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10):9-10
目前,对于检疫截获昆虫的鉴定大都采用形态学的方法,传统的昆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大多数昆虫的形态鉴定是以完整的成虫为研究对象,而昆虫的早期(卵、幼虫和蛹)形态结构与肢体残缺的虫体均很难辩认,鉴定非常困难。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直接从DNA上得到的信息是最准确、最可靠的,因此DNA条形码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昆虫形态学鉴定的这一缺陷。鳞翅目是昆虫中利用DNA条形码研究最多的目,分析卷蛾科22种昆虫29条线粒体COⅠ基因及其遗传进化距离,讨论DNA条形码技术在检疫性蛾类昆虫鉴定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DNA条形码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基于分子水平的物种鉴定技术,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物种间特定基因片段的序列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物种进行快速分类和鉴定,在植物的物种鉴定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的步骤、DNA条形码在植物鉴定中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DNA条形码技术在植物中应用的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3.
徐罗娜  涂敏  王晓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790-4795
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标准化的小片段DNA序列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分析,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真菌鉴定研究中相对滞后.综述了DNA条形码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分析了DNA条形码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病原真菌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真菌,对植物有极大的危害。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对足够变异、短、能够作为标准目的基因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未知物种进行快速、高效地分类和鉴定或者发现新物种的一项新技术。在介绍DNA条形码技术概况的基础上,对DNA条形码技术在病原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推进我国病原真菌DNA条形码在相关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中综述了DNA条形码作为一种新兴分类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其与传统分类学相比的优缺点,以及其在大型海藻中的应用现状,并总结了大型海藻中常用到的一些DNA条形码作为紫菜属物种分类鉴定工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李静  王砷  王建昌  张毅  邓宏飞  王金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50-11352
[目的]探索DNA条形码技术在实蝇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和BOLD系统,选取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针对截获入境旅客非法携带的番石榴中实蝇幼虫进行序列测定、比对和分析,并对培养后的成虫进行形态学分类从而验证分子分类的结果。[结果]检测的11头实蝇幼虫全部鉴定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结论]为河北出入境检疫部门初步探索DNA条形码技术在实蝇快速鉴定中的应用及提升检疫工作的时效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中国也越来越多的将DNA条形码技术应用到植物及中药材的鉴定及相关研究中,然而此技术在畜牧产品中的应用却还少见报道。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原理、方法流程及其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DNA条形码在畜牧产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海洋贝类种类繁多,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很多时候已无法准确区分各物种。新兴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利用物种的DNA序列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物种的有效鉴定,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目前,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的DNA条形码在动物物种鉴定方面已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可,同时研究人员们也在积极开发适用于植物、真菌等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常见海洋贝类分类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可行性、优势与局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日后DNA条形码技术更广泛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概述DNA条形码在苔藓植物中的研究进展,为将该技术更广泛地用于苔藓植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结合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概述了该技术在苔藓植物研究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呼吁建立专门的机构对苔藓植物进行系统的DNA条形码研究策略,加快苔藓植物的研究。[结果]DNA条形码技术已在动植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植物研究中尚未获得理想的被广泛认同的DNA条形码。但研究发现,各种候选片段为苔藓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检测手段。随着该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其将会在苔藓植物的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结论]DNA条形码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该技术在生命科学、法医学、流行病学、医药及食品质量控制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监测、了解以及利用生物多样性的能力。