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其平行性、高通量、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及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种新的技术平台,因而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蛋白质芯片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探讨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芯片是继核酸芯片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技术.和基因芯片一样,蛋白质芯片同样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及发现为导向这三大特点,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后者主要应用于蛋白生物大分子及其衍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目前,蛋白芯片技术已经被初步应用到疾病过程标志分子的发现、药物作用靶标发现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等方面,对于人类从蛋白质水平解释生命现象,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构建蛋白芯片的相关技术,诸如重组抗体分子的制备和纯化、多维载体的研制、信号检测及放大等在近年获得了重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芯片亦被称为蛋白质微阵列。除了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前导药物发现等基础研究领域得到重要的应用之外,蛋白芯片技术业已被应用到疾病过程的生物标志分子发现,传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等应用研究领域。蛋白质芯片所具有的高通量,微型化,高自动化特征弥补和扩增了常规的分子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液相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集合流式细胞技术、激光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传统化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宽的线性范围及操作简便等众多优势,可用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高通量检测平台。现对液相芯片的发展、原理及该技术在水产品检疫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5.
生物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物芯片是指通过微电子、微加工技术在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DNA、蛋白质、组织、糖类及其他生物组分进行快速、敏感、高效的处理和分析,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高新技术。生物芯片主要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等。作者主要概述了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禽类病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88-192
基因芯片是继PCR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强及高通量等优点的自动化基因检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筛选、基因研究和疾病诊断检测等方面。随着病原不断发生基因重组,变异等现象,禽类病毒不断逃避免疫保护导致了强毒株的出现。传统的芯片检测方法虽然能够实现病毒的检测,然而昂贵的仪器设备和较长的检测时间严重阻碍了芯片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一种低成本、时间短、快速有效的新的基因芯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解决当前禽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方法的改良及应用已成为目前疾病诊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禽类疾病检测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今后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蛋白质芯片亦被称为蛋白质微阵列。除了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前导药物发现等基础研究领域得到重要的应用之外,蛋白芯片技术业已被应用到疾病过程的生物标志分子发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组学是利用高分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和高效的蛋白质鉴定技术,在整体蛋白质水平上动态、定量地研究生命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在医学、畜牧学、食品科学及农业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以大规模、系统化地研究蛋白质特性为目标,旨在解释蛋白质水平上控制复杂生命的分子网络,与其他组学技术相辅相成,成为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常用分析策略、质谱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在家鸡重要经济性状差异蛋白鉴定、肉品质、疾病诊断及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取得的进展,并总结了多组学联合分析趋势下蛋白质组学技术尚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生物芯片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靶标的寻找、生物指纹图谱的应用、蛋白质芯片的研究以及中药复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生物芯片具有准确、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但芯片的设备的体积较大、价格昂贵、实验室环境要求高,普通实验室难以开展相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芯片的应用范围。可视化芯片技术是在常规芯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类型,可分为可视化蛋白芯片和可视化基因芯片。可视化芯片应用新的标记方法取代传统的荧光标记,并借助相应的显色方法,使得试验结果能直接被肉眼所观察到。可视化生物芯片具有快速、可视、设备要求低等特点,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病原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及差异表达、酶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