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桐梓县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系统以保障全县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为己任,以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经营、使用及监测为抓手,以开展的兽药GSP认证和桐梓县兽药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项目为工作基础,在全县24个乡镇实施《兽药饲料质量监测集成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以此来进一步加快了桐梓县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王烁  刘世洪  郑火国  胡海燕  马涛  陈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56-10859,10861
针对新疆高档牛肉从养殖到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以RFID与条形码技术结合标识进行牛肉全过程质量安全溯源的方案.根据养殖场、屠宰厂、流通阶段信息采集和编码的不同分为3个业务层.消费者以所购牛肉的溯源号可追溯到养殖信息及饲料兽药信息、屠宰批次号及屠宰信息以及流通和销售信息.一次扫码查询可完成全过程的溯源,涉及到养殖、饲料、屠宰、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信息.该系统已经在新疆多家牛肉养殖生产相关企业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曲靖市2016年研发了具有兽药进货、销售、库存、质量监管等兽药综合信息技术系统,针对畜产品安全和畜牧投入品监管需要,在原有监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技术参数,不断完善调试形成具有8个功能模块的畜产品、兽药、饲料一体化监管系统,于2019年正式运行“曲靖市畜产品安全暨畜牧投入品监管平台”,兽药通过“二维码”出入库管理,自动建立兽药进、销、存台账,最后与国家兽药信息库自动对接,达到识别假冒伪劣兽药产品,及时提醒和预警的作用。做到兽药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及时掌握辖区内兽药分布情况,实现全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监管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发挥了“互联网+监管综合信息技术应用”优势,从而为畜产品安全、兽药饲料质量安全有效监管和提高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联网的果蔬产品溯源系统编码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鲜果蔬种植分散、标准难以统一、溯源渠道不畅的问题,探索了1种企业与农户合作的模式,设计并开发了生鲜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系统依据生鲜果蔬产品供应链特点,采用RFID标签与一维码、二维码相结合的混合编码模式,应用物联网、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了具有网络管理、条码打印、产品查询、智能手机管理等多功能的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自动采集环境信息,以及摄像头或手机拍摄的图像,上传至服务器,作为产品的原始信息。最终采用二维码溯源,实现果蔬产品在种植、收购、检测、加工等环节的信息追溯。这为果蔬生产建立了统一标准,为市场增强了产品透明度,形成一个具有3方满意及消费者参与监督、评价的溯源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西外向型蔬菜产业质量安全溯源和监管需求,集成RFIP技术、Web、BDS和传感器技术等,详细设计了蔬菜质量溯源系统总体架构和农业投入品管理、模型管理、生产管理、生产环境信息监测、仓储管理、加工流通、质量安全保障、溯源查询等系统功能模块,研发了广西外向型蔬菜质量溯源系统,并在相关蔬菜种植企业进行推广应用,为广西外向型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溯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世界各国在农产品检验中发现的超标农药、兽药残留大都是用药错误造成,在畜禽养殖、产品生产过程中饲养环境不当、投入品种类选择不当或投入过量、生产管理不善及生产者安全的意识差,畜禽生产、经营者不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不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要么是畜牧生产者不懂用药知识、要么是畜牧生产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较差、要么有意使用违禁药物,造成兽药及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造成动物性食品安全隐患。随着  相似文献   

7.
ũҩ��ܷ���ƽ̨�������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农药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确保粮食增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农药流通环节多,加之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上出现许多不合格的农药产品,严重影响到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结合农药监管的实际需求,以规范农药市场,服务现代农业,加强农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为目标,围绕政府监管、诚信经营、放心溯源三条主线,构建农药监管服务平台,建立并完善农药监管信息采集、汇总、交互、分析和服务应用,实现农药准入、销售管理和溯源查询“三位一体”,实现全链条监管.  相似文献   

8.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农药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确保粮食增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农药流通环节多,加之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上出现许多不合格的农药产品,严重影响到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结合农药监管的实际需求,以规范农药市场,服务现代农业,加强农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为目标,围绕政府监管、诚信经营、放心溯源三条主线,构建农药监管服务平台,建立并完善农药监管信息采集、汇总、交互、分析和服务应用,实现农药准入、销售管理和溯源查询"三位一体",实现全链条监管。  相似文献   

