腐解过程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稻草、锯木屑、猪粪均含有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阿魏酸等酚酸化合物。稻草、猪粪中香豆酸含量最高 ,阿魏酸次之 ;木屑中对羟基苯甲酸含量最高 ,香豆酸次之。稻草、猪粪在腐解过程中生成酚酸化合物主要是香豆酸和阿魏酸 ,木屑主要是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豆酸 ;三种有机物料中酚酸化合物总量表现为稻草 >猪粪 >木屑 ,在腐解 2 0~ 30天时酚酸量为最高 ,40~ 5 0天时基本稳定 ,酚酸量为最少  相似文献   

10.
沙打旺人工种群大量进入百里香群落后,促进百里香地椒群落在9~10年短时间内演替到长芒草顶极群落。自然封禁条件下,百里香群落在5~7年较快恢复到百里香+长芒草群落这一偏途顶极,而进一步恢复到顶极长芒草群落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沙打旺种群促进这一演替过程的作用机制,在于它迅速将百里香种群几乎完全排挤出群落之外,为长芒草种群占领随着它的自然衰退而空出的空间创造了条件。沙打旺种群引起的这一短期人为演替过程,实际上是原来百里香群落中种群关系重新调整的过程,各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结局,取决于它们各自的种间竞争能力。一些竞争力比较强的种群,如糙隐子草、兴安胡杖子、阿尔泰狗娃花、大羽茅、厚穗宾草等,由原来百里香群落中的次要伴生种,成为长芒草群落中的主要伴生种,一些竞争力弱的种群,如冷蒿,星毛委陵莱、猪毛蒿、狼毒等,则由原来百里香群落中的主要伴生种,成为长芒草群落中的次要伴生种。  相似文献   

11.
人工诱变四倍体玫瑰香葡萄的倍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常金华  任清  罗耀武 《核农学报》2003,17(3):221-224
对人工诱变的玫瑰香葡萄 2个品系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气孔特征和花粉粒特性等与倍性有关的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诱变产生的四倍体玫瑰香Ⅰ为 4 4 4型四倍体 ,诱变玫瑰香Ⅱ为 2 4 4型嵌合体。试验还表明 ,利用气孔、花蕾特征、卷须和茎尖染色体计数可有效鉴定变异株。  相似文献   

12.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基因是植物木质素、类黄酮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之一.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4CL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4CL同源基因进行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等进行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大竹县种子管理站从2013年起引种观察9个品种:蓉优918、内香8518、内5优H25、德香4103、内5优39、乐丰优536、川农优445、花香优1618和川香优178。根据产量、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稻米品质,发现大竹县较为适合推广种植川农优445、乐丰优536、花香优1618、德香4103,也可适当发展内5优39等5个品种。  相似文献   

14.
"香玲"核桃坐果早、产量高、适应性和抗灾能力强、管理简单、果实品质上乘,适合在达县引种栽植。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2008年达县利用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费引种了"香玲"核桃。针对目前"香玲"核桃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发动、科学规划布局、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支持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槟榔香六堡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鉴定了4个六堡茶茶样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66种成分。结果表明:在槟榔香六堡茶香气组成中,具有陈香特征的呈香物质如α-雪松醇、β-雪松烯等含量要比普通六堡茶显著增加;具有花果香特征的物质如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等含量同样较普通六堡茶高。推测六堡茶独特的槟榔香是陈香物质与花果香物质综合表现的结果,其特征香气成分包括α-雪松醇、β-雪松烯、1,2,3一三甲氧基苯、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等。  相似文献   

16.
阳朔县金橘产业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在金橘园种植香根草等治理金橘园水土流失,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探讨香根草、多年生黑麦草不同治理措施对坡面径流及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表明:香根草处理区泥沙为132.06 kg/hm2,分别与对照区和多年生黑麦草处理区减少水土流失量23.5%和33.04%;坡面径流量分别减少21.46%、52.41%。不同处理保水保土效益的总体趋势是:香根草>多年生黑麦草>对照区。以采用香根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海南香枝木与越南香枝木木材构造特征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香枝木和越南香枝木木材构造特征进行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宏观构造在材色气味、纹理结构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微观构造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木射线的种类、射线细胞的形态、射线组织的类型;其余解剖特征差异则不明显。海南香枝木的树种名称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越南香枝木的树种名称为多裂黄檀(D.rimosa Roxb.)。  相似文献   

18.
在大别山南麓花岗片麻岩黄棕壤地区,设置石坎、半石坎、PP织物袋、土坎、土坎+香根草篱和自然坡面等坡改梯模式的标准径流试验小区,观测降雨量、植被盖度、土壤侵蚀量等参数,并对不同坡改梯模式的投资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模式按泥沙拦截效果排序为石坎PP织物袋坎半石坎土坎+香根草篱土坎自然坡面。结合投资成本及田坎稳定性分析,建议大力推广应用PP织物袋和土坎+香根草篱两种坡改梯模式。  相似文献   

19.
植物篱-农作模式坡耕地土壤综合抗蚀性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壤抗剪强度、抗蚀性与抗冲性不仅反映了土壤对水力侵蚀不同发育阶段(雨滴溅蚀、薄层水流片蚀与股流沟蚀)的侵蚀力大小,还通过共存、耦合决定对抗水力侵蚀的综合能力(综合抗蚀性)的大小。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数理统计法研究了植物篱-农作坡耕地土壤综合抗蚀性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植物篱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得以改善,加之网状植物篱根系的固结等作用促使土壤综合抗蚀性增强。紫穗槐、香根草、紫花苜蓿和蓑草植物篱-农作模式土壤综合抗蚀指数分别比常规横坡农作模式增加102.9%、91.9%、87.9%、82.9%。不同植物篱模式增强土壤综合抗蚀性效应的大小为,20o坡地紫穗槐>香根草,13o坡地紫花苜蓿>蓑草。植物篱模式也增强了各坡位土壤综合抗蚀性,改善了土壤综合抗蚀性的过大坡面异质性。该论文为进一步探究植物篱模式控制水土及氮磷等污染物流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保持水土的理想植物,研究香根草在鄱阳湖沙区的生长情况及对沙区环境的影响,为南方治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测量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距湖距离和不同处理方式对香根草生长的影响以及香根草对土壤温度、湿度的影响。[结果](1)距湖距离对香根草生长高度的影响不显著,对香根草的分蘖数影响显著;刈割和分蘖处理对香根草生长高度的影响不显著但有促进作用,刈割处理可以促进香根草的分蘖,分蘖处理不利于香根草的分蘖;生长期末,香根草各指标存在差异;(2)香根草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量;(3)距湖距离、香根草生长高度均与香根草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香根草在重度沙化区存活率高,距湖距离和不同处理方式影响香根草生长,香根草种植对沙区土壤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