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植被承载力与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植被承载力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关系调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生态植被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土地植被承载力对植被结构的影响,认为在大气降雨量为唯一土壤水分输入量的黄土高原,土地植被承载力决定了植物群落密度,直接影响植被结构.从植被地带和群落适应性原理、缓解土壤干旱、控制植被生产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恢复与土地植被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建设必须优先考虑土地植被承载力,根据土地植被承载力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进行了深度探讨,阐述了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的概念,原则、类型和方法。通过说明景观植物生态建设所产生的效益,阐明了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在当前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支撑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分析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状入手,论述了黄土高原生态自然恢复的可能性,认为自然恢复要有干预恢复作启动,着重指出了干预恢复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在充分考虑该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背景之后,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所必需的支撑体系和维持体系,并进一步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机理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综合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及生态 退化的现状,以恢复生态学、土壤侵蚀学理论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机理,提 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内容、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桂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7-4748
研究合理的植物群落空间比例分配,不仅可为绿量计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而且还能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介绍植物群落生态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包括群落生态关系设计、植物序列选择、垂直结构设计、栖息地设计与保护和生态功能设计.在此基础上,指出合适的空间比例分配主要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群落的功能来确定,但植物群落空间比例分配还随树种的生态习性、季相和平面结构等的变化而变化.最后,从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群落的功能出发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出景观群落适宜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绿地的比例应该在1:2 ~6:20 ~25:25 ~35,而功能群落可依据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调整某一层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白洋淀湿地不同生境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特征及主要限制性环境因素,以白洋淀水生植物群落和洲滩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功能生态位超体积量化不同生境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利用Sørensen指数计算不同生境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超体积重叠程度,并探究影响不同生境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超体积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发现,不同生境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超体积差异明显,表现为水生植物群落大于洲滩草本植物群落。2种生境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重叠程度为0.32。碱解氮、全磷是影响洲滩草本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超体积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影响水生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超体积的关键环境因子是碱解氮、速效磷和铵态氮。2种生境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超体积均表现为与生境氮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磷元素含量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白洋淀湿地不同生境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分化明显,洲滩草本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空间收敛程度更高,生境中有效氮元素含量和磷元素含量是植物群落功能生态位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该文应用绿量、容量、景观质量(视环境)、使用频率(耐踏率)等绿化评价指标,研究植物群落(种群)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与生态效应的关系,探讨了区域范围内生态效应优先,人性空间优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希望通过绿量的探索,寻找植物优化设计,发挥绿化最大综合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进行了深度探讨,阐述了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的概念,原则、类型和方法。通过说明景观植物生态建设所产生的效益,阐明了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在当前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生态环境需要耗用一定份额的水资源。本文在界定生态用水内涵的基础上,估算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用水量。同时论证了水资源短缺的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生态重建,经济发展方略和实践进行了讨论;认为软硬件技术研究不相轩调;软科学研究太弱,影响了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硬件作用的发挥,为突出区域特色,提出了建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五个重大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组织神经影射网络排序及其在植物群落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神经影射网络(SOFM)对复杂问题和非线性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功能,其特征完全适合植物群落的排序研究。该文介绍了SOFM的基本原理和排序分析过程及方法,并应用SOFM网络排序对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进行了排序分析。其计算过程在Matlab 65神经网络工具箱中实现。结果将68个样方排列在SOFM拓扑空间,排序轴反映了明确的生态梯度,能够反映植物群落间的生态关系,生态意义明确,符合植被实际,表明SOFM网络是有效的植物群落排序方法。在SOFM排序过程中也很容易进行聚类,有利于群落分类和排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为给植被生态保护和植物群落后期的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选择贵州茅台水源功能区典型植物群落样方57个,采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对茅台水源区植物群落分类、植物群落、物种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57个样方划分为11个群丛,并在样方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2)群落样方D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和坡向是贵州茅台水源功能区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3)物种D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和光照对植物分布起关键作用,排序轴对角线反映群落中物种在各群落类型中的替代关系。群落样方、物种DCA的排序结果揭示了物种的分布格局和群落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西藏色季拉山林线植被群落数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藏东南高山林线的植被空间分布及林线植被的生态适应性,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草本、灌木和乔木层的重要值总和为指标,对色季拉山林线植被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以样地和物种为单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地为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林线及附近垂直高度1000 m)的森林及灌木植被类型,共26...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南山区山地植被和主要植物群落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聚类和排序等方法,分析了南山区山地植被的特点,划分出了群落类型。南山区山地植被可划分为1个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6个群系组,18个群系,29个群丛。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对额济纳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林天然植被进行了分类和排序.TWINSPAN分类结果将8个样方划分为4个群丛,并分别对每个生境进行了论述.DC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其纵、横坐标均反映了群丛所在环境的地下水位、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相对高程等生态因子的梯度变化.种的DCCA排序和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是所有因子中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应用定性方法分析了漠河林区天然白桦林各林型的群落特征,及采用PAA、PO法对天然白桦林进行了排序,用ISODATA—Fuzzy聚类分析对排序所产生的分类结果进行了修正;用各样地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基础材料,通过PCA亦对白桦林进行了排序分析;均取得了较符合实际植被现状与群落特性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山西果园秋季杂草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明霞  仝卉  李素清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699-703,711
通过野外调查,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分类和无趋势对应分析法(DCA)排序,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园秋季杂草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性,将所调查的果园69个样方划分为12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TWINSPAN分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杂草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进一步说明了群系的分布格局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和海拔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组成果园杂草的种群对群落生境具有指示作用,能客观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  相似文献   

18.
清澜港红树林植被类型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亮  杨小波  李东海  黄运峰  农寿千  陈玉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59-16661,16663
通过对研究地区的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Cluster Analysis聚类、NMDS排序,分析海南岛清澜港潮间带植被类型及群落的空间分布,研究潮间带植被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Cluster Analysis聚类、NMDS排序的结果显示,可将清澜港地区51个样地划分为1个植被类型组、1个植被类型、2个群系组和7个群系,不同群系在物种组成和立地条件上均有差异;②从排序的结果可以看出群落和环境的关系,NMDS排序轴的第一轴上呈现清澜港植被群落在潮间带上的水平带状分布特征,在排序轴的第二轴上呈现植被群落受潮位控制,在空间上成规律的梯度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数量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油蒿群落组成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油蒿群落占优势的科依次为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藜科;油蒿群落物种组成的生态-生活型特征明显,如地面芽植物较多,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的比重较大,旱生植物占重要地位,沙生植物占优势等.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将油蒿群落划分为5种类型:油蒿+沙米群落,油蒿+虫实、沙米群落,油蒿+以沙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油蒿+杂类草、禾草群落,油蒿+以中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沿油蒿+沙米群落到油蒿+以中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盖度逐渐增大,物种组成逐渐增加,群落分布的地貌类型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向固定沙地演变,可以认为是油蒿沙地植被的正向演替过程,即油蒿沙地植被的恢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群落结构渐趋复杂,群落盖度和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根据千岛湖次生林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采用极点排序将千岛湖次生林群落划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叶林等4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群落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的分析比较,认为随着演替的发展,群落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4种群落类型的均匀度值诊次为69.6,81.6,82.8和89.6,多样性指数依次为2.33,2.82,2.67和2.75;生态优势度下降,其值从0.307下降到0.158,但并不是演替的最高阶段物种多样性最大;通过对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成分的分析,认为封山育林是千岛湖区森林植物被进展演替的有效途径,目前森林植被正在向演替系列的更高阶段发展,同时由于立地质量的差异导致了同一空间存在着不同的演替系列。图2表3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