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毒力测验结果表明:生产上防治松墨天牛成虫推荐使用2%噻虫啉微胶囊剂、15%吡虫啉微胶囊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可以使用,但应控制用量并减少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不同诱捕点间松墨天牛林间种群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用联合密度依赖方法对4个试验点2008-2010年的诱捕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间松墨天牛种群相互影响,用极大似然法对4个试验点的林间松墨天牛监测序列联合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的治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墨天牛成虫携带传播的松材线虫引起松树的毁灭性萎蔫,是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灾害之一。采用引诱剂进行诱捕是防治松墨天牛重要方法,因此,福建福州就采用引诱剂进行松墨天牛的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应用管氏肿腿蜂林间防治松墨天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氏肿腿蜂是有效防治松墨天牛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根据前人经验,本试验于2004-2007年在福建厦门进行林间放蜂防治和示范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放蜂方法以每株放蜂法和隔株放蜂法为优,校正寄生率分别达31.27%和30.99%,明显高于中心放蜂法的11.36%;最佳放蜂时间为6-7月份,此时林间温度为27℃左右,适于管氏肿腿蜂活动,也是天牛幼龄期,易于被寄生;放蜂密度以蜂虫比为3∶1为宜.林间示范推广试验效果表明,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幼虫切实可行,寄生效果均稳定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5.
赣南松墨天牛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赣南地区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实际需要,研究媒介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生活史.研究表明,赣南松墨天牛1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2代数量仅约2%;以2~4龄幼虫在树皮下和木质部内越冬为主,占92%~93%,且幼虫越冬需在10~13℃完成,翌年3月中旬恢复活动,继续取食,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旬化蛹基本结束,最迟11月下旬化蛹结束;越冬代羽化期从4月下旬到8月,5~6月为羽化盛期,第一代10月上旬至11月初羽化;4月中旬到11月初林间可见成虫;全年均有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6.
松墨天牛(M onochamus a lternatus)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南岳低山马尾松(P inusm as-son iana)林内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蛹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孔,盛期为6月;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可采用多种防治方法有效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杨树天牛有虫株率与平均虫口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陕西、甘肃和宁夏有天牛危害的杨树林的207块标准地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杨树天牛虫害的平均株虫口密度与有虫株率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曲线y=aebx(b>0)来描述。  相似文献   

8.
为防治松墨天牛和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林间诱补法、室内饲养法、林间观察法及木材解剖法,对两个试验点及室内饲养的松墨天牛进行比较研究攀枝花市松墨天牛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在仁和区1年发生1代,幼虫5龄,各虫态有重叠现象,以3-4龄幼虫在木质部越冬.成虫期4月上旬至10月中旬,始见期为3-5月份,始盛期为6月,高峰期为...  相似文献   

9.
几种诱捕松墨天牛方法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浙江省新昌县 ,对几种诱捕松墨天牛方法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改进型引诱剂的诱捕效果与其他方法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诱捕效果依次是改进型引诱剂、M 引诱剂、松诱木和灯光引诱。改进型引诱剂诱捕效果最佳 ,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松墨天牛达 1 1 1头。引诱剂诱捕效果好 ,使用方便安全 ,宜大面积推广应用。表 3参 4  相似文献   

10.
洪少民 《农技服务》2012,29(7):869+871
伐桩处理是有效抑制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调查不同处理后伐桩内松墨天牛的羽化率和林内天牛幼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明确伐桩覆土对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作用。结果表明:单纯对伐桩进行化学药剂效果不明显,而对伐桩培土10 cm可以有效降低伐桩内的松墨天牛存活率,从而有效降低来年松林内松墨天牛虫口密度,伐桩覆土法简便、经济、无污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松墨天牛引诱剂的筛选及其引诱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寄主挥发物与松墨天牛补充营养阶段行为的关系,根据其健康寄主树木挥发成分的GC-MS分析结果,选取α-蒎烯、β-蒎烯等7种单萜和2种倍半萜,配制了7种引诱剂,并进行了林间引诱试验.结果表明:7种引诱剂对松墨天牛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诱捕的成虫数量呈现动态的时序变化,而雌雄成虫的种群数量交替变化.其中以α-蒎烯和β-蒎烯为主剂、乙醇为辅助剂的FA01的引诱效果最佳,引诱率明显高其余6种引诱剂,单萜、倍半萜混合配制的引诱剂FA04、FA07及FA06的诱捕数量显著多于单萜配制的FA03和FA05的诱捕数量;撞板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优于漏斗型诱捕器,诱捕数量为后者的近2倍;释放速率为300mg/d的诱芯明显多于释放速率为150mg/d诱芯的诱捕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物测定筛选出对松褐天牛毒力较高的菌株Bb202,用该菌株生产白僵菌无纺布菌条和高孢粉用于野外防治松褐天牛,结果表明,防治后松褐天牛的虫株率下降了0.9%,下降幅度达31.1%;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中的幼虫死亡率为61.8%,高孢粉处理区为52.5%,对照区为45.6%.挂笼试验中,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的幼虫死亡率为41.9%,高孢粉处理区为62.0%,对照区为32.3%,说明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在感病及正常松林中各发生期的发生时间,根据浙江省临海市3个诱捕点2007—2011年、仙居县3个诱捕点2006—2011年的松墨天牛成虫诱捕资料,分别计算每个诱捕点松墨天牛成虫的理论期距值、平均数标准差,然后用期距法预测各诱捕点2012年松墨天牛成虫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临海市的预测成功率为91.67%、仙居县的预测成功率为66.67%,总预测成功率为79.17%。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同时也是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蛹室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忆,盛期为6月中、下旬;出孔成虫靠爬行与飞翔扩散,大都到树冠上部取食当年生至2年生枝皮进行补充营养,同时传播线虫。其后2~3周进行交配与产卵,产卵期6月上旬至9月上旬。成虫  相似文献   

15.
林分因素对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林场选择岱山、家山、静山和阡马山为试验点,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以及在各林分中不同的林地植被覆盖率、郁闭度、坡向、林分位置放置诱捕器,调查以上因素对松墨天牛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植被覆盖率(F=16.02,P=0.0003)、坡向(F=2.32,P=0.0378)对松墨天牛数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林地植被覆盖率对其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林分位置中林缘与林中的不同对其影响达到显著水平(F=4.29,P=0.0447),林分类型(F=1.67,P=0.1660)、郁闭度(F=0.09,P=0.7666)对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松墨天牛防治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国内外松墨天牛防治技术,分化学、物理、生物防治及引诱剂诱杀技术4个方面进行综述。结合多种防治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能有效地降低松墨天牛虫口密度,控制其扩散速度,进而对松材线虫病进行防范及防治。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养虫笼观察并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以24h为周期内的交配行为及其规律。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包括2个步骤:一是雌虫接近雄虫,在其周围活动;二是雄虫抱握雌虫,发生交配行为。交配日节律观察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24h内有2次交配高峰期,10:00—14:00和18:00—24:00,它在这2个时间段以外很少或几乎不交配。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普遍存在与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的多次交配现象,交配次数为2次f含)以上的松墨天牛个体约占全部个体的77.5%,每次交配时间平均为50s;除正常雄雌交配外,还会出现雄雄和雌雌“交配”以及2只雄虫争夺雌虫交配权的现象。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浙江省临海市3个试验点2007—2012年感病松林内松墨天牛成虫的连续诱捕数据,在分别计算该成虫种群多项空间格局指标的基础上分析各项指标与成虫密度间的相关性,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K值来描述松墨天牛成虫空间格局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感病松林内松墨天牛成虫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季节而变化,年度内的聚集总趋势为聚集-扩散-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