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施足底肥,深耕细作.育苗移栽或大田直播前,每667平方米(1亩)施入腐熟圈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然后深翻30厘米.耙碎耧平,再按垄宽80厘米、沟宽30厘米做成垄高10-15厘米鱼脊状的栽培畦,每畦上按行距55厘米直播或定植2行.  相似文献   

2.
1整地施肥,适期定植 前作收获后,棚内及时深耕晒垡,施入基肥,每亩施优质土杂肥5 0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硫酸钾50千克;然后按大小行整成15厘米高、南北向的小高垄,大行距100厘米,小行距70厘米,小行之上覆地膜.12月底至1月初,选茎杆粗壮,子叶完整,10~12厘米高的四叶~心健苗,按40厘米株距定植,定植后膜下浇水,促进缓苗.  相似文献   

3.
1.定植 一般在3月中下旬,当植株长到4~5片真叶,株高8~10厘米,开展度6~8厘米时即可定植,穴盘育苗苗龄在25~30天,地苗则在30~35天.定植前每667米2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5 000千克以上,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30千克,硫酸镁2千克和硫酸钾20千克.各种肥料可以随着深翻细耙,与土壤混合.每667米2定植2 00~2 500株为宜,株行距为40~60厘米×80~90厘米.  相似文献   

4.
冬暖式大棚早春番茄一般于2月中下旬定植,拱圆型大棚早春番茄多于3月中下旬定植。其定植后管理措施如下。1.整地施基肥前茬作物控秧后,清除杂秧、杂草,每亩撒施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尿素40千克。深翻30厘米,耙细耧平。按大行距60~65厘米、小行距40~45厘米,株距25  相似文献   

5.
1.夏大白菜适宜品种有夏阳、夏丰、夏丰40、热抗白45天等.6月底至7月上旬用营养钵育苗,遮阳网覆盖,苗龄15天定植.定植前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30~40千克作基肥.深沟高畦定植,株距30~35厘米,行距40厘米,亩栽4700~5000株.栽后肥水早施勤施,不蹲苗,及时除草松土和防治病虫害.9月上旬采收,可亩产夏大白菜1 500~3 000千克.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三、定植1.整地施肥。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厩肥10 000~12 000千克、饼肥150~200千克、过磷酸钙150~200千克、硝铵50千克(或用50~70千克磷酸二铵代替硝铵和过磷酸钙)、草木灰150千克、硫酸锌2千克。结合施肥深翻30厘米,把粪肥翻入土中掺匀,然后整细耙平。2.定植时间、方法和密度。定植主行距1.0~1.1米,平均株距25~30厘米,前稠后稀,每垄定植14~16株。在主行间再起一条栽副行的垄,副行平均株距20厘米,每  相似文献   

7.
<正>定植1.整地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圈肥或腐熟鸡粪500~8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作基肥。2.定植时间:播种后25天、幼苗5片叶为定植适期,冬春茬栽培的在1月30日左右,秋冬茬栽培的在9月15日左右。3.定植密度: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密度为每667平方米3500株。田间管理1.温度的调节:在日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8.
<正>定植1.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霜降)前后定植为宜。2.整地: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施肥后深翻30厘米,结合整地喷氟乐灵乳油防治杂草,撒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3.选苗:选高20~25厘米左右,茎粗0.6~0.9厘米(不要超过1厘米),具有4~5片叶的幼苗。幼苗过大,易引起抽薹开花;幼苗过小,越冬时易冻死。4.密度: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  相似文献   

9.
一、建园 为提高枣园的早期经济效益,应采取高密度建园措施,株行距以20米×1.5米为宜.挖80厘米见方定植穴,穴施优质农家肥30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肥料与表土混匀后回填.  相似文献   

10.
<正>西瓜—白菜—花生—菠菜四种四收,一般亩产西瓜4000千克;白菜亩产4000千克;花生亩产300千克;菠菜亩产1000千克,比种植小麦、玉米两熟作物效益提高4-6倍。一、茬口安排与间套作方法西瓜在3月10日育苗,4月10日定植,行距l70厘米,株距50厘米,每亩密度在750株左右。6月下旬收获。花生于5月上中旬在西瓜行间套种4行,行距42.5厘米,穴距20厘米,亩密度7800穴,花生于9月下旬收获。西瓜收获后,套种2行大白菜,行距85厘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茬:西瓜套豆角西瓜在1月初播种育苗,2月初定植,约6月上旬拔园。豆角于西瓜鸡蛋大小时套种于西瓜行间,约6月底拔园。1.西瓜的定植。西瓜定植前应深翻棚地(以深翻30厘米为宜),并在定植沟内施足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5 000~6 000千克、复合肥80~100千克。西瓜定植株行距为40厘米×200厘米,每667平方米定植800株左右。定植后要加强通风降温,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15~16℃。一般定植时浇足水,一直  相似文献   

