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对麻竹林3种培土高度(20 cm、40 cm和60 cm)下的笋产量、发笋量、笋品质、发笋期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培土措施可增加竹丛发笋0.9~6.2条/丛,产笋时间提前12~15 d,产笋期延长12~19 d,每667 m2笋产量增加6.0%~26.1%,竹笋食用率提高3.2~10.14个百分点; 3种培土处理中,培土40 cm时最具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2.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经济价值极高。以四川麻竹引种区已造林4年的麻竹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麻竹的出笋时间持续约为250天左右;竹笋-幼竹的生长需要90天左右,生长呈Logistic方式增长;麻竹的发笋期呈现始发期、增进期、旺盛期、渐衰期和末期5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麻竹出笋和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5至10月, 麻竹中心分布区福建省毕安县对麻竹出笋和高生长规律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序样本的聚类分析方法,可将麻竹出笋过程和高生长过程定量地划分为3个时期:初期、盛期和末期。出笋盛期的笋量占全期的57.48%,个体平均质量1.26kg,高生长盛期生长量占全高的81.12%,日平均生长量为20.44cm;麻竹高生长过程可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相关系数较高,最  相似文献   

4.
2005~2008年在国有陇川林场南田营林区进行了麻竹不同留养母竹与竹枝修除方式对产笋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管理方法相同的情况下,麻竹种植后,每年留养2株母竹并进行合理修枝管理,可减少竹丛对养分的过多需求,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使麻竹的产笋量达到最高.2005年用此方法管理的麻竹至2008年鲜笋产量达11 475 kg/hm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麻竹开花过程中植株不同部位N、P、K、Ca、Mg等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麻竹开花过程中,各种营养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别表现为:N,枝 > 秆 > 叶;P,叶 > 枝 ≥ 秆;K,未开花及开花前期为叶 > 枝 > 秆,开花盛期为枝 > 叶 > 秆;Ca,未开花及开花盛期为叶 > 秆 > 枝,开花前期为叶 > 枝 > 秆;Mg,叶 > 枝 > 秆。营养元素在植株同一部位的变化规律表现为:N在枝、秆、叶中的含量均为先降低再升高;P在枝、秆中含量逐渐升高、在叶中含量逐渐减少;K在枝、秆中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叶中含量逐渐减少;Ca在枝中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秆中含量逐渐减少、在叶中含量逐渐升高;Mg在枝和秆中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叶中含量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竹子开花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福建不同产地麻竹光合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福建省 7个不同产地麻竹生长初期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Cs)、胞间 CO2 浓度 (Ci)、气孔阻力 (Rs)及气孔导量 (COND)等 6个性状的研究 ,结果表明 :叶绿素含量为 1 a<2 a,不同产地变化趋势为南带 >中带 >北带 ;晴天条件下 ,不同产地麻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 ,“午休”现象明显 ,南带产地南靖、北带产地飞鸾表现较好。细胞间 CO2 浓度与麻竹光合作用关系最为密切 ,相关系数为 - 0 .932 2 ;不同产地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它们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竹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毛竹笋体含量较多的4种氨基酸的薄层色谱行为及分离的最佳条件,并建立了相应的定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4个福建主栽金线莲品种(FJ1号、FJ2号、FJ3号和TW1号)270 d栽培期植株的氨基酸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金线莲氨基酸、多糖含量有差异,氨基酸总量大小排序为TW1FJ2FJ1FJ3,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TW1号,最低的是FJ3号;多糖含量较高的是FJ2号、FJ3号、TW1号。因此,从氨基酸和多糖含量来看,较为优秀的金线莲品种是TW1号和FJ2号。  相似文献   

9.
