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色瓢虫密度对槐蚜捕食的干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特定空间条件下,异色瓢虫34、龄幼虫和成虫对槐蚜的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扰效应则相反;密度的增加对老熟幼虫和成虫的寻找效应以及干扰效应影响较低龄幼虫更为明显。各干扰模型中,经χ2检验,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异色瓢虫幼虫对云南云杉长足大蚜若虫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云南云杉长足大蚜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云南云杉长足大蚜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_a=1.028 9 N_t/(1+0.009 8 N_t)。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N_a=a·exp~(-b/N_t)计算出最佳寻找密度43.54头;在猎物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利用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的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242 4P~(-0.398 5);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的关系式为I=0.005 4lgP+0.679 6。利用Holling(1959)寻找效应(E)与猎物密度(N_t)关系式计算了寻找效应;利用HassellVarley(1969)模型和Beddington(1975)2种模型对异色瓢虫4龄幼虫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模拟方程分别为:E=0.748 7P~(-1.298 4)、E=1.021 3/(2.479 4P-1.479 4)和E=1.021 3/(0.01 N_a+2.479 4P-1.479 4),异色瓢虫对云南云杉长足大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及捕食者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三种瓢虫幼虫捕食麦二叉蚜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冠芳 《昆虫天敌》1992,14(4):180-18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三种瓢虫即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和横斑瓢虫各龄幼虫捕食麦二又蚜的功能反应,捕食者对猎物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 Holling Ⅰ型模型拟合,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际观察值很接近,说明模拟后的各方程可用来描述各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的情况。各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以横斑瓢虫最高,次为七星瓢虫,一至二龄幼虫捕食量较低且差异不大,三至四龄捕食量激增,四龄又明显高于三龄。  相似文献   

4.
松蚜在我国分布很广。它为害马尾松、油松、赤松和黑松。异色瓢虫在松蚜危害的松林中数量较多,其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对松蚜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室内试验在室内,将瓢虫初孵幼虫放入3×11厘米指形管内,每管一头,并放入  相似文献   

5.
异色瓢虫对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就异色瓢虫对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槐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槐蚜密度条件下,老熟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要远远高于低龄幼虫;各龄幼虫、成虫的捕食量均随槐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槐蚜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于稳定。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经Χ2检验,各圆盘方程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槐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柴胡明蚜Hyadaphis bupleuri B9rner的捕食作用及防治潜力。本文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柴胡明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其中雌、雄成虫的捕食能力(a/Th)较强,分别为222.7和199.3,捕食上限(1/Th)最大,分别为190头/d和182头/d。异色瓢虫对柴胡明蚜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果明显,天敌密度与其对柴胡明蚜的捕食量呈负相关,反应符合Watt模型。异色瓢虫对柴胡明蚜有较强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7.
龟纹瓢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龄期龟纹瓢虫幼虫及雌雄成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受其自身密度及猎物密度制约,相互间存在干扰.模拟后的各干扰反应方程经x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说明龟纹瓢虫对玉米蚜具有很好的捕食控制作用,应注意保护玉米田间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8.
棉蚜密度对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北棉田3种常见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为对象,依次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棉蚜密度对瓢虫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随着棉蚜密度的上升,一种瓢虫幼虫对另一种瓢虫卵的捕食量呈下降趋势。与不提供棉蚜的对照相比,提供20、200头棉蚜的处理的捕食量分别平均降低56.5%、92.6%。田间罩笼试验显示出了相似规律,每株蚜量为50、200头时,捕食量较对照(没有棉蚜)平均降低42.0%、56.9%。结果表明,猎物棉蚜的存在能有效降低3种瓢虫之间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棉蚜密度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异色瓢虫成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作用,本研究以三岛柴胡为寄主植物,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对其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量受胡萝卜微管蚜密度影响,捕食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异色瓢虫成虫的瞬时攻击率a为1.1534,取食1头猎物所需时间T_h为0.012 0 d。其理论最大日捕食量为83.33头;在一定空间和相同比例猎物条件下,异色瓢虫成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作用受种内干扰的影响,干扰系数为0.961 0。  相似文献   

10.
三种瓢虫对木虱成虫的捕食量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庞虹 《昆虫天敌》1991,13(4):186-188
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uculatus、红星盘瓢虫Phry(?)ocaria congener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成虫的捕食能力与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成虫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型,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Na=(a′TN)/(1+a′TnN)。三种瓢虫成虫对柑桔木虱成虫功能反应的线性方程分别为1/Na=1.0735(1/N)+0.0105,1/Na=1.5909(1/N)=0.01119和1/Na=1.03431/N+0.007727。根据方程可得三种瓢虫成虫对柑桔木虱成虫一昼夜捕食量的上限分别为95.2头,89.4头和129.4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实验室内系统研究了多异瓢虫不同龄期幼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幼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多,1~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分别是17.20头、50.70头、121.50头和153.90头。多异瓢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呈先上升后逐渐降低的趋势,5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最高,分别为145.90头和157.30头。此外,同一性别不同日龄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差异显著,同一日龄的雌虫与雄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差异显著。以上研究表明多异瓢虫高龄幼虫和成虫对棉黑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这为利用多异瓢虫防治棉黑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六班月瓢虫是多种蚜虫的天敌。本文测定了六班月瓢虫对苜蓿蚜的捕食效应:1.对猎物密度的功能反应为N_a=0.8086N/1+0.0125N。;2.六班月瓢虫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为A=43.24p~(-0.6291);3.两者相互干拢时,其捕食率为E=0.060032p~(-0.0955);4.温度对捕食效应的响,呈一地物线形,方程为N=-44.8593+5.8057x-0.1268x~2,峰值x_(max)=23℃,N_(a,mav)=21,595  相似文献   

