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等距穴播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夏大豆采用等距穴播,考察其生物学及经济性状,与传统的人工条播相比,其叶面积指数,每株荚数,产量都有显著改善,因此,等距穴播不失为提高夏大啼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4.
从安徽省濉溪县解放后大豆生产的历程看出,大豆的产量低而不稳,且年际间变幅大。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夏大豆生育期间淮北地区气候因子多变,影响了大豆的生长发育,其中以花荚期和鼓粒期的高温和干旱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夏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新育成的18个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1.重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1重茬对产量因子的影响大豆重茬栽培株高降低7~25cm,单株荚数减少2.5~2.6个,单株粒数减少8.5~10.8个,百粒重下降0.5~1.8g。1.2重茬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重茬较正茬平均减产20.5%,虫食率增加0.9%~2.0%,灰斑病病粒率重茬是正茬的7倍。重茬超过3年,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重茬大豆的食用品质和商品品质都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淮北五马路沿线夏大豆的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受路灯照射的影响,夏大豆株高增加,开花期、成熟期推迟,底荚部位上升,单株生产力下降。且距离越近,植株越高,开花、成熟越晚,底荚部位越高,单株生产力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花荚期气温、相对湿度和热浪胁迫持续时间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为人工气候室条件下大豆花荚期耐热浪胁迫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干/湿热浪,设置动态温度和恒温2种温度模式:28~42 ℃变温模式和昼夜定温模式(28 ℃/24 ℃(对照)、34 ℃/28 ℃、38 ℃/30 ℃、42 ℃/30 ℃),以及2个空气相对湿度水平(30%和60%),以邯豆5号为材料,分别在盛花期(R2)和盛荚期(R4)进行不同持续时间(3,5,7 d)的模拟热浪胁迫处理,测定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单株粒质量的变化。【结果】花荚期遭遇模拟热浪胁迫,随着胁迫处理持续时间延长,除百粒质量外,大豆的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质量均呈下降趋势;持续处理7 d后,盛花期(R2)单株粒数和单株有效荚数显著降低26.64%和28.77%,盛荚期(R4)单株粒质量和单株粒数显著降低34.99%和23.26%。在模拟湿热浪处理下(昼夜RH 60%+梯度高温),大豆单株粒质量随处理持续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其中处理3 d减产不显著。R4期处理的胁迫反应大于R2期,单株粒质量降幅分别为34.99%和26.64%。在梯度高温条件下,干热处理(RH 30%昼/60%夜)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大于湿热处理(RH 60%昼/60%夜),其中模拟干热浪处理(RH 30%昼/60%夜+梯度高温)持续5 d,单株粒质量降幅为70.63%(R2期)和52.41%(R4期)。在干热胁迫(RH 30%昼/60%夜)定温处理中,大豆花荚期遭受 38 ℃/30 ℃和42 ℃/30 ℃昼夜定温处理均导致产量相关指标显著下降,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在干热条件下(RH 30%昼/60%夜),定温和梯度高温处理对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趋势相似,但变温处理的胁迫更严重。【结论】人工气候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温度设置模式,胁迫处理持续时间,以及大豆所处的生育阶段均对大豆产量性状有显著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干热胁迫条件,可设置相对湿度(RH)30%昼/60%夜,温度38 ℃昼/30 ℃夜,光周期12 h,在大豆盛花期(R2)或盛荚期(R4)进行持续5~7 d的胁迫处理,利用单株粒质量、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的相对变幅评价大豆花荚期耐干热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豆落荚瘪荚和粒重降低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豆落荚、瘪荚和粒重降低的原因,提出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溉,减少重迎茬,防治病虫害等相应的防止大豆落荚、瘪荚和粒重降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13个育种单位覆盖6个积温带的132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大豆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与大豆单株粒重相关的农艺性状中,荚粒重、单株粒数和3粒英数的重要性排在了前三位,整体性状重要性的排序为:荚粒重>单株粒数>3粒英数>2粒英数>茎杆重>4粒英数>英皮厚>1粒英数>粒...  相似文献   

