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不同配方施肥对花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花椒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施肥不合理现象,采用L9(34)正交方法,设置10个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施肥条件下花椒树株高、地径、平均新梢抽生数、出皮率、千粒重、含水量、果皮干重及果皮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施肥对花椒树生长的影响不同,施肥量为尿素230.7 g/株、磷酸二胺521.7 g/株、硫酸钾268 g/株时,花椒树株高和新梢抽生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单株果皮干重、出皮率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比对照不施肥分别高11.76%、11.44%和24.53%,且含水率最低(P<0.05),果皮所含铁、锌、钙、硒元素的含量较高;施肥量为尿素298.7 g/株、磷酸二胺347.8 g/株、硫酸钾134 g/株和尿素230.7 g/株、磷酸二胺521.7 g/株、硫酸钾268 g/株时,地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随着配方施肥中N元素量的增加,花椒树新梢抽生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施肥配方越合理,花椒的产量越高、出皮率越高、千粒重也越大,而含水量越低。施肥各处理的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秦安县花椒主要种植乡镇开展施肥情况调查,全面了解及掌握花椒施肥现状,分析了秦安县花椒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花椒丰产栽培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方施肥对花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凤县进行花椒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了施肥对花椒产量、含水量、出皮率及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配方不同,对花椒产量、含水量、出皮率及千粒重的影响也不同。配方愈合理、愈均衡,花椒的产量愈高,出皮率愈高,千粒重也愈大,而含水量愈低。配方①的氮、磷、钾比例为4∶3∶3,营养最均衡、最合理,其产量、出皮率及千粒重最高,分别为1.36kg、43.5%和16.37g,含水量最低,为36.1%;配方⑦的氮、磷、钾比例为3∶2∶5,钾肥偏高,而氮肥、磷肥偏低,其产量、出皮率及千粒重最低,分别为1.01kg、42.1%和15.07g,含水量最高,为37.1%。 相似文献
6.
7.
8.
9.
花椒具有适用能力强、耐贫瘠、耐干旱、栽培管理容易、食用药用价值较高的特点,在雷波县具有广泛的种植.近年来,随着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对山区地区的开发进程不断加快,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雷波县花椒种植面积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对先进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此就需要我们加快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推广应... 相似文献
10.
11.
为对藤椒果皮的冷榨油饼粕(以下简称饼粕)中多酚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到微波辅助提取饼粕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微波处理360s,乙醇φ=50%,微波功率400W,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的多酚得率为6.83mg/g;进一步优化多酚纯化工艺得到条件是采用AB-8树脂填料柱色谱,将质量浓度为1.50mg/mL,pH 4的样品以1.00mL/min的流速上样,吸附平衡1h,用φ=60%乙醇以1.00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最终饼粕多酚的纯度由35.70%提高到76.30%。采用典型体外抗氧化体系对比分析饼粕多酚、藤椒多酚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表明,饼粕多酚和藤椒多酚在还原力(较低质量浓度下)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的表现上优于BHT,但在清除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能力的表现上相对较弱。藤椒冷榨油饼粕中含有一定量的多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将白菜型油菜不同栽培种‘红菜薹’和‘黄芽白’进行正反交获得杂种一代,再经过多代自交获得高世代杂种。观察杂种后代形态学特征(叶型、株高、分枝数等)、育性特征(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经过多代自交,杂种后代各性状趋于稳定,正反交杂种形态有较大差异,而高世代杂种与杂种一代相比,形态没有明显变化。杂种后代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比较高,花粉可育率均达到90%以上,但与双亲相比仍然稍差。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正常,但仍有少数细胞出现异常染色体行为。杂种后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主要以形成环状和棒状的二价体为主,但也形成四价体等其他染色体构型。杂种后代中平均形成二价体的数目在6.7~8.2,最多全部20条染色体形成10个二价体,其中形成环状二价体和棒状二价体的比例相差不大。除了形成二价体外,部分花粉母细胞还形成少数四价体。与亲本相比,杂种后代染色体联会出现较多的非同源联会,平均每个细胞形成二价体的数目比亲本少,而形成四价体的数目比亲本多。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减数分裂后期Ⅱ,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形成四分体。在此过程中,绝大多细胞染色体行为正常,但有个别细胞出现后期Ⅰ染色体不均等分离,有些细胞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形成染色体桥;有些细胞在减数分裂Ⅱ中期和后期出现落后染色体。此杂种后代减数分裂过程较正常,探明杂种后代的减数分裂特征可为白菜型油菜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有斑百合花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斑百合花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开发天然色素提供试验依据.