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黔糖3号果蔗病害调查与病原菌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贵州黔糖3号果蔗生产年年发生病害,严重感病蔗田已出现绝收现象。为探讨其防治技术,项目组对黔糖3号果蔗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病原菌鉴定,主要通过蔗田多处布点跟踪观察了解和感病植株病叶取样以常规植病研究法消毒后的病组织置于(PDA)培养、病原菌分离、镜检鉴定等综合分析,结果有6种病害,其中以虎斑病、褐条病、黄斑(点)病三种危害较重,并详细介绍了6种病害在植株上的田间表现症状、病原菌特征及发生特点,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五条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进一步了解河南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调查了河南省17个地市93个乡(镇)的96个合作社(园区、村)。结果表明,河南省设施蔬菜茬口安排及蔬菜种类呈现多样化,设施蔬菜连作年限大都在5a以上,最长连作年限达30a。设施蔬菜连作3a以上即开始表现连作障碍现象,而且连作障碍棚室的比例及严重程度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设施蔬菜土传病害发生最为严重,其中大棚根结线虫病发病率达84.6%,日光温室达56.9%。除土传病害外,土壤养分失衡和土壤次生盐渍化也普遍发生,土壤自毒作用、板结、酸化等发生相对较轻。总结了河南省各地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治的主要措施,并分析了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河南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密植、高温、杂草同生共存,以及多年连作,玉米各种土传病害、缺素症状发生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在播种前或苗后及早发现和防除会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现将玉米各种苗期病害特征、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连作条件下丰香、全明星和土特拉等九种不同品种草莓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根部病害发生状况。结果表明:与熏蒸对照相比,土特拉草莓连作土壤中定植成活率高,平均单株草莓根数、根系和茎叶干重下降少,叶面积指数较大,花蕾数较多,根茎较粗,物候期相对稳定,果实产量高、品质变化小,根部病害发生轻,抗(耐)连作障碍能力最强。全明星连作土壤定植成活率低,平均单株生物量降低最显著,收获期绝产,物候期变化大,根部病情指数高达83.4,抗(耐)连作障碍能力最弱,其次是丰香和童子一号。  相似文献   

5.
连作可短时间内带来经济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等农产品需求,但长期连作会加速土壤退化,导致作物减产和病害率增高,破坏土壤微生物结构平衡,不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中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及植物间维持着相对平衡。微生物群落结构直接指示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转化方向。通过总结前人在连作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其修复连作土壤障碍方面的研究结果,探讨修复方式的利弊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连作障碍土壤修复和植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为保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平衡、保证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间作系统根-土互作与连作障碍缓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慧  董坤  杨智仙  董艳  汤利  郑毅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9):105-112
现代农业大面积单一作物连作种植和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问题较为严重,造成农田生态系统日趋简单和脆弱,使作物病害发生频繁,病害流行周期越来越短,连作障碍严重发生。间作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增产、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势。文章旨在明确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机制,以期为寻求缓解连作障碍的措施奠定基础。从寄主营养及生理变化、诱导寄主抗性、养分高效利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病原菌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间作缓解连作障碍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明确了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机理,同时展望了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指导中国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黔糖5号(原试验代号果蔗2号)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崖城红皮×CO419为亲本组合,经过实生苗培育、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预比、品种比较及区域性试验选育出的果糖兼用型优良甘蔗新品种,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大面积单一作物连作种植和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问题较为严重,造成农田生态系统日趋简单和脆弱,使作物病害发生频繁,病害流行周期越来越短,连作障碍严重发生。间作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增产、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势。文章旨在明确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机制,以期为寻求缓解连作障碍的措施奠定基础。从寄主营养及生理变化、诱导寄主抗性、养分高效利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病原菌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间作缓解连作障碍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明确了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机理,同时展望了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指导中国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黔糖5号(果蔗)新品种是贵州省热带作物研究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甘蔗常规育种方法,经多年多点试验,于2008年选育成功的一个果糖兼用型甘蔗新品种,其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宿根性好、抗逆性强、商品性好、果糖兼用的特点。通过各阶段试验研究,总结和提炼出了该品种的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研究长期连作棉田土壤中氨基糖的含量和组成变化,旨在评价棉花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积累的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棉花连作9、14、19、24、29年棉田土壤不同土层中氨基葡萄糖、胞壁酸和氨基半乳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随棉花连作年限的逐年增加,棉田土壤中总氨基糖、氨基葡萄糖和氨基半乳糖含量均逐渐增加,而胞壁酸含量为先降低后增加,以氨基葡萄糖的转化积累具有明显优势,占土壤氨基糖总量的70.4%~71.1%;在土层0~30 cm范围内,总氨基糖及3种氨基单糖的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GluN/MurA值随着棉田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对0~20 cm土层影响较大。棉花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可促进土壤中总氨基糖及3种氨基单糖的积累,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逐渐以真菌占主导作用,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向着真菌为优势群体的环境转变。  相似文献   

