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优559系安徽天禾水稻公司引进的用协青早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14厘米左右,分蘖较强,平均每穗146.3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7克。米质中上等。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4天左右。田间较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平均亩产500千克左右。该组合综合性状较好,穗、粒、重较为协调,栽培技术可参照协优63,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优725系安徽天禾水稻种业公司新近引进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可在我省作一季稻栽培. 该组合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汕优63早熟3~5天.株高115厘米左右,繁茂性好,剑叶宽长,分蘖力中等偏强,穗大,平均每穗17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7克.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均为3级).长粒型,米质优,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2级优质米.平均亩产559.0千克.  相似文献   

3.
Ⅱ优7号系安徽天禾公司引进的Ⅱ-32A与泸恢1 7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1996~1997年参加四川省中籼区试和生试,平均亩产565.53~595.60千克.在我省滁州试点亩产640千克,比汕优63增产6.7%. 该组合株高116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40.2,结实率高达85%以上,千粒重27.5克.米质中等偏上.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1~2天.田间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由于该组合综合性状好,穗、粒重兼顾,适应性强,在四川、湖北、云南等省发展很快. 该组合属高产稳产型,对栽培技术要求不严,类似于傻瓜型组合汕优63,易种,栽培上注意适当密植和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4.
浙1500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引进的常规中籼新品种.1997年参加南方稻区中籼区试,平均亩产600.8千克,比汕优63增产5.3%. 该品种株高102厘米左右,平均每穗粒数138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较抗白叶枯病,米质般,全生育期比汕优63短4天左右. 该品种亩用种量2.5千克左右,栽培上应注意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每穴栽插不少于2粒种子苗.其他栽培措施与汕优63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65002(培矮64S/9311)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培矮64S与江苏农科院中籼9311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属迟熟中稻组合,全生育期在安庆地区种植137天,比汕优63长6天.株型紧凑,叶片直挺,叶色浓绿,较耐肥,分蘖力强,株高110~115厘米,平均每穗200粒左右,结实率80%~85%,千粒重26克.1999年试种,亩产697.5千克,米质优,米粒细长,透明,米质9项指标中,有6项达到国家1级优质米指标,3项达2级米指标,食味性较好.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可在4月下旬到5月初播种.  相似文献   

6.
Ⅱ优838系安徽天禾公司引进的Ⅱ-32A与辐恢83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组合,是四川省首次育成的比汕优63增产5%以上的杂交稻组合.该组合已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在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安徽等省都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该组合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偏强,每穗总粒数145粒,结实率90.3%,千粒重29克.米质中上等.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2天左右.田间较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该组合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可参照汕优63,注意适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协优57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92年用协青早A×2DZ057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1993年参加所内产量鉴定,小区折合亩产626千克,比汕优63增产16.7%.1995~1996年参加全国区试,平均亩产564.95千克,比汕优63增产5.76%,这是全国杂交中籼区试,近10年来首次出现的2年平均产量比汕优63增产达5%以上的三系组合.现已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组合.1996年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 998年又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定名为国审稻980011.袁隆平院士对该组合给予了高度评价:"协优57是三系杂交中籼杂交稻育种上的新突破,它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在产量上超过王牌杂交稻汕优63达5%的三系新组合”.自1996年以来,已在省内外推广500余万亩.一般亩产550~600千克,高产田块783.9千克.据示范点反映:该组合具有抗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及抗旱、抗倒伏等特点. 该组合株高110.4厘米,比汕优63矮2.2厘米,主茎总叶片数17~18叶,叶色前期浓绿,灌浆后逐渐退淡,成熟时秆青籽黄.分蘖率中上等,成穗率高.平均成穗率71.06%,在亩栽2.0万穴密度下,单株有效穗8.5~9.5个,亩有效穗18.1 9万,每穗实粒数128.39粒,结实率83.57%,千粒重27.13克.其亩产700千克的产量结构是:亩有效穗17~20万,每穗总粒数155~180粒,结实率83%~87%,千粒重27克左右.  相似文献   

8.
冈优151系安徽天禾水稻公司引进的用冈46A与江恢151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20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63.8粒,结实率75.3%,千粒重29克。米质中等,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3天左右。田间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该组合1999年进入南方稻区生产试验,可望报国家审定。平均亩产600千克左右。该组合属大穗大粒型,需肥水平略高,施肥技术上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且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以提高结实率。同时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中籼冈优364     
杂交中籼新组合冈优364 冈优364系安徽天禾水稻公司引进的冈46A×江恢364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18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61.4,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6~27克。米质中等。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2~3天。平均亩产量550千克左右。田间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由于该组合在区试中表现突出,已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列为苗头品种,并建议扩大示范。该组合属大穗多粒型,在栽培技术上,除同汕优63要求外,应注意后期不宜脱肥和断水过早,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0.
<正> 国丰1号系国丰杂交水稻育种中心育成的优质三系籼型组合。江淮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同期播种的汕优63短5~7天。该组合植株高大,株高120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株叶形态好,剑叶较长,后期熟相佳。中肥稳产,穗粒数18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9克左右。正常年份,亩产500千克以上,高  相似文献   