9.
丁红胜  田金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98-11901
针对宁夏清真牛肉生产过程的溯源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以屠宰批次进行牛肉质量溯源和清真食品生产过程溯源的方案。针对超市、屠宰厂、养殖阶段信息采集和编码的不同分为3级溯源模式。用户以溯源号追溯到销售信息、屠宰批次号及屠宰信息:以屠宰批次号追溯到该批次所有牛臾的牛耳编号信息;以牛耳编号追溯到每头牛的养殖信息、饲料信息。一次完整的溯源过程系统涉及到养殖、饲料、屠宰、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信息。该系统已经在宁夏多家牛肉屠宰企业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满足政府监管猪肉的安全生产和食品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障猪肉食品的公共安全。【方法】采用动物的标识技术、PDA智能识读技术、GPRS技术、Intranet和Internet等技术,结合中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提出基于猪肉安全生产的物质流与信息流的跟踪与溯源流程,设计集约化养猪场及散养模式下养殖、屠宰与销售环节的元数据及相应的关系型数据表,并开发上述3个环节的数据记录系统,以及面向政府监管和消费者查询的公共网络平台。【结果】开发的集约化养殖过程信息系统在记录猪只各种事件数据的基础上,具有对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的业务预警功能,能及时向溯源中央数据库提交出栏猪只的养殖过程事件;开发的PDA数据采集系统,能移动采集散养猪只的养殖事件数据,并通过GPRS远程提交溯源数据;开发的基于web技术的天津猪肉质量溯源平台,具有在线集成来自养殖、屠宰和销售环节的各种标识数据及有关猪肉质量安全数据,并实现标识的转换与数据的关联,最终实现从生产源头向消费终端的跟踪和反方向的可追溯。【结论】本研究开发的或集成的各种标识技术、元数据规范及数据记录系统和web查询平台,经过实际应用是可行的,个别技术瓶颈随通讯技术的发展将得到解决,其全面实施将为保证猪肉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管及满足消费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昭通生猪养殖的规模、发展生猪产业的政策优势、地理优势等方面进行叙述,为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在对昭通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机构、信息员队伍、信息网站等调查了解后,找出现有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昭通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循环农业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循环农业模式特点,运用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循环农业系统运行动力。  相似文献   

13.
农田能量测算原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根据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国对农业能量的大量研究和测算方法,结合国内农田投入和产出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农田系统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如:灌溉水、化肥、有机肥、耕作和主要作物产品的能量测算方法与折算标准,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农田能量指标体系,为开展农田能量的广泛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Organic farming aims to stimulate soil fertility by avoiding the use of synthetic fertiliser inputs, relying instead on locally available natural resources. It is regarded by many as a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fanning because it ensures higher biodiversity, restric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vents land degradation and is easy to apply for smallholder and subsistence farmers. Although widely practiced and studied in temperate region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otential overall benefits of organic farming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gap by undertaking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based on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including 88 papers with 458 data pairs. The comparison is based on three main indicators: yield, gross margi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systems for each of these main indicators is represented by the ratio of the value of the indicator in the organic system divided by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i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This was initially calculated for each data pair individually, and grouped by a variety of explanatory factors, such as precipitation, human development level, soil texture, crop type, organic input type, time after conversion and certific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under organic management, yields were on average 26% higher, gross margins 51% higher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53% higher than under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The highest yield increases in organic cropping systems were achieved in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arid regions and on coarse soils. For gross margins, certification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differences betwee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systems. Certified farmers, mostly locat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receive significantly higher prices. Furthermore, organic farming in the driest regions results in higher profits than in other regions. Even though soil organic carbon  相似文献   

