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也称为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成员。SVA主要引起猪的水泡性疾病,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等临床症状相似,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自2015年广东省发生SVA感染以来,中国多省份陆续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当前,中国因猪群缺乏针对SVA的免疫屏障,加之该病传染性较强,存在大范围暴发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防控SVA感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SVA诊断方法用于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早期的鉴别诊断。SVA的分离鉴定、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可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及其与组织内形态学变化关系;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基于不同结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竞争ELISA方法、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病毒中和试验,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抗体有助于了解SVA感染进程,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主要有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检测及检测新发病毒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仍无商品化疫苗预防SVA感染,但科研人员已研发出了灭活疫苗、弱毒疫苗、核酸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多种具有潜力的候选疫苗。笔者系统总结了SVA检测方法及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以期为SVA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娇  祖立闯  李峰  沈志强 《养猪》2019,(3):119-120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成员,该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病毒感染十分相似,主要引起猪的口鼻部形成囊泡并破溃,蹄部形成水疱,该病毒先后在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等国家均有流行,于2015年首次传入我国,目前SVA在我国呈现出零星散发性流行趋势,而且发病情况逐年增多。文章主要阐述SV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和防控常识,希望引起广大养殖单位对该病的关注和重视,防止SVA在国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猪A型塞内卡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A型塞内卡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猪传染病病毒,可以引起猪鼻镜及蹄冠处出现水疱、溃烂,从而导致跛足甚至死亡,其临床症状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和猪水泡病等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相似。对猪A型塞内卡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猪A型塞内卡病毒的深入研究、防控及做好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能够引起猪水疱性相关疾病的病毒,为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唯一成员.据报道,该病先后在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等国家流行,2015年SVA首次在我国广东省检出,随后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检测到SVA阳性病例,可见SVA已经在我国流行.猪感染SVA...  相似文献   

5.
塞内卡病毒病是由微RNA病毒科的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但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早期的分离株多导致亚临床感染,近年来的分离株通常引起口蹄疫样的临床症状,病猪口鼻部、蹄部出现水疱、溃疡,新生仔猪死亡率显著增加。目前,该病主要流行于加拿大、巴西和美国等国家;2015年以来,我国广东和湖北两省某些猪场相继发生SVA疫情。为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及早做好相关防控预案和检测技术储备,笔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检疫与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对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为微RNA病毒,属于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成员。SVA感染可导致母猪水疱性疾病,症状与口蹄疫病毒、猪水疱病病毒感染相似,需要注意的是SVA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且死亡率高,给养猪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SVA的病原学特征、感染发病机制、国内流行情况、防控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防控塞内卡病毒病。  相似文献   

7.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鼬科和浣熊科等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可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作出初步诊断,结合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诊断即可确诊。目前一直缺少治疗犬瘟热的有效药物,所以犬瘟热的预防主要依靠接种疫苗。结合已有研究报道,总结了犬瘟热的临床诊断技术和犬瘟热疫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兽医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猪非典型瘟病毒(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APPV)是2015年新发现的瘟病毒属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2017 年将其确定为瘟病毒属K(Pestivirus K)的代表毒株。该病毒可导致仔猪先天性震颤(congenital tremor,CT),典型症状为仔猪轻微震颤,头部和四肢明显。目前APPV已在全球广泛流行,我国也有相关报道,关于该病毒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研究进展的报道相对较少,目前已证实其与CT紧密相关。APPV不容易被分离,缺少最重要的病毒攻毒试验结果,疫苗研究也需要在前期基础研究深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为此,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疫苗研发等方面,对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增强人们对APPV的认识,为我国防控与研究APPV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A型塞内卡病毒(SVA)在猪体内被发现以来,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SVA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猪口鼻部囊泡的形成及破裂,以及蹄部冠状带水疱引起的跛行。用RT-PCR从河南某猪场具有水疱样病变的猪水疱皮或水疱液中检测到了SVA的特异性核酸片段,并通过IBRS-2细胞进行SVA的分离和传代,将分离得到的SVA命名为CH-HNXC,扩增和测定了VP1基因序列后分析发现,分离株CH-HNXC与之前报道的2017年河南和福建分离株位于较近的进化分支中,与加拿大和泰国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表明SVA流行和进化中由相近时间点和较近地理位置带来高的同源性;分离株攻毒猪鼻吻部和蹄部可见水疱和溃烂、跛行等,表明本分离株能引起SVA所致的典型临床症状,为SVA在国内的流行提供了新的证据,为进一步研究SVA的致病机制、开发诊断试剂和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感染主要引起猪群水泡性疾病,该病临床症状与其他水泡性疾病较难区分。本研究通过RT-PCR检测发现广东某规模化猪场发生的水泡性疾病为SVA感染。通过在HEK293T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成功获得了一株SVA毒株并命名为SVA/China/KP-01-2017 (KP-01)。KP-01第2代即能引起HEK 293T细胞明显的细胞病变。该毒株多聚蛋白基因长6 546 nt,编码长2 181 aa的多聚蛋白。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毒株与国内外分离的毒株相似性较高,与Colombia/Co-01/2016株在遗传距离较近。本研究成功分离1株SVA,为SVA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