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柏湿地松人工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达恒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24-125
通过对安溪白濑国有林场1986年营造的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和福建柏纯林的复位调查,从生长量、土壤肥力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中福建柏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与福建柏纯林相比提高了12.6%、23.5%和63.8%,混交林总蓄积量比福建柏纯林增加了51.2%;混交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高于纯林;混交林土壤的理化性质优于福建柏纯林。福建柏与湿地松混交造林为闽南山地福建柏人工林营造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南安罗山林场开展福建柏米老排混交林研究,结果表明,26a生福建柏米老排混交林对福建柏生长有促进作用,福建柏米老排6∶4混交林中福建柏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提高了23.1%、29.1%、72.0%和11.2%;福建柏米老排4∶6混交林中福建柏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提高了89.0%、60.5%、413.0%和65.9%。福建柏米老排混交林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较高,容重较低,土壤结构优于福建柏纯林;福建柏米老排混交林土壤中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K的含量与福建柏纯林土壤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混交林土壤肥力高于福建柏纯林。  相似文献   

3.
福建柏檫树混交林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福建柏与檫树混交林多年标准地调查监测资料,于1994年对混交林的生长情况、生物量组成及分布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混交林分生物量达222.32t/hm2,远大于对照福建柏的101.412t/hm2和檫树的111.886t/hm2,混交林乔木层、地下部分的物生量均高于对照,生物量分层分布,关系较为协调,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带状间伐后套种其他树种对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落叶松异龄混交模式,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带状间伐,然后分别补植云杉(Picea asperata)、东部白松(Pinus strobu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构建长白落叶松异龄混交林。10年后,选取典型的长白落叶松+云杉(LS)、长白落叶松+东部白松(LE)、长白落叶松+白桦(LW)、长白落叶松+红松(LK)、长白落叶松+自然更新(LN)等5种异龄混交林样地,以长白落叶松纯林为对照样地(CK),调查物种组成,并在每种样地中设置灌木和草本样方各5个,对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DJH等进行测算,同时取样测定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的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及pH值,并对上述物种多样性指标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类型样地共出现植物127种,分属于54科100属,其中草本植物110种,分属于44科84属;灌木树种17种,分属于10科16属;草本层物种数量多于灌木层物种数量。不同类型混交林样地间物种组成有一定差异,且物种数均高于CK,样地中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量分别是CK的1.16~1.68倍和2~3.5倍。草本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类型林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不同类型混交林分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不同类型混交林地有效磷含量比CK有较大提高,在0~10 cm土层LS、LW和LK分别是CK的2.52,2.14和2.31倍(P<0.05);在10~20 cm土层LS、LW分别是CK的3.36和3.02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草本层中,D、JD与0~10 cm土层pH值,H与0~1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均显著负相关;D、JDJH与10~2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达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灌木层所有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 综合考虑植被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结果可知,云杉、红松、白桦等树种适合在辽东山区与落叶松构建异龄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木荷混交林幼林抚育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玉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115-115,135
试验表明:在立地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福建柏木荷混交林不同幼林的抚育强度,对混交林早期生长和提前郁闭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混交林的生长效果、林下植被发育状况以及营林成本,采取局部松土除草的抚育方法为佳.  相似文献   

6.
7.
福建柏与南酸枣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58-160
对福建柏与南酸枣混交林的生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树冠呈层分布,林分结构合理,林分生长较好。无论是福建柏还是南酸枣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从大到小依次都为:南酸枣、福建柏8∶1星状混交南酸枣、福建柏15∶1星状混交福建柏纯林。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南酸枣、福建柏8∶1星状混交和南酸枣、福建柏15∶1星状混交与福建柏纯林处理林分蓄积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南酸枣、福建柏8∶1星状混交处理与南酸枣纯林处理林分蓄积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南酸枣、福建柏15∶1星状混交处理与南酸枣纯林处理林分蓄积量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南酸枣、福建柏8∶1星状混交与南酸枣、福建柏15∶1星状混交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福建柏、南酸枣混交林林分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生长效应。其中,南酸枣、福建柏混交林以8∶1星状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8.
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林地与根际土壤养分特性研究表明,木荷根际对土壤养分的活化能力大于福建柏,这利于混交林中福建柏的生长。木荷与福建柏混交两树种种间关系比较协调,混交林根际微区对土壤养分活化程度的提高改善了两树种的养分利用状况,这可能是混交林林地土壤养分高于纯林地且林分生产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沿海贫瘠山地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闽南沿海贫瘠山地20年生的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效益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林分密度、混交比例及配置条件下,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种间关系较为协调,林分结构稳定,抗逆性强,能调节林分小气候,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20年生混交林分蓄积量比福建柏纯林提高30.41%;在高温季节里,混交林内气温比纯林低0.8℃,而相对湿度比纯林高7.1%;混交林枯落物量比福建柏纯林高4.342t@hm-2@a-1,是适应闽南沿海贫瘠山地较好的一种混交组合,可在适宜区进一步推广营造.  相似文献   

