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南北白对虾品种的退化和养殖水源环境的不断恶化,给育苗、仔虾培育、养成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实现南美白对虾养殖向高品位、高效益发展,2008年,从广东汕头引进了一批南美白对虾子一代仔虾,在育苗室进行培育,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幼虾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进行培育,即克氏原螯虾从破膜再经3次蜕皮体长到0.9~1.0cm后(即仔虾离开母体后)进行培育,经22d培育试验,幼虾体长平均从1.0 cm增长到3.0 cm,体重平均从0.012 g增重到1.64g.采取两种培育方式(即繁殖池原池培育和幼虾池培育),其成活率平均分别为75.6%和71.2%.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P5仔虾质量下降、规格不整齐、各阶段发育变态拖期、出成率低等问题,开展了P5仔虾生态健康高效培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培育的P5仔虾体长变异系数小于5%,培育周期较原有缩短30 h,出成率提高21%。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1984年进行了对虾幼体粉状微颗粒饵料的研制和小水体育苗试验,发现在对虾糠虾期和仔虾期投喂粉状微颗粒饵料都能顺利变态,并且每立方米水体出仔虾3~4万尾。1985年将这种粉状微颗粒饵料直接用于生产性育苗试验,对虾从糠虾Ⅰ期至仔虾出池,使用该饵料培育,能顺利发育变态,每立方米水体出仔虾7.5万~9.3万尾。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去年山东省对虾人工育苗不仅基本突破生产关,并取得了新的进展。17个育苗单位,育出仔虾97,000万尾,比1980年增长4倍。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出苗3万尾。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在两个50立方米水体中,育出仔虾1,054万尾,取得了大水体单位出苗量较好成绩,日照是在1个34.5立方米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培育,育出仔虾150万尾,平均每立方水体出苗  相似文献   

6.
卤虫(Artemia)是对虾苗种培育重要的生物饵料.本研究将产自美国大盐湖,以及中国新疆艾比湖、西藏双湖和渤海湾盐田卤虫卵孵化的幼体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研究不同产地卤虫幼体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长、存活、肌肉组分、抗氨氮能力和盐度耐受力的影响.凡纳滨对虾仔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虾仔虾培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无节幼体培育仔虾,采用的对虾幼体饵料有中肋骨条藻、卤虫无节幼体及台湾产的人工配合饵料,并注意饵料的配合使用及消毒工作;为维持水质稳定,整个培育期间不换水,加大布气石的密度(3.6个/m2)。在300m3水体中,一茬育出仔虾2218万尾,成活率为66.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鲴苗种培育从卵黄苗培育开始,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卵黄苗以枝角类为开口饵料,以后逐渐增加投喂罗氏沼虾仔虾料,鱼苗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鱼种培育用出膜10-15天,全长2.0cm的鱼苗,按7742尾/亩,10551尾/亩,14981尾/亩三种密度放养,投喂粗蛋白含量32%以上的配合饲料,经99-133天的培育,分别获得43.7克/尾、18.8克/尾、10.9克/尾三种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苗种培育从卵黄苗培育开始 ,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卵黄苗以枝角类为开口饵料 ,以后逐渐增加投喂罗氏沼虾仔虾料 ,鱼苗生长发育良好 ,成活率达 90 %以上。鱼种培育用出膜 10— 15天 ,全长 2 .0cm的鱼苗 ,按 774 2尾 亩 ,10 551尾 亩 ,14981尾 亩三种密度放养 ,投喂粗蛋白含量 32 %以上的配合饲料 ,经 99— 133天的培育 ,分别获得 4 3.7克 尾、18.8克 尾、10 .9克 尾三种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10.
<正>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等,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因其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易养殖等优点,而深受养殖户欢迎。罗氏沼虾受精卵刚孵出的幼体即是罗氏沼虾蚤状幼体,经过11次蜕皮,变态成仔虾,此过程称为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若培育池中已有80%幼体发育成为仔虾,便可淡化3天~5天再进行池塘养殖。沼状幼体能否变成仔虾,是罗氏沼虾育苗关键,本文为大家介绍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南美白对虾仔虾培育过程中,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变化的影响,红体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引发的原因不同,发病时间也不同,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应激性红体病 1、发病原因:该病症状最轻,只要适当处理,损失不大。致病原因主要由于天气、水源、投饵、用药等因素的影响。育苗池内温度、盐度、pH、氨氮等理化因子突变时,仔虾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南美白对虾苗的主产地——河北沧州黄骅市沿海200多个育苗场在2013年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大规模、长时间出现了仔虾的"白苗病",造成90%以上育苗场欠产亏损,"白苗病"是继红体病之后又一损失极大的病害,很多育苗场因此而破产倒闭。但笔者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防范和挽救了已患"白苗病"的仔虾,整个育苗过程中没损失一池虾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就"白苗病"发生的症状和防治办法介绍如下,以供同仁参考。一、"白苗病"的症状刚发生"白苗病"的育苗池,患病仔虾早期并不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Hui苗种培育从卵黄苗培育开始,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卵黄苗以技角类为开口铒料,以后逐渐增加投畏罗氏沼虾仔虾料,鱼苗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鱼种培育用出膜10-15天,全长2.0cm的鱼苗,按7742尾/亩,10551尾/亩,14981尾/亩三种密度放养,投喂粗蛋白含量32%以上的配合饲料,经99-133天的培育,分别获得43.7%克/尾、18.8克/尾、10.9克/尾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虾育苗场的设计进行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试验,于136m^3水体中投放状幼体1438万尾,育出商品仔虾964万尾,幼体培育成活率为67%,平均每尾亲虾出苗4725尾,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为7.09万尾,最高为10.2万尾/m^3。从4月上旬到5月下旬,罗氏沼虾雌性亲虾可抑卵三次以上,前后抱卵批次所孵出的幼体质量没有明显差异。试验还证明,幼体培育池内氨氮浓度高达1056.4μg/l对成活率没有多大曩  相似文献   

