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30株中国兰属植物菌根真菌进行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国兰属植物与其菌根真菌的专一性。【方法】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分离自云南6种兰属植物的30株菌根真菌的rD-NA ITS序列,再与GenBank中的菌株rDNA 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rDNA ITS序列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的30株菌根真菌分别隶属于镰刀菌属、毛壳菌属、柱孢霉属和瘤菌根菌属,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菌根真菌ITS1-5.8S-ITS2序列总长429~563bp,GC含量为41.67%~58.06%,其中ITS1长92~259bp,GC含量为47.66%~58.62%;5.8S长155~158bp,GC含量为40.81%~52.05%;ITS2长146~192bp,GC含量为38.78%~55.56%;聚类分析显示,30株菌根真菌可分为4组,其中,分离自送春、蕙兰、建兰的菌根真菌皆属于镰刀菌属,聚在Ⅰ组上;分离自春剑的菌根真菌除CJ7单独聚在Ⅳ组外,其他均聚在Ⅰ组上;分离自莲瓣兰、春兰的菌根真菌分别聚在Ⅱ和Ⅲ与Ⅰ和Ⅱ2个分支上,分离自莲瓣兰的菌根真菌聚在Ⅱ、Ⅲ2个分支上。【结论】在供试的6种兰属植物中,春剑、春兰、莲瓣兰和蕙兰菌根真菌的遗传多样性较送春、建兰丰富;蕙兰、送春、建兰与菌根真菌的专一性较强,而春剑、春兰、莲瓣兰与菌根真菌的专一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
盆栽条件下,以土娄土为基质,研究了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株的小麦营养生长,磷含量及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优于对照株.小麦生长发育对VA菌根的依赖性很强,说明接种VA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小麦苗期的营养生长,提高植株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是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间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表现在植物提供碳水化合物给丛枝菌根生长,反过来丛枝菌根帮助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从丛枝菌根的根外菌丝存在N的代谢、菌丝桥参与植物间N的传递等方面阐述了丛枝菌根菌丝与N的关系,从N肥种类、水分状况等方面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土壤N的关系,总结了丛枝菌根提高植物吸收、转运N的机理,并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丛枝菌根技术在果树菌根化组培苗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摩西球囊霉、珠状巨孢囊霉等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在葡萄组培苗移栽技术中的应用效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AMF可显著增强葡萄组培苗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强幼苗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对N、P等矿质养分的吸收和积累,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加蛋白质及糖分等同化产物的积累,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并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摩西球囊霉对葡萄组培苗的侵染优于珠状巨孢囊霉,其侵染率高于后者,达到稳定侵染的时间也早于后者,摩西球囊霉对葡萄组培苗生长效应的促进作用也优于珠状巨孢囊霉,该菌可能是葡萄的优势侵染菌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采煤沉陷区植被覆盖率和退化土壤生产力,增加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在采煤沉陷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根系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了两者的共生关系,并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侧柏生长的影响以及菌根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了侧柏根系的菌丝侵染率,接种区侧柏菌丝侵染率高达75%以上,菌丝密度达到2.26 m/g。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侧柏的生长,接种区侧柏株高平均比未接种区高出6.83 cm;接种菌根提高了侧柏根系对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吸收,改善了侧柏根际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6.
