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人多地少,棉花生产没有集中专用的生产基地。为了发展棉花生产,历来采用棉麦套种的种植方式。但这种种植方式,两季都不能耕翻土地,造成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小麦要预留播棉行,土地利用率低,单产不高;棉花在前作行间播种,管理比较费工,两种作物共生期长,影响棉花壮苗早发和早熟丰产。为了夺取粮棉高产,我们从1976年开始进行试验,改棉麦套种为棉麦连作。在小麦收割后耕翻土地播种棉花,棉花拔杆后又耕地种麦子。试验地1.31亩,亩产皮棉186斤。1977年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试验,小麦选用中熟偏早的47(1)品种,于1976年11月3日播种,1977年5月21日收  相似文献   

2.
短季棉在我国有两种生产类型;一是在东北、西北生长期短春季种植的特早熟品种,一是我国主要产棉区黄河、长江棉区一年两熟麦棉套种,油棉两熟连作夏播的特早熟棉花品种。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粮棉争地  相似文献   

3.
南阳盆地麦后直播棉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麦棉两熟套种的耕作制度与进一步提高粮棉油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机械化不相适应,转为麦棉连作栽培事在必行,是解决当前粮棉争地、争肥、争劳、争光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增产增收的新途径,也有利于机械化的发展。棉花麦后直播的播种期比春棉晚40~50d,生育期短,调节期有限,要做到早熟、优质高  相似文献   

4.
棉花一年单作效益低,麦棉套种一年连作两熟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抗虫麦后直播棉一年纯作两熟,既解决了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的矛盾,同时又显著地增加了产出效益,促进了农业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深受现代棉农欢迎.  相似文献   

5.
稻棉两熟齐跨千斤1958年中共波阳县委工作组在跃进人民公社乐丰大队与群众合做稻棉连作两熟试验七亩五分五厘田,棉花通过营养钵育苗移栽及一系列内科学植棉技术管理,获得了稻棉两熟丰产丰收。前作早稻亩产840斤,连作棉花亩产666斤。其中,高额丰产田1.14亩,早稻亩产1,006斤,连作棉花亩产1,021斤;为充分利用稻田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创造了稻棉连作两熟高产的新经验。这种稻棉两熟栽培技术不仅证明了早稻田迟栽棉花能获得高额丰产,而且又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粮棉齐增长的一种新的栽培制度。因此,总结与推广稻棉连作两熟丰产的经验,对于促进粮棉齐增长,以大量供给国家棉纺工业原料,有着十分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苏既是产棉大省 ,也是用棉大省。同时还是棉种科研力量较强的省。多年来在棉花育种及良种繁育两方面均成效显著。但从我省棉花生产与消费的发展及建设高效农业的需求看 ,存在着育种进展缓慢 ,低水平重复的品种多 ,突破性品种少 ,品种的综合抗性及纤维品质不尽人意等问题。为适应 2 1世纪生产与消费发展的需要 ,我省棉花育种工作必须不断取得新的突破。1 主要育种目标1 .1 中早熟。江苏棉花种植以育苗移栽为主 ,无论是早夏茬连作还是菜类间作 ,都采用中早熟品种大苗移栽 ,这既减轻与前后作的矛盾 ,提高前后作及间套种作物产量 ,又可获得…  相似文献   

7.
自从1960年吴吉昌劳模试验棉麦套种以来,经过晋南地区示范和大面积推广,群众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业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成为人多地少肥水条件较好的社队,棉麦双高产的一条增产途径。但在大面积推广中,由于某些社队粮棉关系摆不正,形成以粮挤棉的偏向,棉花产量增长不明显,有些社队由于麦棉长期连作,土壤肥力下降,病害发生严重;还有些社队套种方式不合理,棉麦争光争水争肥矛盾突出,也有因管理不及时,形成弱苗迟发,贪青晚熟,产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稻棉连作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为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夺取粮棉双高产探索门路,我站从1973年开始进行水稻、棉花连作栽培试验。三年试验结果证明,稻棉连作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的栽培制度。它对于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夺取粮棉双丰收提供了新的门路,尤其是在人多地少,上少田多的地区更是发展棉花生产的有效途径。一、试验方法及管理过程品种选择:水稻为广陆矮4号,棉花为岱红岱。试验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水  相似文献   

