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38个不同抗寒性的苹果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发现各抗寒品种均有两条明显的抗寒酶带.抗寒性的强弱与该酶带的强弱一致;不抗寒的品种有一条明显的不抗寒酶带.这种特性在枝条皮部、叶柄及芽的酶谱分析中都是一致的,稳定性强.据此可利用同工酶技术鉴别苹果育种材料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测定苹果的抗寒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38个不同抗寒性的苹果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发现各抗寒品种均有两条明显的抗寒酶带,抗寒性的强弱与该酶带的强弱一致;不抗寒的品种有一条明显的不抗寒酶带。这种特性在枝条皮部、叶柄及芽的酶谱分析中都是一致的,稳定性强。据此可利用同工酶技术鉴别苹果育种材料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苹果抗寒育种是我国北部寒冷地区果树生产中急待解决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所育出的抗寒大苹果品种,综合性状均不理想,品质好的不耐贮藏,耐贮藏的品质较差。为了扩大优质苹果的栽植范围,提高其抗寒性,我们采用抗寒耐贮的酸苹果东光品种为母本,选抗寒性差优质大苹果富士等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企图使其母本的抗寒耐贮基因与父本的优质基因相结合,培育出适于我国北部较寒冷地  相似文献   

4.
作者继大苹果与小苹果杂种后代在抗寒性状遗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果实大小、重量、果形与品质的遗传进行了分析,为抗寒苹果育种正确地选配亲本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抗寒的苹果矮化砧木,利用电导法对T337、Y-1、KM23 3种苹果矮化砧木进行抗寒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苹果矮化砧木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KM23Y-1T337;KM23的半致死温度为-37.99℃,与本地普遍使用的新疆野苹果的抗寒性相近,可以作为苹果矮化砧木品种在适于苹果栽培的区域进一步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苹果产区抗寒砧木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我国东北苹果栽培区域的不同气候特点,总结了各地栽培现状,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不同气候区的苹果主栽品种和主要砧穗组合;对苹果主要砧木资源、抗寒性研究方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抗寒砧木的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方果树》1995,(1):40-41
宁丰宁酥苹果抗寒性的调查研究抗寒优质苹果系列新品种调查组(沈阳农大园艺系110161)抗寒优质苹果系列新品种(系)是从1987年开始进行区域性试验的。按《辽宁省果树区划》,在一月份平均气温-8℃~-10℃、-10℃~-12℃、-12℃~-14℃、-1...  相似文献   

8.
''''寒富''''苹果与亲本系品种抗寒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富'苹果及其亲本系品种'东光Ⅱ号'、'红将军'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冷冻处理,对枝条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以母本系品种'东光'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寒富',父本系品种'红将军'抗寒能力最差,可以看出'寒富'遗传了其母本系品种'东光'抗寒这一特性.枝条相对电导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SOD、POD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低温下耐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高的SOD和POD酶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因此SOD、POD、MDA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寒富'苹果及其亲本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导法测定苹果新品种的抗寒性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利用电导法测定苹果新品种的抗寒性曲柏宏朴红权代志国陈艳秋朴日子(吉林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龙井133400)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冻害是限制果树生产的主要因素。1991年以来我们引入了宁丰、丹苹等较抗寒的大苹果新品种,进行试栽。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品种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吉红苹果高接红富士能增强抗寒性吉红苹果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有成的一个抗寒苹果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杭病,能耐一36℃低温。由于红富士苹果在很多地区表现抗寒能力较差,抽条现象严重,死树现象时有发生。带着这一问题,我于1992年进行了用吉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海藻酸钠涂膜对金冠苹果果肉硬度、呼吸强度、乙烯释放与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涂膜可保持果肉硬度,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稀释放速率,减弱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2.
吴振林 《北方园艺》2012,(13):40-41
借鉴南部大苹果的栽培经验,进行了寒地小苹果细长纺锤形整形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寒地小苹果采用均匀多主枝的细长纺锤形,比常用的疏散分层形结果早,早期产量高,而且更适于密植,相对比整形修剪方法更简易,适于大面积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3.
