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探求‘徐香’猕猴桃果实后熟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徐香’猕猴桃果实为试材,连续3a研究‘徐香’猕猴桃采收后不同时期各品质指标包括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VC含量与IAD值变化的关系,发现‘徐香’猕猴桃后熟过程中硬度、VC含量与IAD值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IAD值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IAD值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并得到了4种品质指标与IAD值变化相关的回归方程,从而实现通过测定IAD值快速判断‘徐香’猕猴桃果实后熟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的快速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2.
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瑞玉’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与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新品种‘瑞玉’的综合品质。【方法】以西安猕猴桃试验站种质资源圃的新品种‘瑞玉’及其他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果实达到成熟期测其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可食条件下测其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11个猕猴桃品种相比,‘瑞玉’的单果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分别为81.11g和0.83%;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含量居中,分别为1.42和83.53mg/hg;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最高,分别为24.50%,21.28%,12.09%和14.5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和0.868;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和0.841;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9。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主成分1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主成分2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维生素C含量和果形指数;主成分3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单果质量和硬度。【结论】新品种‘瑞玉’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且综合品质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12个猕猴桃品种品质优劣的顺序依次为‘金魁’、‘翠香’、‘瑞玉’、‘海艳’、‘哑特’、‘徐香’、‘晨光’、‘贵长’、‘秦美’、‘秋明’、‘海沃德’和‘米良一号’。  相似文献   

3.
美味猕猴桃果实后熟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美味猕猴桃果实后熟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在 0℃条件下 ,果实内的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变化很小 ,硬度随着贮藏期的延长缓慢下降 ;在 2 0℃条件下 ,短期内果实品质变化较大 ,硬度也下降迅速 ;低温 (0℃ )可显著延缓果实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京白梨’果实品质的特征性指标并建立‘京白梨’优质果品的评价体系,本研究以门头沟区军庄镇东山村和孟悟村生长健壮且结果良好的‘京白梨’树为试验材料,选择各单株的优质果实,分别测定和分析果实在采收时及后熟后的果实外观形状(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果心大小和果肉硬度)和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和出汁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京白梨’优质果实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京白梨’优级果品的综合评价指标是果形指数≤0.88且单果重≥110.00 g,采收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12.50%、后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15.00%;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可作为‘京白梨’果实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可作为辅助指标。综上,本研究可指导‘京白梨’的栽培生产并为优质果实采收和分级提供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省主产的‘徐香’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二氧化氯(ClO2)(0、20、50 mg·L-1和80 mg·L-1)处理的猕猴桃在(3±1)℃条件下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二氧化氯处理可以较好地保持猕猴桃果实贮藏期、尤其在贮藏后期的果实硬度,能显著抑制猕猴桃中的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的下降速率,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效果不显著(p>0.05)。比较表明,猕猴桃采后ClO2处理的适宜浓度为50 mg·L-1。  相似文献   

6.
以‘华优’猕猴桃为试材,研究4个采收期(盛花期后129、137、145和153 d)果实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的保鲜效果,室温条件下0.5μL.L-1的1-MCP处理24 h后,2℃下贮藏。结果表明,1-MCP能够显著降低‘华优’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的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4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果实出库后均能正常后熟,但品质和保鲜效果存在差异,其中Ⅱ、Ⅲ期处理果实在贮藏期结束时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并且110 d时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较低;货架期末硬度、糖酸比相对较高,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较低,即‘华优’猕猴桃盛花期后137~145 d采收品质好,1-MCP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质量浓度氯吡脲对猕猴桃果实理化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氯吡脲溶液对猕猴桃理化参数的影响,筛选不同品种猕猴桃氯吡脲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方法】以‘海沃德’、‘徐香’和‘华优’猕猴桃为对象,测定并分析0(对照),2.5,5.0,7.5,10.0和12.5mg/L 6个不同质量浓度氯吡脲溶液浸果处理对生长期猕猴桃纵径和横径,以及成熟猕猴桃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影响。【结果】在生长初期,猕猴桃的纵、横径增大迅速,而后期增大缓慢;当氯吡脲质量浓度为7.5mg/L时,各品种猕猴桃平均纵径均达到最大值。‘海沃德’、‘徐香’和‘华优’猕猴桃的横径分别在氯吡脲质量浓度为5.0,7.5和12.5mg/L时达到最大。5.0mg/L氯吡脲处理使‘徐香’和‘华优’具有最高的果形指数,但同对照组相比,5个质量浓度氯吡脲处理均使‘海沃德’猕猴桃的果形指数有所降低。适量的氯吡脲处理可提高猕猴桃的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却使猕猴桃的硬度降低,其中7.5mg/L氯吡脲处理可使3种猕猴桃具有最大的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也使果实硬度最小而不耐存储。【结论】综合考虑果实大小、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等指标,认为10.0mg/L是‘海沃德’猕猴桃氯吡脲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而5.0mg/L是‘徐香’和‘华优’猕猴桃氯吡脲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8.
