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植蔗田间种豆菜类短期春播作物 ,充分利用甘蔗生长前期的空间 ,是提高蔗田单位面积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为了探求其间种豆菜作物对产量以及效益状况的影响 ,我们于 1999年在长林乡河山村进行了该项试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用马铃薯品种合作88和3个不同甘蔗品种进行田间间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平均每公顷产17.589t,产值11 960.52元,纯收入8 377.02元,投入产出比1:3.33.甘蔗平均每公顷产123.80 t,产值24 768元.达到了增加蔗田复种指数,提高蔗田经济效益的目的,为调动农民种蔗积极性,稳定制糖产业甘蔗原料基地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宿根蔗间种青笋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根蔗间种青笋瓜栽培技术周凤仙(云南省梁河县甘蔗站)青笋瓜又叫七叶瓜,是一种生长期短,产量高的淡季上市蔬菜。怎样做到合理间套种,增加蔗田经济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990年,梁河县九保村农户在县甘蔗站技术人员帮助下,不断总结经验,改直播为育苗移...  相似文献   

4.
蔗田幼苗阶段行间适宜间种一季短期作物,荫蔽后可间种食用菌,有水源的蔗田还可开沟养鱼,有条件因地制宜推行多种蔗田立体农业模式。发展蔗田立体农业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综合效益,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并能一地多用,发展多种经营,缓解不同作物争地的矛盾,解决糖蔗种植业发展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是人多地少条件下蔗田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我国已兴起的多种蔗田立体农业模式及其效益,按不同模式对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要求的差别分为三类,一类最广泛可行的模式是蔗田间种各种豆科作物和绿肥,二类是有市场销售条件的地方可间作蔬菜、瓜类和食用菌,三类是有水源条件和市场销售条件的蔗田可实行高度集约经营的蔗、菇、鱼复合模式。目前我国不同地区蔗田立体农业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蔗田单一种植,今后发展蔗田立体农业潜力很大。蔗田立体农业是集约型农业,应在推广现有农业增产新技术、增加投入、搞好平面农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因地制宜选择组合模式。有关领导部门应开展推广蔗田立体农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实行促进它发展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甘蔗间套种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家爱  林琳 《广西农学报》2011,26(3):29-31,35
甘蔗间种玉米,属高秆作物间或套种高秆作物,多年来在业界内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甘蔗间种玉米,玉米对甘蔗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不能提倡。上思县三年的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种可以使甘蔗和玉米协调生长,可提高甘蔗地的复种指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文章论述甘蔗地套种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并介绍关键技术,为今后广西推广甘蔗地间套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甘蔗—花生间套种的最佳模式,为当地生产中甘蔗—花生的合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9号甘蔗品种和桂花22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常规甘蔗种植行距(1.0m)和宽行距(1.2和1.4 m)下间种不同行数(0、1、2行)的花生,分析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蔗茎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甘蔗种植行距相比,宽行距种植时甘蔗萌芽率、有效茎数及产量有所下降,甘蔗分蘖率、茎径有所提高.在相同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萌芽率、株高整体上相对提高,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整体上相对减少.与不间种花生相比,1.0和1.2m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产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1.4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甘蔗显著增产2.4 t/ha.宽行距下不间种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下降,间种花生后经济效益增加,且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高,达3.132万元ha.[结论]适当的甘蔗—花生间套种方式可增加蔗地经济效益,且以1.4 m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
<正>甘蔗间作玉米是指以栽培甘蔗生产为主,在甘蔗行间种植玉米的栽培方式。甘蔗间作玉米,能有效增加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湿光利用率;玉米叶秆还田又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甘蔗、玉米共生时间长,提早荫蔽行间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及杂草危害。在进行甘蔗间作玉米时,应注意以下栽培技术要点:1、因地制宜,选择蔗田蔗田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  相似文献   

8.
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从七十年代开始以茶作为二线作物在橡胶行间间种。橡胶受寒害后,在八十年代茶叶已上升为我所生产经营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原橡胶行间间种茶叶,茶叶面积仅占土地面积的35~52%,橡胶毁于寒害后,空出了48~65%适林地,无疑对土地、水、热资源是严重的浪费。龙州片的国有农场,都是从胶茶间作形式转产茶叶的,普遍存在土地不合理利用的情况。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我所于1986年起先后在东北茶区间种龙眼、诃子等经济作物,又于1997年在东南茶区间作甘蔗。通过大田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  相似文献   