10.
选取粤东河源市龙川县响水村的针阔混交林与东源县万绿谷阔叶林植被作为调查样地,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两个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龙川响水针阔混交林共有植物25种,隶属于17科25属,该群落以松科、山茶科、桃金娘科、茜草科、里白科占优势;万绿谷阔叶林共有植物32种,隶属于23科29属,该群落以五加科、大戟科、鼠刺科、茜草科占优势.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均匀度等指标的分析表明,针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比阔叶林较低、物种分布不及阔叶林均匀、群落种间相遇机率比阔叶林群落小.两个群落均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通过对优势种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针阔混交林群落处于衰退型状态,而阔叶林处于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火力楠、柳杉分别与秃杉按1∶1混交,以秃杉纯林为对照,开展了秃杉混交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研究,对18a生的3种人工林中秃杉生长量、林分总蓄积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杉火力楠混交林中秃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总蓄积量比秃杉纯林增加了11.35%、17.04%、42.02%和57.61%,比秃杉柳杉混交林中秃杉提高了15.73%、25.40%、62.90%和105.50%;土壤容重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小,其次是秃杉纯林,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大;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大,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小;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水解性氮也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大,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小。说明秃杉与火力楠混交可以提高秃杉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而且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火力楠、柳杉分别与秃杉按1∶1混交,以秃杉纯林为对照,开展了秃杉混交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研究,对18a生的3种人工林中秃杉生长量、林分总蓄积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杉火力楠混交林中秃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总蓄积量比秃杉纯林增加了11.35%、17.04%、42.02%和57.61%,比秃杉柳杉混交林中秃杉提高了15.73%、25.40%、62.90%和105.50%;土壤容重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小,其次是秃杉纯林,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大;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大,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小;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水解性氮也以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最大,秃杉柳杉混交林最小。说明秃杉与火力楠混交可以提高秃杉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而且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3.
杉木厚朴人工混交林模式生长及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忠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20-121,138
面对杉木人工纯林易发生地力衰退、生长降低等问题,开展了杉木厚朴不同模式混交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厚朴混交林在提高杉木林生长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作用明显。在不同模式的杉木—厚朴混交林中,杉木厚朴按3∶1的比例带行混交杉木林生长最快,林分蓄积量最大,而且该模式混交林土壤孔隙状况、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土壤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等均最高,杉木厚朴3∶1带行混交模式是杉木-厚朴混交林中最优模式,从而为杉木林合理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混交林林下植被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混交林林下植被的种类、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及不同土壤盐分林下植被的生长状况。共记录到林下植被31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禾本科最多,为10种;1、3、7、22龄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分别为芦苇和芦蒿、苦荬菜+灰菜+狗尾草、车前草、韩式隐子草;林下植被的物种并不丰富,生物多样性不高,且富集种少,稀疏种多,地上部分生物量皆大于地下;土壤盐分含量高时,林下植被以耐盐碱植物为主,反之亦然,且由于苦买菜和灰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4个不同土壤盐分含量下都有生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泰山3种类型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垂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刺槐侧柏混交林下灌木层的高度、盖度及草本层高度为最大,刺槐油松混交林次之,刺槐纯林最小;草本层的盖度表现为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侧柏混交林>刺槐纯林。(2)刺槐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而均匀度指数最大;刺槐油松混交林除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较低外,其丰富度指数、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刺槐侧柏混交林。(3)建议营建混交林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芹林场选择有代表性的青钱柳、杉木混交林A、B两种和杉木纯林,进行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1)混交林中青钱柳平均木单株生物量各器官分配比例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2)不同林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青钱柳杉木混交林A>杉木纯林>青钱柳杉木混交林B,三种林分各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3)青钱柳平均木的连年生物量、平均生物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至今仍未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对长汀红壤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总体水平提高,植物分布更为均匀,植物种类增加,且植物群落优势种生长状况更加良好;(2)通过生态恢复治理,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改善。其中,土壤速效钾水平、碱解氮水平和有机质含量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土壤速效磷水平轻微提高;(3)在红壤侵蚀退化地的生态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水平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两个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18.
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培肥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1年生拟赤杨纯林、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同时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结构系数、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也表现最好;其次是拟赤杨纯林,最差是杉木纯林.可见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可在我省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柳杉人工林于24年生时,经不同带宽之行列疏伐处理后,疏伐带栽植扁柏、红桧、台湾杉、香杉4种林木,历经21 a后,目前之成活率,不同带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树种间成活率差异显著,以台湾杉最高59%,香杉最低31%。而其胸径和树高之生长,不同疏伐带间部分树种之胸径、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但树种间胸径、树高生长差异极显著。保留带之柳杉胸径、树高之生长明显大于对照区,而材积现存量则对照区仍大于疏伐区。在定期平均生长方面,胸径生长在疏伐13 a后,疏伐效果已减缓;而材积生长则在疏伐7 a后即明显超越对照区。行列疏伐保留带之留存木,在疏伐后6 a间,有较严重之风害,因此建议未来进行疏伐时,留存带应该扩大宽度,建议宽度在20 m以上,以减少风害。在林下地被植物调查方面,全区共调查到97种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到1.78,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则为0.66。在不同的疏伐处理下,保留带与对照区的种类丰富度均低于疏伐处理后的区域,反映出疏伐作业会造成不同的林下环境条件,进而影响地被植物的组成多样性。在林下天然更新树木的调查成果方面,全区共调查到66种、2 010株树木,平均植株密度为941株hm2,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到2.92,Simpson多样性指数则为0.89。在不同的疏伐处理下,天然更新树木的组成多样性已接近显著差异。天然更新树木的数量上,保留带与对照区的林木密度均显著高于疏伐区域,反映出过去的各项森林施业过程(疏伐、下木栽植、抚育等)会实质地影响到林木的天然更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