11.
吴诗  冯奕玺 《科学种养》2008,(12):16-17
雷州丰岛蔗区既是糖蔗主产区,又是果蔗产区,土壤、气候、环境条件适宜果蔗生长,是种植果蔗的好地方。该蔗区的湛江、麻章、雷州、遂溪、廉江和徐闻等县(市)种植果蔗面积1334公顷,一般公顷产蔗量75~90吨,高产的达120~150吨。现将该蔗区果蔗丰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连作障碍中化感自毒效应及间作缓解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作障碍是典型的土壤-植物负反馈现象,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连作障碍形成机理与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连作下土壤中自毒物质累积通过影响作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酶活性等生理过程而抑制作物生长;同时自毒物质还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促进病原菌增殖,加剧土传病害发生而导致连作障碍危害加重。利用植物化感作用而采用的间作模式,可为克服作物连作自毒物质引发的土传病害发生提供环保、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笔者从营养和生理角度分析间作提高作物的抗性,从根际微生物-自毒物质-病原菌互作角度阐明间作缓解连作自毒效应的机理,为理解间作系统地下部根际生态过程与连作障碍缓解及制定合理的间作模式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揭示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互馈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生防细菌菌剂修复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作障碍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在缓解连作障碍的方法中,利用生防细菌菌剂进行生物防治来解决这一难题已经逐渐被人们重视。生防细菌极具防病潜力和应用价值,能够起到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植株防病能力的作用。笔者详细介绍了致使连作障碍产生的3个主要因素:土传病害加剧、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以及作物自毒物质产生的成因。描述了生防细菌对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各种生防菌剂对抑制土传病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缓解连作障碍自毒作用的机制,进一步探讨了生防细菌在连作障碍方面的潜力,为人们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生防细菌菌剂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发掘果蔗抗病基因,促进果蔗抗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并为后续通过基因聚合分子育种提高果蔗品种的广谱抗性奠定基础,本研究根据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抗病果蔗品种黔糖5号的RNA进行扩增,共获得7条果蔗富亮氨酸重复的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leucine rich repeat,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这7条果蔗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均具有NBS典型结构域,且彼此间在氨基酸水平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与7个已克隆的典型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7条果蔗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基因RPM1和RPS2的亲缘关系较近,需进一步进行基因全长克隆和功能验证来确定含有这些片段的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胡萝卜特产区连作障碍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胡萝卜特产区连作障碍的主导原因是由于多年多茬次连作引起根结线虫病的严重发生,其次是黑腐病、软腐病等病害严重发生,加之不合理的施肥配比及土壤偏碱等造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蔗田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以及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设甘蔗连作(A)、青饲玉米–青饲玉米–甘蔗轮作(B)和花生–花生–甘蔗轮作(C)3个种植模式,分别测定了连作和轮作前后蔗田耕作层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相关酶活性,调查了甘蔗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并分析了不同模式下作物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A处理相比,B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和细菌数,而C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水解性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蔗糖酶、酸性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降低了土壤真菌数量,下降了2.47×104个/g。2种轮作模式甘蔗的农艺性状和品质均优于连作,B处理和C处理的出苗率、分蘖率、产量和糖分比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与相关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轮作使甘蔗生产提质增效,可能由于轮作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相关酶活性,进一步改善了蔗区酸性土壤的pH值,加速土壤有效养分的释放,从而促进甘蔗的生长发育,缓解连作障碍,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正黄瓜根腐病是保护地黄瓜栽培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其致病菌茄病镰刀菌瓜类专化型主要寄居于土壤中,通过形成大量厚垣孢子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在土壤中存活时间可达3年以上,一旦遇到寄主便会萌发侵染,造成危害。近年来,由于日光温室黄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且长期连作,加上作为砧木的黑籽南瓜品种单一,抗性降低,致使黄瓜根腐病在辽宁、  相似文献   

18.
蔬菜种植模式对涂地土壤性状及蔬菜连作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蔬菜种植模式和种植年限对蔬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生长障碍发生的影响,在浙东滨海涂地区按蔬菜种植年限(5~10年和10~20年)和种植模式(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露天蔬菜、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和常年大棚蔬菜)分组鉴定土壤质量与蔬菜地连作障碍,并与长期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农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蔬菜后,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与长期种植水稻的用地相比,露天蔬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和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但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则可导致土壤结构的恶化。种植蔬菜后,土壤酸度增加,有机碳下降,磷素、氮素、有效钾和盐分明显增加,对大棚蔬菜地的影响比露天蔬菜地更为明显。土壤中磷素、氮素、有效钾的积累和土壤酸化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种植蔬菜也显著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研究区内蔬菜地连作障碍类型主要有病害、地下虫害、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缺素等,其发生比例随蔬菜种植年限明显增加,由低至高依次为: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地<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地<露天蔬菜地<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地<常年大棚蔬菜地。研究认为,蔬菜与水稻轮作可减少蔬菜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果蔗新品系粤东8号脱毒组培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蔗脱毒健康种苗可有效去除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等种苗病害病原菌,在生长速度、株高、节问长度、蔗茎产量等方面均比常规种苗有显著提高.本研究以优良果蔗新品系粤东8号为试验材料,从外植体选择、减毒处理、无菌苗获得、病原体检测、继代增殖、生根炼苗、假植移栽等方面介绍了粤东8号果蔗脱毒组培苗的繁育技术,为其大量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保护地内种植切花菊,生长周期长,对土壤肥力消耗很大,花后残留在土壤中的病虫害隐患,极易造成第二年大发生,因此一般都主张换茬、轮作或休闲养地。但是如果没有条件轮作,该怎么办呢? 1993年~1995年,我在某花场指导种植切花菊时,就遇到了没有土地可供换茬种植、只能连作的问题。经过努力,我们采用补充肥力和土壤消毒的办法,成功地进行了连作。连作3年后,不仅菊花生产标准没有下降,病害也没有大发生,还减轻了花场的经济负担,受到欢迎。现将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