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概述了生物技术在竹类植物上的应用,包括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分子标记、竹子试管开花诱导、遗传转化与基因工程等方面,针对竹类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竹类植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在竹子育种上有重要意义。从组织培养、分子标记、开花人工诱导和群因工程育种4个方面总结了生物技术在竹子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将来可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因为受到其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投入加大,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转基因育种发展迅速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遗传基础、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述,并提出加强竹子种质资源保护,重视种质资源保存新技术的研究,加强竹子开花机理和开花人工诱导的研究,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建立稳定的技术平台,以推动竹子遗传育种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竹子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由于竹子的开花周期长、结实率低,新品种培育极为困难,极大地影响了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竹子育种工作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文中在介绍竹子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综述近年来竹子再生过程中外植体的类型和发育阶段、培养基的选择、生长调节剂和添加物的使用以及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菌液浓度、培养条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竹子遗传改良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覆盖栽培早竹开花的激素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兴萃 《林业科学》2007,43(7):10-15
根据早竹长势、竹叶大小与颜色和经验选择5类竹子分别代表竹子开花的不同阶段,后根据田间挂牌观察确定对应样品测定花芽分化各个时期竹叶、竹鞭iPA、Zr、ABA、IAA和GA35种内源激素动态变化.依据研究结果,将早竹花芽分化划分为3个时期,即"花芽诱导期"、"花芽的发端期"和"花芽形态建成期".促进花芽生理分化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是iPA,不是Zr;GA3和ABA一样,在花芽生理分化期是抑花激素,在花芽形态建成期则是促花激素;而IAA在整个花芽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期均为促花激素.竹子花芽分化生理生化触动是通过iPA/ABA,iPA/GA32个激素比值调控进行的,即其比值上升到一定水平时,花芽诱导即启动,而且iPA/ABA比值变化对花芽诱导启动作用比iPA/GA3作用更强.5种激素竹叶/竹鞭比值1.2~11.3,特别iPA比值在"花芽诱导期"高达11.3,竹叶高含量的激素主要在竹叶内部形成,而不是从鞭/根形成运输所致;竹叶是感受开花信号启动开花程序的器官,对竹子花芽分化发挥作用,而竹鞭不是感受开花信号启动开花程序的器官,对竹子花芽分化没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竹子开花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竹子开花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故有必要对竹子开花进行预测。竹子开花会对其生理生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对有机物、矿质元素、激素、叶绿素,以及竹子的光合作用、叶片质膜渗透性等进行综述,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开花对竹叶的生化成分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在竹子成花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生化成分,如内源激素、叶绿素等,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发生显著变化的生化成分,作为预测竹子开花的生化指标;(2)竹子的生理活动与竹子的生化成分的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3)主要用于预测产量和病虫害程度的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用来预测竹子开花。所以竹子开花的预测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将其与生化成分的变化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7.
竹类植物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其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在竹子分类、生长、繁殖、形态结构、竹材理化性质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并得到推广,在竹子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竹类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良种繁育、细胞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竹子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试提出竹类植物遗传改良研究中应重点加强的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8.
"易根":竹子群体开花的生态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子生活史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开花特性,即不同种类的竹子以不同的周期(3~120年)大范围同步开花死亡。到目前为止,除了几个假说之外,对竹子开花的生理与遗传因子尚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假说之一为“外因说”,认为竹子开花是由降雨等外源因素对生理过程的影响所控制。另一个为Janzen的“摄食饱和”假说:当某种竹子零星开花时,生境内的种子摄食者便食尽种子;只有当竹子的结籽数量大于种子摄食者的摄食饱和度时,种群才能有性更新,如此反复就形成竹子的同步开花。在古代中国,戴凯把竹子开花的周期性开花归纳为“竹六十年亦易根,易根辄结实而枯死”,他的观点为竹子开花的解释提供了生态视野。竹子在其漫长的营养生长中,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营养,并将这些营养物质转移到地下茎予以储存,随着储存的累积,土壤与竹子植株的营养平衡便被打破。这样就会导致竹子种群的生态变化与开花。  相似文献   