VA菌根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盆栽条件下,以Lou土为基质,研究了接处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株的营养生长,磷含量及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优于对照株;玉民苗对VA菌根的依赖性很强。说明接种VA菌根真菌能够促进玉民苗的营养生长,提高植株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适宜菌根真菌与樱桃苗建立共生组织的培养基,为提高樱桃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培养基为DE、1/2DE、1/4DE及1/8DE的樱桃组培苗瓶中分别接种纯化菌根真菌,接种30、40、50和60 d后分别测定樱桃组培苗根系的侵染率、株高、叶片酶活性、根系分枝数及组培苗成活率,筛选出适宜菌根真菌与樱桃组培苗建立共生组织的培养基.[结果]培养基为DE和1/2DE的樱桃组培苗在接种菌根真菌30和50 d后全部死亡,培养基为1/4DE和1/8DE的樱桃组培苗在接种菌根真菌60 d后仍保持20.0%和70.0%的成活率.接种菌根真菌30 d后,培养基为1/4DE和1/8DE樱桃组培苗的根系侵染率、根系分枝数、株高及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增加,在接种菌根真菌后60 d达最大值.[结论]在组培苗培养过程中接种菌剂使其根系菌根化,实际上是组培苗、菌根真菌和培养基间复杂的相互反应结果.1/8DE可作为较适宜菌根真菌与樱桃组培苗建立菌根共生组织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3 株菌根真菌对海南钻喙兰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菌根真菌对海南钻喙兰(Rhynchostylis gigantea)无菌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共生培养90 d后3株菌根真菌对组培苗的鲜重、根数、叶数、叶绿素、蛋白质、核酸、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真菌W01和W02对植株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W02显著提高植株的鲜重增长量,W01显著提高了植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核酸含量,S01对植株有致病性;海南钻喙兰的光合途径含有CAM途径,为兼性CAM植物,接种W01处理的植株其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并提升了植株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东矿区天气干旱、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特点,利用矿井水回灌植物,通过在植物根际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井水回灌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对根际土壤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利用矿井水回灌玉米3个月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玉米干质量比对照组高出3 g/株;试验选择的丛枝菌根真菌和玉米保持较高的共生关系,强化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使玉米根系侵染率、菌丝密度分别达到76%、2.8 m/g;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了玉米植株氮、磷、钾的含量,有利于根际难溶矿质元素的活化,且玉米根际土壤中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VA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抗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sp.和G.caledonium对玉米营养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严重抑制了植株的生长,但对VA菌根真菌浸染能力影响不大。接种VA菌根真菌不公提高了植株磷和总氮含量,而且明显改善了植株的水分状况;接种株多种光合参数优于对照株,显著提高了接种株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植株干物质量,增强了玉米的抗旱性。3种真菌中,以Glomus mosseae的接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对杂交兰组培苗生长有益的菌株,采用4种内生真菌(被孢霉属Mortierella sp.),通过固体菌剂和液体菌剂2种接种方式,建立杂交兰组培苗与真菌的共生培养体系。共生培养150 d后,运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到菌丝、菌丝结等典型的菌根结构。结合重分离真菌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重分离菌株均为原接种菌株。结果表明:液体菌剂接种方式相比固体菌剂,对杂交兰组培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菌株FC5和FC9液体菌剂对杂交兰组培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显著;FC17液体菌剂对杂交兰组培苗根部生长促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墨兰‘绿墨素’×大花蕙兰‘世界和平’F1代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光源不同光质配比组合,以普通荧光光源为对照,研究LED光源对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色红光(R)处理下株高、叶长、干重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CK相比差异显著,红蓝复合光(2RB)有利于促进生根;(2)2RB处理下总叶绿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且与其他光源处理下差异显著,红蓝白复合光(RBW)照射下,叶绿素b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单色蓝光(B)处理下,叶绿素a/b比值最高;(3)红蓝复合光(2RB)有利于组培苗可溶性糖合成;LED白光光源(W)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LED不同光质对组培苗生长影响明显,综合比较各项指标,LED红蓝复合光(2RB)可作为墨兰‘绿墨素’×大花蕙兰‘世界和平’F1代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3.
地生兰组织培养存在移栽无菌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开花迟缓、花小甚至不开花等问题,这些与缺少共生的菌根真菌有关。用分离自云南保山、大理等地野生春兰菌根中的内生真菌19个菌株接种春兰组培幼苗,经4.5个月的共生培养,兰苗叶色正常,根系生长良好。测定植物生长量,从长势有明显提高的接菌苗进行重分离及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确定春兰菌根的形成,并筛选出春兰的有效共生菌根真菌为CLB111,CLB113和MLX102。通过接种处理后春兰苗的鲜重增长率分别为70.6%、70.2%、68.6%,而不接菌的对照仅为45.6%,与对照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这3个菌株均为春兰的菌根真菌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4.