麻竹配方施肥对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营养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肥料养分配比对麻竹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麻竹竹笋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麻竹丰产高效栽培的最优肥料配方。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麻竹的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肥效反应均表现为T2(N∶P2O5∶K2O=17∶8∶11)﹥T1(N∶P2O5∶K2O=19∶7∶10)﹥T3(N∶P2O5∶K2O=12∶12∶12)﹥T4(碳铵)。因此,处理T2的施肥效果最佳,其竹笋增产和矿质养分含量提升均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传统施肥处理T4的施肥效果最差。配方施肥具有明显的增加竹笋产量和提高竹笋矿质养分含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麻竹不同地理种源的生物量及抗逆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福建省麻竹在试验区的不同地理种源的生物量及抗逆性变化情况,以检验麻竹不同地理种源的引种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种源在两个试验点的竹林系统生物量的分配情况为漳州:永泰>永春>宁德>华安>飞鸾>南靖>程溪;永安:永春>永安>永泰>宁德>华安>飞鸾>漳州>南平。在耐寒性差异分析中可知,永安和漳州点种源的耐寒性存在差异,永安造林区各种冻害程度更明显。抗病性差异分析中可知,各种源的差异不明显。从保存率差异来看,麻竹各种源在不同的试点的适应性有差异。漳州点平均造林成活率比永安点多1倍,根据两试点的造林成活率及发笋情况,表现较好、性状稳定的种源为永春、宁德等种源。华安与永泰种源仅在漳州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
光皮树花中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4年生光皮树嫁接苗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同品系同龄的光皮树叶内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核苷素(ZR)、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成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时期,IAA、GA3含景保持相对较低和稳定的水平,ABA含量高且变化幅度较大,ZR含量相对较低,但随着花的形成含量逐渐升高;因此,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影响光皮树的成花过程.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随着花芽分化而不断升高,并且高于花芽分化前期的水平,说明一定量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不同气候类型核桃氨基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省26个县的182份核桃优树的风干种仁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了四川省不同气候类型核桃种仁的氨基酸含量,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仁氨基酸总量在16%-18%左右,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9种。除胱氨酸外,不同气候类型核桃仁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气候条件对核桃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气候类型Ⅱ的核桃各种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均最高。氨基酸总量、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与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于10℃年积温、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说明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于10℃年积温、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氨基酸总量、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的形成。蛋氨酸、甘氨酸和胱氨酸与年降水量、7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P〈O.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年降水量、7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蛋氨酸、甘氨酸和胱氨酸的形成,谷氨酸与年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赖氨酸与大于10℃年积温、7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7月平均气温与各种氨基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核桃仁中氨基酸的积累可能取决于核桃成熟期的温度情况,核桃成熟期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氨基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冬季低温是决定高山林线树种能否生存的重要生态因素。休眠前后树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其安全越冬的策略。但目前高山林线树种休眠前后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及机理尚不清楚。为了探讨林线树种越冬期间的生存策略,[方法]本文以祁连山林线青海云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2 900、3 000、3 100、3 200、3 300 m)成年树枝、叶休眠前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包括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淀粉以及糖/淀粉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休眠前青海云杉当年及1年生叶在高海拔处NSC含量高于中、低海拔处NSC含量,而在枝条中高、中、低海拔间没有显著差异。(2)休眠后叶中NSC含量最高值在中海拔3 100 m处,显著高于高海拔;不同组织中NSC含量高于休眠前,叶片中尤为明显。(3)与休眠前相比,休眠后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增加,淀粉含量增加幅度显著,引起可溶性糖/淀粉比值降低。[结论]青海云杉休眠前贮存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保证越冬期间的细胞渗透调节及能量代谢,并且休眠后气温升高时叶片和枝条的NSC能够得到迅速补充,为新枝条萌发提供充足的碳源,反映了青海云杉在越冬期间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4.
雷竹开花期内源激素、氨基酸和营养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竹类植物开花较罕见 ,对其开花的原因也有不同的学说 ,如病理学说、营养学说、周期学说、个体变异和突变学说、气候学说等 (毛高喜等 ,1996 ;周芳纯 ,1998) ,但有学者认为内源激素对植物的开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王锋 ,1990 ;梁武元等 ,1986 ;王白坡等 ,1999;马国华等 ,1995 ;王彦清等 ,1998;陆军等 ,1993)。根据植物生长习性 ,开花植物有 2种不同衰老方式。其中一类是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即在开花结实后整株植株就衰老死亡 ,这类植物称为单稔植物 ,竹类植物就属于这一类植物。植物内源激素是体内十分重要的活性物质 ,它参与并调整植物的新陈…  相似文献   

15.