15.
包膜微粒饲料培育罗氏沼虾苗种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包膜微粒饲料进行部分和全部替代轮虫、卤虫幼体的对比试验。混合投喂包膜微粒饲料、轮虫、卤虫、鱼糜组罗氏沼虾出苗率最高,为75%;全部喂包膜微粒饲料的试验组为64%;不投喂包膜微粒饲料的试验组为67%。试验表明包膜微粒饲料在仔虾培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人工海水培育南美白对虾幼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镇  江锦坡 《水产养殖》2003,24(1):42-43
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1200万尾,用人工配制海水进行幼体培育试验。以湛江等鞭金藻和角毛藻为开口饵料,培育出商品仔虾435万尾,平均成活率为36%。  相似文献   

17.
青虾良种网箱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7月,我站为不断扩大全县青虾产业规模,提高青虾产业效益,在县科技局的支持下,开展了青虾良种网箱繁育的试验示范。实施网箱面积32米2(4只,每只8米2)、仔虾培育池面积2.7亩。共繁育0.8~1.5厘米的仔虾155千克,亩均繁育57.4千克。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网箱繁育生产准备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又称为白体病、白尾病,是近年来发生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一种疾病,患病虾体出现肌肉白浊、白斑或白尾症状,可在数天内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成为当前罗氏沼虾育苗、养殖的主要危害.  相似文献   

19.
金春华  江锦波 《内陆水产》2004,29(12):12-12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活力强.生长快,离水存活时间长.能适应低盐度生长,肉质鲜美,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低.易于集约化养殖等特点。我国自1986年引种后,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养殖虾种之一。李广丽等对南美白对虾仔虾对盐度突变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为南美白对虾的异地淡化和放养盐度调节提供了依据。有关pH突变对仔虾淡化培育成活率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总结了这方面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黄金臣 《齐鲁渔业》2007,24(2):17-18
无论淡水池塘养殖还是海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放养大规格南美白对虾仔虾,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这就要求育苗场要为养殖户提供大规格南美白对虾苗种。一般情况下,规格至少达到1.2cm。但在室内培育条件下,此规格南美白对虾仔虾也是暴发红体病的危险期,病状发生后,不仅每个池内虾苗病情传染速度快,而且池与池之间如不严格控制,稍有不慎,即造成全军覆灭,给育苗生产单位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仅唐山市丰南区至少80%以上的育苗场或多或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