以‘宝岛蕉’为试材,在温度18℃,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测定乙烯利处理‘宝岛蕉’果实后熟期间的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宝岛蕉’果实在后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后熟过程,‘宝岛蕉’果皮膜透性增加,硬度下降,果皮总叶绿素含量下降,果皮颜色由绿逐渐转黄,果肉淀粉很快发生水解转化为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升高,VC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后熟期间果实色泽及品质性状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保鲜效果,以‘贵长’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Guichang’)为材料,测定了常温贮藏条件下NO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理、食用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O处理不仅可以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呼吸速率及失重率的上升,还能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总酚含量的上升以及可滴定酸、类黄酮、花青素和Vc含量的下降,从而减缓猕猴桃果实的衰老,保持果肉组织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NO应用于猕猴桃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徐香’猕猴桃0℃贮藏期间冷害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的采后贮藏保鲜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徐香’猕猴桃果实为材料,用0.5μL/L的1-MCP在20℃下处理果实24h,以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然后将其置于0℃下贮藏90d,每隔10d取样测定冷害指数、冷害率、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细胞膜透性、MDA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分析1-MCP处理对猕猴桃冷藏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0.5μL/L的1-MCP处理显著延缓并减轻了猕猴桃冷害的发生,1-MCP处理的果实较对照晚20d发生冷害,0℃贮藏90d后的冷害率仅为对照的32.35%;贮藏10d后果实出现呼吸高峰,1-MCP处理和对照果实的呼吸速率分别为7.25和7.98mg/(kg·h),果实的乙烯释放高峰则在贮藏60d时出现,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乙烯的释放,1-MCP处理和对照乙烯释放速率分别为0.016和0.048μL/(kg·h);1-MCP处理可以延缓猕猴桃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1-MCP处理显著抑制果实贮藏后期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增加;贮藏90d后,对照和1-MCP处理果实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603%和0.278%,腐烂率分别为10.3%和2.7%。【结论】0.5μL/L 1-MCP处理可以减轻‘徐香’猕猴桃果实冷藏冷害的发生,并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白凤’水蜜桃采后贮藏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及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V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等生理生化的变化,探讨1-MCP对采后水蜜桃果实活性氧代谢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MCP处理的水蜜桃果实维持较高SOD、POD活性,MDA、H_2O_2含量相对降低,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及果实硬度呈降低趋势,但变化相对缓慢。1-MCP处理可以延缓果实衰老,延长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12.
