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崔丽红  黄蔚 《浙江农业科学》2012,(7):984-985,989
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青花菜植株生长、花球熟性、主花球产量和商品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秋栽培适宜播种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最佳播种期在8月7日左右。过早,现蕾期气温高花球生长快,散花早,产量、商品合格率均低,供应期短;过晚,现蕾期气温低,花球无法正常生长,甚至滞长,供应期虽长,但产量、商品合格率低。  相似文献   

2.
<正>青花菜新品种"台绿1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B19-10-1-2-1"为母本,以自交系"Br60-2-2-1-2"为父本杂交而成。母本"B19-10-1-2-1"是以日本青花菜品种"绿雄90"为原始材料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的自交不亲和系,田间表现为植株直立,花球较小,花球中部凸出,蕾粒细,中晚熟,侧枝多,叶片狭长,叶色深绿,蜡粉中等,花球在低温下发紫。父本"Br60-2-2-1-2"是以日本青花菜  相似文献   

3.
青花菜花球质量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依绿早生青花菜品种为材料,对其植株主要农艺性状与花球质量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花球直径与花球质量呈极显著相关,花球茎直径与花球质量呈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叶面积指数>花球直径>花球茎直径>开展度>株高,此结果可作为青花菜育种中目标性状选择的依据.由于叶面积指数受植株叶片大小与叶片数的共同影响,因此青花菜定植后,在栽培上要尽快促进植株生长,使其在花芽分化前迅速形成足够的叶数,达到足够的营养面积,从而促进优质高产花球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1栽培条件在北方除了严寒地区仅栽培一季外,都可进行春、秋两季栽培。由于青花菜性喜冷凉气候,其生长和花球形成的适温是10~20℃,超过25℃则花球松散老化。因此,秋天生产的青花菜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肥用量对青花菜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俊  何道根 《浙江农业科学》2009,(3):450-451,456
不同氮肥用量对青花菜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施氮肥能促进青花菜植株和花球的生长,提高产量,并可改善青花菜的外观品质,提高其商品性,但是氮肥过量或者不足都会抑制青花菜植株和花球的生长,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在一般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用量以375-600 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6.
<正>1环境条件菜花属半耐寒蔬菜,抗寒耐热性较甘蓝差,营养生长阶段适宜温度范围8℃~24℃,花球形成期为15℃~18℃。高于20℃容易形成多叶花球和绒毛球,同时花球易松散。菜花能忍耐-2℃~3℃的低温,进入9月中旬以后,遇到低温,花球受到轻微冻害即呈水浸状。待上午10∶00时左右气温回升,花球解冻,恢复正常状态,但反复出现低温会使花球变紫灰,而降低商品性,因此  相似文献   

7.
西兰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西兰花又叫青花菜,主要食用花球,其营养丰富,鲜嫩碧绿,风味鲜美,长期食用还可以减少乳腺癌、直肠癌和胃癌等的发病率,还对高血压、心脏病有调节和预防的功能,还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病情,是东南亚、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最喜爱的蔬菜食品。西兰花喜冷凉气候,生长适温在10~24℃,花球生长适温在15~18℃,高于25℃花球发育不良,低于8℃生长缓慢,能耐短时-1℃低温。西兰花喜光、喜肥水、不耐热、不耐  相似文献   

8.
<正>一、甘蓝冷、冻害发生原因冬季和早春,气温波动大,不时出现低温、霜冻或冰冻天气,甘蓝易受冷、冻害。多数甘蓝品种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是15~30℃(因品种不同而异),并且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的要求各异。甘蓝幼苗生长发育适温是20~28℃,气温低于16℃生长发育放缓,4叶期耐(抗)冷、冻的能力比成苗强;经过低温锻炼的4叶期幼苗,可耐持续4~5天的-3~-4℃低温。生长中、后期的甘蓝,耐(抗)冷、冻害的能力提高,多数品种短期10℃以下的低温对生长发育无影响,能耐-1~-2℃的低温;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4,(1):8
青花菜又称西兰花、绿菜花,以肉质肥嫩的花枝组成的花球供食,营养成分齐全,营养价值较高;青花菜喜温和及凉爽气候、湿润环境,忌炎热、干旱,不耐霜冻;种子发芽适温为15~30℃,植株生长适温20~22℃,花球形成的适温为15~18℃,25℃以上发育不良;栽培容易,是晚稻收获后充分利用冬闲地创收的优良菜种.  相似文献   