11.
大豆百粒重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吉林省大豆丰欠定位观测(此项目为吉林省农业厅主持)和同期气象资料,对大豆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数学模拟,得到大豆百粒重增长过程曲线和不同年型的增长速度曲线及其特征点。并定量地分析了大豆籽粒灌浆速度、灌浆持续时间和最终百粒重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豆百粒重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12.
应用通径结合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统计选择──逐步回归方法对大豆单株粒重(y)与8种农艺性状(xi)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除底荚高度,通径分析直接作用为负值外,其余7个性状直接作用都是正值,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最大;逐步回归分析为主茎节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的线性效应。因此,在选择时这些性状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3.
中日水稻品种剪叶对单株粒重和垩白粒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稻抽穗后功能叶受到损害的时间越早与受损叶片数的增加,对籽粒增重的影响就越大,垩白率也呈上升趋势,低垩白率的品种垩白增加率大于高垩白率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2 a田间试验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对2018年晋南夏播大豆发生症青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块相同管理模式下,5个品种2017年表现正常,2018年发生症青现象,减产严重,造成症青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开花结荚期持续高温。今后应针对性筛选花荚期耐高温大豆品种,改良种质资源,提高复播大豆的产量和面积。  相似文献   

15.
大豆荚粒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富厚  郑跃进  侯典云  韦淑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32-3633,3636
针对河南省内外14个大豆品种的若干荚粒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位数、单株粒数、百粒重、荚皮重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而荚皮重/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对单株产量为直接正效应的性状的通径系数大小依次是单株荚重、单株粒位数、单株荚数、株高和百粒重,为直接负效应的性状依次是荚皮重/粒重、单株粒数和荚皮重。此结果对大豆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剪叶处理对扬春158灌浆期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不同剪叶处理试验结果表明:(1)剪剑叶,倒二叶,倒三叶3处理的灌浆期物质生产量分别较对照降低16.24%、15.41%、11.69%;(2)剪叶处理后由于净同化率的提高,对灌浆期的物质生产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净同化率的提高幅度为10% ̄15%;(3)剪叶处理对灌浆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单穗籽粒重,剪剑叶,倒二叶,倒三叶3处理的单穗籽粒重分别较对照降低33.64%、24.86%、17.7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 ,对所选取的 3个类型 7个菜用大豆品种的某些性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主要结论如下 :七个品种中SND2 0 - 5的百粒重最大 ;SNK2 0 - 2的百粒重最小 ;SND2 0 - 5的毛豆产量最高 ;大粒品种和青豆品种大部分荚皮薄 ,易裂荚 ,故收获时要适当早收。  相似文献   

18.
以Non-Reid群骨干自交系PH4CV、PHB1M为基础材料,采用DH育种技术等方法,经2轮遗传改良分别育成4个改良系(J9D207、J1886、J1518、J1608)。以4个改良系及2个基础系为父本,5个Reid群骨干自交系为母本,组配30个杂交组合。首先,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改良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其次,通过NC Ⅱ设计方法,对改良系的遗传增益、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系与改良系之间存在遗传差异性;遗传增益分析表明,第2轮改良系J1518在百粒重和单株产量上的遗传增益高于基础系12.06%和15.70%,高于第1轮改良系6.00%和7.35%;杂种优势分析表明,百粒重最高的组合为J1598×J1518;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J1595×J1518。配合力分析表明,第2轮改良系的J1518均有较高的配合力。可见第2轮改良系J1518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大豆品种中黄13花荚期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20.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品种、3个密度、8种叶面调控方法对大豆单株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半干旱地区大豆高产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单株粒重极显著受品种和密度影响,密度和叶面调控技术的互作也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促进型调节剂结合叶面肥的供应可极显著提高单株产量。叶面调控效果在不同品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