徐香猕猴桃果实生理后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为掌握徐香猕猴桃果实在自然储藏条件下完成生理后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特性,为其生理后熟的调控及贮藏保鲜奠定基础,以陕西周至徐香猕猴桃为材料,研究果实在生理后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猕猴桃果实中Vc含量不断下降,在8 d后有所回升,有机酸不断减少,可溶性固形物逐渐增多,还原性糖含量先增加而后减少,SOD酶活性在储藏4 d达到最高峰而后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红富士’苹果整果蠕变特性与其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的相关性,探索利用蠕变特性参数检测‘红富士’苹果营养成分含量和质地品质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不同贮藏期‘红富士’苹果样品的蠕变特性、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各项指标及营养成分含量;确定蠕变模型,探讨蠕变模型参数与苹果TPA指标和营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建立蠕变参数预测‘红富士’苹果品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四元件伯格斯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红富士’苹果整果的蠕变特性,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达到0.982。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度、Vc含量、硬度、内聚性、耐咀性和回复性与延迟弹性系数E2和黏性系数η1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56—0.9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度与黏性系数η2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r=-0.45),Vc含量与黏性系数η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4);而苹果的弹性和黏性与蠕变四参数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建立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度、Vc含量、硬度、内聚性、耐咀性和回复性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922、0.881、0.917、0.594、0.857和0.584,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验证集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917、0.875、0.920、0.628、0.824和0.633。【结论】‘红富士’苹果蠕变特性与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含量有密切的相关性。建立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度、Vc含量、硬度和耐咀性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可以实现用蠕变参数来预测‘红富士’苹果品质。  相似文献   

14.
红阳猕猴桃是广受欢迎的猕猴桃品种,其产业发展却被贮藏技术所限,为红阳猕猴桃果实制定适宜的收贮运方案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选用四川省蒲江县的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6个不同采收期(盛花期后131、136、141、146、151、156 d)红阳猕猴桃在25(±1)℃条件下的后熟周期(RSP,即采摘之日起至硬度低于0.5 kg/cm2),以及采收果实与后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还原性糖(RS)、维生素C、硬度、干物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SSC含量与RSP呈负相关,RS含量与RSP呈负相关,Vc含量与RSP呈正相关,其中RS与RSP的变化趋势更为一致,推断RS是影响红阳猕猴桃后熟周期的主要物质。在各采收期,后熟后的果实SS含量相较于采收果实均提高约10个百分点,可滴定酸降低约0.1个百分点。而RS、Vc、干物质含量则主要受采收期影响,受鲜采果实影响较小。因此,可依据红阳猕猴桃RS含量预先判断果实耐贮性,从而采取不同的收贮运方案,以获得更长的贮藏时间,并确保果实上市品质最优,从而延长销售时间、扩大销售半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和授粉时间对‘米良1号’猕猴桃果实大小、品质及坐果率的影响。【方法】首先研究‘米良1号’的果实发育模式,比较‘米良1号’和‘徐香’、‘金魁’的开花频度;然后以‘米良1号’为对象,分析不同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200,400,800,1 200倍)和授粉时间(花后0,1,2,3,4d)处理下,采收后及可食状态下猕猴桃果实的纵径、横径、侧径,品质指标和坐果率的变化,探明猕猴桃单果种子数与单果质量及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米良1号’的最佳花粉稀释倍数和授粉时间。【结果】(1)在果实发育前期,猕猴桃果实迅速膨大;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增长缓慢。3个猕猴桃品种雌花开放时间为4~5d,其中‘米良1号’雌花开放最早,‘徐香’雌花开放较晚,‘金魁’雌花开放最晚。(2)无论是釆后还是达到可食状态的猕猴桃果实,随着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增加,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先减后增;但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除稀释800倍处理外,其他稀释倍数处理的坐果率均在80%以上。(3)无论是釆后还是达到可食状态的猕猴桃果实,随着花授粉时间推迟,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减少;但授粉时间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除花后2d授粉处理外,其余授粉时间处理的坐果率均在95%以上。(4)单果种子数与果实质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果实内种子越多,果实越重。