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别从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值、光照等方面观察记录羊肚菌LWY-1的菌丝体进行培养特性研究,其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形态及菌核形成情况进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LWY-1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存在一定差异性,菌丝生长后期气生菌丝开始退化并有近似圆形的菌核形成;羊肚菌LWY-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最佳温度为25℃,最佳pH值为7.5。微弱散射光照射对LWY-1菌丝体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强光照射会抑制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羊肚菌的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形态学研究(一)菌丝形态特征羊肚菌菌丝体白色,有分隔,多核,无锁状联合,异宗接合,常产生菌核,但没有分生孢子或其它无性孢子出现,菌丝有短茸毛状和颗粒状二种类型。有报道,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及小羊肚菌有一分生孢子阶段,但至今还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3.
羊肚菌子实体培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2年羊肚菌菌株在不同栽培原料上和不同栽培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菌核的培养特征以及子实体的形成特性。结果表明,菌核是着羊肚菌子实体产生的重要标志和重要阶段;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子实体形成的关键因子;北芪渣对菌核和子实体的形成有刺激作用;人工栽培适宜在杨树林地和苹果园进行;草木灰和杨树根土可促进羊肚菌子实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羊肚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较佳母种培养基.方法:用11个母种培养基培养在甘肃栽培的一株六妹羊肚菌,观察其菌丝体培养特征和菌核形成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配方11培养基菌丝长势强,气生菌丝少,菌核成颗粒状密集分布于整个培养基,产核能力强.结论:配方11(生梨50 g,葡萄糖5 g,琼脂5 g,磷酸二氢钾0.25 ...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地区采集的野生羊肚菌为试材,对其子囊果进行组织分离,采用CTAB法提取羊肚菌DNA,琼脂糖电泳检测,ITS序列测定和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分离鉴定比较北京山区野生羊肚菌,以期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和菌种资源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分离到羊肚菌菌株7份,各菌株亲缘关系很近,菌丝形态相似,但颜色深浅、菌核多少、菌丝生长速度明显不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采集的北京野生羊肚菌均属于黄色羊肚菌类群。  相似文献   

6.
羊肚菌的子实体培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2个羊肚菌菌株在不同栽培原料上和不同栽培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菌核的培养特征以及子实体的形成特征。结果表明,菌核是羊肚菌子实体产生的重要标志和重要阶段;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子实体形成的关键因子;北芪渣对菌核和子实体的形成有刺激作用;人工栽培适宜在杨树林地和苹果园进行;草木灰和杨树根土可促进羊肚菌子实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野生分离得到的8个羊肚菌(Morchella)菌株在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出菇产量和子囊果形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四川主产区的栽培品种——川羊1号为对照,筛选出适合本地日光温室栽培的羊肚菌菌株M-S1。  相似文献   

8.
以羊肚菌六妹菌株6611和梯棱菌株M2018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培养的方法,研究了11种碳源、7种氮源对2种菌株菌丝生长、菌核形成的影响,以期为羊肚菌的菌种制备、液体培养条件优化以及相关功能性保健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2种菌株的菌丝在供试的碳源、氮源中均能生长.其中菌株6611,在麦芽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D-半乳糖、硝酸钠、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丝长势较好;在山梨醇、乳糖、D-半乳糖、淀粉、硝酸钠、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核形成较多且以近边缘分布的黄色、褐色小颗粒的形态居多.菌株M2018,在麦芽糖、淀粉、葡萄糖、乳糖、硝酸钠、磷酸氢二铵、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丝长势较好;在山梨醇、D-核糖、D-半乳糖、硝酸钠、磷酸氢二铵、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核形成较多且以分散分布、近边缘分布的黄色、褐色球状或块状的形态居多,在尿素培养基中无菌核形成.  相似文献   