13.
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的捕食能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效应及环境温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 II型,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幼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强,1~4龄幼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11.41、41.32、61.73、140.85、188.68头;异色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8~0.9993,其中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下降趋势最大,成虫则下降趋势最小;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在猎物密度和捕食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单头日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间关系符合模型A=58.8391x~(-0.3313);异色瓢虫的捕食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15~35℃范围内,其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量先增加后减少,25℃是异色瓢虫最适宜的捕食温度。表明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成虫和高龄幼虫,但应用时还需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带盘瓢虫对桔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双带盘瓢虫捕食桔蚜进行了初步研究,用Holing-Ⅱ型和Ho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对双带盘瓢虫捕食桔蚜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为Na=1.0820Nt1+1.0820×0.033Nt和Na=131.34exp(-50.92Nt-1)。一头双带盘瓢虫对桔蚜的最佳寻找密度为50.92头。该瓢虫对桔蚜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制约,相互间对捕食率存在干扰。  相似文献   

15.
七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的数量与苜蓿斑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1.024 2N/(1+0.003 3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为313头。在10~2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2.4 1x+3 0.0 7 5,在2 5~3 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 2 0-1.2x,2 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9 0.5%。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4 1 9 3P-0.5 0 1 8。随着叶片数量增多,七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高效人工饲料是规模化生产捕食性瓢虫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大多数非昆虫源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较差。植物花粉富含丰富的营养与非营养成分,是捕食性瓢虫在自然条件下的重要替代猎物。但目前鲜有将其作为人工饲料成分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在异色瓢虫基础人工饲料(对照)中补充添加三个不同浓度的玉米花粉与玫瑰花粉,以上述饲料饲喂幼虫,旨在评价花粉在改进人工饲料品质中的应用潜力及花粉类型与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幼虫取食花粉添加饲料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68.33%~83.33%)显著高于取食对照饲料(36.67%),但发育时间与新羽化成虫体质量无明显差异。花粉种类及添加浓度对幼虫生长具有明显影响,以高浓度玫瑰花粉(RS-H)与中浓度玉米花粉(MZ-M)添加饲料的饲养效果最好,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分别高达83.33%与80.00%。本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花粉可明显提升人工饲料品质,RS-H与MZ-M在异色瓢虫幼虫室内规模化饲养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二化螟幼虫群集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比较了不同幼虫密度对二化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幼虫密度800头/盒胁迫下,二化螟雌、雄幼虫和蛹的发育更快,其幼虫+蛹历期分别比低密度100头/盒处理要快8.0 d和6.0 d;化蛹率和羽化率较100头/盒处理分别显著下降了25.7和25.0个百分点,且雌、雄蛹重分别减少了9.4 mg和4.8 mg;但对二化螟成虫性比、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低密度100头/盒处理下二化螟幼虫发育最好,其种群增长指数为56.9,化蛹率达61.4%,羽化率达57.7%,雌、雄蛹重分别为58.3 mg和43.0 mg,但其幼虫+蛹历期较长,雌虫为58.5 d,雄虫为53.9 d。高密度800头/盒胁迫下二化螟幼虫发育最差,其种群增长指数仅为24.1,化蛹率仅为35.7%,羽化率为32.7%,雌、雄蛹重分别为48.9 mg和38.2 mg,但其幼虫+蛹历期较短,雌虫为50.5 d,雄虫为47.9 d。表明在恒定的空间和有限的食物中,幼虫密度过大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使得幼虫可能倾向以更快的速度化蛹,确保其存活率以更好地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对梨瘿蚊Dasineura pyri (Bouche)幼虫的控害效能,在室内进行了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能力及捕食偏好性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期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模型,龟纹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58、17.42、44.96、51.71和100.56头。在不同猎物密度设置下,各龄期龟纹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升高而下降。相同猎物密度设置下,随着龟纹瓢虫成虫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龟纹瓢虫成虫日均捕食量逐渐降低。当梨瘿蚊与梨二叉蚜两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偏食梨二叉蚜。综合比较各龄期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相关捕食功能反应参数,成虫态龟纹瓢虫在各个方面能力均较1~4龄幼虫表现好,说明龟纹瓢虫成虫能够对梨瘿蚊幼虫发挥较好的控害作用。本研究可为龟纹瓢虫防控梨瘿蚊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控害能力。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1龄、2龄)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两种瓢虫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当猎物密度N→+∞时,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1、2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Namax分别为147.06头、140.85头和333.33头、149.25头。异色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达98%,显著高于龟纹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79%。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搜寻效应显著高于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高于0.90,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低于0.80。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稍强于龟纹瓢虫,但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均有较好捕食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低龄幼虫的数量,故可将两种瓢虫作为番茄潜叶蛾重要的生物防治材料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在蚕豆、豌豆、苜蓿3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等主要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苜蓿蚜的存活率以蚕豆饲养的最大。蚕豆饲养的苜蓿蚜的产蚜量多于苜蓿饲养的。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以蚕豆上苜蓿蚜种群最高,其值分别为43.48和1.28;在豌豆上这2个参数最低,分别为28.65和1.19。苜蓿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在豌豆上最长(19.05 d),苜蓿次之(16.39 d),蚕豆最短(15.46 d)。蚕豆、豌豆和苜蓿上苜蓿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44、0.172和0.207。蚕豆上苜蓿蚜种群加倍时间为2.84 d。由此可见,3种寄主植物中,蚕豆是苜蓿蚜最适宜的寄主植物,而豌豆的适合度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