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出版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册),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四部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中讲道:和前代相比,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唐代取消对妇女的授田,反映了妇女地位的进一步低落。"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唐代取消对妇女的授田,并不代表当时妇女地位的低落。  相似文献   

2.
199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婚姻法》、《刑法》、《劳动法》以及《母婴保护法》等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14年来中国妇女法律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状况显著改善,生育健康水平提高较快,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继续提高,在经济和政治参与中的权利和利益得到特别关注。《保障法》不但保障妇女的权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妇女事业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1《保障法》促进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保障法》规定了妇女和男子有平等的…  相似文献   

3.
在《围城》的多层意蕴中,关于哲理层面的分析近年来多集中于“围城”这一哲理意象,但《围城》的哲理意蕴不止于此,它也表现了钱钟书对命运的偶然性和人的盲目挣扎等非理性主义哲学命题的思考,在这一点上,《围城》与现代派学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阚知 《中国农垦》2006,(6):77-77
1987年,我的一篇文章在《中国农垦》举办的“农场一日”征文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当时就象注射了一针兴奋剂,好久没有平静下来。从此,我把业余时间全迷在了文学创作上。1988年,《中国农垦》又举办“小小说”征文,我的作品再次获奖。有这两个证书的支撑,我决定向更高层次冲刺。  相似文献   

5.
寇丹 《农业考古》2003,(4):221-222
在对陆羽研究中,我写过2篇探讨《六羡歌》中关于“西江水”指什么的文字,它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争鸣。提出问题引起反响,虽对争鸣的态度不一,但总是一件好事,说明“西江水”值得探讨,有益对陆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的说法。李密因其对祖母的孝道和乌鸦反哺的真诚被誉为孝道的典范。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并且“诏书切峻,郡县逼迫,急于星火”。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李密不敢直言拒绝,他用感人泪下的《陈情表》巧妙地拒绝了晋武帝的任命。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思想活跃,进步刊物很多。《新妇女》、《妇女评论》等六种妇女刊物研讨妇女解放问题,提倡民主,反对封建压迫,反映了当时妇女运动的代表思想观点,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并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玉琼 《中国农资》2011,(44):F0004-F0004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卢沟谣》旋律清新。歌词写实又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笔者听了这首童谣,久久不忘。《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庸”两词语义上的模糊性,其哲学含义颇为复杂。从郑玄到二程、吕祖谦,尤其是朱熹,都对“中庸”进行了解释,现代学者对《中庸》书名的释义更是多种多样。对于《中庸》的时代以及与子思的关系问题,中国历代学者以及西方的汉学家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朝鲜山水相连,民族相亲,自古以来两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尚书大传》、《史记》、《三国遗事》等中朝两国的文献中就有箕子“走之朝鲜”的记载。箕子在朝鲜建立王朝,史称箕氏王朝。西汉时期燕人卫满到达朝鲜,在势力强大后驱逐国王箕准,自立为朝鲜王,史称卫氏王朝。公元前108年,汉朝政府把朝鲜改为直属政区,设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此后在朝鲜的三国和后三国时期,中朝两国都有密切的文化交流。在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频繁传人朝鲜,有助于朝鲜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古诗与瓜蔬     
胡曹 《今日农村》2004,(2):48-48
我国蔬菜栽培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书《尔雅》中对“蔬”字描述为:“凡草菜可食者通曰蔬”。约在3500多年前有了篱笆围成的菜园,在《诗经》中就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嫁”之说,这里的“圃”,就是当今的菜园。 到了春秋时期,在《地官》一书中,提到官府已经设有“场人”、“闾师”的官吏,专门掌管场圃、田园,从事蔬菜生产。那时,蔬菜被列为“百谷”之一,战国至秦汉,蔬菜品种较少。当时最主要的蔬菜有五种:即葵、韭、藿、薤、葱,这就是古代所谓的“五菜”了。在古医书《内经》中,对蔬菜的食用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有“五菜为充”的记载;《尔…  相似文献   

12.
问号粉碎机:又到了春播时节,农谚说得好,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我们老话里说五谷杂粮,你知道五谷都包括哪些吗?“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五谷的记载也很多,而且对“五谷”所指亦颇有不同。例如,《皇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周礼》中“五谷”指麻、黍、稷、麦、菽(豆);而在《孟子》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管子》里包括黍、秫、菽、麦、稻;《楚辞》则指稻、稷、黍、菽、麻,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  相似文献   

13.
在《玩偶之家》和《伤逝》中,两位大师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塑造了两位新女性娜拉和子君。她们追求妇女个性解救,喊出了妇女的独立宣言,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读者评刊表     
父亲爱读书,可因为起初读的不是“正经书”.书使他饱受了人间的辛酸,体会了人生命运的无常。  相似文献   

15.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通过注解《春秋繁露》本义 ,企图扶正过去被维新变法扭曲的《公羊》学说。他质疑康有为认定的《春秋》口说的可信性 ,申明《春秋》非改制之书 ,认为董仲舒和何休的《公羊》学说并非如康有为所言“绝无迥异”并辩别出了二者之异。苏舆在《春秋繁露义证》中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阐明《春秋》济世之用 ,又审定当时的政治环境 ,分辨华夷关系 ,驳斥西方平等观念 ,这反映出苏舆的《公羊》学说与湖湘学派有着深厚的渊源 ,加上他以礼印证《春秋》经世大义 ,凸显出他治经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6.
《妇女生活》是苏童从先锋前卫姿态回归传统写实手法的典型作品之一,它一方面代表对传统的回归,又试图在传统叙事之上加以创新,并且依旧保持着故旧的意象建构、个人化色彩以及先锋姿态的遗存。通过对《妇女生活》的细读、分析和考证,可以发现苏童是如何在"瞻前"与"顾后"之间探索出文学的崭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白先勇认为,“从屈原《离骚》到杜甫《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出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本文试从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与杜甫《秋兴八首》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对照入手,说明杜甫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鲁迅“改革国民性思想”是一个思想体系,这个体系的思想基础是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现实基础是当时严酷的社会现状。该体系发端于日本留学期间,到《呐喊》、《彷徨》时代基本形成——《呐喊》、《彷徨》就是这个思想的艺术结晶,并且随着鲁迅世界观的不断发展深化而日趋成熟、丰满。 鲁迅“改革国民性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许寿裳回忆在日本留学时鲁迅与他们一起经常讨论的三个相关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茅  相似文献   

19.
惠富平 《农业考古》2002,(1):131-135,190
《史记》记述了黄帝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间的中华文明史,内容博大精深、体系宏伟,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誉为百科全书式通史著作。近年来,《史记》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史记》中的经济、科技问题也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司马迁记史叙事,经常涉及到当时的农业经济和农业科学问题,反映出他在这些问题上的独到见解。本文将《史记》研究与农业史研究相结合,揭示司马迁在若干重要农学问题上的认识和创造,扩充史记学以及农业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离婚》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在鲁迅以现实主义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中,如果从鲁迅自身的生活为出发点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创作这部小说与个人情感经历的内在联系。因此,笔者将以此作为本文的立论和出发点,从《离婚》的女主人公爱姑入手来,对爱姑这一人物何以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可能性做出分析,并通过对鲁迅先生创作该作品时的现实生活进行考察,感悟出鲁迅先生创作的主旨在于体现那个时期面对婚姻问题,妇女解放问题的困惑,从而表现出的困顿之中的挣扎与无奈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