云南苹果产区苹果茎沟病毒(ASGV)的发现及其分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查明云南省苹果产区的苹果茎沟病毒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的侵染情况和不同来源分离物间的分子变异情况,【方法】以云南昭通、丽江、昆明、曲靖等地采集的325份苹果病毒样品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对其是否携带ASGV进行检测,运用DNAMAN6.0、MEGA5.0对实验获得的6个分离物和GenBank上已登录的34个分离物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ASGV在云南各大苹果产区的发病率高达48%。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7.3%~93.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0.7%~98.7%。系统发育树显示,云南的6个分离物聚为一簇,而陕西省苹果分离物YL06与云南省分离物ZT1、TJX1亲缘关系比较近,聚为一支;ASGV苹果分离物要明显区别于ASGV梨分离物和CTLV柑橘分离物。【结论】云南省苹果产区苹果树的ASGV带毒率高达48%,推测可能是一种发生率比较普遍的病毒病,这是云南省发现的首次报道。系统发育树显示:本研究获得的6个苹果分离物明显区别于其他寄主分离物,并且与其他地区的分离物具有一定差异,推测在我国,ASGV的分子变异与寄主/地域来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天然油菜素内酯对红富士苹果抗旱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凯荣  李会科  王健 《园艺学报》2006,33(5):1059-106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 研究了天然油菜素内酯对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增加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临界饱和亏, 降低了自然饱和亏、需水程度、蒸腾速率、细胞膜透性和伤害率, 减轻了叶片的水分损失, 提高了苹果的抗旱性。测定结果显示, 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促进了苹果叶片生长, 抑制了秋梢的萌生, 提高了坐果率和产量, 但未降低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寒富”苹果贮藏期果实解剖结构及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寒富"、"东光"和"富士"苹果贮藏期间果实解剖结构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寒富"苹果果实硬度变化幅度较小,稳定在14kg/cm2左右;角质层较厚;果皮果肉细胞较小,排列比较紧密,细胞层数较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肉细胞的变化相对较小,说明"寒富"苹果较耐贮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寒富"、"东光"和"富士"苹果果实的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下降;"寒富"和"富士"果实有机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东光"果实有机酸含量下降明显。"寒富"和"富士"果实糖酸比值呈下降趋势,"东光"则呈上升趋势。综合性状评价表明,"寒富"苹果是耐贮藏的苹果品种,且贮藏过程对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我国苹果生产的现状 苹果是建国以来发展面积最大、产量增长最快的一种果树,也是我国水果市场上最重要的一种水果,它几乎可以周年供应市场,在解决我国人民所需水果方面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据统计,1984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达1135.3万亩,相当于全国果树栽培面积的1/3左右,较1952年的苹果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17.
树脂吸附法提高苹果浓缩清汁色值和透光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固定床式树脂柱对苹果汁进行吸附处理,不仅可以大幅提高苹果汁的色值,而且对苹果汁的透光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可有效降低苹果汁的浊度;而对苹果汁的糖度、酸度、pH值等理化指标无明显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此项技术,对于苹果浓缩清汁产品的理化品质特别是色值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并具有高效、无害、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覆玉米秸对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苹果园pH值,可溶性盐含量,腐殖质的含量,P、N含量等的分析,研究覆玉米秸对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玉米秸可以降低土壤pH值、可溶性盐的含量,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这些均有利提高苹果树对枝干轮纹病的抗性;而覆玉米秸降低P、N含量,还引起一些火灾、鼠害、病害,这些均加重了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Apple (Malus domestica Borkh.)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grown and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ruit crops in the world. Skin colou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for marketing of apple fruits. Thus, improving fruit colouring is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apple breeding programs. Even thoug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ay affect the colouring of apple,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colouring is important to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olouring in apple. Many genes responsible for the anthocyanin synthesi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colouring of apple fruit flesh and/or skin were demonstrated. In addition, some DNA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fruit flesh and skin colour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screening apple cultivars and hybrids. In this study, 90 apple accessions of international, national, and local dec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genetic resources collection. Genomic DNA was isolated from leaf tissue of all acession and screened with four different DNA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fruit flesh and skin colour. Apple accessions in the collection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heir genotypes and genetic potential for fruit colour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different DNA markers. Additionally, the use of these DNA markers in different apple accessions, well-characterized cultivars and uncharacterized local and national types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20.
以‘寒富’苹果及其亲本系‘东光’、‘富士’为试材,对人工低温胁迫下枝条电导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苹果品种枝条的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但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的‘寒富’、‘东光’、‘富士’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3.3、-45.3、-37.5℃。通过对3个苹果品种枝条电导率的比较表明,‘东光’苹果低温适应性最强,‘富士’苹果对低温适应能力最弱,‘寒富’苹果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