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建昌县流域凌河源项目区综合治理工程,总土地面积为328.12km2,水土流失面积194.69 km2,治理期为2008—2012年,通过5 a的治理,项目区综合治理工程发挥了显著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2013年5月,水利部组织完成了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2008—2012年)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竣工抽验,也标志着辽宁省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全面顺利完成。5年间,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 290.6 km2,共治理了125条小流域,省以上投资26 860万元,项目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全面总结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骨架公路规划方案"三纵三横八联八支"公路网中毕节至安龙高速公路的一段,公路竣工通车后,六盘水至盘县的公路里程较老路缩短了80多km,行车时间由原来的5 h减少到约1.5 h。在介绍项目区概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项目建设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影响。根据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和划定的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了不同防治区的防治措施及布局,以形成防治措施体系。在不同类型的防治措施布局中,以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使本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以集中治理。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对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经济总产值呈上升趋势,2007—2010年项目区经济整体发展趋势较好,社会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15%~20%之间;2010年项目区农民人均总收入较2008年增加515元;农民平均就业率为64.01%,相比治理前增加了10.84%;建沼气池、节能灶、太阳能的农户数量占总农户的比例为33.35%,较2008年增长34.99%。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在有效遏制石漠化恶性发展的同时,带动了项目区农林牧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就业率,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8—2012年,定西市安定区在青石项目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68 km2,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年减少土壤流失量53.59万t,保水能力增加134.24万m3。项目区结合"景观廊道效应"理论,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原来"五子登科"治理模式上突出"五个转变",呈现出梯度化拓扑镶嵌的生态景观格局。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生物种类趋于多样化,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柳河流域辽宁省彰武县彰东项目区位于彰武县东部,距彰武县城25km。2011—2013年项目区共批复治理8条小流域,总面积为195.41k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72km^2。彰东项目区建成3a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辽宁省彰武县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彰武县彰东项目区设计报告为依据,分析了项目在建成运行3a来取得的成果,总结取得成果的成功经验,希望为类似地区水土保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2015,(1):13-14,24
2012年湖北省启动实施了"丹治"二期工程,计划投资3.3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6.12 km2,涉及丹江口等10个市(县、区)、20个项目区。目前有8个项目区的17条小流域完成治理,其余12个项目区的32条小流域正在抓紧建设。介绍了工程建设实践中在责任体系、综合治理、强化监管、管理模式方面的"四个转变",并明确了下一步在确保完成建设任务、打造小流域建设精品、做好"丹治"工程"十三五"规划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8.
2008—2012年,林州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林虑山项目区共治理小流域5条,批复治理面积152 km2,实际完成治理面积152.66 km2,完成投资5 152.82万元,初步实现了"蓄住天然水、拦住过境水、保护地下水、涵养生态水"的治理目标,并吸引民间资本前来投资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促进了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经验是:全盘统筹,做好整体规划;重点突出,确立清晰的建设思路;创新建管机制,强化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结合当地实际,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望奎县诺敏河项目区总面积261.54 km2,位于黑龙江省松花江二级支流诺敏河水系。在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中,创新治理模式,优化措施配置,构建"四道防线"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考核;调研解决问题,统一行动理念;破解建设难题、严格制度管理。经科学治理,2010年圆满完成任务。项目区降水有效储量增加419.07万m3,减少土壤流失量19.67万t,增加经济收入381.37万元,在2010年国家创优工程验收中获得优质工程县荣誉,为同类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09年底,从1995年开始的遵义市"长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887.85 km2,治理小流域220条,对提高项目区土地生产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项目区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00.74万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4 734.93万m3、增加经济收入7 723.50万元、增加粮食产量490.10万kg,在监督执法、建后管护和助推新农村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介绍了主要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1.
2003—200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现了项目区基本农田、粮食产量和群众收入"三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群众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三改善",水土流失量、坡耕地、贫困人口"三减少"。其主要经验是:坚持综合治理,注重治理理念和模式创新;坚持"八片"精神,注重治理机制创新;坚持政府领导,注重创新部门协作机制;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注重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坚持示范带动,注重突出规模效益;坚持制度建设,注重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在新一期(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创新治理思路和模式,做好工程建设"五结合";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根据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和优势,把依靠政府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群众参与机制;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把宣传工作作为发挥工程建设示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氛围,加大工程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过5年治理,义县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50.01 km2,共治理了10条小流域,治理措施保存面积148.24 km2,完成水土保持总投资5 874.13万元,治理程度达到76.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组织和监管、注重队伍培养和后期管护、实行内业管理档案化等措施,使项目区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自2008年启动以来,在有关省(区)水利厅及农发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各项目区的积极行动下,全面完成了农发黑土区一期工程的治理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期治理工程于2011年顺利启动。为有效推进农发黑土区工程的持续健康开展,各地要加强对农发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落实配套资金,加强技术合作,做好项目前期储备和后期管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长治”工程水土保持前期工作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湖北省近20年来“长治”工程建设基本情况。以湖北省七期“长治”工程实施阶段为例,从项目区选择,小流域划分,典型小流域选择,治理措施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新一期“长治”工程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坡改梯在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四川省平昌县通过多年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项目区实现了"田间地块整体治理、道路水系整体贯通、绿色产业整体布局、农村面貌整体改善"的目标。结合自身实践,从工程布局、施工要点、质量进度控制、资金及工程信息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平昌县坡改梯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6.
2006-2008年度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区四JlI省绵阳北川县都坝河项目区以"建设都坝贯岭万亩核桃基地"为目标,根据自身探索出的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思路:以农发水保项目为龙头,国土、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个体业主踊跃投入,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开展了各项治理工作,从而探索出适合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南阳市“长治”工程建设成绩斐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长治"工程实施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市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建管体制,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3.6%提高到28%,土壤侵蚀模数从治理前的4 100 t/(km2.a)下降至1 100 t/(km2.a),年增拦蓄径流量646.8万m3,年减少土壤侵蚀总量120万t;坡耕地改梯田后粮食产量平均增加1 125 kg/hm2,加上经果林收入,项目区群众经济收入显著提高;"长治"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区各县多次受到水利部、财政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相似文献   

18.
淅川既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2007—2010年,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一期工程实施的4年间,淅川县对库北、库西、渠首等10个项目区的56条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共完成治理面积971 km2,区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生态富民产业不断壮大、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做法有:围绕"三个结合"抓规划,将水土保持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与产业培育相结合、与新农村和移民新村建设相结合;完善机制抓投入;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高效益管护"三高原则"抓建管;强化领导、责任、督导。  相似文献   

19.
于都县在实施国家水保重点防治工程项目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并推行了“牛(猪)—沼—果—塘”生态农业工程、水保生态旅游、人工治理与生态自然修复相结合等治理模式。1993年以来完成综合治理面积531.17km2,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8%提高到75%,农民年人均增收210元,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比未治理的乡村高31~36个百分点。全县掀起了承包治理开发荒山的新高潮,社会办水保的气候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0.
关岭县属于珠江上游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区域内石漠化程度高,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3—2013年,关岭县先后实施了"珠治"试点工程、"珠治"重点工程、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10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山区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岩溶地区工程性缺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山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项目区农民每年每户平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万元。在治理思路和方法上也取得了突破,为今后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为喀斯特地区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