在同种基质条件下,研究不同肥料配比500mg/kgK2SO4复合肥(处理1)、500mg/kgKH2PO4+1000mg/kgCO(NH2)(2处理2)、500mg/kgK2SO4复合肥+缓释肥(处理3)、500mg/kgKH2PO4+1000mg/kgCO(NH2)2+缓释肥(处理4)对大花蕙兰品种"YX52"(星月)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对植株营养生长及提高叶绿素含量效果最为显著,处理4与处理3能缓解高温对大花蕙兰植株生长的不利影响。这说明在使用缓释肥基础上,喷施500mg/kgKH2PO4+1000mg/kgCO(NH2)2有利于大花蕙兰的生长,可作为在大花蕙兰生产经营中施肥的辅助措施;500mg/kgK2SO4复合肥与500mg/kgKH2PO4+1000mg/kgCO(NH2)2由于营养元素单调,不能满足大花蕙兰生长所需的养分;而500mg/kgK2SO4复合肥+缓释肥不能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以苹果M26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以漏斗球囊霉为接种体,进行温室接种试验,经过不同时间取样、染色、压片,观察丛枝菌根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2周后就有菌丝侵入,在皮层组织的细胞内开始形成丛枝结构,4周后有胞间泡囊发生。6周后丛枝较密集,8周后有些丛枝开始消解。在皮层细胞间和细胞内形成很多泡囊。10周后开始有孢子产生。12周后孢子数量逐渐增多。丛枝菌根着生率,根内泡囊数和根上菌丝着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杂交兰(Cymbidium hybridum×faberi)组培快繁技术,为杂交兰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杂交兰茎尖和腋芽为外植体,调查不同激素与活性炭(AC)组合对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6-BA是影响原球茎诱导的主要因素,IBA是影响原球茎增殖和分化的主要因素.原球茎诱导和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5 mg/L+AC 3.0 g/L+3%蔗糖;MS+6-BA 0.5 mg/L+IBA 0.5 mg/L+AC 3.0 g/L+3%蔗糖最适于原球茎分化成苗;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5 mg/L+AC 1.0 g/L+3%蔗糖+0.5%琼脂.[结论]在MS基本培养基中,低量的6-BA、IBA对杂交兰原球茎诱导、增殖与分化、生根和移栽成活均有明显促进效应,原球茎不同生长阶段对AC的需求量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花蕙兰腋芽增殖体系。[方法]以大花蕙兰的嫩芽为试材,研究大花蕙兰腋芽增殖的最佳条件。[结果]结果表明,腋芽增值的最佳培养基为B5+6-BA 3.0~4.0 mg/L+KT 0.5 mg/L+NAA 0.1 mg/L+AD 2.0 mg/L+YE 100.0 mg/L;生根阶段培养基为1/2MS+2.0 g/L AC+0.3 mg/L NAA生根效果好,生根率为90%,根数3~4条,6-BA添加与否影响不大。[结论]该试验通过腋芽增殖模式,遗传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大花蕙兰普通日光大棚规模化栽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多年研究表明,按照大花蕙兰的生长特性和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对北方普通日光大棚稍加改造,利用喷灌技术增湿和通风设备通风,再加上精心管理,其完全可以规模化栽培大花蕙兰。  相似文献   

19.
北方地区大花蕙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大花蕙兰开花的5个主要因素———光照、温度、浇水、施肥和留芽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至10月中旬用50%遮阳网遮光,有利于大花蕙兰的生长发育,可促进花芽的形成;7—9月在海拔900 m的山区进行催花越夏栽培,为大花蕙兰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凉爽的气候条件,使其花芽的形成和生长得以顺利进行;6月上中旬给予10~15 d的干旱处理,使兰株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有益于大花蕙兰的花芽分化;5月底增加磷钾肥比例,减少追施氮肥,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生长;成龄苗在上年10—11月留芽,可使假鳞茎得到充分发育,提高大花蕙兰的开花率。  相似文献   

20.
同种基质、不同肥料配比对大花蕙兰的三个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4对植株营养生长及提高叶绿素含量效果最为显著;处理4与处理3能缓解高温对大花蕙兰植株生长的不利影响;品种抗性强弱依次为"YX52">"GH611">"KK5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