9.
蔗田综合开发就是建立以甘蔗为主的集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于一体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提高蔗田的生产率,实现蔗田的集约化经营。这是蔗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福建省蔗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许多蔗田综合开发模式,为解决耕地少、蔗粮争地矛盾,为推广蔗田集约经营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的做法是: 前期套种粮菜,充分利用裸露地面在甘蔗苗期(进入伸长期以前),蔗田裸露的面积较大,可间作套种豆类或瓜菜,做到一地多用。新植蔗在上一年冬种时,采用等距麦、莱间作(旱地为大、小麦间作),菜(白萝卜、花菜、洋白菜等)和大麦收获看,原菜畦(大麦畦)栽种蕃茄或瓠瓜,3月上旬将蔗移栽或提早直播在小麦畦的两侧,小麦收获后,在麦畦部位间种豆类。这样甘蔗苗期就一直处  相似文献   

10.
正甘蔗套种其他作物,可以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改善蔗田生态环境,减少杂草发生危害和防止土壤板结。甘蔗套种青椒,每亩可以收获青椒1.5吨以上。视频介绍了甘蔗套种青椒的操作方法,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蔗木薯间套种植矮秆早熟作物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蔗地间套种矮秆早熟作物,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蔗田、木薯地小气候,减轻病虫草的危害。主作物与副作物同时获得双丰收,达到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徐闻县地处雷州半岛南部 ,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 2 3 1℃ ,光、热充足 ,气候温和 ,雨量充裕 ,土地肥沃 ,是全国糖蔗基地县之一。近几年来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商品经济的发展 ,该县许多地方利用蔗地间种花生、瓜类等作物 ,提高复种指数 ,增加经济收入 ,取得良好的效果。1 春花生与甘蔗间种的优点1 1 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耕地 ,解决花生与甘蔗争地的矛盾。花生是丛生型作物 ,苗矮、蒲生 ;甘蔗是高杆型作物 ,直立、生长期长 ;可以利用两者植期时间差及其苗期生长的空间来间种。在已备好的春植蔗地 ,先种植花生 ,后种植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 m和宽行距1.2、1.4 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 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 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传丰”甘蔗专用肥能有效改善甘蔗农艺性状,提高产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饶平县蔗田每667 m2施用甘蔗专用肥150.00 kg与施用等养分进口复合肥110.00 kg、等值进口复合肥92.75 kg相比,甘蔗产量分别提高18.14%和20.56%,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 m和宽行距1.2、1.4 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 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 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蔗田施用蔗渣种菇废菌棒对土壤生态环境及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田施用废菌棒可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有益微生物类群的菌数,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的有效养分。甘蔗根系活力加强,营养吸收期延长,促进蔗株生长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甘蔗间套种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蔗间套种大豆,能有效解决甘蔗与其他作物争地的矛盾,还能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我国蔗区农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综述了甘蔗间种大豆的生产概况、间种模式、栽培技术、综合效益等方面内容,同时,针对甘蔗间套种大豆的发展,提出加强间套种大豆专用品种选育、加大甘蔗间套作大豆的标准化与机械化研究的建议,为甘蔗间套种大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蔗间套种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间套种大豆,能有效解决甘蔗与其他作物争地的矛盾,还能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我国蔗区农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综述了甘蔗间种大豆的生产概况、间种模式、栽培技术、综合效益等方面内容,同时,针对甘蔗间套种大豆的发展,提出加强间套种大豆专用品种选育、加大甘蔗间套作大豆的标准化与机械化研究的建议,为甘蔗间套种大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蔗园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文章结合耿马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推广蔗田套种秋冬马铃薯技术。该项技术可充分利用甘蔗行距间土地资源,既可对蔗田起到压草的作用,又可改善蔗田土壤环境。同时,收获马铃薯,增加蔗农经济收入,是一项推广前景较好的高效立体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蔗园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文章结合耿马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推广蔗田套种秋冬马铃薯技术。该项技术可充分利用甘蔗行距间土地资源,既可对蔗田起到压草的作用,又可改善蔗田土壤环境。同时,收获马铃薯,增加蔗农经济收入,是一项推广前景较好的高效立体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