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玉周 《西南园艺》2006,34(6):22-23
2001—2002年在湖南省吉首市进行4个椪柑品种(其中1个为当地普通椪柑)的比较试验,观察了物候期、树冠生长情况、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初步表明,吉品椪柑综合性状优良,黔阳椪柑基本无籽,太田椪柑果大、早熟,均为优良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发展。  相似文献   

2.
铺设银灰色反光膜对椪柑果实品质及成熟期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椪柑具有高产、优质、耐贮藏等特性,在宜春市特别是靖安、奉新县成为主要的果树栽培种类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成熟期偏晚,往往遭遇早期霜冻,特别是在靖安、奉新山区,霜冻后椪柑果皮失去光泽,耐贮藏性和品质、商品性都大幅下降。另外,果实品质特别是树冠内膛果  相似文献   

3.
测定13年生椪柑,结果表明:树冠内相对光强、叶温从树冠外围到中心,由上部到下部逐渐减低;风速随树冠内不同位置而变化,迎风侧大于背风侧。冠内小气候因子的分布对果实产量、品质有很大影响,其产量、结果数、单果重从树冠中心到外围,由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果实外观特征、生物化学成分也随所在方位及冠内部位不同而有差异。树冠顶部及南侧果实纵横径、单果重较大,着色度较好,东、西侧次之,北侧和内膛较差;果皮厚度及粗糙度以北侧和内膛较薄、较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以树冠顶部和南侧较高、较大,可滴定酸含量以内膛和北侧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靖安椪柑为试材,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靖安椪柑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靖安椪柑果实的单果重和降低果形指数,促进果实色泽转变,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从而提高靖安椪柑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情况 80年代以来,龙游县全面推广以椪柑为主栽品种的计划密植栽培技术。据初步统计,亩栽200株以上的密植园有3500亩左右。随着密植椪柑树龄的增长,树冠不断扩大,部分密植园,尤其是部分树冠管理不善,早期产量较低的5年生以上密植园,已出现园内郁闭,结果部位外移,内膛枯死及生长势难以控制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密植园的持续丰产和果实品质的提高。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在团石区公所、龙游县气象站、模环乡农场大树移栽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采用典型示  相似文献   

6.
以15年生密植低产椪柑园为对象,通过树体改造(间伐+树冠控制)、土壤改良、花果调控(疏果)、采前控水、完熟采收等措施进行改造后,统计树冠生长情况、产量、果实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前控水和完熟采收能有效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树体改造、花果调控与改良土壤能显著增加果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前露地椪柑采摘时成熟度低,酸度高,品质不佳,市场收购价波动较大。为了发展精品椪柑、错峰销售,文章研究了衢州地区椪柑大棚延后栽培果实品质动态变化,于2017年对大棚延后栽培的椪柑与露地栽培椪柑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椪柑延后采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2月底之后显著高于同期露地椪柑,大棚椪柑的果实固酸比一直高于露地椪柑,1月中旬之后大棚椪柑浮皮较为严重且可食率下降明显。试验表明大棚延后栽培椪柑果实品质高于露地栽培椪柑,适宜采收期为1月上旬。  相似文献   

8.
 以13年生‘红灯’甜樱桃(Prunus avium L.)为试材,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研究了树冠透光和郁闭两种冠型内相对光照强度及其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差异,以及相对光照强度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均自下而上逐渐增高,透光和郁闭树冠小于30%的相对光照区域分别占树冠总体积的25.23%和52.78%。透光树冠果实分布均匀,主要集中在树冠1.5~2.5 m的高度;而郁闭树冠果实分布差异较大,主要在树冠的外围和上部;产量分别是9.02t.hm-2和3.53t.hm-2。果实品质因素与相对光照强度的回归分析表明樱桃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最佳的相对光照强度值分别为76.52%、46.84%、100.00%、41.63%和75.77%。  相似文献   

9.
以‘烟富3号’苹果为试材,对树冠上、中、下部果实,树冠内膛和外围果实,不同枝龄、朝向侧枝以及不同类型结果枝果实进行了单果质量、果实糖酸含量以及果实色泽等比较,研究了着果位置、枝条朝向等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从而探索优化树形和结果枝的培养方法,为苹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树冠垂直方向,上部果实单果质量小于中、下部果实,而果实内在品质以及果实色泽方面上部果实优于中、下部果实,树冠水平方向果实品质差异较小;2年生侧枝果实纵、横径均大于3年生侧枝;下垂枝和平斜枝果实大小优于直立枝果实,且下垂枝结果效率为5.4%,显著高于平斜枝和直立枝;短果枝果实在果实大小和糖度方面均优于中、长果枝果实。综合以上结果可知,果实着生部位、枝龄、枝条朝向以及结果枝类型对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苹果树形结构和结果枝培养过程中,注意树冠上部枝条的培养和生长势的均衡,中下部枝条的疏剪更新控制,以及保留年轻和稳定的结果枝条,是苹果高品质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椪柑采后贮藏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椪柑采后贮藏性及品质的影响,本文对于2014年以7成熟与9成熟采收的果实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成熟度的椪柑,腐烂率、失重率、出汁率差异不显著;相比7成熟而言,9成熟采收的果实蔗糖含量显著升高,柠檬酸含量显著降低,但贮藏后期乙醇含量显著升高。因此,椪柑采收成熟度高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适合春节前销售;适度早采的椪柑具有较好的贮藏品质,更容易长期低温贮藏,后期不易产生异味。  相似文献   

