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湖北省70年代引进的意杨I-63、I—69、I-72三个无性系,在江汉平原地区表现出速生丰产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选育出了中嘉2号等一系列品系。但近年来,许多地方杨树出现了高径生长速度减缓,干形变差,出材率低,对病虫害抗性减弱等生长退化现象。笔者通过引种地区调查研究,对杨树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1杨树生长退化的原因1.1品系推广各自为政,缺少系统规划我省曾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杨树优良品系的选育工作,并在嘉鱼县进行过系统的杨树品系对比试验,从中选出了中嘉2号等9个优良品系作为我省推广的主要品系。…  相似文献   

3.
杨树人工林连栽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笔者通过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数量分别下降34.38%、14.38%、56.63%,土壤微生物总量下降56.05%。连栽导致土壤磷酸酶活性下降20.00%,脲酶活性下降11.54%,蔗糖酶活性下降29.39%,蛋白酶活性下降50.00%,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1.92%,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00.0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代数间,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总量、蛋白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油茶人工林的树高、地径及其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土壤化学性质对油茶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价油茶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9个样地中土壤肥力属于Ⅲ级(一般)的有5个,属于Ⅳ级(差)的有2个,属于Ⅴ级(极差)的有2个,说明9个油茶林地的土壤肥力普遍较低;而对油茶高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全K、全N和有效Zn,影响相对较小的是土壤有效P和交换性Ca;对油茶地径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有效Zn、全K和全N,影响相对较小的是土壤交换性Ca和pH值。  相似文献   

5.
生物覆盖对山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容重及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地土壤进行不同重量的生物覆盖以研究杨树人工林土壤容重的变化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覆盖量增加,不同深度的土壤容重均呈减小趋势,覆盖量7.5kg/m^2下的土壤上、下层容重最小,分剐比对照减小12.52%和5.34%;土壤容重随时间呈S型变化趋势,覆盖量的大小不影响峰值出现的次数,但影响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幅度;随着生物覆盖量增加,土壤容重的稳定性在土壤上、下层均呈减小的趋势,且土壤上层稳定性较好;生物覆盖的次数也影响不同深度的土壤容重。  相似文献   

6.
采取调查、归纳、对比、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审视影响杨树生长的有关“土、肥、水、种、密、保、管”等宏观因素,从技术层面仔细考察促进改善杨树正常生长的有关“水、肥、气、热”生态状况和保护杨树健康速生的有关“防病治虫”等微观技术措施是否正确、及时、合适、到位。通过理清思路,整合资源,综合运用集约经营技术措施,使我市杨树人工林生产效益提高30%~50%。认识并科学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合理改善杨树人工林生态状况,是本项研究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7.
王世绩  冷国友 《林业科学》1996,32(5):411-418
利用发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充填煤矿塌陷区,表面覆土30cm,改造成“人工土壤”,于1990年营造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cv.'Neva')人工林。土壤管理措施主要有:覆土厚度处理(0、30、55cm和灰土混合4种处理),施肥处理(正交设计共16种处理),绿肥处理(种植4种绿肥作物和压青4种绿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是首先预估模型控制点,保后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树高和胸径的生长过程,用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做为评价优化模式的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覆土厚度30cm的基础上,每穴施磷肥基肥0.5kg,栽后灌一次透水,在行间连年间种田菁或者压紫穗槐作为绿肥.此为一级模式,该模式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IRR)可达18%以上。如果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增加投入,追求更高的人工林产量,则最优组合恰好是各单项试验中最优者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连栽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pH值有所提高,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pH值提高了2.42%,有机质降低了4.65%;连栽导致N、P、K大量元素下降了2.88%~12.20%,且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土壤N、P、K养分库有效性指数下降了3.82%;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了2.27%~53.37%,且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降低了12.51%.  相似文献   

