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确判断池塘养殖鱼类是否健康,及时诊治鱼病,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1注重现场调查 首先是对养殖水域的水环境和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解。在有鱼病发生的水域,要了解底泥、水质、水温和水色变化等情况;了解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水域。再要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注重现场调查首先是对养殖水域的水环境和周围环境状况等进行了解。在有鱼病发生的水域,要了解底泥、水质、水温和水色变化等情况,了解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水域;其次要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在调查时,要对投饲情况、施肥情况、放养密度、品种与规格、搭配比例及捕捞操作等情况详细了解,对天气变化和种种病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以及该水域多年来鱼病发生等情况,也要及时了解。  相似文献   

3.
二、鱼病的诊断 正确诊断鱼病是治好鱼病的关键,因为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当发现鱼的活动出现不正常现象时,首先需进行现场调查,一是对池塘周围环境和水质进行检查,看是否由水质变化引起鱼发病。二是可以根据病鱼的活动情况初步确定鱼病原  相似文献   

4.
六十户乡生态渔场隶属乌鲁木齐县管辖,是乌鲁木齐地区最大的个体池塘养殖渔场.2001年,我们对该场的渔业资源和鱼病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该渔场发生的鱼病病原进行了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鱼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许多鱼病常在每年4~6月和8~10月期间发生,因此,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和鱼病发生的规律,及时有计划地在鱼病流行季节前进行药物预防,抑制鱼病的发展,是补充鱼病预防不足的一种有效措施。现介绍以下几种药物和生态学预防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鱼病的正确诊断是鱼病能否成功治疗的关键,不仅要从鱼体本身着手,还要从养殖环境及养殖状况等各个养殖层面着手,切实弄明白鱼病发生的确切因素,对病鱼对症用药,对未发病的鱼做到科学预防.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殖鱼类除遭受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而引起种种疾病外,还会因水体中的各种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使养殖鱼类生病或死亡。由于长时间的滥用药物和养殖水体的使用、保护不当,导致池塘养殖水体的严重恶化.再加上运输方式、使用器具不当等原因.增加了养殖鱼类非寄生性鱼病的爆发。非寄生性鱼病主要包括感冒、窒息、气泡病、饥饿及营养不良、水生生物引起的中毒等。各种致病因子单独致病,或多个致病因子协同致病,给水产动物的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鱼病的简易诊断法林乐峰,林家义(江西省龙南县程龙镇兽医站341715)为了有效地治疗鱼病,必须对鱼病迅速作出正确的诊断。现将诊断鱼病的步骤及简易方法介绍如下,供临床应用参考,谬误之处,诚望斧正。(一)现场调查鱼病的进程,病鱼的表现,鱼类的饲养管理及水...  相似文献   

9.
1.使用生石灰改良水质:生石灰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水体的pH值、改善养殖环境和预防鱼病等多重作用.每亩1米水深的池塘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水后全池泼洒,15~20天1次.  相似文献   

10.
渔业生产上常常需要通过肉眼来检查诊断鱼病,本全面介绍了“鱼、病原体、养鱼环境”的“观察、检查、调查、综合分析”等科学诊断诊断方法,以及常见鱼病的症状参考表,为渔业生产提供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集约化高密度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这种为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应用的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导致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并且极大地增加了水产动物间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机会.为此,各类鱼病多发,甚至造成水产动物大面积死亡,养殖水体环境也随之恶化.针对鱼病的防治,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某些化学合成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渔药.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不但破坏和干扰养殖环境的正常微生物区系,导致微生物的生态失调,且导致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在水产品中残留量过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同时也造成我国水产品出口受阻.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抗生素等化学药品的替代品,微生态制剂具有高效、绿色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克服了应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耐药性菌株增加等缺点,是抗生素和某些化学药品的理想替代品.微生态制剂通过净化养殖水体、提高动物免疫力和改善养殖环境,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保障水产品安全、保持水产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鱼病的预防 鱼病的预防工作是搞好鱼类养殖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旦生病,及时和正确诊断较困难,治疗也比较麻烦。因此,防病工作在养殖生产中就显得特别重要。预防工作中必须注意一切能引起鱼病发生和传播的因素。在预防措施上,既要注意消  相似文献   