11.
许德信 《新农村》2001,(5):12-13
1.杂交稻新组合协优914协优914是台州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晚籼稻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分蘖中等,茎秆粗壮,叶片挺而笃,主茎总叶片数16张左右,后期转色好,青秆黄熟,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谷粒偏长型,谷壳薄,米质优。抗白叶枯病能力明显强于汕优10号和协优46。全生育期比汕优10号长4天左右。适宜在浙江省原种杂交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亚华 《农家顾问》2001,(7):17-17
株两优971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与怀化市农科所选配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1999~2000年湖南省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475.9千克,全生育期109天,比威优402短4天,该组合于2001年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株高90厘米左右,主茎叶片12叶,叶片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耐肥抗倒伏.穗长20厘米左右,穗总粒105粒,千粒重26克,中抗白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于稻瘟病轻的双季稻区作早稻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中浙优1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杂交新组合。2004年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浙江省单季杂交稻区重点推广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剑叶挺直,穗大粒多。做单季栽培,株高115~120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15万~16万,成穗率70%左右,穗长25~28厘米,每穗总粒数平均21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6~27克;做连晚栽培,株高110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6万~18万,成穗率75%,每穗总粒数平均18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6克。该组合做单季栽培,全生育期约为136.8天,比对照汕优63长5天。(浙水稻…  相似文献   

14.
新台1号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引进的中籼新品种,并进行多年试验试种,在我省一季稻地区种植,表现产量高、抗性好.一般亩产550千克左右,高产可达700千克. 该品种4月底或5月初播种,全生育期135天左右(较汕优63早3~5天),分蘖力较强.秧苗健壮,移栽后返青快,早生快发,长势好,叶片挺直上举,叶色翠绿,株型好.株高105厘米,穗长20厘米左右,穗大粒多,结实率83%,千粒重26~27克,抽穗整齐,熟色较好.中抗白叶枯病. 该品种作中稻栽培,大田用种量每亩3千克,秧龄30~35天,栽插密度13厘米×20厘米,每穴2粒种子苗.其他栽培及大田管理措施同常规  相似文献   

15.
新特青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引进的中籼新品种,并进行3年试验试种,在我省一季稻地区种植,表现产量高、抗性好.一般亩产550千克左右,高产可达700千克该品种4月底或5月初播种,全生育期135天左右(较汕优63早3~5天),分蘖力较强.秧苗健壮,较耐寒,移栽后返青快,早生快发,长势好,叶片挺直上举,叶色翠绿,株型好.株高105厘米,穗长20厘米左右,穗大粒多,结实率83%,千粒重26~27克,抽穗整齐,熟色较好.抗白叶枯病能力较强,注意防治稻瘟病. 该品种作中稻栽培,大田用种量每亩3千克,秧龄30~35天,栽插密度为13厘米×20厘米,每穴2粒种子苗.其他栽培及大田管理措施同常规中籼.  相似文献   

16.
一、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该品种全生育期153天,比对照汕优63长1天。株高114厘米,穗长25.5厘米,穗平着粒140粒左右,结实率87.3%,千粒重31.5克。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色青绿,叶角较小,容穗量较大,成穗率较高,一般亩(1亩=1/15公顷,下同)有效穗16~17万,亩产在550公斤以上。抗  相似文献   

17.
"马坝小粘"是庐江县早几年引进的特种优质晚籼稻新品种,作双晚栽培,全生育期115天左右.一般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50~400千克,高产田块可达450千克以上.该品种株高90~95厘米,株型松散,分蘖力较强,穗长粒多,结实率高,米粒细长,千粒重17.8克,米质好.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9715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系. 该品系株高15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9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400~450个,每角粒数20~22粒,千粒重3.6~4.0克,含油量40%.芥酸含量0.34%,硫甙含量23.88微摩尔/克,全生育期与汇油50相仿,平均亩产200千克左右. 以上品种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有售.垂询电话:(0551)5146055  相似文献   

19.
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氮素吸收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吸氮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早熟组合威优64的每亩平均总吸氮量为9.310千克,迟熟组合汕优63为10.292千克。汕优63比威优64多吸0.982千克,差异主要在于秧田期,大田吸氮量两组合仅相差0.1千克。大田各生育阶段的吸氮量,前期威优64多于汕优63,中期少于汕优63,后期相差甚微。统计分析表明:汕优63和威优64每亩最高产量吸氮量分别为10.243千克和10.847千克,每亩最高产量的穗数分别为18.12万和28.73万。本文最后讨论了不同熟期组合的施氮量,施氮技术及品种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国稻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稻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的米质优、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4032).该组合分蘖能力中等,成穗率高,一般有效穗225~255万/hm2,每穗总粒数200~220粒,穗长平均25cm以上,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仿,株高120cm左右,株型理想,茎秆粗壮.是国家超级稻主推品种,农业部水稻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