9.
棉花麦后机械化裸苗移栽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人口日益增长,耕地日渐减少,我国农业生产中粮棉争地矛盾不断加剧。麦棉套作可提高复种指数,缓解粮棉争地矛盾,但麦棉套作引起的迟发、晚熟、低产、劣质的问题客观存在,改麦棉套作为麦后棉花连作,发展麦后棉花机械化裸苗移栽新技术,是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粮、棉双高产,改善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对麦后棉花连作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研究,由于品种、栽培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未能在生产上应用,随着棉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10.
麦棉连作促进了粮棉同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连作是在小麦接近成熟期,在麦田背垄上播种夏棉,或麦收后贴茬播种夏棉,它既不同于春棉单作,也不同于麦棉套种,是促进麦棉同步增长的一种种植制度。1981年以来,全面推广了麦棉连作两熟制。1984年棉花面积24万亩,棉花总产比1981年增长3.5倍,粮食总产增长58%。粮棉总产均超历史最高水平。1985~1986年由  相似文献   

11.
威县是一个以粮棉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 ,常年植棉面积 3.4万公顷左右 ,小麦面积 2 .6万公顷左右。近几年来 ,随着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植棉效益看好 ,导致棉花面积不断攀升 ,粮食面积锐减。为了解决棉粮争地矛盾 ,积极发展棉 -麦套种技术 ,实现了公顷产小麦 5 2 5 0 kg、子棉 375 0 kg,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 ,又发展了棉花生产 ,受到了群众欢迎。1品种选择小麦选用高优 5 0 3、邯 45 64、71- 3等优质高产品种。棉花选用石家庄市农科院棉花育种室育成的标记杂交棉 ,该品种集大棵、早熟、丰产、优质、抗病虫、免整枝于一体 ,适宜间作套种…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生产发展,解决粮棉矛盾,增加复种指数,迫切需要早熟、丰产、优质适于黄河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连作的棉花新品种。我们于1975年从黑山棉1号中选出长绒单株23号,又从中23系中选出天然变异株经连续系统选择育成符合上述目标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0号(原名中509)。1979年该品种,黄河流域适于耕作改制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棉花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南省棉花生产持续下滑的局面,提出应加大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机械创新和机制创新。改传统的麦棉两熟套种为多熟高效套种;改麦套春棉为春育夏栽麦棉连作;改人工移栽管理为机械化移栽管理。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初步形成了以棉花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为主体的种植模式,为河南省棉花生产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结合湖北省棉花产业现状,对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棉花优质新品种ZD2040和Qs01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旨在促进两品种快速大面积推广应用。ZD2040具有早熟、优质、适宜机械收获特征,在生产上可应用于麦(油)后直播栽培连作模式;Qs01具有优质、高产特征,在生产上可应用于麦棉、瓜棉和油棉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麦后裸苗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关键栽培措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粮棉争地矛盾不断加剧.而发展麦后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是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实现粮、棉双高产,改善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麦后裸苗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下适宜移栽期、移栽苗龄、移栽密度和移栽棉花化学调控等栽培措施对棉花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早熟性和成铃进程、株高、果枝数和果枝始节等指标的影响,为本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自1957年建所以来,至今已培育出棉花品种57个,均用“中棉所+序号”命名。“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种,具有高效、广适、兼抗或多抗的特性,分别适合我国不同棉区和不同耕作制度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期,生产上中棉所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全国总植棉面积的近50%,对我国的棉花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1早熟性育种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麦棉产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粮棉争地矛盾十分突出,限制了棉花生产的发展。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适宜麦棉两熟栽培的早熟、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0号是…  相似文献   

17.
稻棉两熟连作是人们探求耕作制度的一种新格局,也是水稻区不能复晚的农民之愿望。为此,我们在江西省武宁县清江乡于1991年进行了67m~2稻棉连作两熟的试种试验,已初见成效。通过试验,显示出了粮棉连作有着较大的开发前景。 1 试验概况前作早稻选用中型偏早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密度为13cm×17cm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有些低产植棉社队,针对粮棉争地争肥、棉田土壤瘠薄、蚜虫为害严重等问题,采用技术革新,油棉一年两作两收和棉油套种等方式,棉花产量一年巨变,由低产单位一跃而成为高产典型。他们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地处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有利发展棉花生产。近年来,确立了“粮棉一起抓,重点抓棉花”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向,1989年全镇粮棉双丰收,人均收入882元。其中人均售棉收入为450元。在发展棉花生产中,突出抓了以下  相似文献   

20.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改麦(油),棉两熟套种为两熟连作,解决粮棉争地、争光、争季节矛盾,夺取粮(油)棉双高产的成功经验。(一)彭泽县浪溪公社浪溪大队700亩棉地,位于浪溪中心圩,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过去种棉花都是搞套种直播的,经常受着湖风低温的影响,棉花苗期保苗困难,死苗严重,每因补籽和重播,造成棉花迟发晚熟,后期遭受棉铃虫为害,蕾铃脱落多,棉花产量长期徘徊在八、九十斤。社员对种棉花信心不足,认为种棉花“投资大,收入小,划不来”。自从一九七六年以后,狠抓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