9.
物理性环境因素对淮北地区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西平县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环境因素与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与各环境因子之间均显著相关,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土壤温度( Soil_T)、空气温度( Ta)和土壤含水量( Soil_VWC)等,土壤呼吸与空气温度呈指数关系,且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土壤呼吸逐渐增加;不同层(5 cm、20 cm、45 cm)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呼吸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且二者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一致;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二者之间相关系数并不高;土壤呼吸Q10(土壤温度每升高10℃时土壤呼吸增加的倍数)值为2.796。由此可见,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湿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I—69杨树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1种密度I-69杨树人人林的胸径及树高生长材料,建立树高及胸径的生长模型。通过6种模型的比较,选出最适宜的Logistic树高生长模型及单分子胸生长模型。探讨了树木的径、高生长规律。11种密度的胸径生长可划分成5个密度组(4m×6m,4m×7m);(5m×6m,6m×6m);(5m×8m,6m×8m,7m×7m);(5m×10m,7m×8m,8m×8m);(5m×15m)。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海湾沿海平原,对七种整地处理和五类土壤、施肥或不施肥的山地火炬松人工林的生产力作了试验。栽后12年,砍伐—焚烧—耙耕和剪裁—堆行—耙耕处理的,普遍获得了最大的断面积(每英亩112平方英尺),但砍伐—焚烧—耙耕处理的生产木材最多(每英亩2109立方英尺)。在砍伐和焚烧之后增加耙耕处理的,比仅只砍伐—焚烧处理的每英亩增加了394立方英尺的产量。林下喷洒除草剂和剪截—堆行的产量最低。粉砂土、慢渗透粘土和极慢渗透粘土的断面积较高(每英亩105平方英尺)。其中,粉砂土和慢渗透粘土的材积生长量较高(每英亩为1878立方英尺)。产量最低的立地为砾质底土。磷肥一般不影响火炬松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施肥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及木材性质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同时,从林地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杨树养分需求规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肥料种类及用量、施肥的经济效益等6方面对杨树人工林的施肥方案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树干解析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了山杜英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及对土壤性能的改良影响。结果表明,山杜英树高、胸径生长呈现出极为相似的生长特征,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12年生时,树高可达11.5m,去皮胸径可达12cm。而材积生长在12a期间一直处于速生期;山杜英混交林较其他混交林土壤除pH值相似之外,其他养分含量均不同,尤其氮与磷元素含量有所提升,山杜英混交林对土壤具有良好的改善土壤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区柚木人工林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不同地区13年生柚木人工林的标准地调查,研究柚木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与土壤理化性质,以期为柚木人工林的立地选择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勐腊、广东揭阳、海南中南部设置48个20 m×20 m临时标准地,调查标准地内柚木生长,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不同地区柚木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年生勐腊柚木人工林标准地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分别为14.4 m、16.82 cm、0.226 m~3、192.0 m3·hm-2,显著优于海南、揭阳的;勐腊土壤粉砂粒含量高,p H值高,盐基饱和度高,柚木生长好;揭阳的土壤黏粒含量高,p H值低,全N和全K含量低,交换性Ca~(2+)、Mg~(2+)含量极低,因而,柚木生长比其它两地差。柚木生长与土壤粉砂粒含量、p H值、全K、有效Zn~(2+)、有效Fe~(2+)、Fe3+、交换性Al3+、交换性Ca~(2+)、交换性Mg~(2+)和盐基饱和度等紧密相关。[结论]柚木在通气透水性较好的粉砂质壤土的生长比砂壤土、重壤土好;土壤的酸度对柚木生长影响显著,在强酸性、交换性Al3+和有效Fe含量高的立地,柚木生长极差;在全N、全K、有效Zn~(2+)、交换性Ca~(2+)、交换性Mg~(2+)和盐基饱和度含量均较高的立地上,柚木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5.
嫩江平原半干旱地区杨树人工林由于品种过于单一,病害种类逐年增多,病情也在加重。资料显示目前在该地区杨树上已发现22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材质,同时也降低了其应有的防护效能。文章列举了杨树发生普遍、危害较为严重的烂皮病、杨枯梢病、杨树冰核细菌性溃疡病等3种病害,同时对不同的病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笔者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条件下,前4年对杨树生长影响并不明显,但从第5~9年,第2代林较第1代林胸径减少0.70%~12.05%,树高减少7.28%~20.41%,材积减少17.78%~27.83%,单株生物量减少7.26%~32.42%;但通过施肥、间作等合理的抚育措施可以有效减小连栽对林分生长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杨树人工林间作草木犀对土壤及林分的影响,在4年生杨树人工林内间作草木犀,草木犀收获后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杨树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间作草木犀后,林地土壤养分得到改善,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9.89%、129.24%、51.35%、154.1%和28.05%;促进了杨树生长,树高、胸径分别提高了12.61%和15.96%。杨树-草木犀复合经营是一种林农间作新模式,可充分利用杨树林下空间资源,解决杨树人工林林地产出低、地力衰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什么等级的杨树苗木造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既有传统习惯问题,也有在自然条件或无性系特性不同而得出的结论。本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欧美杨(奈瓦)和欧美杨I-72两个无性系,3-4个苗木等级,在淮北市粉煤灰复垦地上,造林后4年间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用欧美杨(奈瓦)大苗林(2/3或1/2苗)有明显的缓苗现象:用小苗造林(1/1苗),到第2年末,便消除了与大苗林木的高、粗生长差异。用不同  相似文献   

19.
结合近年来国内已发表的文献,简要阐述了施肥、间伐强度、造林密度、立地条件和灌溉等营林措施对我国杨树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以期为杨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集约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寒山区杨树人工林生长状况的调查,认为保证高寒山区杨树造林成功的主要技术措施为适地适树、三大一深、幼树施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