该研究为DNA条形码技术在苔藓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DNA条形码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该技术在动物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植物中研究进展缓慢,植物DNA条形码筛选区域主要集中在叶绿体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目前还未获得广泛认同的植物DNA条形码。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单片段条形码及组合条形码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植物DNA条形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DNA条形编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近十年来一种新兴的DNA分类(DNA Taxonomy)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大多数动物的分类鉴定及相关研究。本文从DNA条形编码技术的产生、原理及操作步骤,简要回顾近十年来的发展和应用,总结其优点,并介绍条形编码技术在叶蝉科昆虫中的应用发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DNA条形码在鱼类胃含物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一段较短的DNA序列实现快速准确物种鉴定的工具,已成为近年来生物类群的研究热点,并逐步被引进到各个领域。在海洋生物群落生态学中,DNA条形码已被用于海洋生物系统分类、分子遗传多样性、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关系等研究;国外已有学者将其应用到海洋生物食性分析的研究中,国内相关文章较少。本文介绍了DNA条形码的由来、发展以及相关原理和基本实验步骤,并阐述了其优点以及局限性,分析了其在肉食性鱼类胃含物不可辨认种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其在未来分类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蚧虫DNA的提取及PCR法虫种快速鉴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植物检疫中利用蚧虫残体提取DNA并应用PCR技术快速鉴定虫种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蚧虫残体DNA的提取效果很好,并筛选出了适合蚧虫DNA扩增的引物"AGAGGTGGGCAGGTG";利用该引物对枣大球蚧(Euleconium gigantea Shinji)、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4种蚧虫进行PCR扩增后均有很好的特异性,这为蚧虫的快速检疫鉴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生物学或防治措施是否被研究作为有害蚧虫的判断标准,对我国大陆的有害蚧虫做了全面汇总。在我国大陆16科249属830种蚧虫中,有害蚧虫有13科84属211种,其中旌蚧科1属 1种,珠蚧科4属13种,绵蚧科3属6种,粉蚧科19属40种,毡蚧科3属11种,胶蚧科2属3种,红蚧科2属6种,链蚧科4属7种,壶蚧科2属4种,球链蚧科2属2种,蚧科16属36种,仁蚧科1属1种,盾蚧科25属81种。通过对207种进行区系分析后表明:89种为东亚成分,52种广布于5或6个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22种分布于3或4个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全北成分17种,古北成分13种,东洋成分7种。   相似文献   

15.
木材识别技术的进步对于木材科学的发展及保护森林资源意义重大。随着木材DNA提取方法的不断突破,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始应用于木材及木制品的材种鉴定及来源地识别,这对于阻止木材的非法砍伐及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研究者在木材分子识别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木材DNA提取常用的方法、存在的困难、改良的措施及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DNA质量;在木材树种鉴定方面,主要介绍了微卫星、单核苷酸多态性和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进展;列举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材来源地的鉴定中的成功案例;最后,分析了木材分子识别技术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参43  相似文献   

16.
数学形态特征应用于昆虫自动鉴别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用虫体面积、周长等11项数学形态特征对40种昆虫实现自动鉴别,得出了各项数学特征的权重。在昆虫的自动鉴别中,11项特征所起的作用大小为:面积>偏心率>形状参数>周长>纵轴长>孔洞数>横轴长,似圆度>叶状性>圆形性>球状性。以面积、周长等数学形态特征为分类依据,对隶属8目25科的40种昆虫进行了二叉式分类,并以此为鉴别机理,实现了对昆虫自动识别软件Bug Visux的升级,使其能够自动鉴别的昆虫种类由3种增加到40种,准确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17.
海马具有重要的药用和观赏价值,但因其可供鉴定的形态特征较少,应用形态学对海马进行种水平的鉴定时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DNA条形码技术为海马物种鉴定提供了重要的鉴定方法。通过检索生命条形码数据库(BOLD)和GenBank数据库中海马的DNA条形码信息,应用MEGA软件计算海马种间遗传距离,分析DNA条形码在海马物种鉴定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COI基因条码可以有效鉴别大部分种以上阶元的海马,但对亲缘关系较近的海马难以获得准确的鉴定结果。还有一些海马尚无相关的基因信息,也无法通过基因条形码进行鉴别。因此,应用DNA条形码鉴定海马物种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肖欣  李晓晨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55-56,138
缓步动物是一种十分微小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对其进行物种鉴定难度较大。DNA条形编码技术是近几年用于物种分类、鉴定等研究的一种新兴的分子学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临夏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海拔与其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适合多种昆虫生存。因此,于2021年7月对临夏太子山进行昆虫资源调查,从而进行该保护区昆虫的分类、鉴定,以明确太子山昆虫的种类与分布。主要调查方法是样线法:即沿途在区内的小路两侧对昆虫进行采集,采集之后,制作标本并进行鉴定、保存。结果表明:在太子山采集到昆虫有5目13科31种,其中鳞翅目22种,鞘翅目6种,直翅目1种,膜翅目1种,双翅目1种。综合太子山生态发展情况,应加强临夏太子山的植被保护、加强临夏太子山旅游业的管理,使临夏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从而丰富临夏太子山昆虫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