【结论】对‘米良1号’品种猕猴桃,建议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在200~400倍,在雌花开放后0~2d,且雌花开放数在75%以上进行授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1-甲基环丙烯对猕猴桃贮藏品质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室温贮藏条件下1-甲基环丙烯(1-MCP)对猕猴桃果实呼吸、乙烯释放、贮藏品质和蛋白质组分变化的影响,为研究1-MCP在猕猴桃商业贮藏中的应用及1-MCP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秦美’和‘海沃德’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1-MCP在室温((20±1)℃)贮藏条件下对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总蛋白组分的影响。【结果】0.1μL/L 1-MCP处理能降低猕猴桃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抑制果实软化,延缓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有特异蛋白条带出现,1-MCP处理对‘秦美’猕猴桃19.0 ku特异蛋白条带有抑制作用。【结论】1-MCP处理能延缓猕猴桃果实的衰老进程。两个猕猴桃品种相比,‘海沃德’猕猴桃产生的乙烯远低于‘秦美’猕猴桃,乙烯高峰出现也晚,果实的软化进程也较‘秦美’猕猴桃慢。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徐香、海沃德猕猴桃为实验材料,对不同采收期猕猴桃品质进行监测,以研究徐香、海沃德猕猴桃的品质变化以及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徐香和海沃德的单果重整体都在增加;但果形指数并无明显变化;徐香的干物质显著高于海沃德。在整个实验阶段,两个品种的干物质含量都是逐渐增加的,果实硬度随着干物质积累而逐渐降低;徐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花后166d达到6.52%,表明该品种已经可以适时采收;而海沃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75d达到最佳适宜采收期,由此表明海沃德的适宜采收期比徐香晚10d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桃新品种在天津盐碱土壤上的果实品质差异,试验以3个晚熟桃新品种(‘国庆桃王’‘巨红冠’‘巨黄金’)为试材,测定了果实硬度、果形指数、单果重、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等指标,并进行了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巨红冠’的单果重(414.50 g)、可溶性固形物(14.56%)、可溶性糖含量(8.12%),糖酸比(47.76),维生素C含量(8.12 mg/100 g)均最高,而‘巨黄金’均最低,但其果形指数(1.00)、含水量(87.21%)、果实硬度(1463.33 g/cm2)和可滴定酸含量(0.19%)均最高。综合分析显示,果实品质为‘巨红冠’‘国庆桃王’‘巨黄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采收期和贮藏环境对早熟梨‘新梨七号’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贮藏环境条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为‘新梨七号’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月‘新梨七号’品质最佳期采收和延长至9月采收,在室内、果窖和冷库中贮藏,测定贮藏环境温度、湿度、CO_2浓度的变化,测定果实失重率、果皮叶绿素和果实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不同贮藏方式的环境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室内、果窖贮藏温度呈下降趋势,湿度10月上旬中旬后有所降低,CO_2浓度变化平稳,果窖贮藏CO_2浓度12月后迅速升高;冷库贮藏温度和湿度平稳变化,CO_2浓度10月后升高。8月和9月采收‘新梨七号’果实品质变化相似;贮藏环境条件与果实品质变化存在相关关系,室内、果窖的温度、湿度变化与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呈下降事态,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背,存在负相关关系;冷库贮藏CO_2浓度与果实品质变化密切相关,与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与果皮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呈相反事态,部分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贮藏方式的温度、湿度、CO_2浓度发生不同趋势变化;‘新梨七号’果实品质变化与贮藏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与贮藏温度变化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引种上海的包括2个种的15个猕猴桃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物候期、适应性及果实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最早成熟的‘金早’与最晚成熟的‘布鲁诺’成熟期差异达到71d;适应性评价,湖北、江西、江苏、安徽育成的一些品种成活率较高,均在75%以上;‘金魁’的成活率最高,达到100%;‘81-5’的抗褐斑病能力最强。果实品质的评价,其中‘81-5’果形最大,达到单果重160g;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相比,中华猕猴桃属于小果形(≤90g)品种数量较多。‘金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9.50%;‘金魁’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1.71%;‘红阳’可滴定酸最低,为0.58%;‘金阳’、‘红阳’、‘金农’和‘徐香’4个品种风味最佳;供试品种之间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大,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布鲁诺’,为387.32mg/100g,含量最低为‘桂海4号’,为57mg/100g;‘徐香’香气最为浓郁。上海地区筛选出优良的猕猴桃品种有:金魁、徐香、米良1号;中华猕猴桃品种有:金阳、81-5、武植3号、金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