13.
<正>细菌性鱼病是水产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范围广,流行季节长,每年的4~9月为盛行期,造成的损失严重。1分类非病原性疾病。在目前的养殖鱼类中呈上升趋势,其大体上是营养性疾病和环境性疾病两大类。营养性疾病有脂肪肝病、僵瘪病等。环境性疾病是由于养殖水体中理化因子急剧改变或因高密度等胁迫因子造成鱼类疾病。通常非病原性疾病是不传播的,只  相似文献   

14.
鱼病的防治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直接关乎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鱼类疾病频繁发生,对渔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对确保渔业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鱼病的发病情况、常见疾病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能给水产养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需要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本次试验通过在罗非鱼鱼苗的养殖水体中加入芽孢杆菌制剂,并于3月、4月、5月从养殖池采取水样,使用塞氏盘法(测定透明度)、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含量)和血细胞平板法(测定有益/有害藻的数量),获取鱼塘各项水体指标的平均值,做出变化曲线,并且通过对数据的整体分析达到科学合理的分析使用芽孢杆菌能够达到改良水体水质,预防鱼病的目的。结果表明:在罗非鱼养殖池中加入芽孢杆菌制剂,可明显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含量及有效有害藻在水体中的繁殖。  相似文献   

16.
药物防治鱼病是当前鱼病防治的主要手段,防治效果一般是很理想的。但从各地防治鱼病的情况来看,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否则,容易出现意外。 1、药的用量要适当。肠炎病如用硫酸铜防治,每立方米水体使用0.5克。如用硫酸亚铁防治,每立方米水体使用0.2克。如用90%的敌百虫粉剂防治,每立方米水体使用0.4克。细菌性烂腮病,如用漂白粉防治,每立方米水体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需要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本次试验通过在罗非鱼鱼苗的养殖水体中加入芽孢杆菌制剂,并于3月、4月、5月从养殖池采集水样,使用塞氏盘法(测定透明度)、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含量)和血细胞平板法(测定有益/有害藻的数量),获取鱼塘各项水体指标的平均值,做出变化曲线,并且通过对数据的整体分析达到科学合理的分析,使用芽孢杆菌能够达到改良水体水质、预防鱼病的目的。结果表明:在罗非鱼养殖池中加入芽孢杆菌制剂,可明显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含量及有效有害藻在水体中的繁殖。  相似文献   

18.
乌鳢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Ophiocealu sargus)俗称乌鱼、黑鱼,具有生命力强,发病率低.对环境要求不高,可放养密度大,运输方便,养殖效益高等特点,多年来一直受到养殖者的青睐,单位产量也相当惊人,许多养殖户收到了丰厚的回报。但随着人工养殖乌鳢的发展.尤其是小水体、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使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加上人为因素干扰。乌鳢养殖频频出现鱼病。其危害程度有加剧趋势,致使乌鳢的商品价值不断下降.因此。如何防治乌鳢疾病,是目前发展乌鳢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现就目前养殖中常见病预防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影响鱼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鱼病的发生,主要是外界环境因素、病原体侵袭和鱼类自身抵抗力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1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1.1.1水温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养殖水体的温度变化而改变。如果池塘水位较浅,水温随着气温急剧升降而升降,水温超过5℃鱼就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鱼发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0.
自1990年以来,对全盟16个养殖水体的12种经济鱼类进行了鱼病调查研究,发现鲤鱼疾病17种(有3种是大水面流行病),其中在池塘中形成流行病的有5种(3种传染病,2种寄生虫病)。并对几种严重流行病的诊治进行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