9.
对野外茅草林下采集到的一株野生羊肚菌(菌株命名为Y1)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经典分类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品种鉴定,并基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及菌核数量从9种不同培养基配方中筛选最佳原种培养基。结果为:Y1的子实体菌盖呈黄色,上有凹凸不平的网格,菌柄呈白色、中空,形似羊肚菌;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呈黄色,菌丝粗壮,菌丝结构明显,与羊肚菌属形态特征相似;ITS序列比对显示Y1与羊肚菌属中的黄色羊肚菌类群同源性高达99%,初步鉴定该野生菌株为羊肚菌Mes-19;筛选出的最优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麦粒75%、土壤23%、石灰1%、过磷酸钙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8个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拮抗性、菌丝体生长特性及菌核形成试验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差异属于种类或地理分布差异,其导致了生物学特性和外形上的差别。美味羊肚菌菌株M918与尖顶羊肚菌菌株M928亲缘关系及生物学特性相近,M316、M318、M320、M326各有差异。菌株M918、M928的菌丝生长速度及浓密程度明显优于其它菌株,生长旺盛,抗杂能力强,日平均生长速度可达1cm·d-1,是一种菌丝生长较快、菌核形成较多的羊肚菌优良品种,适宜羊肚菌人工栽培和营养菌丝发酵使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11.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12.
以5株梯陵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pH、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核形态特征的影响,筛选适宜培养各菌株菌丝体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pH,碳源和氮源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起始pH方面,菌株F011、85和W16H2为6~7,菌株Q为8~9,菌株301为7~8;菌丝生长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葡萄糖适合所有菌株生长,菌株F011、Q、301和W16H2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菌株85为酵母膏.  相似文献   

13.
以从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菌核和榛蘑(Armillariella mellea)子实体中分离得到菌株bs和zm为试材,通过对其IGS区段进行分析并结合分离材料和培养菌丝的形态特征确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菌核和子实体的生境及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蜜环菌;对2个菌株的分类学地位进行了分析确定,并利用引物5SA和CNL12扩增其IGS区域,进行BLAST比对分析,菌株bs和zm均为高炉蜜环菌,为辽宁省猪苓的伴生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灵芝单核、双核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环境适应力的差异。不同单核菌株间生长势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单核菌丝在水分、温度、pH值的适应能力上弱于双核菌丝,但在光照适应性上强于双核菌丝,单核菌丝生长势总体上弱于双核菌丝。灵芝单核、双核菌株都存在吐水现象,但单核对水分更敏感。灵芝单核菌株与双核菌株在水分、温度、pH、光照上都存在较大环境适应力差异,双核菌株对环境适应能力要强于单核菌株。  相似文献   

15.
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叶枯病是兰州百合生产中的主要叶部病害,在多雨年份危害尤其严重。由于2012 年
6~8 月降水偏多,兰州百合叶枯病大发生,至8 月中旬重病田兰州百合枯死株率达50%~70%,部分田
块兰州百合地上部全部枯死。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比对,将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鉴定为椭圆葡萄孢
Botrytis elliptica(Berk.) Cooke。病菌菌丝在5~30 ℃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 ;30 ℃菌
丝生长受抑制,菌丝褐化;35 ℃菌丝不生长,但在35 ℃培养7 d 后转放至20 ℃培养,可于5 d 后恢复生
长。菌 核产生温度为5~25 ℃,菌核的产生时间、位置及大小在不同菌株、不同培养温度及同一菌株的不
同重复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幅。性孢子稀少至极丰富。分生孢子在自来水中20 ℃条件下3~5 h 即开始萌发,
15 h 萌发率达50%~99%,通常萌发产生1~2 个芽管,并在孢子中间形成0~2 个隔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滑菇液体培养基中不同C/N、pH、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配比对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四因素的最佳组合为:C/N 20:1、硫酸镁0.08%、磷酸二氢钾0.05%、pH 6,该组合的菌丝产量最高。用该配方进行了滑菇液体培养最适期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12d,菌丝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
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 ℃范围内均能生长,
最适温度为28 ℃ ;最适pH 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
淀粉和蛋白胨。菌核形成的适宜条件为25 ℃,pH 值6~8,理查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
为KNO3。菌核在10 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5~40 ℃范围内菌核均可萌发,28 ℃为最适温度,
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核萌发;以麦芽糖为碳源的PA 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萌发。
菌丝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为53 ℃、10 min。  相似文献   

18.
以菌丝球的干重与培养时间作生长曲线,通过液体培养法培养,研究菌丝生长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香魏蘑菌丝在0~5 d生长缓慢,菌丝处于适应环境的阶段,而从第5~7天生长较快,是一个快速生长期,在第7天之后菌丝基本达到稳定;香魏蘑菌丝体在PDA平板上菌丝粗壮、整齐、洁白,多气生菌丝,呈放射状,生长旺盛,菌丝浓密,液体发酵培养形成的菌丝球细密,且菌丝球界面清晰,同时上清液透亮。  相似文献   

19.
姬松茸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分离是进行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新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因素 :菌丝体、培养基、时间、稳定剂、酶的种类与浓度等对姬松茸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确定了姬松茸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为 :MC培养基、培养 6d菌丝体、 0 6mol/LKCl稳定剂、0 5 %溶壁酶和 2 %Novo2 34作用 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