在常温下用90%乙醇-0.1 mol/L HCl溶液浸提有斑百合花瓣,过滤、定容得到色素原液,然后对该色素液在酸碱性、热、光、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及氧化剂、还原剂等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斑百合花色素为水溶性、醇溶性色素,其耐热性、耐光性和耐氧化性都很差,有一定耐还原能力,对食品添加剂如蔗糖、有机酸等适应能力较强;强碱性环境以及部分金属离子(Cu2+、Mn2+)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多数金属离子如Na+、K+、Al3+、Mg2+、Ca2+对该色素无明显影响.表明该色素在食品、化妆品等工业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室内不同基质(蛭石、锯沫、沙子)、不同温度(19℃、23℃、27℃)和不同低温(5℃)时间(0d、15d、30d、45d、60d)对大花卷丹鳞片产生小鳞茎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大花卷丹鳞片形成小鳞茎的影响为锯末增量率最高,锯末和沙子鳞片增量率差异显著;沙子鳞片腐烂率高,鳞茎直径大;蛭石繁殖率高,根数多,芽短。不同温度对大花卷丹鳞片产生小鳞茎的影响是19℃鳞片增量率、繁殖率和鳞茎直径较大,芽短;23℃根数多;27℃鳞片腐烂率最高。不同低温时间对大花卷丹鳞片产生小鳞茎的影响是5℃0d根数和繁殖率高,5℃0d与15d、45d及30d与45d根数差异显著,0d和30d根数差异极显著;5℃15d芽最短,5℃0d和15d、30d、45d芽长差异极显著;45d鳞茎直径、鳞片增量率和腐烂率最高,5℃45d和60d鳞片增量率差异显著;60d鳞片腐烂率最高,与30d差异显著。综合来看,大花卷丹鳞片不需5℃处理,蛭石包埋19℃产生小鳞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综合分析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和繁育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我国分布区内7个野生华重楼地理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测量,利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其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除叶片数和花萼片数外,野生华重楼其他15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52.19%)大于种群间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26.39%),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34.27%,种群内变异是华重楼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72%,变异幅度为6.83%~29.95%,花梗长、叶面积、花萼面积和株高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平均变异系数,叶片数、花萼片数、果球横径、果球纵径、果球横纵比和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异幅度远小于平均变异系数,表明华重楼花、叶的数量指标及果球、种子的性状稳定性大于叶片形态性状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表型因子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广东清远地理种群变异最为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18.
以收集到的宁夏5个野生酸枣种群及3个栽培品种的叶片和果实为材料,测定其表型性状、生理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5个野生酸枣种群的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46%,果实品质平均变异系数为3.49%,叶片生理指标平均变异系数为15.89%,说明果实的遗传性状变化较小,而叶片的变化较大;5个野生酸枣种群遗传变异性大小的顺序为中宁县牛首山种群>中卫市日照山种群>银川市贺兰山滚钟口种群>灵武市白芨滩种群>吴忠市红寺堡种群。聚类分析表明,3个栽培品种为第Ⅰ类;5个野生酸枣种群中,中卫市日照山种群与中宁县牛首山种群为第Ⅱ类;银川市贺兰山滚钟口种群与灵武市白芨滩种群为第Ⅲ类;吴忠市红寺堡种群为第Ⅳ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蓝根系再生植株技术,为小孢子单胚再生双单倍体(DH)植株当年快速扩繁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蓝DH15-1A的根段为外植体,设置预培养后再进行共培养和直接共培养2种培养方式,共培养的培养基为MS+4.5mg/L 6-BA+6mg/L AgNO_3,再向其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45,0.03,0.025,0.018和0.015mg/L)的NAA,筛选适宜的培养方式和NAA质量浓度;选择根龄分别为15,20和25d的DH15-1A的根段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比较根龄的诱导效果;以DH15-1A、DH15-2B和DH15-3C无菌植株苗的须根作为外植体,分析基因型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采用直接共培养并选用MS+0.030mg/L NAA+4.5mg/L 6-BA+6mg/L AgNO_3培养基可获得甘蓝根段诱导培养的最佳效果,其中愈伤诱导率、外植体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分别达100.0%,90.0%和430.0%,培养3周后分化芽生长健壮,叶片翠绿;根龄20d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最高,达96.0%,并且愈伤分化芽点多,芽点周围褐化少,外植体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84.0%和420.0%。DH植株基因型是决定根系再生植株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3个供试基因型中,以DH15-2B根段的再生效果最好,愈伤诱导率、外植体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83.3%,76.7%和430.0%。【结论】选用DH15-2B基因型甘蓝20d的根段在MS+0.03mg/LNAA+4.5mg/L 6-BA+6mg/L AgNO_3培养基上培养,最有利于根段再生植株形成,植株再生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基质、不同生长促进剂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研究武夷四照花的扦插技术。结果表明:(1)1年生枝条的扦插生根率明显高于多年生枝条的生根率,可提高40%~50%;(2)8种扦插基质中蛭石效果最好,其次是黄沙;(3)不同生根促进剂对武夷四照花的扦插生根率影响差异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ABT生根液,浓度100 mg·L-1,处理时间30 min,扦插生根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