9.
矿质元素在保护地栽培促进早竹开花中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兴萃 《浙江林业科技》2006,26(4):10-14,38
采用查阅历史档案、走访竹农和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德清市早竹高产培育现代示范园区选择正常生长、生长势减弱、叶片变小和开花竹子等5种不同花芽分化阶段竹林,同时通过田间挂牌观察确认不同花芽分化期的竹株,测定其不同花芽分化期竹叶、竹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来研究竹子开花与营养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对竹子花芽分化的影响分为3类:①促进竹子前期花芽分化元素:Ca、Mg、Cu、P、Zn;②促进竹子后期花芽分化元素:Al、Co、Mn;③与竹子开花无直接关系元素:K、Se、Ni。  相似文献   

10.
竹卵圆蝽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卵圆蝽是近年来在竹子上发生的重要害虫,是一种突发性害虫,蔓延快,为害重,主要对毛竹、黄古竹、红竹、刚竹和毛金竹造成严重危害。防治该虫主要采取:利用天敌防治;依据生物学习性防治;人工捕杀;白僵菌防治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丛生竹的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合报道了20种丛生竹的组织培养,其中15种得到生根小植株.对幼年竹和成年竹各培养阶段的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阐述.针对目前竹子离体快速繁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者强调应注意无性系苗的遗传品质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为了降低苗木成本和避免竹林提早开花,竹子组培技术应和常规育苗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竹子育种工作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回顾20多年的竹子育种工作,指出主要成绩是:(1)培育出一批优良杂种,这些杂种生长旺盛,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种植面积约有666公顷。(2)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逐渐完善,组织培养与常规育苗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繁殖苗,从而可解决优良品种繁殖难、传播难的问题。(3)几种竹子在试管里多次开花,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组织培养促进竹子开花、保存开花材料,竹子育种工作的水平有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4)竹子无性系选育工作开始起步,通过调查发现,现在普遍栽培的品种中,无性系间无论形态、产量、竹笋的风味等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开发利用现有优良无性系是比较现实的一种获得遗传增益的好方法。竹子遗传改良工作今后着眼于定向培育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笋用竹种,抗旱、耐久、纤维素含量高的纸浆竹种及观赏性强的园林竹种。而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成年竹的组织培养、试管苗花质量的改善及鉴别优良无性系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量文献调查和关键信息人访谈,分别回顾了我国引进林木与竹子的4个历程:新中国成立前、建国至改革开发前、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和新世纪以来。通过比较发现从随机和偶然性引进为主发展到目前系统科学的计划引进为主。引进用途从单一的材用和简单的绿化用转向材用、观赏用和生态用等多种用途。主要引进资源在各时期都涉及桉树、杨树、松树等速生林木,且改革开放后达到盛期,而竹子的引进规模相对较小,但在速生和高观赏价值竹子引进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研究指出,我国未来的引进工作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重视速生丰产等遗传特性;更加重视高观赏价值林木与竹子的引进;注重引进能够提高森林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林木与竹子;且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更加突出;引进渠道管理和(生态)风险管理将要加强。  相似文献   

14.
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慧 《林业科学》2012,48(1):159-166
概述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包括RAPD,RFLP,AFLP,ISSR等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开花、细胞壁生物合成、光合作用、抗逆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等;在分析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竹类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功能基因鉴定困难等不足,并明确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比较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今后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为竹类植物快速繁殖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概述了近10年来国外在竹类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包含了基于固体、液体培养基所开展的以芽繁芽、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等途径的繁殖研究,以及细胞悬浮培养与种质保存、次生代谢物质诱导与分离等应用研究。对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组培种苗产权保护和试管开花与转基因育种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西兰辐射松遗传改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西兰已成为世界上在人工造林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新西兰人工造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辐射松进行的遗传改良研究.本文根据最新资料对新西兰辐射松的遗传改良策略、育种体系、种子园经营技术、无性系林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综迷, 并提出了加快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杨树分子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中国广泛栽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杨树资源丰富的国家 .杨树具有速生丰产、实用性强、无性繁殖能力强 ,且基因组较小等特点 ,现已成为研究林木生理和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树种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中国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竹子组织培养研究的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简要概述了竹子组织培养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讨论了竹子组织培养的潜力和问题 ,特别讨论了组织培养技术在竹子快速繁殖、品种选育、基因工程以及竹子杂交育种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诱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