15.
周纲贤 《北京农业》2011,(9):176-177
生猪养殖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规模化养殖程度逐年提高,养殖方式不断改进。文章从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生产管理、粪污处理、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提出了发展生猪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凡兰兴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42-2545
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大幅波动,对人民生活水平影响很大。在分析猪肉价格波动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养猪业的发展对策。分析表明,对养猪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和方法欠妥是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养猪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应在补贴种粮的同时,大力发展养猪业,除了在生产领域反哺外,还要加大在流通领域保护的力度,既要支持规模化养殖户的发展,又要兼顾散养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城郊农牧生产的集约化发展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动物性产品和高品质植物性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论文通过分析都市圈"土壤-饲料-动物"体系养分流动和环境排放特征,为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促进农牧结合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科学建议。【方法】通过对北京市生猪(92个)、奶牛(28个)、肉牛(11个)、蛋鸡(27个)、肉鸡(26个)和肉鸭(16)共计200个农场的生产管理、饲料来源和投入、粪尿管理、还田利用的调研,总结出北京市农牧生产不同规模体系的特征参数,结合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NUFER)、北京市历史统计数据和文献参数数据对北京市都市圈农牧系统的氮磷流动、养分利用率和环境损失进行综合评价。对1980年与2013年农牧生产体系养分流动特征、利用率和环境排放特征的时空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土壤-饲料-动物"体系氮磷流动特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体系中氮磷的投入和输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13年,"土壤-饲料-动物"体系中进口主产物饲料氮磷投入是主要的养分来源,而1980年进口副产品饲料是主要的氮磷投入源。2013年氮磷损失为主要的输出项,而1980年氮磷还田为主要的输出项。这就说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牧系统的规模化,越来越多的外来养分在都市农牧系统中集中,从而带来了更大比例的环境损失输出。2013年,农牧生产体系氮素利用率NUEC+A为29.0%,与1980年相似。其中2013年农牧生产体系中的作物生产体系氮素养分利用率NUEC为33.0%,低于1980年的39.5%,而2013年动物生产体系NUEA为20.6%,高于1980年的17.8%。环境损失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单位面积氮磷损失和损失途径均发生了较大变化。2013年,每公顷耕地面积氮素和磷素总损失分别为436.5和37.5 kg·hm~(-2),而1980年的氮素和磷素损失分别为77.5和3.2 kg·hm~(-2),2013年单位耕地面积的氮素和磷素损失量较1980年分别增加了4.6倍和10.7倍。2013年氮素气体损失占氮素总损失的比例最大,为61.1%,其次为直接排放,为31.3%,淋溶径流损失比例最小,为7.6%。与1980年相比,气体损失比例明显降低,而无序排放比例明显增加,超过淋溶径流成为第二大损失途径。2013年磷素直接排放损失比例超过淋溶径流成为最主要的排放途径。同时,北京市"土壤-饲料-动物"体系环境氮磷损失在城郊区域迅速增加,而在城市中心区域迅速减少。【结论】1980—2013年间,北京市"土壤-饲料-动物"系统氮磷流动特征和环境排放时空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与种养结构的变化、养殖规模和方式以及环保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57年-1962年,甘肃的养猪业发展很快,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过分强调突出政治及大搞群众运动,片面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忽视了对群众个人利益的维护。从发展的过程看,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科技因素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实事求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养猪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meet government supervision of pork production safety as well as consumer's right to know what they buy and protect the public safety of pork food,this study adopts animal identification,intelligent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 reading and writing,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proposes a pork tracking and traceability inferstructure based on pork production substrace flow and data flow,designs the metadata structure and related datatbases for farming,slaughtering,and retailing sector based on intensive pig farming and smallhold pig farming,develops three different data-recording systems,and finally establishes a public network platform for the information inquiry in light of "the administrative rules on identification and rearing files for animal and poultry" in China.The farming process information system supplies early warning for the usage of drugs and feed additives based on data of every individual pig and timely uploading all events data to remote traceability database when pigs are sold;the PDA data collecting system can collect farming events data for pigs fed by farmers and submit to the center database by GPRS;the web-based Tianjin's pork traceability platform can integrate all identifications and related pork quality data from farming,slaughtering to marketing by online,and achieve pork tracking from product origin to consumption and tracing in the turnover direction.It is feasible to realize pork quality traceability b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ies developed and/or integrated,metadata specifications designed,three data-recording systems developed,and web-inquiring platform established.Some individual technical bottlenecks will be resolv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The full implementation in Tianjin,China,will supply technical support for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pork production and meeting consumer's demands.  相似文献   

20.
运用能值理论、方法,以植被NPP为基础,评价环境资 源系统对准格尔旗种植业系统的影响、贡献,揭示种植业系统的物质基础、运行效率和发展 方向。研究表明:(1) 环境资源,尤其可更新资源是准格尔旗种植业系统生产力的主要驱动 因素。优化能值投入结构,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转化率,是发展准格尔旗种植业系统生 产力的战略方向。(2) 准格尔旗种植业系统的可持续规模、产量主要取决于环境资源提供的 自然资本、生态服务。推广以木本水果、木本粮油为主体的农林复合系统,推进生态建设步 伐,进而增强环境资源提供自然资本、生态服务的能力,是维持准格尔旗种植业系统可持续 规模的最佳途径。(3) 实施“农牧互促”的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农牧业系统耦合度及其整体 生产力,尤其以种植业支撑畜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能值,是准格尔旗种植业系统的重 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