11.
保靖县是湖南省的椪柑主产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量种植椪柑,主要发展品系为8304。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椪柑9000公顷.总产量8.7万吨,产值过亿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由于开发当时采用的是计划密植(每667平方米种植110株1。现树冠高4~5米,枝叶交叉重叠,内膛空虚.结果部位上移,产量和品质151趋下降,经济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12.
椪柑密植园间伐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材与方法 本试验园位于衢县杜泽镇云里村,为平地椪柑园,冲积沙壤土。试验园面积 893.4m~2,1984年春季定植,株行距为2.5m × 2m,枳砧,全国共种植椪柑178株,折算668m~2栽133株,是一个较典型的密植椪树园。据1995年12月测算,全园树冠覆盖率为94.5%,橘园已经相当郁闭,树冠有效容积已经很低,产量从1991年开始逐年下降,果实品质也不理想,已不可能获得高产和优质的果品。 本试验于1995年12月 20日开始,首先对椪柑园每行隔株及相邻行交叉隔株确定为间伐树,全园共确定间伐9…  相似文献   

13.
以‘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树冠进行分格,对冠层内不同部位的光照强度、果实产量与品质进行测定,分析光照强度及产量品质差异,以期探讨‘库尔勒香梨’冠层内不同部位光照强度差异及其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树冠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树冠不同层次相对光照强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从内膛到外围逐渐增大;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树冠下部。果实主要分布在光照条件较好的1.5~3.0m冠层内,果实单果重、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果实产量、品质与相对光照强度关系的回归方程,获得了果实产量和良好品质因素所需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别是:产量72.48%、单果重62.33%、果形指数52.88%、硬度45.91%、维生素C含量52.2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9.53%以及可滴定酸含量66.44%;因此,冠层内的光照分布与果实的产量品质密切相关,光照强度较高的树冠中上层和外围果实产量较高、品质较好;该试验表明,调节树冠内光照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商品率。  相似文献   

14.
衢州市地处浙江西部,现有柑橘栽培面积3.2×104hm2,其中椪柑面积占59.3%;正常年景的椪柑年总产量在40~50×104,年产值约4.5~5.5亿元,因此,椪柑是衢州农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椪柑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为此于1999年以来,对影响衢州椪柑果实品质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苹果树冠不同部位采样对果品品质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体高大,给果实采样、分析带来不便。为了便于比较及准确分析果实品质,在陕西渭北高原以乔化、南北行向的"红富士"苹果树为对象,采集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测定、分析果实品质,以确立分析果实品质时的合理采样部位。结果表明:苹果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光洁指数、果皮花青苷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为树冠上部的较高,下部的较低,外围的较高,内膛的较低;单果质量、果锈指数、果皮叶绿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为树冠上部的较低,下部的较高,外围的较低,内膛的较高;相同高度的树冠外围东、南、西、北侧的果实品质之间无显著差异。树冠外围中部、下部的果实品质平均值接近于树冠不同部位品质的平均值。树冠外围中下部可作为分析苹果品质的采样部位。  相似文献   

16.
在中晚生柑桔类中,椪柑香味易人,果汁含糖量高,是品质优良的品种,然而,椪柑的栽培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如遇低温则果实小,品质降低。因此,近10年来,日本的椪柑产量基本上未发生变化,年产量约为2万吨。椪柑的主要产区是鹿儿岛,产量约1万吨,其次是熊本和高知县,年产量均为  相似文献   

17.
香梨树冠内光照分布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5年生纺锤树形的香梨为试材,研究了树冠内的光照分布及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树冠从外围到内膛,从上层到下层,光照强度递减,且光强的垂直分布与树冠层次呈极显著相关。南北行向的香梨园树冠东西两侧光强高于南北两侧。果实着色面积随着生部位光照的增强而增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光强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具有防水透气、导热性低、高反射率和低辐射率等特点的特卫强(Tyvek)白色无纺布,在重庆地区柑桔中熟品种椪柑Citrus reticulata‘Ponkan’、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Newhall’和晚熟品种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Tarocco’的果实发育中后期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地面覆盖处理[全覆盖、半覆盖和不覆盖(对照)],并在覆盖后不同时期测定树冠上部和下部果实的内外品质。结果表明,地面覆盖主要通过降低果面色泽指数b值,使综合色泽指数a/b值升高,从而对纽荷尔脐橙和塔罗科血橙有促进着色的作用,对椪柑的作用稍逊;此外,对树冠下部果实着色的改善程度大于上部果实。地面覆盖通过促进果实降酸,有促进果实成熟和改善果实风味的作用。半覆盖存在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风险,建议生产上采用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乔砧富士苹果树冠枝梢数量和分布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乔砧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研究了透光和郁闭树冠内长、中、短枝(梢)的数量、比例与产量和品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枝(梢)数量、类型与比例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和郁闭树冠枝(梢)总量分别为104×104和124×104条·hm-2,在树冠内膛、中部和外围的比例分别为41.87%、42.83%、15.30%和10.00%、36.92%、53.08%;透光树冠的折合产量为63.30t·hm-2,显著高于郁闭树冠的47.96t·hm-2,并集中分布在树冠1.0~2.5m的层次高度,透光树冠每层的果实产量均大于郁闭树冠;透光树冠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分别比郁闭型树冠高11.84%、18.01%和68.22%。典型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影响果实品质因素的主要枝(梢)类型和重要程度,长枝(梢)数量与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呈显著正相关,短枝(梢)数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线性规划得到了乔砧富士苹果优质的总枝(梢)量为96.57×104~103.68×104条·hm-2,长、中、短枝(梢)比例分别为9.41%~10.62%、14.12%~15.00%、74.57%~76.47%。  相似文献   

20.
椪柑果实贮藏过程中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椪柑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自然贮藏过程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椪柑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大小、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经贮藏后前10 d降低,此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逐渐增加,呈现极显著上升。椪柑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