12.
张瑛 《农家致富》2014,(16):32-33
2.茭白栽培技术4月下旬从留种田挖出种苗丛,分成带3-4根分蘖苗的小墩,随分随栽,株行距(30-40)厘米×20厘米,大田每亩准备苗床约60平方米。7月下旬移栽,按宽窄行进行定植,宽行60-70厘米,窄行40-50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定植4000穴左右,每穴3株茭苗,割叶栽植,留苗高45-50厘米。茭白移栽时,应7-10厘米深水保苗;成活后,降低水深至1-2厘米。孕茭期水深10厘米左右。越冬期间,应保持田间1-2厘米水深,防止苗冬芽冻伤。定植后20天左右,当植株活棵起身时施“起身肥”,亩施尿素8千克;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多彩水果十分受欢迎。美国红提、黑提、青提,已布满市场,但黄提不多见,也是市场的空白,应该发展一定数量的黄提(优无核)。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建园定植 根据行距和行向规划,先挖宽和深各为50厘米的定植沟,在沟底铺20厘米厚的秸秆和杂草,再填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一般每亩施优质圈肥50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回填土后灌水沉实。在定植沟上挖30厘米见方的定植穴,按1米×3米行株距定植。定植后及时  相似文献   

14.
1.建园 试验地建在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的土地,pH值为7.2~8.0,海棠作砧木,授粉品种为金冠.栽植密度:株距×行距(6米×4米),定植前挖定植沟深、宽各80厘米,每亩施用农家肥7 500千克,加普钙1 000千克,混表土回填入定植沟,株行距按前定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一、植树与管理 选择地力肥沃的砂壤土建园,南北各挖长6米、深0.5米、宽0.6米的定植沟,沟中心距2.0米,将充分腐熟的厩肥3000-4000千克、硫酸钾15千克、杏树专用肥25千克与土混匀后回填沟内,浇水沉实,几天后在定植沟内挖小坑栽植,株行距为10米×20米,顺定植沟方向覆盖地膜以保温增湿提高成活率,在50厘米处定干.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在日光温室中栽培的台湾大青枣,果实成熟期正值元旦和春节期间,市场售价高,是一个适应性强、抗病、抗涝、经济价值高的优良品种.   1.定植.定植前,每1/15公顷(1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均匀翻施在40厘米深的土层中.选择冬季12月至翌年3月,在日光温室中以2.5米&#215;3米的株行距挖50厘米见方的树坑,一般每1/15公顷栽树90棵.树苗栽植后,浇足定植水,全覆地膜,实行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17.
无核脆枣是自然无核、中熟的鲜食枣新品种,近几年在山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市场上供不应求,售价高,经济效益好。现将无核脆枣高密度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建园采取高密度建园措施,株行距以2米×1.5米为宜。定植穴施优质农家肥30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肥料与表土混匀后回填。选择达“双八”(株高80厘米以上,根径0.8厘米以上)标准的壮苗定植,栽后浇水。2.肥水管理每年10月上旬挖环状沟,每棵施农家肥40~60千克,沟宽、深均为40厘米,长度略小于冠径。并于4月上旬(萌芽前)、5月下旬(开花前)、6月下旬(结果发育期)、8月上旬(果实膨大前)每株施尿…  相似文献   

18.
一、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开浅沟,按株距25厘米摆苗,脱下容器,从行间取土培埂,浇足定植水(每株秧苗浇水量1.5~2升),水渗下后,株间点施磷酸二铵,每667平方米40~50千克,然后培垄,垄高13~15厘米。用小木板刮光垄台、垄帮,在小行距两垄上覆盖地膜,开纵口把秧苗引出膜外,用湿土67平方米栽苗3700~3800株。  相似文献   

19.
1栽植方式山坡地堰多采用单行带状或多行带状栽植,株距30-40厘米,行距20-30厘米。平原水浇地块多采用穴栽,行距2-2.5米,株距1~1.5米,栽植穴深、宽、长各0.5米。每穴施入有机肥30千克。株行距还可视地力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20.
一、整地施肥充足的底肥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栽培时应选择肥力水平中等偏上的土壤,一般要求每亩施有机肥10000千克(8-10平方米),或沤制好的鸡粪5-8平方米,三元复合肥100千克(硫酸钾30千克),二铵3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把肥料均匀撒于地面,深耕地25-30厘米,然后耧耙2-3遍,把地面整平,按行距起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