10.
优质高效栽培绿菜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环境条件 菜花属半耐寒蔬菜,抗寒耐热性较甘蓝差,营养生长阶段适宜温度范围8-24℃,花球形成期为15—18℃。高于20℃容易形成多叶花球和绒毛球,同时花球易松散。菜花能忍耐-2—3℃的低温,进入9月中旬以后,遇到低温,花球受到轻微冻害即呈水浸状。待上午10:00时左右气温回升,花球解冻,恢复正常状态,但反复出现低温会使花球变紫灰,而降低商品性,因此要及时采收。菜花抗旱性较差,整个生长期间,特别是中后期要求土壤湿度为70—80%。  相似文献   

11.
Broccoli was stored at 0, 10, or 20℃ after immersion in hot water (38 -52℃ ) for 10 or 30min. Yellowing of broccoli was significantly slowed and shelf lif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broccoli wastreated with hot water at 42 -46℃ and then stored at 10 or 20℃. Heat injury occurred when treatment washigher than 46℃ in some varieties. Broccoli lasted 2 -3 days longer when stored at 10℃ and 1 -2 days longerwhen stored at 20℃ after hot water treatment at 4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treatment on shelflife after long time storage at 0℃. Weight loss was reduced by hot water treatment and the respiration behav-ior of the broccoli was also chang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德州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70 cm高度温度与百叶箱温度的差值分析,发现二者差值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08:00,冬半年,T70比T150低或接近,在-0.58~0.36 ℃变化;夏半年,T70比T150高,在0.52~0.88 ℃变化。14:00,全年T70比T150都高出较多,在1.06~2.00 ℃变化。20:00,全年在-0.51~-1.79 ℃变化。日平均温度差值变化趋势与08:00相似,1~3月和9~12月,二者差值在-0.15~0.41 ℃变化;4~8月在0.46~0.61 ℃变化。由于多数农作物如小麦、大豆、水稻、棉花、辣椒、茄子、西红柿等的生长高度在70 cm左右,所以70 cm高度温度更能为其建立生长、发育、成熟、采摘的气象指标。由此说明,气象部门不但要保留原来的百叶箱温度观测,还应该根据当地规模化生产特点开展相应层次的气象要素观测,为防灾减灾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3.
河间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景  李海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76-6379,6405
利用2012年河间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对河间气象站迁站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所使用仪器设备不同、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造成观测数据有一定差异。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5~0℃,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2℃,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8~0℃,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1.1~0.6℃,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1.2~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低于旧站;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2%~6%,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4%~5%,年最小相对湿度新旧站相同;新旧站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为-0.1~0.4 m/s,月最大风速差值为-1.2~2.2 m/s,月极大风速差值为-2.0~2.8 m/s,年最大风速新站与旧站基本相同,年极大风速新站比旧站明显偏大;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年最多风向新站为S,旧站为SSW;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1~2.5℃,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4~2.1℃,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5~2.7℃,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6~1.1℃,40、16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高于旧站,80、32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低于旧站。  相似文献   

14.
瑞青8号是以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034为不育源,与优良稳定的青花菜自交系0512经过多代回交转育,育成的不育性稳定、经济性状良好的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0512,再以雄性不育系CMS0512为母本,优良的青花菜自交系038为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品种。瑞青8号株高60 cm左右,株幅65 cm左右,叶色绿,叶面光滑;花球半球形,横径17.5 cm左右,纵径14 cm左右;花球紧密,蕾粒细小,色浓绿,花茎细,不中空,单花球重0.55 kg左右,产量达1400 kg/667 m2左右。属中早熟,定植后72 d左右采收,腋芽2~4个,在主花球采收后,侧花球可连续采收1~2次,植株生长势强、整齐度高、抗逆性强,抗霜霉病、黑腐病。  相似文献   