毛竹林出笋与幼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江苏宜兴林场、江西宜丰花桥林场以及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习林场等试验地内毛竹林出笋与幼竹生长资料和从江苏宜兴气象站抄录整理而成的1976~1986年中每年的11个气象资料为原始材料,定量地对毛竹林出笋及幼竹的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性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翌年竹林出笋及幼竹生长发育的6个主导气象因子是7、8、9三个月的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温暖指数、日均温≥10℃积温和7、8、9三个月的平均降水量。借助于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将竹林整个出笋期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出笋初期、出笋盛期和出笋末期。最佳拟合求算表明,毛竹幼竹高生长用单分子生长式来拟合精度较高。通过对正态累积函数和概率单位之间关系的研究可知,毛竹高生长在竹笋出土后21天左右进入速生期,竹笋出土后30天左右达高生长高峰期,竹笋出土后38天左右达高生长速生末期。本文还就如何根据幼竹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相应的营林措施来培育速生丰产林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银杏雄花芽生理分化期间花芽中赤霉素 (GA1 3)、脱落酸 (ABA)含量下降 ,玉米素 (ZRs)、异戊烯基腺嘌呤类 (iPAs)的含量以及ZRs GA1 3、iPAs GA1 3、ZRs ABA、iPAs ABA上升且高于叶芽 ;形态分化开始后 ,花芽内ZRs、iPAs的含量以及ZRs GA1 3、iPAs GA1 3、ZRs ABA、iPAs ABA下降且维持低水平 ,花芽内ABA含量和ABA GA1 3在高于叶芽的水平上波动。在银杏雄花芽分化过程中 ,雄花芽叶中钾和总糖含量均高于同期雄叶芽叶 ,而全氮的含量基本低于同期雄叶芽叶 ;生理分化期雄花芽叶内磷含量高于同期雄叶芽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现行标准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各月所吃食物糖类和各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食物中总糖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呈现律性变化,其中1-2月和8月-12月总糖含量上近(74.45%,71.74%、76.95%,78.95%,77.38%,74.99%),3-7月总糖含量亦基本相近(68.51%、68.84%,68.65,63.62,66.76%),但与前几个月比较明显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1-2月和8-12月的基本相近(78.85%,67.81%,78.99%,75.52%,73.64%,71.26%,78.69%),3-7月的亦基本相近(63. 61%,64.28%,56.415,59.36%,61.68%)。食物中的总氨基酸含量,以繁殖期的5月为最高(10.726%)。基余各月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11月>6月>2月>4月>7月>3月>8月>10月>12月>1月>9月。但总的来看,各类氨在酸与总氮基酸具有相似绫,叟述结果,为评价饲料质量提供了有实际科学价值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8.
以氨基酸总量为测量指标,对我国不同地区银杏花粉的氨基酸总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百年左右的银杏古树花粉的氨基酸总量差异较大,平均为23.431 69 g(以100 g花粉为单位,其余同);银杏花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每100 g花粉中8种必需氨基酸的平均含量为5.925 484 g,并且必需氨基酸在氨基酸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在这20个单株中,银杏花粉的氨基酸总量含量最高的是泰兴02为26.444 22 g,此外,重庆01、郯城01、通江02、嵩县02、西峡02、长兴04、奉化01、桂林09、天目01的氨基酸总量超过24 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屏边空竹的发笋、退笋和幼竹生长规律。[方法]定点观测了30丛屏边空竹周年的出笋、退笋、秆高及地径生长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评价了不同季节出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1)屏边空竹笋期历时9个月左右(从9月至次年5月),根据出笋量的差异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春季最多而夏季最少;其中5丛(16. 67%)每季出笋,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2)退笋率随着笋期逐渐增加,在出笋末期达到最高,为87. 76%。(3)笋-幼竹高生长约130 d完成,平均秆高达6. 36 m;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描述:H=0. 806-0. 029t+0. 001t2-5. 894×10-6t3,R2=0. 980。(4)地径的生长历时16 d左右,平均地径为18. 50 mm,也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结论]屏边空竹发笋期长约9个月,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但各季节出笋量差异显著;秆高和地径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20.
金佛山方竹不同密度人工林笋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其它经营措施相同条件下,分析了10年生金佛山方竹低产人工林中l500~2500株/0.07hm2(D1)和2500~3500株/0.07hm2(D2)2个密度等级的笋产量变化。4年改造期内,金佛山方竹人工林毛笋和净笋产量逐年增加,D1密度等级比D2密度级的毛笋和净产量高,部分不同密度等级间和同密度等级不同年度间的毛笋和净笋产量差异显著。毛笋和净笋产量的线性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相关性显著。毛笋产量和净笋产量同竹林平均地径和高度以及整齐度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密度和均匀度呈负相关,其中密度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多元回归模型的相关性显著。毛笋和净笋产量同0.0~2.5cm间的径级株数呈负相关,同2.6~5.0cm间的径级株数呈正相关,同部分径级株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竹林中大径级株数越多,毛笋和净笋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