15.
垄作栽培对冬小麦根系及其发育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豫麦5 0号和郑麦975两个小麦品种进行起垄栽培,研究起垄栽培对根系发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系密集的5~2 0cm耕层,小麦垄作春季耕层温度比平作提高0 .4~5 .0℃,地表土壤温差高于平作2 .0~6 .7℃。同时,垄作栽培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增强发根潜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青花菜叶片的光抑制特性和主要光破坏防御机制,为青花菜高产高效栽培和选育光破坏防御能力强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抑制剂法和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青花菜叶片强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结果】1 800μmol?m-2?s-1强光下胁迫1~4 h,或夏季晴天中午强光高温下,青花菜叶片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初始荧光Fo升高;暗中恢复5 h或下午光强减弱后,Fv/Fm和Fo均可恢复。硫酸链霉素(SM)或二硫苏糖醇(DTT)处理使强光下青花菜叶片的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开放的PSⅡ有效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下降幅度增大,SM处理的下降幅度大于DTT处理。强光处理4 h后再暗恢复12 h的青花菜叶片在1 000μmol?m-2?s-1光强下进行荧光诱导,诱导结束时SM处理的ΦPSⅡ和F’v/F’m分别较CK降低85.71%和80.31%,DTT处理的分别较CK降低22.45%和11.48%。【结论】青花菜叶片具有完善的光破坏防御机制,抑制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均可使强光下青花菜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遭受破坏,抑制D1蛋白周转的破坏程度大于抑制叶黄素循环;D1蛋白周转在青花菜叶片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大于叶黄素循环。  相似文献   

17.
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0个青花菜杂种游离小孢子培养有 6个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达 60%,其中绿洲 808产胚量可达 13. 6个·蕾 -1;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到双核期适宜小孢子培养;在 1 /2NLN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蔗糖、活性炭、6 BA、AgNO3、2, 4 D有利于胚胎发生; 32℃热激处理 1d有利于小孢子产生胚状体;采蕾前 2-5d的温度在 15-25℃适合小孢子发育.  相似文献   

18.
许丽景  李海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39-5841,5918
利用2011年青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对青县气象站迁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新旧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造成观测数据有一定差异。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2~0.2℃,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4℃,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4~0℃,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0.6~0.9℃,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1.9~0.9℃,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新旧站均相同,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略低于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明显低于旧站。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1%~5%,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3%~3%,年最小相对湿度新站高于旧站。新旧站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为0.5~1.2 m/s,月最大风速差值为2.5~3.7 m/s,月极大风速差值为1.3~5.1 m/s,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新站均比旧站偏大;年最多风向新站为SSW,而旧站为SW且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3~1.9℃,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2~1.9℃,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0~1.8℃,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0.5~0.8℃,各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高于旧站。  相似文献   

19.
以市售西兰花为材料,先对西兰花不同部位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然后以花为原料,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单因素对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以期获得西兰花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西兰花各部位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花茎叶;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西兰花总黄酮提取效果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方差分析表明,料液比和乙醇浓度具有显著性影响;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85℃,料液比1︰3,提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为18~20 mg/g,提取物干物中黄酮含量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冷藏和冷冻温度下西兰花表观比热容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文  张慜  孙金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24-4726,4749
利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测定了不同水分含量的西兰花在-35~40℃温度范围内的表观比热容,其表观比热容随温度、水分不同而变化。采用ORIGIN软件对表观比热容-温度、表观比热容-水分进行曲线拟合,得出西兰花表观比热容的经验计算公式。通过与试验数据比较,经验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